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日報第582期
今日名言: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與長短,而在與內容。——塞涅卡
看三農日報,發現更大的產業!
「要聞」
1、國家將大力推進數字農業建設
近日,農業農村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召開全體會議,審議通過《農業農村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和《農業農村部網絡安全管理辦法》,提出要大力推進數字農業建設,加快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5G等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以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數位化將有效賦能傳統農業,解決傳統農業痛點。鄉村振興相關政策+5G時代來臨將共同助力數字農業步入快速發展期。
2、農業農村部:2020年我國大宗農產品供給總量仍相對寬鬆
1月15日,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展望2020年,我國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供給總量仍相對寬鬆,生豬產能有望逐步恢復,市場繼續保持平穩運行具有較好的基礎,全年農產品價格水平漲幅有望回落,但部分品種階段性波動風險需密切關注。
「地方大動作」
3、黑龍江今年農業「三減」面積將增至4500萬畝
從黑龍江省「兩會」獲悉,2019年,黑龍江省減化肥、農藥、除草劑用量的農業「三減」面積超過4000萬畝,施用化肥折純量同比減少1.52萬噸,農藥總用量同比減少2000多噸。2020年,農業「三減」面積將增至4500萬畝。
4、安徽鼓勵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登錄平臺「可追溯」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日前發布新政策,鼓勵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登錄安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提交註冊申請,履行追溯義務,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
自今年1月起試行的《安徽省追溯平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試行)》,適用於食用農產品從種植養殖環節到進入批發市場、零售市場或生產加工單位前的質量安全追溯。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是指運用信息化的方式,跟蹤記錄生產經營主體、生產過程和農產品流向等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滿足監管和公眾查詢需要的管理措施。
「產業新勢力」
5、我國都市農業尚處於探索發展的初期
目前我國都市農業尚處於探索發展的初期,普遍存在產業規模較小、產業層級較低、功能拓展不足、先進技術成果集成示範力度不夠、經營主體帶動能力不強、各地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且產品質量和品牌化水平有待提升。
6、我國的農業物聯網處於起步階段
我國的農業物聯網雖然處於起步階段,但已經顯現出發展的強勁勢頭。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於種植領域,主要是通過使用電子檢測技術對農作物進行實時監測並收集參數,這些參數包括溫度、照明、環境溼度等。在對收集到的實時數據進行分析後,農業生產部門可以制定出符合實際的種植和育種計劃,更好地實現指定設備的自動開閉。
7、定製農業的三種模式
(1)網際網路+定製模式:網際網路+定製農業模式是以網際網路技術為核心開展定製農業模式,農業經營者藉助網際網路進行推廣、管理、營銷等,從而形成更大的影響力和規模化。
(2)共享經濟+定製模式:共享經濟植入到農業中,讓定製農業更具有規模化和參與感。該模式可以與會員形成穩固的關係,並且有利於家庭農場或者合作社發展與壯大。
(3)休閒經濟+定製模式:該模式定製是基礎,消費者先成為會員,之後農業經營者再延伸服務,並引入休閒經濟和體驗消費幫助更多消費者或會員體驗農耕生活。
8、報告:生鮮電商市場滲透率僅1%
《供應鏈模式創新:線上線下融合之路》研究成果報告會日前在北京舉行。該報告指出,目前生鮮電商的市場滲透率僅為1%,具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目前生鮮電商行業競爭激烈,阿里、京東等巨頭紛紛加入,均處於運營虧損的狀態,獲客成本較高;資本熱衷生鮮電商,由於配送複雜、高損耗等特徵,市場出現了多種商業模式且變換不定;競爭者間存在相似的定位、品類、配送、定價等,消費者難以分辨差異,唯有比較價格;冷鏈物流運輸運營成本過高且需大量磨合,難以保證生鮮配送質量。
9、預測:智慧農業將達到270億美元
智慧農業,是建立在數字農業和精準農業基礎上的全新農業生產方式與生態系統,這也是農業4.0時代的生產形態,這項變革將徹底改變人類生產糧食的方式,有效幫助人們應對未來人口爆炸、生態失衡、糧食危機等多種潛在挑戰。據報告預測,到2020年,智慧農業總目標市場將達到 270 億美元。
10、數據:農藥市場為250億人民幣
據中國農藥市場統計數字顯示,中國農藥市場為250億人民幣,其中進口農藥為50億人民幣,進口農藥市場份額為20%。連續3年,進口農藥都以10%~25%的速度增長,而國產農藥的銷售增長率僅在5%~10%。
11、農產品電商創業:砍掉一切中間環節
農產品電商交易上存在的一大問題就是流通環節過多,這樣不但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體驗,也影響了農民的收入,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產品電商的蓬勃興起,對於打通產地到用戶之間的供應鏈環節,砍掉農產品流通的中間環節非常具有實際意義。但是因為農產品的特殊性,農產品電商運營也存在著很多誤區。走出這些誤區,克服農產品運營的短板,走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的農產品生產思路,才是農產品電商實現真正發展的方向,也是催活農村經濟的根本。
「公司情報」
12、拜耳作物科學與極星農業合作
從美通社獲知,拜耳作物科學蔬菜事業部與北京極星農業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首屆德澳特品種展示及溫室種植技術論壇在北京密雲極星現代農業產業園舉行,為中國設施農業提供因地制宜的品種,促進設施農業創新驅動和產業良性可持續發展。
拜耳作物科學蔬菜事業部大中華區總經理李一凡表示,與極星農業的合作對雙方來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拜耳作物科學蔬菜事業部擁有豐富的玻璃溫室品種資源,將與極星共同努力將國際領先的溫室蔬菜品種引進中國,通過示範作物的全程解決方案,滿足生產企業的需求,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優質的食物來源,全力支持中國高科技農業的發展。
13、富邦股份:籤署引進以色列農業先進技術合作備忘錄
富邦股份1月16日晚間公告,公司、以色列Soli與應城市三合鎮人民政府於近日籤署了《關於引進以色列農業先進技術之合作備忘錄》,擬引進以色列農業先進技術(包括但不限於現代農業大棚、育種篩選技術、智能滴灌、水肥一體化、果蔬保鮮等)。合作項目計劃分三期實施,預計總投資5億元人民幣。
「觀點」
14、劉丹軍:區塊鏈農業的五個優勢
湖南省政協委員劉丹軍表示,「區塊鏈農業主要的優勢體現在五個方面,以前分散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參與者會整合為基於區塊鏈的整體;農產品流通環節將大幅精簡,流通成本快速降低;農產品物流時效快速提升,食品安全更有保障;農產品流通的信用體系實現徹底革新;僵化的農產品利益格局得到重塑。」
15、網際網路:電商直播扶貧是技術創新性的方式
省人大代表、省人大民僑外委主任委員、民僑外工委主任王振平調研時發現,「電商直播扶貧,是精準扶貧工作中具有技術創新性的一種扶貧方式。」王振平說,這種方式不僅減少了傳統農產品市場銷售的中間環節,同時也快速地打通了市場供需的信息,推動形成新的市場需求,為促進貧困農民增收提供了一個實際有效的探索路徑。
本文由農俠會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