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朱由校:「昏君」的帝王之術,他被黑得體無完膚

2020-12-21 剛子聊歷史

◆文:剛子聊歷史

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

卷首導語

明朝有不少因個人愛好而出名的皇帝,比如喜歡玩蛐蛐的明宣宗朱瞻基;喜歡養猛獸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今天要介紹的這位皇帝也因為個人愛好而出名,他就是「魯班的傳人」——天啟皇帝朱由校。

說天啟也許還有人不知道,但如果說愛好做木匠活,那大家立馬就會想起來他是誰,可見他的「副業」遠比「主業」知名度要高很多。

明熹宗朱由校

一個不務正業的皇帝名聲自然不會太好,關於他的壞名聲,除了愛做木匠活,還有兩件事也讓他「惡名遠播」:一是寵愛自己奶媽客夫人;二是重用宦官,讓大太監魏忠賢把持朝政,禍害忠良。

關於這三點黑材料,大家都比較熟悉,下面一件件來說。

縱容客夫人,禍害後宮

說到縱容奶媽,很多人可能覺得小編是不是張冠李戴?把憲宗皇帝朱見深寵幸萬貴妃的事搞混了,其實並不是。

大多數人都知道,後來的「九千歲」魏忠賢和客夫人是對食,也就是名義上的夫妻。但要知道的是,魏忠賢早期就是個最低等的太監,他怎麼爬上去的?就是靠著客夫人,而客夫人倚仗的正是皇帝的縱容。

朱由校病逝後,將皇位傳給了異母弟朱由檢,要說這對兄弟感情真不錯。可是這也是被逼無奈,因為朱由校先後有三個兒子,但都莫名其妙早夭了,據相關史料記載,這就跟他的奶媽有關係。

這位奉聖夫人客氏,她生性殘忍狠毒,而且和少年天子朱由校有不清不楚的關係,更要命的是,她「繼承」了萬貴妃的嫉妒之心。因害怕妃子生下皇子,母憑子貴,而使自己失寵,所以她想方設法的迫害妃子,這也導致了朱由校生子不少,但無一能夠長大成人。

朱由校的皇后張氏都難逃毒手,最終產下了死嬰;再比如裕妃張氏,也因為懷有龍種,被客氏假傳聖旨,活活餓死在禁宮中;還有成妃李氏,看到裕妃的下場,長了個心眼:平時藏了一些食物,果不其然客氏也對她下手了,但最終李妃靠著私藏的食物熬過了半個多月的幽禁生活。

客夫人劇照

酷愛木匠活,不理朝政

公元1620年,萬曆皇帝朱翊鈞駕崩,明光宗朱常洛繼位,可是不到一個月,老爸朱常洛也死了,年僅十六歲的朱由校被東林黨挾裹著匆忙登基。

要說朱由校酷愛木匠活,也是爺爺萬曆種下的禍根,老爸明光宗不受待見,萬曆皇帝一直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叔叔:福王朱常洵,在這種情況下,朱由校的學業自然就「荒廢了」。

如果朱由校潛心好學頗有威望,那會招來無故的禍端,為了遠離皇室的爭權,朱由校必須得找個不務正業的事來幹,這也就導致了登基後的朱由校,文化水平一直不「及格」。

雖然早期是為了避禍,但上位後這種擔心應該不存在了,為什麼還是「潛心」做木匠呢?

「木匠」皇帝朱由校

這其實也是一種帝王策略!

父皇明光宗一月而亡,最後只有幾個替罪羊成了刀下鬼,而父皇壯年暴亡的案子,竟然草草收場,不清不楚,這讓年幼的朱由校心生恐懼之心。

此時的大明王朝需要的是皇位上有人坐著,至於是誰並不重要,朱由校可不想步父皇后塵!

而朱由校雖然貴為天子,但一年之內歷經三位帝王,他的皇位根本就不穩,如果貿然採取強硬措施,難保皇位不會再次易主。

重用宦官,「禍亂朝綱」

重用「九千歲」魏忠賢,這一點最有爭議,給朱由校扣上昏君的帽子也正是由於這點。

但是我們如果能深入分析,就會發現這是不便公諸於世的帝王之術。

我們來看看明朝亡國的原因,表面是內部農民起義加上後金的崛起,但究其根本是養不起太多的朱姓藩王和東林黨文人的誤國,簡單點就是東林黨人的治國方略導致稅收太低,國力日趨下降。

東林黨

朱由校需要培植另一方勢力來制衡東林黨,身為帝王,光有忠心愛國的臣子是不夠的,還需要能幹實事的能臣,魏忠賢就是這樣的能臣。

可能有人要說小編是不是又要給宦官洗白?不可否認,魏忠賢是個絕對的大奸臣,但同時他也是能制衡東林黨的能臣!

我們來看看魏忠賢都有哪些功績:

魏忠賢首開徵收商業稅,把國家的稅收放在了相對富裕的商人身上,減輕了農民的賦稅,農民能有口飯也不至於起兵暴亂,天啟年間,光是從浙江一帶收上來茶貿稅,就是前幾任皇帝的好幾倍。

魏忠賢確實幹了不少黨同伐異、霍亂朝綱的壞事,說他是大奸臣一點都不為過,但這個奸臣同時也保障了大明王朝,他重用了孫承宗、袁可立、袁崇煥等等一批能幹實事的文臣武將,連不可一世的清太祖努爾哈赤,都拿這些被啟用的武將沒有辦法。

「九千歲」魏忠賢

總結來說,天啟年間魏忠賢專權,內治東林黨外製後金軍,朱由校重用魏忠賢,雖然讓他專了權,但確實收到了很高的成效。

更重要是,朱由校躲在了幕後,萬一魏忠賢偏離了自己的目標,他可以堂而皇之的走到舞臺前,收拾這顆沒有用處的棋子,而避免自己直接面對東林黨人。

終明一朝,有很多權勢滔天的奸臣,但沒有一個能凌駕於皇權之上。比如正德年間的劉瑾、嘉靖年間的嚴嵩,這些人都曾做過「二皇上」,但是當幕後的皇帝發現他們已經失去利用價值,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剷除他們。

所以,一時掌權的魏忠賢,也不過是天啟皇帝拿來制衡東林黨的棋子而已。

結語

雖然朱由校的文化水平確實不高,但論帝王御下之道,他一點也不差。他已經足夠小心了,可還是因為「不慎落水」而壯年早逝,如果再給他二十年,保不齊他又會是下一個嘉靖或萬曆——躲在幕後掌控大明全盤。

公元1627年,年僅23歲的天啟帝朱由校病逝,死前將皇位傳與信王朱由檢,並留下「善待皇嫂,忠賢可堪大任」的遺言撒手人寰,可惜崇禎皇帝一生勤勉,只是沒有聽懂皇兄的忠告,導致明朝亡國的結局。

崇禎皇帝朱由檢

崇禎十七年,明朝敗亡已成定局,崇禎的親信太監曹化淳在最後時刻說了一句肺腑之言: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面對曹化淳的感嘆,崇禎無言以對,最後以一根白綾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算是對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承諾。

參考文獻:《明史》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從詼諧的角度解讀歷史,關注剛子聊歷史,了解更多歷史小故事。

相關焦點

  • 木匠皇帝朱由校,其實是被嚴重低估的帝王
    歷史上有很多以特殊愛好而出名的帝王,比如愛出家的梁武帝蕭衍,蹴鞠皇帝唐僖宗李儇,詞學皇帝李後主,書畫皇帝宋徽宗等等。其中最為知名應該是木匠皇帝朱由校,天啟帝朱由校雖然身在皇宮,但是卻過不慣錦衣玉食的生活,偏偏喜歡做又苦又累的木匠活,而且還打的一手好家具!
  • 著名「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匠水平咋樣?看看他這些「神級」作品
    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歲即位,在位7年,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這裡我們就只說朱由校的木工水平,可以這樣說,如果歷史上的記載沒有過度誇張朱由校的木匠技術水平的話,如果在現代社會,朱由校絕對能夠得到一個「國家特級木匠」的稱號。
  • 明朝為什麼會出個「木匠皇帝」朱由校?
    也許文化程度低,導致朱由校完全沒有治國的興趣,才把朝堂丟給了魏忠賢和東林黨去爭執,他自己則關起門來班門弄斧,做著各種自己喜歡的小玩意兒,而每一次朱由校沉迷於手工期間,也正是魏忠賢常常來匯報工作之時,他專門挑這時候來,知道皇帝不願意被人打攪,每次話說到一半,朱由校都擺擺手讓魏忠賢趕緊滾蛋,這樣太監就有了政治操作的空間。
  • 有皇帝畫畫,也有皇帝愛詩詞,那你知道有位愛木頭活兒的皇帝嗎?
    朱由校是史上赫赫有名的"木匠皇帝",要論做木匠活,他堪稱"賽魯班",他做的床、房屋和假山等等可謂是巧奪天工。可論起做皇帝呢,許多人則認為朱由校十分不稱職,讓魏忠賢等奸佞有機可乘,從而加速了明朝的滅亡。朱由校心靈手巧,製造出來的東西栩栩如生、精巧絕倫。史傳天啟帝曾經在宮中仿照乾清宮的樣式,做了一座微縮模型宮殿,高不過三四尺,但其中曲折微妙,巧奪天工。
  • 花一年時間做出摺疊床,「木匠皇帝」朱由校的木工技術如何?
    明朝的皇帝都非常有個性,他們有不少的奇聞異事流傳下來,其中天啟皇帝朱由校就是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是崇禎帝的哥哥,也是促使明朝滅亡的主要責任人之一。可由於皇帝的特殊性,他們不能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個人愛好上,否則國家就會出現問題。朱由校並不是一個好的皇帝,其實有關他的爭議,一直都不小,有很多強加在他身上的黑點,比如說他的文盲,說他是一個傀儡,這些都不是真的。
  • 明朝的所有皇帝中,哪個是明君?哪個是昏君?
    明朝經歷了二百七十六年,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在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朱元璋、朱棣和朱佑樘是比較有作為的皇帝;而昏聵不明和昏庸無道的皇帝要屬朱祁鎮、朱厚熜和朱由校。明君。一、明太祖朱元璋。
  • 「木匠皇帝」朱由校,真實水平如何?看這幾件作品,才叫工匠精神
    皇帝在古代是一個風險最高的職業,也是最令人羨慕的職業,不過古代也有一些人,雖然坐在皇帝的位置上,但是腦洞卻無窮的大,只想幹點兒別的事情來發揮自己無處釋放的才能。比如明熹宗朱由校,他身為一個皇帝卻特別喜歡做木匠,號稱木匠皇帝。
  • 皇帝:朕把江山交給你,就放心了,我不想做皇帝,只相當木匠
    導語:朱元璋廢了老鼻子勁才把江山改為朱姓,可是自己的後代卻不喜歡當皇帝,偏偏喜歡當木匠,最後為了能夠做好木匠,竟然辭去「皇帝」職位……一個只想當木工的皇帝當了帝王,集天下大權於一身,再求個長生不老,讓自己做一輩子皇帝,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此,或者安逸、享樂,後宮佳麗一堆,妻妾成群,每天快快樂樂,不管後是怎樣評說,但是這樣才像一個皇帝。
  • 從教育缺失角度看朱由校,從皇帝到全能型木工,如此奇葩的背後隱藏...
    公元1626 年,如同往常一樣,天啟帝朱由校正在乾清宮吃早點,突然大殿震動,皇帝他扔下飯碗,向交泰殿跑去。結果朱由校的貼身侍衛腦頂被砸裂。朱由校一人跑入交泰殿,躲到大殿的一張桌子下,不滿周歲的皇太子朱慈炅也在這場災難中被砸死。這場神秘爆炸,被當時人稱作「天啟大爆炸」是一次「古今未有之變」,朱由校成功僥倖逃命,堪稱幸運。
  • 為何明憲宗朱見深在史書上評價很高,但現在人們都認為他是昏君?
    然而就是這個讓人驕傲的王朝卻出了很多奇葩皇帝,如蟋蟀天子——朱瞻基(明宣宗)、姐弟戀愛好者——朱見深(明憲宗)、荒唐天子——朱厚照(明武宗)、罷工皇帝—朱厚璁(明世宗)和朱翊鈞(明神宗)、木匠皇帝——朱由校(明熹宗),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明君,蟋蟀天子朱瞻基就是帶領明朝走向巔峰的盛世君主。但還有一個皇帝在史書中評價很高,可現在卻被認為是昏君的人,他就是明憲宗朱見深。
  • 嘉靖不算是庸君,因為他聰明至極,善於權謀,但治國上絕對算昏君
    ——易中天談到明朝皇帝中的心眼最多,幾十年不上朝的,那首屈一指肯定是嘉靖,此人絕頂聰明,知人善任,權謀過硬,大權獨攬,只不過他將上述優點全部用於個人享樂,以至於萬千黎民無以為生,流民紛紛嘉靖,一個完全沒有接受過帝王教育的皇帝,卻在十幾歲入繼大統,沒兩年就能在「大禮議」之爭中,鬥倒了老江湖楊廷和,繼而掌控大權
  • 「帝王木」究竟為何木
    跟隨小編一起來領略三大「帝王木」的宮廷之路。海南黃花梨,學名」降香黃檀」以香味、顏色、材質、紋理而嶄露頭角有「木中之王」之稱。  海南黃花梨自古是皇室貴族極受推崇的珍貴木料,樹木堅重油多,千年不腐,長有髓線斑紋和「鬼臉」。自明清起,有「中國最貴的樹」之美稱。  早在唐朝,海南黃花梨便進入宮廷,成為大臣向皇帝獻媚的貢品。
  • 明朝皇帝朱厚照,到底是昏君還是明君?
    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哉!」 在中國古代的數千年歷史中,歷經了幾百個王朝,自然也就誕生了許多皇帝,賢明者有之,昏庸者更有之。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各個朝代的帝王也大有不同。
  • 到底是昏君還是明君?「道士皇帝」嘉靖的手段,究竟有多可怕?
    我國古代的皇帝有成百上千位,後世評論其功過對錯時,大致會將他們歸為兩類:明君和昏君。明君中的代表有很多,比如漢宣帝、宋仁宗等;昏君自然也有不少,例如漢靈帝等。對於這些皇帝,後世的評價幾乎都是一邊倒,非黑即白。
  • 歷代帝王之最
    我國歷史上有五百多位皇帝,這還不包括那些草頭天子,還有那些起義的領袖自立為「皇帝」的。 這些帝王也創建了很多的歷史之最。 帝王最多的朝代是商代,從商湯到商紂,一共經歷了30位帝王。
  • 大明王朝的16個奇葩皇帝,最恪盡職守的居然是崇禎皇帝
    享國276年的大明奇葩何其多,其中連皇帝都一個比一個奇葩,其實哪個朝代還沒有個奇葩皇帝?只是大明有16個,這也太多了點。下面,我們就來一一了解一下這16位奇葩帝王。 名字決定命運——朱元璋 朱元璋就是個勵志傳說,放眼今天,連馬雲都要自愧不如。
  • 文藝青年範,帝王艱辛有誰知,卻營造「昏庸」形象
    隋煬帝楊廣,開啟自黑模式,營造「昏君」形象 於是,楊廣直接就破罐子破摔,把自己的人設營造成為一個昏君的模樣,大家看的沒錯,楊廣的昏君有一部分原因是受不了朝廷壓力,另一部分是自己刻意營造的;楊廣力排眾議直接就修造了大運河,他也做好了與權臣對抗的準備。
  • 明朝天啟皇帝朱由校,明明是有兒子的,為何要傳位給弟弟朱由檢?
    其次,魏忠賢當時之所以能權傾朝野,全靠天啟皇帝器重,他沒有理由去謀殺自己的貴人。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進獻「仙方」的霍維華,之後還一度得到天啟皇帝的封賞,官至兵部尚書,外加太子太保。所以朱由校的死因很可能還是落水之後導致身體出現問題,並引發了一系列的併發症。而朱由校在死後,皇位由自己的弟弟朱由檢繼承,是為崇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