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郄為經穴名。出《備急千金要方》。《針灸甲乙經》名手少陰郄。《外臺秘要》作少陰郄。屬手少陰心經。陰郄是手少陰心經的郄穴。陰為陽之對,郄即孔隙,此穴為手少陰經之郄穴,故名陰郄。
【腧穴釋義】
陰郄。陰,水也。郄,空隙也。該穴名意指心經經水由本穴回流心經的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通裡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與心經體內經脈相通,經水即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經的體內經脈,故名。
手少陰郄、少陰郄。手,手部。少陰,心經也。郄,孔隙也。穴名之意指本穴經水循地部孔隙回流地之深部。理同陰郄名解。郄穴之意與本名解同。
石宮。石,腎之所主也,水也。宮,宮殿也,出入的門戶小而內部寬大也。石宮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經水流入地之深部的巨大場所。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是從地之天部流入腎骨所處的地之地部,孔隙中流下的細小水流匯入了腎水的大海之中,故名石宮。
▼
針灸手冊
簡 介
針灸,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針法,
是祖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在這裡,我們只為學習,只為傳承!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
【取穴位置】
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
【穴位解剖】
在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深層為指深屈肌;有尺動脈通過;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
【功能主治】
功能:滋養陰血、固表安神。
主治:
1.心痛、驚悸等心病;
2. 骨蒸盜汗;
3. 吐血,衄血。
【穴位配伍】
配後溪、三陰交主治陰虛盜汗、骨蒸潮熱;
配尺澤、魚際主治吐血、衄血。
【刺灸法】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傷及血管和神經。留針時,不可做屈腕動作。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心絞痛、神經衰弱、鼻出血、胃出血等。
▼
針灸手冊
簡 介
針灸,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針法,
是祖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在這裡,我們只為學習,只為傳承!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