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已形成相對完整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圖為廣汽生產線。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燕攝
編前語
廣州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精神進行了全面部署,動員全市上下乘勢而上、起而行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中勇當排頭兵。
「十四五」規劃即將開局,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廣州將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更好地推進「雙區」建設、「雙城聯動」,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廣州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12月10日,由廣州市商務局、廣州市國資委、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指導,廣州日報社主辦的「2020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峰會」將在廣報中心舉行。峰會邀請有關政府部門領導、全國知名經濟學家、銀行保險機構、知名企業家分享研討。在峰會召開之際,廣州日報推出系列報導展示廣州高質量發展成就,並對國內知名經濟學家進行訪談。
大洋網訊 廣州、深圳是兩座GDP超兩萬億的雙子星城市,在2020年前三季度,廣州和深圳兩市的經濟規模總和接近廣東全省的近五成。這兩座直線相距約100公裡的城市,既有相同之處,又各具鮮明的比較優勢和發展特色。在廣深「雙城聯動」的新發展格局中,廣州高質量的經濟發展也將邁上新高度。
從廣州市統計局最新發布的1-10月廣州經濟數據來看,廣州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累計增速、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累計增速(錯月數據)等多個經濟指標實現了年內首次轉正,高新技術產品保持強勁增勢,經濟新動能不斷增強。
近日,廣州市統計局局長賴志鴻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未來廣州經濟形勢將持續向好、穩中有升,爭取為全國、全省的經濟增長多做貢獻。
1-10月多個經濟指標年內首轉正,經濟發展韌性十足
一組組數據折射廣州整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面貌。從廣州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1-10月廣州市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累積。主要經濟指標不斷向好,多個指標更實現今年以來的首次轉正。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和0.4%,累計增速今年以來首次轉正;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8%,今年以來首次轉正;營利性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3%(1-9月數據),增速首次由負轉正。
賴志鴻表示,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廣州積極發展新產業、推動新基建、打造新業態、積蓄新動能,做強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城市更新「雙引擎」,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等新興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更穩健。「我們有信心隨著全市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成果不斷鞏固擴大,廣州經濟能夠『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賴志鴻說。
多點開花,大灣區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脫穎而出
AGV物流小車將零配件自動運送到工位,全程按照規定線路自動駕駛,無需人員操控。完成運送之後,物流小車還能將使用過的物流箱運送回倉儲中心……這只是折射廣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的一角,以廣深聯動為「主角」的大灣區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正在脫穎而出。10月22日,在深圳舉行的廣州深圳「雙城聯動」論壇上,廣州、深圳相關部門籤署了科技創新、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智能裝備產業、基礎設施等7項合作協議,廣深聯動發展進入新起點、新階段。記者採訪獲悉,廣州和深圳直線相距約100公裡,兩座城市正跑出「雙子城」聯動「加速度」,探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互動新模式,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方面,廣州整車生產龍頭企業廣汽集團在洞悉汽車發展趨勢中,率先打開了思路,並在粵港澳大灣區展開前瞻性戰略布局。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大灣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廣深兩地都有著對外開放和吸引人才的良好政策與環境。目前,大灣區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而跨行業間的融合與合作則會給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潛力。」
實際上,廣州和深圳在創新協同中,不僅共建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等省實驗室,共設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聯合基金,還共同發行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產品等,助推兩地創新協同。而在促進產業共建方面,還成立深圳證券交易所廣州服務基地,與華為、騰訊分別籤訂戰略框架協議,在生物醫藥、文化旅遊、商貿服務、現代物流等方面加強產業鏈配套。
高端品牌、首店經濟旺,1-10月社零總額7460.37億元
剛過去的「雙11」,北京路多家購物中心引進的首店、高端品牌、國際一線品牌人頭湧湧,有百貨商場化妝品銷售同比增幅高達120%。改造後的北京路步行街,以全新面貌華麗回歸,在「雙節」長假期間迎來了超400萬人次的總人流量和160%的營業額增長。
廣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廣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60.37億元,其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7個百分點。全市限上批發零售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0.1%;全市限上住宿餐飲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餐費收入同比增長29.6%。
內循環高質量發展的背後,有廣州多年沉澱形成的強大產業集聚和供應鏈體系作支撐。當前,廣州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行業,644個專業批發市場引領全國、輻射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網絡聯通全球。「『十四五』時期,廣州將緊抓『雙循環』機遇,不斷增強國際商貿中心功能,進一步加快消費升級,增加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支持發展首店經濟、品牌經濟、時尚經濟、免稅經濟、美食經濟、健康經濟,全力建設引領華南、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廣州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前三季度廣州外貿出口創年度新高,RCEP拓寬廣州「朋友圈」
11月29日凌晨,一列滿載50個40尺貨櫃的中歐班列,從廣州大朗鐵路貨運站啟程,標誌著廣州中歐班列自2016年8月運營以來,首次實現年運營列數突破100列。
近年來,珠三角地區企業製造的空調、冰箱、路由器等家用電器廣受歐洲消費者青睞,不斷通過廣州中歐班列發往歐洲各地。廣州中歐班列不僅成為來往中歐兩地的貨運大通道,也成為「廣貨廣出」的最佳選擇和新招牌。
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市外貿出口4019.1億元,增長9.9%,創年度新高;廣州對東協進出口1129億元,增長25.9%,東協已經穩居廣州市外貿進出口份額第一位。
今年「雙11」期間,廣州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處理進出口業務總量超1262萬票,金額超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作為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去年廣州市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全國第一,進口額連續5年全國第一。
近日,中國與東協十國及日、韓、澳、紐西蘭共同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下稱「RCEP」)。業內人士分析稱,廣州在地理位置上與東協各國鄰近,為接下來的貿易往來提供了便利。RCEP的籤署不僅擴大並深化了廣州外貿「朋友圈」,也將為受疫情影響下的各國貿易往來作出更大貢獻。
記者了解到,當前廣州正圍繞建設外貿強市、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樞紐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國際會展之都,不斷完善開放型經濟建設政策體制。對標國際一流,高水平推進南沙自貿區、中新知識城、臨空經濟區示範區等重大開放平臺建設,加大自貿區制度創新力度,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搭建更高層次國際化交流平臺。
數說: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1
2020年前三季度,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17475.86億元,同比增長1.0%。
2
2020年1-10月,主要經濟指標不斷向好:
工業延續回升態勢,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和0.4%,累計增速今年以來首次扭負為正。
消費持續回暖,金銀珠寶、文體娛樂用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1.5%和9.9%。
投資繼續提速,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1%,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8%,今年以來首次轉正;民間投資由負轉正,同比增長5.6%。
營利性服務業加快恢復,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3%(1-9月數據),其中網際網路、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3.6%,自4月份以來持續保持兩位數快速增長態勢。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楚涵、趙方圓、陳麗莉、林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