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光剪影幾十年,南門街理髮老師傅一剪就是一輩子

2020-12-12 高古樓APP

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如今,不少年輕人

喜歡追求不一樣的潮流與時尚選擇燙髮、染髮

久而久之老式理髮、剃頭手藝

逐漸暗淡了下來……

然而,在玉溪南門街一間小小理髮店內,卻有一位為了這門老式手藝堅守了幾十年的理髮師傅——李國富

伴著玉溪冬日的暖陽,小編走進了南門街,前行一段路就在角落處看到的了這家老式理髮鋪。「老字號」的三字招牌顯得很是樸素,店外擺放著幾把滿是歲月滄桑的椅子,此時的李國富老人正在店門口悠閒地曬著太陽抽著水煙筒……

一位兩鬢霜染的老師傅

一家含鏽古樸的老式理髮店

一張張記載歲月滄桑的老式理髮椅子

一把把伴隨匠師多年的剪刀

斑駁的房牆,泛黃的海報

滿滿都是記憶的扉頁

▽▽▽

老物件承載著時光厚重感

步入店內,時光仿佛按下了暫停鍵。店內一切陳設都是舊時模樣,對於古舊的東西,小編有著別樣的心緒,舊式木門框、舊水壺、收音機......感覺停留在了老一輩人的光景裡。

臺上擺放著的「佩奇」同款老式吹風機、手動推子、剃頭刀、胡刷等物件已留存了幾十年,每一件物品都是歲月的見證,每一件都承載著時光的厚重感。

一字排列著的兩把老式鐵椅子已如「古董」一般散發著年代氣息,椅身上那斑駁的鏽跡,在時間的大缸裡浸染過後添了把歲月的滄桑。坐在上頭理著發悠哉舒適,仿佛置身到了七八十年代......

從當年的手推子到電推子

小編看到了時代的變遷

但不論它如何更新

在李師傅的手中,技法卻是永遠不變

在很多熟客看來

李師傅的傳統的理髮手藝

一點也不輸現代技藝

九點二十分,理髮店迎來了當天的第一位客人,此時坐著的李師傅擼起袖管準備為顧客理髮。「唰唰唰……」隨著推剪聲音響起,一簇簇頭髮掉落。李師傅給人理髮時,眼神十分篤定,一臉認真。

「咔咔咔……」剪刀上場,發梢被平剪剪落在地,再在臉上刮拭幾下,把鬍子去掉,一頓「刀光剪影」後整個人精神了許多,李師傅不僅手藝精湛,口碑也好。

「可以、很好!」理完後,顧客對李師傅的手藝很是認可,這位顧客稱很多年前曾在隔壁開店,離開玉溪20多年了,這次剛回到玉溪就過來南門街找老師傅理髮,他對老師傅說:「可能您已經記不得我了!可我還記得您老。」

靜怡的早間時光中,李師傅已幫好幾位顧客理完髮、剃好頭,在他的一舉一動中,能看見最純粹的匠人精神。

理髮過程中,顧客們偶爾和李師傅聊聊天、嘮嘮家常,期間沒有流行的音樂,只有老式收音機裡傳來的新聞播報,與現在那些音樂震天時尚嘈雜的美發廳形成了的鮮明對比!

其實,在那理髮店斑駁的座椅上

不論是舊相識還是新面孔

來又走走了又來或熟悉或陌生.....

但依舊剪不斷

顧客們對這間理髮店的別樣情懷

甚至喚起了一部分

時間飛快流逝,玉溪部分網友回憶到

「我七歲就在這裡理髮了,三十多年了」

「老師傅手藝不錯!」

「小時候手術需要,他給我剪過頭髮」

......

是啊!他沒有高大上的藝名,沒有鑽石VIP會員,有的只是街坊鄰居及老顧客口頭相傳的好評和對理髮幾十年的堅守。

四十多年的堅守 變成了一段耐人回味的老故事

初見李師傅時,他頭上戴著的老舊軍帽引起了小編的好奇,猜想是不是參過軍?在閒聊中他告訴小編,這頂帽子是他為一位司令員理髮時,司令員送給他的,本就對軍人、軍隊有著崇敬之情的他收到這頂軍帽更是愛不釋手,便一直戴著這頂軍帽。話語間,一種自豪感寫在他滿足的笑臉上。

談起自己的職業生涯,李師傅告訴小編,自己10多歲的時候勤工儉學自學理髮,一開始連剃刀軋剪怎麼使都不知道,只有同學們相互幫對方剪,開始剪出來的髮型就像狗啃一樣,後面剪著剪著也就會了。1964年李師傅參加工作從區測隊退職離開後到客運站理髮,1980年在南門街開店至今,現如今73歲的他已入行40餘載。在南門街繁華的那個年代,理髮店一天內最多可接待一百多位顧客,他的老伴曾在國營理髮店工作,人多時她也會到店裡一同幫忙理髮。計算自己服務過的人,李師傅算了一下,按平均每天10個人算,除去節假日,40多年裡至少服務過上萬多人了。

不過令李師傅欣慰的是,這些年自己帶出了20多位徒弟也已自行開店遍布玉溪城區各個地方,這項老手藝也得以延續...

一把剃刀,剃遍人生四季,在這間小小的店鋪內,上到過百歲的老人,下到襁褓內剃胎毛的幼兒,不論男女老少都是李師傅的顧客。偶爾有生病的顧客需要上門或到醫院理髮時,李師傅也會前去,甚至部分家庭幾代人都在他這裡理髮,雖然現在的南門街已褪去了往日的繁華,理髮店也由往日一百多人的顧客變成了一天幾人,無論顧客如何增減,時代如何變遷,理髮店與李師傅依舊在這裡,堅守著他的平靜與樸實。

在這個平凡的行業中

李師傅贏得了眾多顧客們的認可及讚賞

但我們永遠感受不到

他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換來了這份屬於自身的光芒

近些年,隨著年齡增長,李師傅患上了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每月都得到醫院複查一次,按時吃藥,可哪怕是這樣,在醫院打完針後的他又會繼續來到店裡守著。家人擔心他的身體,常勸他歇歇,但李師傅卻表示,他閒不下來,也捨不得這幫老夥計,更習慣了老朋友們到他店門口說說笑笑聊聊天,他會一直幹下去,除非哪天倒下再也幹不動。

李師傅不會打牌、不會唱歌、也不去公園散步,對他來說,剃頭理髮是一份工作,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玉溪大街小巷,像李國富這樣剪了幾十年頭髮的老師傅已是少數,40多年的守候,狹窄的屋簷下承載著他的小世界。

就是這樣一位簡單而又不平凡的老人,每天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將傳統理髮的老手藝延續至今,雖不是偉大之舉,但也成為了街坊鄰居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李師傅的背後是專注、堅持和對生活的熱忱!而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幹一行,愛一行?又有多少人能堅守著手中的技術幾十年?

青磚小巷,甲乙丙丁

剪斷的是髮絲,剪不斷的是情懷

隨著南門街道路兩旁的樹越長越高

來往的人群走了一茬又一茬

不變的是街道上兩旁的小店

每一家都有著屬於它自己的故事

世事變遷,或許有朝一日老理髮店會消失,這也許是時代給予它的歸宿,但在這間字號理髮店內,卻有著隨碎發一起散落的光陰,更記錄著李師傅的故事。

曾經那些傳統老剃頭匠們都在慢慢的變老,如今這些傳統行業越來越少,只希望這門手藝消失的腳步能慢一點,再慢一點......

一剪 一店 一江湖

一人 一事 一輩子

雖雲毫髮末技,卻是頂上功夫

致敬李師傅

致敬玉溪每一位「守」藝人

講好玉溪故事——玉溪真情

用真情傳遞美好

你是否有一些故事不為人知?

你是否被一些人,深深撼動過內心?

與高古樓一起,講述玉溪故事

聯繫小編(微信:gaogulou126)進行投稿

來源:玉溪高古樓網站

相關焦點

  • 【溫暖愛輝】老手藝,守初心▷二十年「刀光剪影」,磨出匠心人生~
    【溫暖愛輝】老手藝,守初心▷二十年「刀光剪影」,磨出匠心人生~ 2020-12-1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區中醫院外科醫生張琳敏: 「刀光剪影」中挽救患者生命!
    區中醫院外科醫生張琳敏: 「刀光剪影」中挽救患者生命!,果斷、精準、雷厲風行是人們對於他們的基本印象,面對鮮血毫不膽怯,「刀光剪影」中挽救患者的生命,他們就是外科醫生。
  • 長沙一65歲美髮師愛上街舞,獨創舞蹈快剪
    三湘都市報4月26日(記者 田甜)說起街舞和美發,大多數人一定會覺得這就是兩個完全不搭邊的領域。但是在長沙南門口一家理髮店內,65歲的美發老師傅牛新民卻將兩者結合起來,獨創了邊跳街舞邊剪髮的快剪項目,還開啟了網絡直播。
  • 買了兩把理髮剪,自己在家剪頭髮
    ==於是昨晚就在京東選了兩把理髮剪,一把是平剪,一把是碎發剪,一把29,一共58。在不確定自己的手藝之前,還是選價位比較實惠的好。然後用細齒梳梳好,需要留多長,直接用剪刀一剪就行了。==這樣把頭髮梳回來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有層次了。我剛才試過,真的很方便、很有效。
  • 承天巷最老的理髮廳,開進了最潮的時裝店裡
    理髮師傅一人一張座椅面對著牆上的鏡子擺放著,劃成兩排,中間讓出一條過道。學徒們要到隔壁的儲藏間拿出煤炭,放在爐子上燒水,以備給客人洗頭用。那時學藝是有規矩的,年輕學徒跟著老師傅,一年打雜、一年學藝、一年練習,三年方能學成。經過了學徒們「抓透止癢」的洗頭程序之後,顧客會選擇一位理髮師傅,坐在舒適的洋座椅上享受著老式理髮。
  • 69元理髮器,小白上手成「老師傅」,寶寶理髮直接推
    隨著物價上漲,理髮的費用也在不斷的飆升,以前去理髮店剪個頭,費用也就5元錢,而現在在小縣城理髮也要20元,更不用說一線城市了,理髮費用的高漲,讓我萌生了入手一款電動理髮器的想法,從網上銷售的理髮器來看,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弄不好就會毀了自己的帥哥形象,所以沒有貿然入手理髮器,難道就沒有一款小白能用的理髮器
  • 成都南門住起來最舒服的一條街,天府一街
    帶大家去看一下成都南門顏值與檔次最高的一條街,我現在在天府大道與天府一街的交界處,這條路就是天府一街,橫跨天府大道和益州大道,直到劍南大道。天府一街相較於2345街,全是上班族而言的話,天府一街主要是住宅區,天府一街可以號稱是成都居住最舒服的,為什麼說是最舒服的街道?對面就是成都最大的單體建築環球中心,下面這個公園的話也是成都很大的一個生態公園,桂溪公園,住在天府一街的人,我想大概上輩子肯定是拯救了地球,因為這邊七八年前房價還七八千。
  • 接過父親的愛心剪刀 合肥一男子8年免費理髮2000多人次
    接過父親的理髮剪刀8年來,楊東寶累計為居民免費理髮2000多人次,受益的大多是8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環衛工人……「東寶呀,我的頭髮好長時間沒理了,你看什麼時候幫我剪剪啊?」「張爺爺您這身體不好還往外跑,要理髮打個電話,我上門不就好了嘛」。這是一段在廬陽經開區天河社區的一家名叫東寶理髮店內發生的對話,這樣的場景經常會在店內上演。這位叫東寶的理髮師,在小區裡經營著一家理髮店。
  • 杭州小夥去剪頭要求順其自然 一看帳單1888 就一個平頭
    浙江小夥剪個頭要求順其自然 結果花了1500元杭州小夥去剪頭要求順其自然 一看帳單1888 就一個平頭要過年了,許多人會買新衣服,辦年貨,也會去洗澡、剪頭,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紅紅火火過新年。但是現在的一些理髮店,有什麼髮型師,還有什麼總監、店長,剪頭、理髮收費也是不菲。作為青年人,注意形象、外表,花費一些費用理髮也是一種需求,但是剪個平頭就要1500,原價1888元的事情,是不是太離譜了,你聽說過麼?
  • 理髮神器電推剪,是如何被發明出來的
    我們所說的理髮器,就是電推剪,它的發明才剛滿百年。1919年,美國華爾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把實用型電推剪。發明者裡奧·j·華爾經歷傳奇,早在中學時代,他就試製了一款電磁振動電機,開闢了發明華爾推剪之路。
  • 街頭理髮攤為何消失?5元、10元一次,成老人和男性的「寵兒」
    雙十一的時候,不少家庭在網絡上購置了剃髮工具,就是為了自己解決理髮的難題。越來越多的理髮店更名為「XX美髮店」,價格也一路飆升至幾百元。對於很多老人,亦或者工薪階層而言,這樣的理髮價格實在是剪不起。於是我們看到了一些新的潮流——十元快剪店以及街頭理髮師。這兩者而言,最大的特點便是便宜。
  • 過年大集理髮,一次僅需6元,很多人繞道走,為何?
    過年大集理髮,一次僅需6元,很多人繞道走,為何?還沒有出現市場的時候,農民朋友們最常去的地方叫大集,就是咱們口中常說的趕大集。雖說現在也有大集存在,但是去趕集的人卻是越來越少,集市上也沒有往日的熱鬧。很多人都認為花費高是有檔次的一項,再有就是要有一個裝修比較好的店鋪,走進去就讓人感覺自己有身份地位。但是這位理髮師傅不符合人們對檔次的追求。大家可以看到,老師傅理髮就只需要6元錢,在一個稍微普通一點的地方理個髮也要十幾二十塊錢。再有就是老師傅的理髮環境就是簡簡單單的露天環境,沒有理髮店的富麗堂皇。老師傅的例發器械只有最基本的推子剪刀,很多的年輕人都不相信老師傅。
  • 溫州平陽的網紅地標:南門街,一個釋放鄉愁的地方
    從中可知,那時,平陽嶺門只有一條坡南連接南門街的古道,東門山(古時稱東山)、九凰山(古時稱崑山)兩山腳相夾著這古道,這條古道稱鐵嶺。至於西馬路與昆鰲路則是後話了,是分別於1962年與1938年,對東門山、九凰山挖山開道,從嶺門兩旁分出的岐道,西馬路作為戰備公路,昆鰲路作為104國道。鐵嶺南臨坡南街,北接大街角,東鄰東門山,西靠九凰山,鐵嶺上的通濟門至通福門那條400餘米長的街道,就是南門街。
  • 花幾十塊錢理髮,你只會說兩邊鏟短?2020夏季男生髮型指南!
    現在很多男生對自己的髮型是越來越重視,不為別的,只為髮型就像人的第二張臉,實在是太重要了,一款好看的髮型可以提升自己的顏值!男生基本每個月都會幾十塊錢去理髮店剪一次頭髮,稍微高檔一點的理髮店可能還不止幾十塊錢,上百塊都有可能;但是我們花幾十塊錢去剪一次頭髮,如果沒有剪一款合適自己的帥氣髮型總感覺有點虧。那麼,現在你花幾十塊錢去剪髮,還只會說「兩邊鏟短」嗎?
  • 去理髮店時,這3句話最好不要對理髮師說,怪不得髮型剪的難看
    最近特流行一句話,行不行看頭型,相信很多人都喜歡去理髮店,都想把自己打造個適合自己的造型。很多女性朋友都喜歡到理髮店做髮型,因為擔心理髮師會剪不好你的髮型,情不自禁的會對理髮師說出一些自己對髮型要求,但是有三句話是最好不要輕易對理髮師說,容易被曲解意思,不利於剪出你想要的髮型,很多人都吃虧了,一起來看下是哪三句話吧。
  • 在國外理髮就像賭博:一次剪頭一次醜,一直剪頭花式醜
    不過下面這些內容可以攔住大家著急奔赴理髮店的腳步,因為歪果理髮師的魔幻操作比我們想像的還多得多——西班牙的理髮師Alberto Olmedo,一看照片就像個俠客圖:albertoolmedo.com人家的理髮工具才不是普通的剪刀和推子——
  • 在國外理髮就像賭博:一次剪頭一次醜,一直剪頭花式醜!
    中新社·華輿訊 據英倫圈報導出國後大家是怎麼解決理髮問題的? 不管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面對Tony理髮師,你可能早已練就一顆強心臟。 圖:albertoolmedo.com 人家的理髮工具才不是普通的剪刀和推子—— 6剪是他最低端的工具
  • 縫縫補補幾十年,安嶽這個手藝人,一縫就是一輩子
    裁縫是一門古老的職業,據宋代周輝《清波雜誌》所記,裁縫,排在三十六行的第三位。民間有諺「荒年餓不死手藝人」,對一個裁縫來說,有門好手藝也就有了安身立命的資本,無論走到哪兒,憑這門手藝就能養家餬口。如今,裁縫手藝人越來越少,城區也只有零星的幾家老裁縫店還依舊堅守著。
  • 肖像剪影手藝人李源海:一把剪刀一張紙 四十餘年的堅守錘鍊
    將興趣變成工作 更有持續動力談到為什麼幾經輾轉,依然選擇肖像剪影這一工作,李源海直言不諱。「剪紙一直是我的愛好,以前做過很多工作,也堅持剪了四十幾年,有一天,我突然在想,為什麼不能剪紙當作一份職業呢?」
  • 搞笑吐槽:理髮前後的變化,剪前想換個髮型,剪後想換一張臉……
    進門想到自己頭髮也長了,乾脆一塊也剪了。高度近視的我,每次理髮都忐忑,效果只能聽天由命,可從來都沒有贏過。一直告訴理髮師,稍微修剪一點點。可是,他好像根本不懂什麼叫做「一點點」。結果就是這種效果。這位朋友去理髮,和髮型師說照著圖片髮型剪。髮型師問三角是不是也要刻,大哥迷迷糊糊回應了。髮型師可是不含糊,照著圖片就動起來,剪完大哥懵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