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經濟形勢持續向好 高質量發展邁上新高度

2020-12-12 大洋網

粵港澳大灣區已形成相對完整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圖為廣汽生產線。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燕攝

編前語

廣州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精神進行了全面部署,動員全市上下乘勢而上、起而行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中勇當排頭兵。

「十四五」規劃即將開局,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廣州將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更好地推進「雙區」建設、「雙城聯動」,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廣州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12月10日,由廣州市商務局、廣州市國資委、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指導,廣州日報社主辦的「2020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峰會」將在廣報中心舉行。峰會邀請有關政府部門領導、全國知名經濟學家、銀行保險機構、知名企業家分享研討。在峰會召開之際,廣州日報推出系列報導展示廣州高質量發展成就,並對國內知名經濟學家進行訪談。

大洋網訊 廣州、深圳是兩座GDP超兩萬億的雙子星城市,在2020年前三季度,廣州和深圳兩市的經濟規模總和接近廣東全省的近五成。這兩座直線相距約100公裡的城市,既有相同之處,又各具鮮明的比較優勢和發展特色。在廣深「雙城聯動」的新發展格局中,廣州高質量的經濟發展也將邁上新高度。

從廣州市統計局最新發布的1-10月廣州經濟數據來看,廣州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累計增速、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累計增速(錯月數據)等多個經濟指標實現了年內首次轉正,高新技術產品保持強勁增勢,經濟新動能不斷增強。

近日,廣州市統計局局長賴志鴻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未來廣州經濟形勢將持續向好、穩中有升,爭取為全國、全省的經濟增長多做貢獻。

1-10月多個經濟指標年內首轉正,經濟發展韌性十足

一組組數據折射廣州整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面貌。從廣州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1-10月廣州市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累積。主要經濟指標不斷向好,多個指標更實現今年以來的首次轉正。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和0.4%,累計增速今年以來首次轉正;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8%,今年以來首次轉正;營利性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3%(1-9月數據),增速首次由負轉正。

賴志鴻表示,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廣州積極發展新產業、推動新基建、打造新業態、積蓄新動能,做強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城市更新「雙引擎」,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等新興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更穩健。「我們有信心隨著全市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成果不斷鞏固擴大,廣州經濟能夠『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賴志鴻說。

多點開花,大灣區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脫穎而出

AGV物流小車將零配件自動運送到工位,全程按照規定線路自動駕駛,無需人員操控。完成運送之後,物流小車還能將使用過的物流箱運送回倉儲中心……這只是折射廣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的一角,以廣深聯動為「主角」的大灣區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正在脫穎而出。10月22日,在深圳舉行的廣州深圳「雙城聯動」論壇上,廣州、深圳相關部門籤署了科技創新、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智能裝備產業、基礎設施等7項合作協議,廣深聯動發展進入新起點、新階段。記者採訪獲悉,廣州和深圳直線相距約100公裡,兩座城市正跑出「雙子城」聯動「加速度」,探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互動新模式,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方面,廣州整車生產龍頭企業廣汽集團在洞悉汽車發展趨勢中,率先打開了思路,並在粵港澳大灣區展開前瞻性戰略布局。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大灣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廣深兩地都有著對外開放和吸引人才的良好政策與環境。目前,大灣區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而跨行業間的融合與合作則會給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潛力。」

實際上,廣州和深圳在創新協同中,不僅共建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等省實驗室,共設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聯合基金,還共同發行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產品等,助推兩地創新協同。而在促進產業共建方面,還成立深圳證券交易所廣州服務基地,與華為、騰訊分別籤訂戰略框架協議,在生物醫藥、文化旅遊、商貿服務、現代物流等方面加強產業鏈配套。

高端品牌、首店經濟旺,1-10月社零總額7460.37億元

剛過去的「雙11」,北京路多家購物中心引進的首店、高端品牌、國際一線品牌人頭湧湧,有百貨商場化妝品銷售同比增幅高達120%。改造後的北京路步行街,以全新面貌華麗回歸,在「雙節」長假期間迎來了超400萬人次的總人流量和160%的營業額增長。

廣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廣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60.37億元,其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7個百分點。全市限上批發零售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0.1%;全市限上住宿餐飲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餐費收入同比增長29.6%。

內循環高質量發展的背後,有廣州多年沉澱形成的強大產業集聚和供應鏈體系作支撐。當前,廣州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行業,644個專業批發市場引領全國、輻射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網絡聯通全球。「『十四五』時期,廣州將緊抓『雙循環』機遇,不斷增強國際商貿中心功能,進一步加快消費升級,增加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支持發展首店經濟、品牌經濟、時尚經濟、免稅經濟、美食經濟、健康經濟,全力建設引領華南、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廣州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前三季度廣州外貿出口創年度新高,RCEP拓寬廣州「朋友圈」

11月29日凌晨,一列滿載50個40尺貨櫃的中歐班列,從廣州大朗鐵路貨運站啟程,標誌著廣州中歐班列自2016年8月運營以來,首次實現年運營列數突破100列。

近年來,珠三角地區企業製造的空調、冰箱、路由器等家用電器廣受歐洲消費者青睞,不斷通過廣州中歐班列發往歐洲各地。廣州中歐班列不僅成為來往中歐兩地的貨運大通道,也成為「廣貨廣出」的最佳選擇和新招牌。

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市外貿出口4019.1億元,增長9.9%,創年度新高;廣州對東協進出口1129億元,增長25.9%,東協已經穩居廣州市外貿進出口份額第一位。

今年「雙11」期間,廣州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處理進出口業務總量超1262萬票,金額超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作為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去年廣州市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全國第一,進口額連續5年全國第一。

近日,中國與東協十國及日、韓、澳、紐西蘭共同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下稱「RCEP」)。業內人士分析稱,廣州在地理位置上與東協各國鄰近,為接下來的貿易往來提供了便利。RCEP的籤署不僅擴大並深化了廣州外貿「朋友圈」,也將為受疫情影響下的各國貿易往來作出更大貢獻。

記者了解到,當前廣州正圍繞建設外貿強市、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樞紐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國際會展之都,不斷完善開放型經濟建設政策體制。對標國際一流,高水平推進南沙自貿區、中新知識城、臨空經濟區示範區等重大開放平臺建設,加大自貿區制度創新力度,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搭建更高層次國際化交流平臺。

數說: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1

2020年前三季度,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17475.86億元,同比增長1.0%。

2

2020年1-10月,主要經濟指標不斷向好:

工業延續回升態勢,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和0.4%,累計增速今年以來首次扭負為正。

消費持續回暖,金銀珠寶、文體娛樂用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1.5%和9.9%。

投資繼續提速,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1%,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8%,今年以來首次轉正;民間投資由負轉正,同比增長5.6%。

營利性服務業加快恢復,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3%(1-9月數據),其中網際網路、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3.6%,自4月份以來持續保持兩位數快速增長態勢。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楚涵、趙方圓、陳麗莉、林曉麗

相關焦點

  • 廣州經濟形勢持續向好
    高質量發展邁上新高度  廣州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精神進行了全面部署,動員全市上下乘勢而上、起而行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中勇當排頭兵
  • 祁俊:構建新發展格局 促進工程機械行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協會祁俊會長在作《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工程機械行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理事會工作報告中,回顧了協會第五屆理事會所組織開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績,並在分析當前工程機械行業形勢和挑戰的基礎上,對未來行業和協會工作提出了展望。
  • 經濟日報: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論貫徹落實中央經濟...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綜合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對2021年經濟工作的總體政策思路、戰略戰術布局、各項工作重點進行了全面部署,為全黨全國人民堅定必勝信心、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根本遵循。站上歷史交匯點,深刻把握今年的「極不平凡」,才能理解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 日照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吹響高質量發展的新號角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嚴峻的經濟形勢,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決打贏戰疫情、穩增長、促改革、惠民生等一場場硬仗,「十三五」規劃主要預期目標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日照發展站在了新的起點上。會議指出,做好今年經濟工作,必須清醒認識當前經濟形勢。
  • 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 努力推動我國經濟長期高質量發展
    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出現了一系列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很多方面還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繼續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 ...全會精神】匯聚推動高質量發展強大力量 助推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匯聚推動高質量發展強大力量 助推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2020-12-14 1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用電量持續攀升折射經濟新動能
    國網能源研究院預測,綜合考慮經濟運行持續向好等因素,四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8%左右,全年全社會用電量累計同比增長3%左右。江蘇電網最高負荷5次破億千瓦,浙江電網最高負荷6次創歷史新高,湖北等12個省級電網負荷合計30次創歷史新高……近期,全國日發電量和統調用電負荷屢創新高,全國用電量逐步回升,用電負荷連創新高,主要原因是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全面推進、經濟總體復甦加快。
  • 【聚焦】廊坊市工業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造成的巨大衝擊,廊坊市全面落實「六穩」「六保」要求,切實增強穩定經濟、服務企業的意識,不斷強化完善政策設計,研究出臺了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助推全市工業高質量發展邁出新的堅實步伐。夯基壘臺,工業基礎能力新提升
  • 追求高質量發展,書寫新時代華章
    很高興與大家相聚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光榮革命傳統的美麗名城——廣州。 四個月前,在舉國抗擊新冠疫情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之際,我們在上海成功舉辦了第十八屆Chinajoy展會;今天我們又按計劃如期在廣州舉辦產業年會,其中體現出的意涵非比尋常,十分重大。
  • 【解讀全委會(三)】五年奮鬥 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回望五年,我市圍繞「邁上新臺階、建設新高郵」總體要求,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奮勇爭先,圓滿完成了主要目標和任務。 五年奮鬥,經濟發展邁上了新臺階。重大項目建設不斷取得50億級、100億級新突破,推動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可比價增長7.1%,總量在揚州縣市區排名從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
  • 新經濟催生新動力!東營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綜述(下)
    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了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進程,以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等為代表的「新經濟」,正為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既拉長長板,把工業做大做強,又求新求變,培育新興產業,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徵程中,東營擁抱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打造融合創新生態圈,助力經濟數位化轉型,新經濟風頭正勁——2017-2019年,全市「四新」經濟增加值由324.65億元增長到489.98億元,佔生產總值比重由12.3%提高到17.7%。
  •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將有力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們黨在科學分析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基礎上,遵循大國經濟發展規律作出的戰略選擇。
  • 經濟大家談 | 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刻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提出2021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部署重點任務,為開局「十四五」、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定向領航。   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會議指出,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
  • 超八成市民預計廣州經濟將平穩向好,夜經濟愈來愈旺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云為了解市民對今明兩年廣州經濟形勢的判斷和消費變化情況,廣州市統計局通過萬戶居民調查網對全市11區41條行政街200個社區,5000名年齡在18-65周歲的常住居民進行了入戶追蹤調查。
  • 紮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後,興安盟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主動把興安盟發展放在「兩個大局」之中來謀劃,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研究制定符合黨中央精神、符合興安盟實際、符合新發展階段要求的發展規劃,拿出具有戰略意義的目標、支撐性的任務和創新性的舉措,堅決將全會精神和《建議》的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
  • 閉幕| 始終把高質量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持續增強發展戰略執行力
    針對後續重點工作,袁潔提出四點要求:01微配圖要辯證看待集團公司發展面臨的新挑戰新要求,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辯證認識和把握集團公司發展大勢,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從戰略上求變、從戰術上應變,努力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
  • 育新機開新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 | 砥礪奮進闊步行 —— 新發展格局...
    開欄語:為全面深入報導我州搶抓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重大機遇,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著力育新機、開新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火熱態勢,即日起,本報推出「育新機開新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  經濟發展何去何從?會不會重回粗放發展的老路?  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 包頭市昆都侖區:經濟運行穩中轉好 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定
    2020年,隨著光伏產業的迅速發展,多晶矽價格持續回升,企業生產銷售形勢比較樂觀。「隨著內蒙古通威4.5萬噸高純晶矽項目正式落地,將進一步推動地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為經濟增長作出新的貢獻。」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說。發展新能源產業經濟,是昆都侖區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塊重要拼圖。
  • 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科技創新是引領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是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手段。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要積極實踐科學家精神,著眼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發展,始終堅持四個面向,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等方面積極作為,努力成為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