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生為河清》
生平簡介
朱顯謨1915年12月4日出生於上海崇明。立志當一名科學農民的他1936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農化系。畢業後進入江西地質調查所,跟隨著名土壤學家侯光炯院士工作。侯光炯強調實地考察、注重一手資料的科研態度對朱顯謨產生了深遠影響。此後,朱顯謨先後在中央地質調查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為支援大西北建設,1959年舉家從南京來到楊凌,從此紮根黃土高原開展土壤和水土保持研究50餘年,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學術成就
朱顯謨院士一生從事土壤科學與水土保持科學研究,始終秉持勤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態度,為拓寬並發展土壤科學、水土保持科學做出了卓越貢獻。
土壤發生學理論的不斷探索者
古土壤研究的開拓者
黃土高原土壤的奠基者
「黃河清」夢想的執著追逐者
學術傳承
作為我國土壤侵蝕和水土保持學科奠基人,我國近代土壤科學奠基人之一,朱顯謨對華南紅壤和東北森林土壤發生分類提出獨創性見解。在水保所建立了土壤地理、土壤侵蝕、土壤肥力等研究室和土壤標本室,建立了子午嶺科學定位觀測站,培養出周佩華、唐克麗、劉寶元、李勇、吳普特、劉國彬等一批優秀人才。
治學精神
經過20年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踐,黃土高原植被覆蓋度由過去的31.6%提高到現在的65%,黃河輸沙量由過去每年16億噸下降到現在不足2億噸,陝西省綠色版圖向北推移了近400公裡,創造了山變綠、水變清、人變富的偉大奇蹟。
華彩人生
圖文來源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官方微信
審 核 | 徐 語
終 審 | 高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