4月10日一早,溫州市外辦給倪考夢提供了一條線索,非洲國家吉布地需要支援,需要約2000個口罩。倪考夢不太清楚吉布地在哪兒,但他第一時間開始摸索,物資流通是否可行,如果可以,考慮將其分為10個包裹寄出。倪考夢是溫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決諮中心主任,他的手機屏幕上,不斷上下跳動著各種「高溫青年××群」。他也回答不上到底具體有多少群,這些群完成使命就會解散,目前大致有數十個。
倪考夢也是「高溫青年」社區的發起者之一,今年1月,一批溫州青年人聚在一起成立「高溫青年」,意為高能、有溫度的青年人。今年的溫州有點特殊,不少溫州人在湖北做生意,疫情初期一度成為敏感地區;溫州又是知名的僑鄉,不少溫州人、麗水人在歐洲,尤其在義大利和西班牙,在全球受疫情影響之後,溫州人又為海外僑胞捏了一把汗。於是,這批「高溫青年」忙個不停。他們第一項任務是「馳援溫州」,而今他們忙著「馳援海外」。
何止在溫州,又何止這批「高溫青年」,疫情影響至今,除了衝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各行各業工作者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志願者,他們各展所長,投入抗疫。這些民間力量,應該被更多人看見。
馳援法國物資。採訪對象 供圖
用信任遙控海外「物物置換」
2月25日,高溫青年社區在發起「馳援溫州」活動一個月後,發布《溫州馳援義大利倡議書》,開始「馳援義大利」。原本已有從海外馳援溫州經驗的這群人,開始反向馳援。
也有人不太理解。溫州愛心屋網絡公益宣傳服務中心理事長王科曾聽到過一些質疑聲,有人覺得,溫州的事還沒做完,怎麼就開始忙活海外的事?王科覺得有些委屈,此前她忙前忙後,募集到3萬隻從海外馳援溫州的口罩,分給了環衛工人等群體。但王科、倪考夢和小夥伴們都明白,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後,應該馳援義大利,據初步統計,義大利有20多萬溫州籍華人華僑,佔在意華人華僑約70%,「高溫青年」社區一名志願者的弟弟一家就在義大利普拉託市務工。溫州志願者隊伍也是最早開始支援海外的民間團體之一。
從2月底開始,高溫青年社區開始嘗試「物物置換」。《溫州馳援義大利倡議書》發起僅一個小時便有了回應:一批由浙江至愛公益基金會從捷克採購的833件防護服,本想發回國內,負責人看到倡議書後決定轉贈義大利。
浙江至愛公益基金會理事翁驍友與義大利溫州華僑、中意青年會會長陳銘在同一個群裡,負責組織物資運回溫州。當時陳銘有一批馳援溫州的物資滯留海外,而翁驍友則希望馳援義大利,因此翁驍友思考能否置換,雙方一拍即合,分別以對方的名義將物資捐獻,極大降低了物流成本。這背後也許是溫州同鄉之間的信任在起作用,畢竟大家相隔萬裡,很難真正清楚對方的物資情況。
馳援海外沒那麼簡單
信任之外,還有許多志願者的默默付出。馳援海外,捐贈物資,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和順暢。
2月底,這群溫州人向義大利捐贈物資,有歐盟CE標準認證的物資可立刻通關,無歐盟認證但符合相應標準的,提供英文說明即可接收。這背後的協調者是陳銘,他隨父母到義大利,至今已30年,他也成了溫州志願者對接義大利政府部門的關鍵一環。
3月,浙江省僑聯要組織抗疫物資通過包機形式馳援義大利,落地地點在都靈,陳銘欣喜之餘,也倍感壓力,「每次遇到的問題,都與前一次不一樣」。當地時間3月10日上午,陳銘與原本就熟識的皮埃蒙特大區衛生廳廳長達成接收協議,拿到正式批文。大區政府承諾,26.4噸的物資全部快速免稅通關,而且還免費提供2個配備安保的倉庫,這讓鄰近法國、瑞士的都靈成了中國支援歐洲一些國家的物資集散地之一。
3月10日,剛剛從緊張中緩過勁來的陳銘,準備回家睡上一覺。此時接到了緊急通知,還需要一個受贈證明,不然飛機無法起飛,此時已是義大利的下午。中國駐米蘭領事館也積極溝通,陳銘第一時間準備海關等部門需要的產品編號、航班、貨品清單等信息,受贈證明開出時,距離包機起飛只有5個多小時,最終,包括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手套等在內的4556箱物資順利抵達。
和陳銘一樣,許多人在盡己所能地幫忙。溫州市中心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人黃宇嫵,因對醫用物資熟悉,成為鑑定組成員;具有二十多年國際物流貿易經驗的周帥、胡琪曼夫婦,則是物流報關主要協調者;溫州商學院教師姜賽則將防護物資鑑別等常見問題畫成簡單易懂的漫畫作品,其中不少被譯成義大利語和英語等版本。
馳援日本的口罩。採訪對象供圖
「發燒不是高溫」
「不要發燒,這不是高溫。」倪考夢在團隊中經常給「高溫青年」潑潑冷水,提醒大家不要做什麼。
前幾天,有些志願者本著一腔熱血,答應了捐獻大批物資,但「物物置換」雖然解決了國際物流的不確定性,歐洲國家之間的物流通道要打通並不容易。比如,原先從布拉格往米蘭調配物資,開車不過數小時,後來調配物資用了8天時間。從荷蘭到義大利皮埃蒙特大區,不到10小時車程,但援助物資幾經周折,正式抵達已是確定援助一個月後。
大批物資運往海外遇到種種難題,為個人寄出包裹成了力所能及的方式。但為了做好支援工作,「高溫青年」們也在動腦筋。採訪中,不少人向記者提及高昂的運費,一隻售價1元的口罩,運費基本也需1元,甚至更高。前幾天,為了將運費最優化,經過嚴格測算,一公斤口罩在240隻左右,前提是把紙箱、紙盒全部拿掉,包裝好看與否是其次,真正將運費用足,把物資送到需要的人手裡,才是關鍵。
運費籌集,暖意如潮。前幾天,「高溫青年」們籌集運費,一天之內籌到了約8萬元;有在上海從事物流生意的溫州老闆,為了將10萬元的物資運往海外,主動提出自己承擔運費,這是筆不小的費用。
3月27日,「高溫青年」社區與溫州市留學人員服務中心共同發起了關愛海外專家人才行動,計劃採取分區域、點對點、小包裹的方式為他們寄出口罩。現在,已經給100位專家寄送100隻包裹,每個包裹裡有100隻口罩。最近,不少收到包裹的海外受贈人在群裡表達感謝,這讓不少志願充滿動力。
「但願人間無疾苦,寧可架上藥生塵。」翁驍友說,他在杭州的居所裡,一進門就能看到大屏幕,排列著目前確診人數過萬的國家,他會每天更新以提醒自己。他表示,做公益不應該一哄而上,應該恰恰好。倪考夢也認為,希望以最小的動員解決問題。
志願者姜賽創作漫畫。採訪對象供圖
幫助溫州製造「出海」
浙江平湖國際進口商品城董事長陳堅也是溫州人,此前在葡萄牙發展。3月底,他受法國北部一個大區主席所託,幫忙在國內採購一批口罩、防護服等,並通過外貿生意的關係,打通物流,這批物資現已抵達法國。這批物資中,有一部分是倪考夢等人聯繫溫州企業生產的。
支援海外,關鍵靠的還是雄厚的製造業家底。溫州是長三角製造業發達的城市之一,在生物製藥和醫療器械生產方面產業紮實,且有眼鏡、服裝、鞋革等企業可以轉產防疫物資,成為醫療防疫物資生產重要基地。一大批溫州企業通過「公益+貿易」「義賣+捐贈」的方式,為全球戰疫提供平價物資,幫助世界各國更好地抗擊疫情,也幫助溫州製造走向世界。比如,溫州施樂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口罩,將7.5元的市場價降為6.5元,確定10%的認捐比例;浙江醜鴨實業有限公司將防護服105元的市場價降為65元,並認捐8%;溫州東易光學有限公司則將護目鏡價格從每副8元下降為6元,並捐出收益的5%。
抗疫物資出口海外,訂單和產能對當下的製造業企業來說並不難,關鍵是通過相關資質認證:出口歐盟國家需要CE認證,出口美國則要獲得FDA認證。此前就有不少企業接到海外訂單,無奈因資質問題,難以承接。為此,「高溫青年」和溫州市經信局等單位正與陳銘等人,協同推動溫州製造出海、認證、落地。
打通物流線後,貿易線也正在打通。陳銘正完成相關產品檢驗證明的翻譯認證,以及電子版送審等工作,此外,他還聯繫了具備歐盟檢驗資質的機構,從國內寄來的樣品經過檢驗合格後,將由檢驗機構出具檢驗合格報告證明,根據歐盟現行應急政策,在義大利主管部門審批,可代替CE認證,而此報告亦可用於同步進行CE認證的申請。
此外,陳銘還考慮將溫州製造的抗疫產品展示中心放到義大利都靈的溫州市境外經貿綜合服務站。在那裡,客戶將能看到產品樣品、報告證明等相關文件,以及由溫州「高溫青年」在溫州工廠實地拍攝的生產視頻。陳銘身邊有不少義大利朋友需要物資,也有不少溫州朋友可以生產、提供物資,消除質量和認證疑慮後,他們就可自行對接合作。
4月11日,溫州製造出海認證與展示行動正式啟動。這將進一步向海外輸出醫療物資,也將進一步倒逼企業提升質量,以及助推國內地方政府加快推動企業獲得出口資質。此前的3月28日,溫州市經信局發布溫州製造全球戰疫行動方案,這批「高溫青年」梳理了溫州產品卡片和企業名錄,並提出一些關鍵修訂意見,比如醫用物資認定標準有誤區,可能導致有些企業被排除在醫用之外。
據了解,截至3月底,溫州市口罩生產企業133家,其中131家為新轉產,已獲歐盟CE認證企業53家,已獲美國FDA認證企業18家。倪考夢表示,有一點需要強調:海外不少國家將口罩分為個人防護和醫用兩種,溫州生產的絕大多數為個人防護類,而海關政策規定的是醫用物資。不少使領館,要求捐獻物資要在海關名單內。這意味著生產、捐贈和規定之間,存在一定的供需錯位。
需要互相幫助的事,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