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些與共享單車一起逝去的青春

2020-12-16 和訊科技

  編者按

  12月14日23點59分,摩拜單車如約停止服務,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一覺醒來,在iOS和安卓端的應用市場中輸入「摩拜」,除了一個已經存在了三年的山寨版,再也找不到曾經那個熟悉的橙色logo。

  摩拜單車,一個講了五年的資本故事,高潮迭起、險象環生,不僅巔峰時攪亂了創投圈的一池春水,其與ofo小黃車共同「創造」的共享單車模式,更是與高鐵、行動支付、網絡購物一同被冠以「新四大發明」的標籤,甚至被納入2017年高考作文題目,面向全國940萬莘莘學子共同探索創新的答案。

  但昔日的無限「輝煌」,終究在今冬一個平平無奇的深夜悄然畫上句點。

  ofo早已放棄抵抗,任由用戶數著幾輩子也到不了的退款期限在社交平臺上宣洩情緒,無能為力。摩拜的落地姿勢相對「體面」,創始人團隊早早將其「賤賣」套現,徒留資本榨取剩餘流量價值。

  根據易觀千帆公布的數據,摩拜以APP形式最後留存的11月,月活僅剩266.2萬,為2017-2018年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

  被資本拋棄,早已成定局。

  畢竟在賣身美團的兩年時間中,摩拜沒有為前者的營收和盈利帶來任何新的動力。王興不會承認自己斥資27億美元購入的是一枚雞肋,所以今年6月決定將橙色的摩拜單車刷上黃漆僅僅是一個統一集團品牌標識的合理決策。

  不巧與昔日對手撞色只是「巧合」,摩拜也只能吞下這份不重要的情緒苦果,化成熱潮落幕之後埋藏於心的「意難平」。

  曾有摩拜單車相關人員向AI藍媒匯爆料:美團做出「變色」決策的那一夜,團隊人員先是瘋了,緊接著就哭了。

  曲終人散場,只餘當初「信仰」,回頭望,世無常。

  摩拜的淚,為年輕人的奮鬥青春而流,同樣也該為資本過境後市場的一地雞毛而流。

  如今再回想起那段瘋狂的歲月,市場空前「繁榮熱血」,摩拜與ofo掀起的對戰燒向整個行業,彼時有多少彩色單車擠滿城市的大街小巷,後來就有多少「單車墳墓」隱秘於城郊看不見的角落。

  負債、暴雷、割韭菜、浪費公共資源……

  時至今日再提起這四個字,更多的人願意將其與上面這些負面詞彙聯繫在一起。但不可否認,有這樣一波年輕人曾貨真價實地將自己的熱血與青春,押注進了這場轟轟烈烈的資本遊戲。

  提起共享單車,四捨五入與他們的青春相關。

  在摩拜故事落幕的第一天,AI藍媒匯願意拋開資本層面的複雜與弔詭,與那些曾與共享單車有過交集的你,聊聊過往的青春歲月。

  24歲打工人

  與黑車掰頭、半夜藏摩拜

  貧窮大學生的省錢回憶

  ofo橫空出世的2015年,我剛上大學。

  那時的小黃車初出茅廬,交了99押金後幾乎不用花錢,對於貧窮的大學生來說,是從地鐵站到學校,從宿舍樓到教學樓最後兩公裡最好的選擇。

  這可讓地鐵站門口蹲守的黑車司機犯了愁。

  其實黑車的價格並不貴,2塊錢從地鐵站給你拉到校門口,不用費力不用吹風,無非就是等車坐滿三四個人才能發車。

  但有了小黃車之後,學生們更願意少花1塊錢自己騎車回學校,黑車的生意淡了不少。有時候我剛從地鐵站出來,一群黑車司機就會上前招人上車。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別看他趕緊去找小黃車,否則可能車被搶光了,還得挨黑車司機罵。

  競爭矛盾很快升級,後來我親眼看到黑車司機把小黃車扔到學校門口的河裡,讓學生們找不到車乖乖回來坐黑車。

  但誰能想到隨著摩拜的入局,越來越多的單車被投放到地鐵口,扔車——投放——再扔車,一個無限循環的故事誕生了。

  一段時間後,學校附近出現了新的摩拜單車,這就是個無限循環的故事了。

  但摩拜出來後,一度備受冷落,主要還是因為學生們負擔不起299元的押金。在變成免押騎行後,摩拜才得以在校園裡存活。

  免押後的摩拜比小黃受歡迎得多,因為它的預約功能太適合上早課的學生了。乃至於後來,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先預約一輛摩拜,站好坑之後就敢繼續睡到離上課還有十五分鐘。

  記憶最深的一次是,我和室友約好了去另一個城市過節,由於是第二天早晨七點多的高鐵,早晨起來沒有黑車去地鐵站,又嫌計程車貴,我倆前一天晚上十一點下樓,找了兩輛摩拜藏到了宿舍樓後面的草地裡,第二天我倆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APP看自己藏的車還在不在,確認還在之後趕緊預約好才起床換衣服。

  當然,隨著青桔、哈囉、小白等免押金單車逐漸普及,學生們半夜藏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每月十幾塊的月卡錢也成了固定開銷。

  只是偶爾想起自己小黃車裡退不出來的99塊押金,還會不免心疼。

  30歲前媒體人

  「共享單車調查」

  我人生第一個好稿獎

  成為一名財經記者的第二年,我與共享單車這個「選題」相遇了。2016年的那個夏夜,如果不是Mobike(彼時摩拜單車還是英文名)創始團隊一人騎了一輛小橙車在北大門口「示威」叫陣,ofo走出校門的日程或許還會向後推遲不少時間。

  但一切都來得太過突然,戴威措手不及。和戴威一樣大的我,也有些措手不及。

  沒有搶到第一現場報導的我,新聞理想的熱情促使我第二天迅速坐上高鐵跑到北大校門口看一看還能趕上什麼新聞熱點。

  但顯然,橙色軍團不會等待一個初出茅廬的小記者接受採訪。趕到北大門口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我給主編打電話,茫然、無措、心灰意冷。主編安慰我:沒事,採點邊緣故事也行。

  於是我硬著頭皮和路過的每一位北大學子打招呼,說我是XX報的記者,能否採訪一下你對共享單車的看法。功夫不負有心人——每一位北大學子都彬彬有禮地回答我:不行,我要上課。

  低頭看看早上為了「搶發」匆忙套上的背帶褲,我仿佛明白了什麼。

  「採訪」走不通,好在還有「體驗」這條思路能夠執行,我咬牙充了299元押金,成為了享受創新科技的第一批人。

  只是科技的力量,太重了。眾所周知,摩拜一代單車,淨重25kg,非氣胎、無助力,我騎著它穿過未名湖畔夏日微風的時候,沒感受到半分青春的愜意,只真情實感地體會到了什麼叫成長的重量。

  太累了,成長真的太累了,實在是騎不動。

  不只是我,彼時多數第一個吃螃蟹的自媒體都在吐槽一代單車難騎這件事。但不難騎,就容易壞,反觀ofo的體驗,是兩公裡換三輛壞車的尷尬。

  共享單車的起步,一如我職場生涯的起步般磕磕絆絆。

  後來,隨著我對行業的深入觀察、採訪專家,也客觀真實的見證了整個資本市場的風起雲湧,每一個關鍵的融資節點,都有我的分析稿跟進,稿件也多受到報社獎勵。

  我常開玩笑:自己也算分得了風口之下的一杯羹。

  那個時候行業有多熱呢?一次稿件中我提到小鳴單車在產品尚未面世的時候就匆忙上線了APP,且APP還是個半成品,只能充押金不能退押金,我如實將這個信息發布出去後,第二天就接到了小鳴單車聯合創始人的電話:「看到您的稿件,非常抱歉,我馬上支付寶退您押金。」

  其他用戶怎麼辦?他沒有給出正面答案。

  一年後,小鳴單車率先犧牲在這場單車混戰的第一線。

  再後來的2017年,共享單車的熱潮攀至高峰,最終在年底迎來降溫預冷。那個冬天,我不再想著「搶發」,而是慢悠悠地跑到著名的「自行車王國」天津王慶坨鎮,再次做了一次調查,與一年前北大門口的紛亂熱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資本過境的自行車工廠裡,只餘甲方暴雷後,那些滯留在生產線上未完成的訂單。

  那篇調查,也成為了我離職前的最後一個好稿獎。

  95後前·摩拜真愛粉

  大學四年,我的青春是在

  車座上度過的

  摩拜單車改名了,看了一下我摩拜的騎行裡程,超過了1300公裡,比北京到上海的距離還遠。當年我騎ofo和酷騎也不少,不過已經查不到了。

  上大學時候,沒錢有閒,共享單車是最理想的出行方式。

  我們學校在市區最邊緣,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騎著第一代的摩拜去郊區,路上斷交施工,導航給我指了一條黃土飛揚的縣城小路,騎了一個多小時,車座和踏板特別顛簸都震麻了,騎著騎著從馬路邊的綠化裡鑽出來一隻羊,吧唧嘴吃樹葉……

  我大一時候正好是共享單車第一次爆發式增長的時間,單車特別多,而且便宜。

  新生剛入學時候精力超級旺盛,而且很多外地同學是剛來我市不久,經常下課出去玩,到地鐵停運了才騎共享單車回宿舍,後來發展成有一批「飛車隊」天黑以後騎車出去「嗨」,觀賞城市夜景,玩到凌晨。

  天黑看不清,因為摩拜最早那款車沒有擋泥板,有時候到宿舍才發現,後背上甩了長長一串泥點。

  每次這種活動我就想點播一首動力火車的《當》。紅塵作伴,瀟瀟灑灑。

  還有一次是半夜下火車,地鐵公交都停運了,火車站打出租排隊就要排半個小時以上,乾脆騎共享單車回學校,那時候也沒有共享電動車,跨越半個城市,靠人力蹬了快兩個小時。就是在校期間,我單手騎車水平練得爐火純青,能一邊騎車一邊打字回微信、拍照或者玩陰陽師,挺危險的不要模仿。

  大學畢業以後就沒有這種美國時間,騎著車滿世界散德行了。

  被高考作文虐出陰影的00後

  初始不知車中意

  再見已是退款人

  那年杏花微雨,我和共享單車第一次相遇,在當年的河南省高考作文題裡。

  2017年高考,河南省用的是全國卷。作文要求選擇「中國關鍵詞」進行寫作,其中一個就是「共享單車」。那是我第一次聽過這個名詞,因為我所在的四線城市,壓根就沒有這個新事物。

  自然我寫高考作文,就沒有翻它的牌子,和它擦肩而過。

  誰知道它緊追不捨,竟然出現在了我的大學錄取通知書裡!

  天知道當我焚香沐浴,從EMS快遞員手裡接下神聖的錄取通知書,結果拆開看見裡面赫然躺著的是一張小鳴單車免押金優惠券時,天知道我是什麼複雜的心情。

  可惜,還沒等我開學去註冊,去體驗小鳴單車,它就倒下了。

  早就聽到有師兄師姐抱怨小鳴單車最近退押金很慢,開學不到兩個月,我眼睜睜看著小鳴單車數量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同學、老師表示「押金退不出來、客服電話打不通」,直到有校媒專門找到小鳴單車的片區負責人,情況才稍有好轉,一個學期之後,這個天藍色車身的小鳴徹底消失在了學校裡。

  可以說,小鳴見證了我人生的起步,而我見證了他「生命」的結束。

  29歲通勤族

  薅過胡瑋煒的羊毛

  最終都還給了戴威

  最早,我騎的是ofo,大約是在2016年年底吧。

  但可惡的是ofo現在改版了,我根本查不到行程記錄了。沒有這個記錄,我就很難能回憶起那段騎小黃車的日子。

  不過,好在,摩拜的記錄還在。

  第一個摩拜行程,是發生在2017年2月。

  現在回想起,那是一個飄雪的日子。我所在的公司距離住處約六公裡,平常上下班就是坐公交車,或者打車。

  但當天因為下雪,打車是沒可能了,又不想坐公交車,潮溼泥濘還有擁擠。於是本著特立獨行,以及跟漫天飛舞的雪天來場親密的邂逅接觸的心理,就掃了一臺路邊的摩拜,也不管座子是不是溼冷,直奔家中而去。

  騎行路上,看著一路的堵車,以及被困在公交車上的人群,我一路的飛馳,也沒覺得絲毫寒冬,只用了不到半小時便走進了屋門。

  此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摩拜,成為了我工作通勤的最佳出行工具,不用等車,也不用花很多錢,還能一邊鍛鍊身體,一邊欣賞風景。

  並且當年夏天的夜裡,老婆在一家K12教育培訓機構上班,因為要給學生上課,日常下班在9點左右,我都騎著摩拜去接她,然後我倆一起騎共享單車回家。

  更關鍵的是,我騎摩拜可能就沒花錢,甚至還賺過錢。

  2017年,正是摩拜與ofo在資本催熟下打的最兇的時候,一段時間內,兩家紛紛搞促銷,甚至是推出了騎行紅包。

  作為移動網際網路資深薅羊毛黨,以及共享單車重度用戶,自然我也沒放過這個機會。

  怎麼薅,這麼簡單。首先就是出發時,在摩拜單車頁面先找到附近紅包車的位置,可以記住編號,然後精準地找到它。按照當時的規則,騎10分鐘就有紅包進帳,那就在騎10分鐘左右,再打開APP,找尋新的附近紅包車,換乘。

  通勤一路上,我一般換2次,運氣好了,來回就能騎4到5個紅包車,就這樣,在摩拜紅包車推行那段時間,我累計薅了摩拜160.52元紅包。

  還有ofo。

  由於ofo查不到記錄了,所以沒有準確數字。印象中,我也提現了接近100元的紅包。

  但從摩拜身上算是薅了羊毛,到ofo這裡,可能就不算是。

  因為,我的ofo還在退押金中,99元。雖然現在的ofo模樣,跟我記憶中完全是兩碼事,不過它還是保留了退押金頁面,目前我排隊16416410位。

  我是今年1月22日發起退押金的,當時ofo暴雷都一兩年了,本來我是不打算要的,算是支持下跪著也要活下去戴威,後來還是點了,應該算是最後一批發起退押金的了,彼時排隊在16451535位。

  近一年過去了,進度只有35125人。初步計算下,一天也就退100人左右,那麼我想拿到這99元,還得164164天,即450年。

  好吧,也算是見證歷史了。

  在青春時期遇到這樣一個時代,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客觀上戴威、胡瑋煒們的「成功」讓年輕人看到了創業創新的向上機會,但更真實的一面在於,他們的成功曇花一現,小黃車吞了全國近兩千萬人的99/199元。

  回頭看過這段歲月,你會發現,我們無意參與這場難以企及的資本遊戲,但最終卻不可避免地時時事事與資本相關。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AI藍媒匯。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致青春:致那些年我們逝去才懂的青春
    年輕,對很多人來說,代表青春活力,意味著無限的可能,但青春更多的意味——是可以犯無盡錯誤的資本。年輕時,父母總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可孩子只注意釋放天性,不想被管,而很多人也必須為自己當年的不努力而用後來的無數淚水買單。可如果有更好的路我們為什麼不走好的那條呢?
  • 一曲殘暴的現代「青春之歌」:解讀《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那些亙古不變卻永遠有效的青春故事,緊緊抓住人們心底最美好、最真摯的記憶,砸中了每一位讀者的心,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愛。而當紅網絡作家辛夷塢的暢銷小說《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可以說是書寫青春故事的佳作,受到讀者的追捧。據統計,這本小說的銷量超過百萬冊,也被趙薇搬上了大銀幕。
  • 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今天橙子為大家帶來的是一部青春愛情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該片改編自作家辛夷塢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群少年從大學校園的戀愛到步入社會所面臨的迷霧與抉擇的故事。少女鄭微敢愛敢恨,堅強勇敢,作為家中的獨生女從小便和小公主一樣受到疼愛與寵愛。
  •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已知天命(已經完結)必看
    「你給我留下來,」卡爾根統戚二虎溫如玉已知天命致我們將失去的青春(試看)在線閱讀致我們將逝去的青春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致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連載)全文對於一個來自農村的少年來說,城市意味著什麼?
  • 回顧冒險島,致我們逝去的青春
    回顧冒險島,致我們逝去的青春 國服《冒險島》已經運營了12年了。
  •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愛應該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是我唯一一本熬夜看完的書。那是10年前,電影和電視劇均未開拍。當時我就在想,這麼好的作品,要是能被搬上熒幕該有多好。如今,電影和電視劇都已播出數年,可我還是更眷戀原著,它是無可替代的。
  • 文體自由地丨致青春,單車環島
    有多少青春,不應該平凡的過。年輕的你,一定有夢,關於單車、文字、音樂和愛情,關於穿越整個大陸的旅行。你一定在感恩父母,卻有裂痕將你們拉遠。你一定愛過一個人,但是往往選擇在淚水中遺忘。你一定有知己,卻因小小的矛盾而疏遠。因為青春的感悟太多太雜又太匆匆,我們都一樣。需要陽光,需要遠方,需要花的芬芳,需要一個充滿溫暖與幸福的地方,讓我們重新學會如何去愛。
  •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盤點校園十大青春偶像劇
    隨著高考的結束,青春也被重新提及,「高考」應該算是青春最主要的代名詞。遠離高考的老阿姨們,開始了新一輪的懷念之旅,懷念舊時光,懷念老同學,懷念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十大校園偶像劇,來回憶一下我們即將逝去或已經失去的青春《匆匆那年》記憶中學生時代的女孩子,我們會想起清純可愛的沈佳宜、笑容甜美的藍菲琳、開朗外向的林嘉茉,他們是眾多男生心中的女神,暗戀對象,更是所有班級的焦點,每個女生都想成為她們,卻有多少活成了方茴,方茴的青春是陰鬱的,會遇到背叛、會被拋棄,甚至會自暴自棄
  •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致讓我們開懷大笑現在已經不太會笑的周星馳!致我們已經漸漸逝去的青春!致我們已經越來越少的情懷!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也會陪你一起老去!!!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臺灣偶像劇,每一部都是我們逝去的青春
    「青春偶像劇,還是老的好看」,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和我有一樣的感覺?小編作為一名90後的「中年人」,最近剛又重溫了《流星花園》,仍舊被言承旭的顏值所徵服,不得不說以前的偶像劇拍的是真好,帶給觀眾的是一種真實的青春愛情體驗感,甜到酣人的劇情帶給我們的是對美好愛情的無限憧憬。
  • 共享單車在安慶
    打開手機、掃描車身上的二維碼、下載APP、註冊……幾個簡單的步驟後,伴隨著「請用車」的聲音響起,一次共享單車的騎行開啟。近日,統一款式、統一配色、停靠整齊的共享單車出現在宜城街頭,清新的配色成為街頭一景,也為市民出行提供了新的選擇。安慶共享單車有何特色?騎行體驗如何?面對共享單車的共性難題,安慶如何作答?
  •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電動車,長沙街頭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現象從未間斷
    說起共享單車,就要從摩拜單車、ofo小黃車說起,2015年小黃車開始投入市場,2016年摩拜緊隨其後,這也開啟了幾年的單車時代。隨著快速的擴張和和佔領市場,共享單車的問題也越加凸顯,同時還有其他外部因素,所以導致共享單車逐漸沒落。
  • 共享電單車: 要便捷 更要安全
    原標題:共享電單車: 要便捷,更要安全   幾個月來,共享電單車迅速佔領拉薩城區的大街小巷,使得「騎上我心愛的小摩託,它永遠也不會堵車」的愜意得以實現。
  • 共享單車城市空間品質績效研究發布:共享單車正向效應顯著
    共享單車空間品質績效(央廣網發 截自報告)作為首份以上海為城市研究樣本的研究報告,研究團隊通過對共享單車綜合績效的評估,指出當前共享單車的交通績效、經濟績效、生態績效已非常顯著,並且在城市單車交通的後共享時代,行業格局已回歸理性,公共管理及時補位,智慧技術支撐著運維的可持續性。
  • 致青春 · 無錫WIII JOY PARK
    白色的主基調,流線自由的放縱,自然的光影與景觀空間相結合,場地中感受青春力、夢幻與不羈,這是我們在歌頌青春,致敬逝去青春的記憶。 延續開放、共享的設計理念,處理好場地與城市的邊界關係。把空間還給城市,讓人群參與其中,乾淨整潔的草地上設置一組休閒座椅,配合觀賞草,形成有趣味性的林下空間。致青春!絢爛無羈絆的生活方式。
  • 哈囉出行的共享單車經濟學
    不能否認,在前幾年共享單車的「亂戰」階段,賽道參與者們為了搶佔市場,普遍把心思放在提升投放單車數量上,沒有對後續的保養維護進行全盤考慮,導致單車總體服役時間過短,資源浪費。但隨著一些市場玩家的出清、以及政府和企業各自定位的不斷平衡,共享單車正在創造「正外部性」,這是一個價值再發現的過程。首先就是共享單車成為國民級出行方式,低碳環保。
  • 別忘了共享單車,回憶或美好或悲傷的時光
    為什麼共享單車的管理遲遲不到位?先不說這共享單車是真共享還是假共享,如今造成的事實,已經是這些投放到各個城市的單車,真的成為「閒置資源」。 看到這個結果,我挺佩服某些人的玩法。這種玩法,可以叫「霸王硬上鉤」,先上了,搞出既成事實,再來解決「現實問題」。如果我們還在以為玩共享單車的那些人傻,那我們是真傻。
  • 共享單車萬能鑰匙薅羊毛9300多萬:號稱能打開所有品牌單車-共享...
    據國內媒體報導,昨日,上海閔行區法院公開宣判一起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被告人利用名為「全能車」的共享單車萬能鑰匙薅羊毛9320餘萬。2017年1月開始,被告人李某梁與張某等人商謀,在未經營任何共享單車實體業務的情況下,在手機安卓端、IOS端設計並上架名為「全能車」「全能車PRO」的APP項目,以能打開市場上所有品牌單車為名,薅起了共享單車公司的「羊毛」,吸引大量用戶註冊並交納押金、支付使用費。
  • 一個APP能開所有共享單車?假共享,真薅「羊毛」!
    一個APP能開所有共享單車?假共享,真薅「羊毛」!一款App就能讓這樣的美夢成真,這款App可以共享所有的共享單車,竟然薅了共享單車公司9320餘萬元「羊毛」。日前,該共享單車界「萬能鑰匙」徹底翻車。經上海市閔行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李某、張某等6人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在法院開庭審理,檢察官當庭建議對主犯李某判處禁止從事計算機相關行業工作。
  • 北工大西門地鐵站外共享單車「疊羅漢」
    市民近日反映,在地鐵北工大西門站C口外的路邊,每天傍晚時分,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隨意停放,其中不少單車摞在一起,擠佔了自行車道,希望共享單車的運維工作人員,能夠及時清理這些佔道的單車,保證道路暢通。9月3日傍晚,筆者來到北工大西門地鐵站,只見C出口外的人行便道外側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自行車道,道路有三四米寬,緊挨著人行道的一側,密密麻麻地停放著上百輛共享單車,單車佔用了一大半自行車道,旁邊只留出一米多寬的通道。目測這條單車停車帶約有百餘米長,單車的上面還橫七豎八地摞著一層單車,一輛輛無序堆放的單車,讓這條停車帶顯得十分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