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古代是一個風險最高的職業,也是最令人羨慕的職業,不過古代也有一些人,雖然坐在皇帝的位置上,但是腦洞卻無窮的大,只想幹點兒別的事情來發揮自己無處釋放的才能。比如明熹宗朱由校,他身為一個皇帝卻特別喜歡做木匠,號稱木匠皇帝。
朱由校,生於1605年,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
明朝是一個很神奇的朝代,當時的人思想也特別開放,因為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明朝在思想上非常的前衛。比如當時的《算學寶鑑》基本上已經歸納出了微積分的算法,還有當時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醫生吳又可,他發現了空氣當中存在細菌會導致人患病,並且發明了:「達原飲」,明朝民間還有個奇葩叫王徵,他發明了自行車。
可能正是受到民間這種思想風潮的影響,身為皇帝的朱由校感覺,你們都可以當大發明家,為什麼朕不行?我作為皇帝都還沒有開始搞發明創造,你們就開始搞了,那還了得?正是: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朱由校是個說幹就幹的衝動小夥子,他決心自己帶頭搞起明朝的「發明創造」,於是就開始在宮裡面動起手來。他心靈手巧,而且喜歡改造自己身邊的東西。明朝的時候床都是很笨重的,朱由校覺得這麼笨重的床讓太監們搬來搬去也非常麻煩,於是自己設計了一架摺疊床。摺疊床又輕又容易搬運,而且做得非常精緻,讓屬下們驚嘆不已。
史稱:
「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他看到乾清宮非常漂亮,就想自己也做一個乾清宮,不過要是做一個真正的乾清宮會花很多錢,估計底下那幫正直的大臣又會在他面前沒完沒了的嘮叨,於是他就做了一個迷你版的乾清宮。高不過三四尺,裡面的風景都與乾清宮無二,雖然很小,卻惟妙惟俏,一點兒都不比真正的乾清宮遜色。
他這種做迷你版建築的技能非常強,據說他還做過一個迷你版的花園,那個花園裡面的人可以走路,鳥兒可以唱歌,水可以流動,簡直就是一個機械大師,如果他穿越到現代來,估計會變成一個高級機械工程師吧!
不過沉迷於自己愛好的朱由校在政治上就沒有他做手藝那麼精緻了,因為他經常自己親自動手去做工藝品,皇宮內的建築施工他也要親自指導,所以很多政治上的事情他都不可能親力親為地去管了。加上明朝一直有讓太監幫忙處理政事的習慣,他就將自己的政事全部丟給了一個太監——大名鼎鼎的九千歲魏忠賢。
大臣們對魏忠賢態度相當不好,楊漣評價他說:
「忠賢本市井無賴,中年淨身,夤入內地,初猶謬為小忠、小信以幸恩,繼乃敢為大奸、大惡以亂政。」
魏忠賢出身很貧賤,文化也很低,靠著與朱由校的關係,他坐上了司禮監太監的職位,開始替朱由校處理政務。魏忠賢對朱由校是很忠心的,也一直想多為他的主子多做點兒事情,不過因為他的文化和水平的原因,他的很多事情並不是做得特別好。
所以朱由校在任用魏忠賢的同時,也大量提拔一批能幹的官員,比如楊漣、左光鬥、趙南星、高攀龍,孫承宗、袁可立、袁崇煥,這樣朝廷上就形成了魏忠賢與官員相互對峙的局面,雖然朱由校不怎麼管朝政,但是明朝的基本結構還是穩定的。
雖然外敵內患不斷,在朱由校在位期間,大明朝還可以艱難運行。甚至於在澳門受到荷蘭人的非法侵佔的時候,朱由校還強硬地向他們還擊,並且取得了勝利,讓荷蘭人短時間之內不敢再來觸犯中國,沒有讓鴉片戰爭那樣的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的事情提前發生。
然而1627年,才二十幾歲的朱由校因跌落水中治療無效而去世,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皇帝上臺,從此大明朝的天下陷入了更加的動亂當中,直到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