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技坊:每日一針——陰郄穴(心痛、驚悸、骨蒸盜汗)

2021-02-22 太乙玄門

諸天氣蕩蕩,我道日興隆!

是斯人速臨斯地,非吾道莫入吾門!

隨緣轉發,功德無量!合作、投稿:小編微信efeichunjin

採編:張元

55.55.55...55.55.55.......

陰郄為經穴名。出《備急千金要方》。《針灸甲乙經》名手少陰郄。《外臺秘要》作少陰郄。屬手少陰心經。陰郄是手少陰心經的郄穴。陰為陽之對,郄即孔隙,此穴為手少陰經之郄穴,故名陰郄。

55.55.55...

【腧穴釋義】

陰郄。陰,水也。郄,空隙也。該穴名意指心經經水由本穴回流心經的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通裡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與心經體內經脈相通,經水即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經的體內經脈,故名。(公眾號:太乙玄門)

手少陰郄、少陰郄。手,手部。少陰,心經也。郄,孔隙也。穴名之意指本穴經水循地部孔隙回流地之深部。理同陰郄名解。郄穴之意與本名解同。(公眾號:太乙玄門)

石宮。石,腎之所主也,水也。宮,宮殿也,出入的門戶小而內部寬大也。石宮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經水流入地之深部的巨大場所。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是從地之天部流入腎骨所處的地之地部,孔隙中流下的細小水流匯入了腎水的大海之中,故名石宮。

【取穴位置】

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

【穴位解剖】

在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深層為指深屈肌;有尺動脈通過;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

【功能主治】

功能:滋養陰血、固表安神。(公眾號:太乙玄門)

主治:

1.心痛、驚悸等心病;

2. 骨蒸盜汗;

3. 吐血,衄血。

【穴位配伍】

配後溪、三陰交主治陰虛盜汗、骨蒸潮熱;

配尺澤、魚際主治吐血、衄血。

【刺灸法】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傷及血管和神經。留針時,不可做屈腕動作。(公眾號:太乙玄門)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心絞痛、神經衰弱、鼻出血、胃出血等。

轉發、點「再看」,或打賞是對玄門採編者的最大鼓勵

25、秘術坊:雷部密令

26、神咒坊:太上三洞神咒卷之《雷部諸咒》

27、秘笈坊:雷部十大天君

28、混元天醫陶天君:救旱除妖憫橫夭,掀雷掣電護藥物

29、秘笈坊:五雷號令造與祭法

30、秘笈坊:茅山五雷正法秘本

31、秘笈坊:大梵雷書

相關焦點

  • 手部穴位——陰郄穴
    陰郄穴又名手少陰郄,石宮穴,少陰郄穴,是手少陰心經上的穴位,心經經水由本穴回流體內經脈。本穴位於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主治心痛,驚悸,骨蒸盜汗,吐血、衄血,暴喑等疾病。【陰郄穴名解】別名:石宮穴。1、陰郄。
  • 陰郄【Yīn xī】穴,治療心臟及心周圍的病症!
    陰郄穴功效與作用:1.心主血脈、主神明,郄穴又善止血、止痛,故陰郄穴可治療心痛、神志病、血證。2.汗為心之液,陰虛熱擾,心液不能斂藏而骨蒸盜汗,取陰郄穴養陰清熱以治之。3.陰郄有行氣活血、養陰安神的作用。治失音、振寒、盜汗、胸滿,宜瀉而通之。《標幽賦》謂:「一瀉陰郄,止盜汗。」
  • 手少陰心經 之 陰郄 | 每日一穴
    >陰為陽之對,郄即孔隙,此穴為手少陰經之郄穴,故名陰郄。手少陰心經的郄穴。【取穴】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解剖】在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深層為指深屈肌;有尺動脈通過;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穴性】清虛熱,安神志。【主治】心痛,驚悸,骨蒸盜汗,吐血、衄血,暴喑。【配穴】配內關、心俞、巨闕,治心痛。
  • 每日一穴之 陰郄
    陰郄穴的功效與作用1、驚悸、心區痛、精神衰弱、盜汗;2、吐血、胃出血;3、鼻出血;4、小兒抽筋、子宮內膜炎等。陰郄穴的配伍功效1、陰郄穴配大椎穴:治陰虛盜汗;2、陰郄穴配巨闕穴、心俞穴:治心痛;3、陰郄穴配內關、心俞:治心痛;4、陰郄穴配百勞、
  • 每日一穴之 陰郄
    陰郄穴的功效與作用1、驚悸、心區痛、精神衰弱、盜汗;2、吐血、胃出血;3、鼻出血;4、小兒抽筋、子宮內膜炎等。陰郄穴的配伍功效1、陰郄穴配大椎穴:治陰虛盜汗;2、陰郄穴配巨闕穴、心俞穴:治心痛;3、陰郄穴配內關、心俞:治心痛;4、陰郄穴配百勞、
  • 【每日一穴】陰郄穴——小腹脹痛、水腫、腿膝麻痺酸痛、屈伸不利、疝氣等
    【按摩陰郄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心痛,驚悸,骨蒸盜汗,吐血、衄血,暴喑。    【作用功效】陰郄穴,溝通心腎。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於治療心區痛、盜汗、胃出血、子宮內膜炎。    【穴位配伍】    (1)陰郄穴配大椎穴治陰虛盜汗;陰郄穴配巨闕穴、心俞穴治心痛。    (2)陰郄穴配內關、心俞治心痛;配百勞、肺俞、定喘治肺結核;配後溪治盜汗。    (3)陰郄配心俞、神道,有通陽行氣,寧心定悸的作用,主治心痛,心悸,神經衰弱。    (4)陰郄配尺澤、魚際,有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主治衄血、吐血。
  • 陰郄穴:滋養陰血、固表安神
    陰郄為經穴名。出《備急千金要方》。《針灸甲乙經》名手少陰郄。《外臺秘要》作少陰郄。屬手少陰心經。陰郄是手少陰心經的郄穴。陰為陽之對,郄即孔隙,此穴為手少陰經之郄穴,故名陰郄。【腧穴釋義】陰郄。陰,水也。郄,空隙也。該穴名意指心經經水由本穴回流心經的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通裡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與心經體內經脈相通,經水即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經的體內經脈,故名。手少陰郄、少陰郄。手,手部。少陰,心經也。郄,孔隙也。
  • 【針灸講壇】靈道、通裡、陰郄、神門四穴的主治作用有何異同
    靈道、通裡、陰郄、神門四穴均屬手少陰心經,位置靠近腕後尺動脈處。近豌豆骨後為神門,向後依次各隔五分為陰郄、通裡、靈道。
  • 手少陰心經穴位圖
    根據《手少陰心經穴國家標準部位表》,以下詳解手少陰心經穴位圖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極泉穴    【位置】 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附註】 手少陰經所人為「合」。    靈道穴    【位置】 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    【解剖】 在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深層為指深屈肌;有尺動脈通過;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    【主治】 心痛,暴喑,肘臂攣痛。
  • 每日一穴之 郄門
    郄門穴的名詞解釋郄門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厥陰心包經。手厥陰之郄穴。穴位含義為,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回流體內經脈。郄門:郄,孔隙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回流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曲澤穴傳來的溫熱經水,行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包經的體內經脈,故名郄門。心包經郄穴:理同郄門名解。
  • 每日一穴:神門
    神門是手少陰心經的輸穴、原穴,五行屬土。神指心神,門即門戶,心藏神,此穴為手少陰經的輸穴,為心氣出入之門戶,故名神門。主治心痛,心煩,健忘失眠,驚悸怔忡,痴呆,癲狂癇證,目黃脅痛,掌中熱,嘔血,吐血,頭痛,眩暈,失音,心絞痛,心臟肥大,心律不齊,高血壓,失眠,健忘,癲癇,癲狂,癇症,神經衰弱,癔病,精神病,目黃,咽幹失喑,脅痛,手臂寒,腕關節痛,喉痺,心悸,驚悸,怔忡,癇證,胃痛,大便膿血,咽幹,腕痛,指麻,舌骨肌麻痺,鼻內膜炎,產後失血,淋巴腺炎,扁桃體炎等。
  • 【手少陰心經】經絡穴位圖講解
    手少陰心經穴,歸屬於手少陰心經的腧穴。據《針灸甲乙經》及《醫宗金鑑》等書載述,手少陰心經所屬穴計有:極泉穴、青靈穴、少海穴、靈道穴、通裡穴、陰郄穴、神門穴、少府穴、少衝穴。共九穴。    根據《手少陰心經穴國家標準部位表》,以下詳解手少陰心經穴位圖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極泉穴    【位置】 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解剖】 在胸大肌的外下緣,深層為喙肱肌;外側為腋動脈;布有尺神經,正中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及臂內側皮神經。
  • 人體十二經脈 | 手少陰心經
    [本經穴]極泉、青靈、少海(合)、靈道(經)、通裡(絡)、陰郄(郄)、神門(輸、原)、少府(滎)、少衝(井)。【注釋】(1)心系——是指心與各髒相連的組織。按:主要指與心連接的大血管及其功能性聯繫。(2)挾咽——即指咽喉。(3)目系——指眼後與腦相連的組織。
  • 每日一穴---神門
    神門 Shénmén《素問·氣交變大論》神門-體表圖【定位】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中。【主治】心病,心煩,驚悸,怔仲,健忘,失眠,癲狂癇,胸脅痛。【操作】直刺0.3—0。5寸。參考資料:1、據報導,給狗注射垂體素造成垂體性高血壓,針刺「神門』穴有明顯的降壓作用;2、據報導,針刺癲癇病人的神門、陰郄、通裡、百會、大陵
  • 手厥陰心包經 郄門 | 每日一穴
    門即門戶,此穴處於尺、橈二骨間隙,兩側如門,故名郄門。【主治】心痛,心悸,胸痛,心煩,咳血,嘔血,衄血,疔瘡,癲疾。【配穴】配神門、三陰交,治不寐。配神門、心俞,寧心安神,治心悸,心絞痛。配內關、膈俞,治心胸痛。配內關、曲澤,治心胸痛。配曲澤、大陵,治心痛。配膈俞,寬胸利膈,治膈肌痙攣。
  • 郄穴是什麼,郄穴的現代臨床運用
    郄穴作為針刺治療的穴位,首見於《甲乙經》中,有「十六郄穴」之說,即十二正經每條經脈各有一個郄穴,加之陰陽維脈、陰陽蹺脈也各有一個,合為十六郄。且大多分布於人體四肢肘、膝以下部位,除足陽明胃經之郄穴(梁丘)位於膝上以外,是各經脈氣血在四肢深聚的部位。《甲乙經》中首次明確的釐定出十六個郄穴的具體位置及部分郗穴之別名,對於穴位的描述也更為詳細,現就十六郄穴的名稱及具體位置見表1。
  • 「每日一穴」郄門:速效救心掐郄門,定悸止驚護心神!
    郄門Xìmén※所屬經脈:手厥陰心包經(PC 4)※心包之郄穴
  • (每日一穴)靈道穴:心痛,心悸,肘臂攣痛,手指麻木.
    《手少陰心經穴》《靈道穴》 Lín gdào靈道穴歸屬手少陰心經,有緩解治療失音、腕臂痛等作用,靈道穴的位置: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詳見本文圖解靈道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手少陰心經穴指手少陰心經所有的腧穴,即所有經穴。分布在腋下,上肢掌側面的尺側緣和小指的橈側端。起於極泉,止於少衝。左右各9穴,分別為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裡、陰郄、神門、少府、少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