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如今,不少年輕人
喜歡追求不一樣的潮流與時尚選擇燙髮、染髮
久而久之老式理髮、剃頭手藝
逐漸暗淡了下來……
然而,在玉溪南門街一間小小理髮店內,卻有一位為了這門老式手藝堅守了幾十年的理髮師傅——李國富
伴著玉溪冬日的暖陽,小編走進了南門街,前行一段路就在角落處看到的了這家老式理髮鋪。「老字號」的三字招牌顯得很是樸素,店外擺放著幾把滿是歲月滄桑的椅子,此時的李國富老人正在店門口悠閒地曬著太陽抽著水煙筒……
一位兩鬢霜染的老師傅
一家含鏽古樸的老式理髮店
一張張記載歲月滄桑的老式理髮椅子
一把把伴隨匠師多年的剪刀
斑駁的房牆,泛黃的海報
滿滿都是記憶的扉頁
▽▽▽
老物件承載著時光厚重感
步入店內,時光仿佛按下了暫停鍵。店內一切陳設都是舊時模樣,對於古舊的東西,小編有著別樣的心緒,舊式木門框、舊水壺、收音機......感覺停留在了老一輩人的光景裡。
臺上擺放著的「佩奇」同款老式吹風機、手動推子、剃頭刀、胡刷等物件已留存了幾十年,每一件物品都是歲月的見證,每一件都承載著時光的厚重感。
一字排列著的兩把老式鐵椅子已如「古董」一般散發著年代氣息,椅身上那斑駁的鏽跡,在時間的大缸裡浸染過後添了把歲月的滄桑。坐在上頭理著發悠哉舒適,仿佛置身到了七八十年代......
從當年的手推子到電推子
小編看到了時代的變遷
但不論它如何更新
在李師傅的手中,技法卻是永遠不變
在很多熟客看來
李師傅的傳統的理髮手藝
一點也不輸現代技藝
九點二十分,理髮店迎來了當天的第一位客人,此時坐著的李師傅擼起袖管準備為顧客理髮。「唰唰唰……」隨著推剪聲音響起,一簇簇頭髮掉落。李師傅給人理髮時,眼神十分篤定,一臉認真。
「咔咔咔……」剪刀上場,發梢被平剪剪落在地,再在臉上刮拭幾下,把鬍子去掉,一頓「刀光剪影」後整個人精神了許多,李師傅不僅手藝精湛,口碑也好。
「可以、很好!」理完後,顧客對李師傅的手藝很是認可,這位顧客稱很多年前曾在隔壁開店,離開玉溪20多年了,這次剛回到玉溪就過來南門街找老師傅理髮,他對老師傅說:「可能您已經記不得我了!可我還記得您老。」
靜怡的早間時光中,李師傅已幫好幾位顧客理完髮、剃好頭,在他的一舉一動中,能看見最純粹的匠人精神。
理髮過程中,顧客們偶爾和李師傅聊聊天、嘮嘮家常,期間沒有流行的音樂,只有老式收音機裡傳來的新聞播報,與現在那些音樂震天時尚嘈雜的美發廳形成了的鮮明對比!
其實,在那理髮店斑駁的座椅上
不論是舊相識還是新面孔
來又走走了又來或熟悉或陌生.....
但依舊剪不斷
顧客們對這間理髮店的別樣情懷
甚至喚起了一部分
時間飛快流逝,玉溪部分網友回憶到
「我七歲就在這裡理髮了,三十多年了」
「老師傅手藝不錯!」
「小時候手術需要,他給我剪過頭髮」
......
是啊!他沒有高大上的藝名,沒有鑽石VIP會員,有的只是街坊鄰居及老顧客口頭相傳的好評和對理髮幾十年的堅守。
四十多年的堅守 變成了一段耐人回味的老故事
初見李師傅時,他頭上戴著的老舊軍帽引起了小編的好奇,猜想是不是參過軍?在閒聊中他告訴小編,這頂帽子是他為一位司令員理髮時,司令員送給他的,本就對軍人、軍隊有著崇敬之情的他收到這頂軍帽更是愛不釋手,便一直戴著這頂軍帽。話語間,一種自豪感寫在他滿足的笑臉上。
談起自己的職業生涯,李師傅告訴小編,自己10多歲的時候勤工儉學自學理髮,一開始連剃刀軋剪怎麼使都不知道,只有同學們相互幫對方剪,開始剪出來的髮型就像狗啃一樣,後面剪著剪著也就會了。1964年李師傅參加工作從區測隊退職離開後到客運站理髮,1980年在南門街開店至今,現如今73歲的他已入行40餘載。在南門街繁華的那個年代,理髮店一天內最多可接待一百多位顧客,他的老伴曾在國營理髮店工作,人多時她也會到店裡一同幫忙理髮。計算自己服務過的人,李師傅算了一下,按平均每天10個人算,除去節假日,40多年裡至少服務過上萬多人了。
不過令李師傅欣慰的是,這些年自己帶出了20多位徒弟也已自行開店遍布玉溪城區各個地方,這項老手藝也得以延續...
一把剃刀,剃遍人生四季,在這間小小的店鋪內,上到過百歲的老人,下到襁褓內剃胎毛的幼兒,不論男女老少都是李師傅的顧客。偶爾有生病的顧客需要上門或到醫院理髮時,李師傅也會前去,甚至部分家庭幾代人都在他這裡理髮,雖然現在的南門街已褪去了往日的繁華,理髮店也由往日一百多人的顧客變成了一天幾人,無論顧客如何增減,時代如何變遷,理髮店與李師傅依舊在這裡,堅守著他的平靜與樸實。
在這個平凡的行業中
李師傅贏得了眾多顧客們的認可及讚賞
但我們永遠感受不到
他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換來了這份屬於自身的光芒
近些年,隨著年齡增長,李師傅患上了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每月都得到醫院複查一次,按時吃藥,可哪怕是這樣,在醫院打完針後的他又會繼續來到店裡守著。家人擔心他的身體,常勸他歇歇,但李師傅卻表示,他閒不下來,也捨不得這幫老夥計,更習慣了老朋友們到他店門口說說笑笑聊聊天,他會一直幹下去,除非哪天倒下再也幹不動。
李師傅不會打牌、不會唱歌、也不去公園散步,對他來說,剃頭理髮是一份工作,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玉溪大街小巷,像李國富這樣剪了幾十年頭髮的老師傅已是少數,40多年的守候,狹窄的屋簷下承載著他的小世界。
就是這樣一位簡單而又不平凡的老人,每天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將傳統理髮的老手藝延續至今,雖不是偉大之舉,但也成為了街坊鄰居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李師傅的背後是專注、堅持和對生活的熱忱!而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幹一行,愛一行?又有多少人能堅守著手中的技術幾十年?
青磚小巷,甲乙丙丁
剪斷的是髮絲,剪不斷的是情懷
隨著南門街道路兩旁的樹越長越高
來往的人群走了一茬又一茬
不變的是街道上兩旁的小店
每一家都有著屬於它自己的故事
世事變遷,或許有朝一日老理髮店會消失,這也許是時代給予它的歸宿,但在這間字號理髮店內,卻有著隨碎發一起散落的光陰,更記錄著李師傅的故事。
曾經那些傳統老剃頭匠們都在慢慢的變老,如今這些傳統行業越來越少,只希望這門手藝消失的腳步能慢一點,再慢一點......
一剪 一店 一江湖
一人 一事 一輩子
雖雲毫髮末技,卻是頂上功夫
致敬李師傅
致敬玉溪每一位「守」藝人
講好玉溪故事——玉溪真情
用真情傳遞美好
你是否有一些故事不為人知?
你是否被一些人,深深撼動過內心?
與高古樓一起,講述玉溪故事
聯繫小編(微信:gaogulou126)進行投稿
來源:玉溪高古樓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