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戶曉的打虎英雄——一位酒器收藏家眼中的武松(1)

2021-01-13 齊魯壹點

文|王志波

武松是以英雄人物形象出現在眾多中華兒女心目中的。

本文詳細介紹了武松前生後世的事跡和遺蹟,武松故事對文學、戲劇、影視及曲藝的影響;幾百年來各界人士對武松的評價;武松的家鄉在何處?武松與武大郎的現實關係等。

本文是《武松打虎美名揚,英雄威名傳八方》的開篇引子,後面我將以酒和器的形式,表現武松的魅力,分別為大家展示陽穀篇、景陽春篇、魯酒篇、九州篇、無名英雄篇等篇章。且看武松是如何為天下佳釀美酒代言的……

武松,是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行者」,因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武二郎,山東清河縣人,是《水滸傳》的一個主角及《金瓶梅》的重要配角。

武松在梁山排名第十四位,星號天傷星,十大步軍頭領之一。武松使用武器為雪花鑌鐵戒刀。武松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猛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跡在後世廣為流傳。血濺鴛鴦樓後,武松為躲避官府追捕改作頭陀打扮,故江湖人稱「行者武松」。他在徵討方臘過程中被飛刀所傷,痛失左臂,被封為「清忠祖師」,最後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壽至八十。

在武松看來,景陽岡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樣,不刺激它也是那樣,總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武松相貌

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前面發掩映齊眉,後面發參差際頸。皂直裰好似烏雲遮體,雜色絛如同花蟒纏身。額上界箍兒燦爛,依稀火眼金睛;身間布衲襖斑斕,仿佛銅筋鐵骨。戒刀兩口,擎來殺氣橫秋;頂骨百顆,念處悲風滿路。啖人羅剎須拱手,護法金剛也皺眉。

《水滸傳》武松生平  

人物出身  

武松是清河縣人氏,他有一個哥哥叫武大郎。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這武松兄弟雖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長八尺,儀表堂堂,渾身上下有百斤力氣。武大郎卻身長不到五尺,面目猙獰,短矮可笑,諢名「三寸丁枯樹皮」。 

結拜宋江  

武松因先前在家鄉打死一個人,怕吃官司,遠離家鄉,投奔滄州,躲在柴進府中避禍,一住就是一年有餘時間。  

武松離家兩年,時刻掛念胞兄。宋江因在家殺死閻婆惜,出逃前往柴進府,在柴進府遇見了武松,那時候,宋江不慎把炭火掀在武松身上,武松憤怒要打宋江,柴進道出宋江姓名後,武松大驚,納頭便拜。第二天,武松說得知當時被他「打死」的人只是昏迷了,沒有死去。就辭別柴進、宋江,趕奔清河縣尋兄。宋江不舍,與武松結義為兄弟。  

打虎遇兄  

回清河縣的路上,見酒家「三碗不過岡」,連喝十五碗酒,在景陽岡乘醉打死猛虎。下山時巧遇獵戶,一同來到陽穀縣縣衙,將賞銀全贈與了眾位獵戶。知縣愛其忠厚仁德,任命他為都頭。後巧遇兄長武大郎,原來武大娶妻潘金蓮,多有浪蕩子弟來家騷擾,因此遷到了陽穀縣。  

潘金蓮試圖勾引武松,被拒絕,被當地富戶西門慶勾引,姦情敗露後,兩人毒死了武大郎。為報仇,武松先殺潘金蓮再殺西門慶,殺人後,武松到陽穀縣縣衙自首,由於案情重大,武松被押到東平府審判,東平府府尹陳文昭憐惜武松是個有義的漢子,便把案卷改得輕了,判了個刺配孟州。  

血濺鴛鴦樓  

去孟州的途中,武松路過十字坡酒店,識破了母夜叉孫二娘的蒙汗藥酒,並與其大打出手。危急時刻菜園子張青趕到,解勸了二人,夫妻與武松也交了朋友。在孟州,武松受到金眼彪施恩的照顧,為報恩,武松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奪回了「快活林」酒店。不過武松也因此遭到蔣門神勾結官府以及張團練的暗算,被迫大開殺戒,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並書「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落草二龍山  

在逃亡過程中,得張青、孫二娘夫婦幫助,假扮成帶髮修行的「行者」。張青、孫二娘夫婦讓武松去投二龍山。之後,夜走蜈蚣嶺,在墳庵殺死惡道飛天蜈蚣王道人。在路上因誤會打倒了孔亮,喝醉了酒睡倒河邊被孔亮捉到了莊子裡拷打,卻幸得當時在孔家莊的宋江消除誤會,宋江與武松離開孔家莊後,宋江要去清風山,武松還要去二龍山,二人分別武松投奔二龍山。後成為該支「義軍」的三位主要頭領之一,後三山打青州時歸依梁山。  

大聚義  

攻打大名府時,武松扮成行腳僧到城內作內應。盧俊義上山後,武松是堅決讓宋江坐第一把交椅頭領之一。攻打東昌府時,武松魯智深詐敗張清,張清中計被生擒。大聚義時,武松排位梁山十四,星號天傷星,職務為步軍頭領。  

南徵北戰  

梁山全夥受招安後, 武松參與了平定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的全過程。  

徵遼與兀顏光的決戰中,武松攻破太陽陣,一刀砍斷耶律得重的馬頭,將其擊殺。  

徵田虎中,武松一刀砍死沈安。  

與喬道清的戰鬥中,武松被生擒,寧死不跪,後來金鼎、黃鉞投降,武松得救。  

攻打方臘的蘇州時,武松砍死三大王方貌。攻打獨松關時,武松、魯智深雙戰鄧元覺得勝。在追趕鄧元覺時,武松又一刀砍死被稱為貝戰神的貝應夔。  

人物結局  

武松在徵討方臘的戰鬥時,武松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後班師時武松拒絕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被封為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最後以享年八十善終。

《金瓶梅》改編如下:

潘金蓮與西門慶毒死了武大郎。武松為報仇,欲殺西門慶卻誤殺他人,因此被流放孟州。及後回來,西門慶已病死,武松便殺了潘金蓮,投奔二龍山。

武松打虎景陽岡

出自施耐庵所著《水滸傳》中的第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主要講述梁山好漢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過景陽岡。在岡下酒店喝了18碗酒,踉蹌著向岡上走去。行不多時,只見一棵樹上寫著:「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往客商,應結夥成隊過岡,請勿自誤。」武松認為,這是酒家寫來嚇人的,為的是讓過客住他的店,沒有理它,繼續往前走。太陽快落山時,武松來到一破廟前,見廟門貼了一張官府告示,武松讀後,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話,又繼續向前走。由於酒力發作,便找了一塊大青石,仰身躺下,剛要入睡,忽聽一陣狂風呼嘯,一隻眼睛上翹,額頭白色的老虎朝武松撲了過來,武松急忙一閃身,躲在老虎背後。老虎一縱身,武松又躲了過去。老虎急了,大吼一聲,用尾巴向武松打來,武松又急忙跳開,並趁猛虎轉身的那一霎間,舉起哨棒,運足力氣,朝虎頭猛打下去。只聽"咔嚓"一聲,哨棒打在樹枝上。老虎獸性大發,又向武松撲過來,武松扔掉半截棒,順勢騎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頭上的皮,右手猛擊虎頭,沒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處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動彈。武松怕老虎裝死,舉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陣,見那老虎確實沒氣了,才住手。從此武松威名大震。

據《臨安縣誌》、《浙江通志》等史籍的記載,北宋時杭州知府府中有一名提轄武松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

上述史籍中,武松原系浪跡江湖的賣藝人,「貌奇偉,嘗使技於湧金門外」、「非盜也」。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是個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權勢,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鋆為「蔡虎」。武松對這個奸臣恨之入骨,決心拼上性命也要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隱匿在蔡府之前,在蔡鋆前呼後擁而來之際,衝上前向蔡鋆猛刺數刀,當即結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擁前來圍攻武松,武松終因寡不敵眾被官兵捕獲。後慘遭重刑死於獄中。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元·無名氏《大宋宣和遺事》中,武松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員頭領之一。在宋元時期龔開《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如此寫道:「行者武松: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以上這兩部文學作品都被認為是《水滸傳》的雛形或藍本。

元雜曲中,有紅字李二作雜劇《折擔兒武松打虎》、《窄袖兒武松》等以武松為主角的曲目,亦有《魯智深喜賞黃花峪》中,武松作為梁山好漢之一登場。元初高文秀所作《雙獻頭武松大報仇》。

武松,曾一度被誤認為虛構,而事實上卻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據研究者考證,《水滸傳》中武松的藍本取材自元末張士誠起義的部將卞元亨。武松景陽崗打虎的故事即是來自於卞元亨打虎的事跡。《水滸傳》之後一些作品說武松的師傅是周侗,或說學藝少林寺。

小說中的武松應該是以卞元享和《臨安縣誌》、《浙江通志》等史籍記載的武松為歷史原型。

武松墓位於北山街西泠橋畔,蘇小小墓西邊50米左右,面對的是秀麗的西湖。清代有傳說武松墓位於六和塔一帶。《西湖新志》編纂時(20世紀20年代)已明確西泠橋邊有宋義士武松墓。

武松墓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墓圈、墓碑、石牌坊和墓道。該墓高2.8米,墓圈高1.1米,直徑4米。墓碑高3米,採用福建青石製成。甬道寬6米,長10米。在甬道上豎著取材福建莆田青石的石牌坊,高6.04米,重達16噸。

武松墓牌坊兩邊的石柱上刻著的一副楹聯「失意且伍豪客,得時亦一英公」,這是由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馮驥才撰寫的。意思是說: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得到還是失去,武松都不愧為一代豪客,蓋世英公。

現在看到的武松墓修於1924年,在1964年被平毀。2004年,為充分挖掘西湖的歷代傳統文化,在廣大市民遊客的要求以及專家學者的論證基礎上,於原址恢復武松墓。

重新修復的墓都是根據老照片上的圖案「依樣畫葫蘆」的,稱得上原汁原味。由於《水滸傳》本身是虛構的文藝作品,杭州的這些古蹟從某種意義上講,表達了人們對英雄人物的一種情感寄託。

景陽岡

位於山東省聊城市陽穀縣城東16公裡張秋鎮境內。傳說為《水滸傳》中描述的武松打虎處。總佔地面積33.3公頃。景區內沙丘起伏,莽草叢生,林蔭蔽日,一派荒野景象。其主要景點有三碗不過岡酒店、鄉民告示處、縣衙告示處、山神廟、武松打虎處、石碑、虎嘯亭、武松廟、湖心島、釣魚臺、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場等20餘處。

景陽岡也是龍山文化城遺址,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景區,自然風光,野趣十足,是水滸旅遊線上重要景點。

武松故事衍生的戲劇

武松作為水滸中最重要人物之一,多有以武松為主角的劇目。

《殺嫂》(已佚,《百萬句全》收錄)

《武松發配》(已佚,作者無考)

《武松大鬧董家廟》《武大郎上墳》

《快活林》(又名《武松奪店》)

《十字坡》《削道冠》《戲叔別兄》

《開弔殺嫂》《打虎》《屈死了大郎》

《武松》《潘金蓮拾麥子》

《武松孟州結拜》《挑簾殺嫂》

《金蓮調叔》《金蓮戲叔》

《蜈蚣嶺》《武十回》《走嶺子》

《武松單臂擒方臘》《龍虎玉》《鴛鴦樓》《獅子樓》《挑簾裁衣》《武松打虎》

《安平寨》

武松故事衍生的文學

陳忱《水滸後傳》中孟太后懿旨,臨安城中照依東京建造大相國寺,他任南宋國師。

俞萬春《蕩寇志》中在秦封山與唐猛、龐毅、聞達車輪戰後力盡,死時挺棍怒目,威風凜凜,猶如天人。

程善之的《殘水滸》中和焦挺、魯智深、施恩投种師道而去。

梅寄鶴整理的《古本水滸傳》中,武松最後與魯智深同回五臺山修行。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中,潘金蓮與西門慶毒死了武大郎。武松為報仇,欲殺西門慶卻誤殺他人,因此被流放孟州。及後回來,西門慶已病死,武松便殺了潘金蓮,投奔二龍山。 在揚州評話中有單獨的《武十回》,由著名評話大師王少堂整理出版。

又有劉操南等所作《武松演義》,以水滸傳為底本,糅合眾多評書及民間傳說所作。

武松故事衍生的影視

京劇電影《武松》蓋叫天飾武松

邵氏電影《水滸傳》、《武松》、《快活林》、《蕩寇志》狄龍飾武松

BBC版《水滸傳》ハナ肇飾武松

《山東版水滸傳》祝延平飾武松

TVB《水滸英雄傳》劉家輝飾武松

《央視版水滸傳》丁海峰飾武松

《情義英雄武二郎》王韋智飾武松

《金瓶梅2之愛的奴隸》吳慶哲飾武松

《金瓶梅》(楊思敏版)顧冠忠飾武松

鞠覺亮版《水滸傳》陳龍飾武松

《武松2013版》遊大慶飾武松

山東快書是山東省的曲藝。山東快書起源於山東省臨清、濟寧、菏澤、兗州一帶的漢族傳統曲藝形式,流行於山東、華北、東北各地。其初專說武松故事,曾名「武老二」。山東快書演唱者一人手持竹板或銅板兩塊,以快節奏擊板敘唱,又名竹板快書,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

在傳統山東快書書目中,有關武松故事的唱段佔了很大的比重,成為整個傳統山東快書的基本書目。在1997年出版的《中國傳統山東快書大全》收錄的21段中篇作品中,武松故事就佔了17段。2006年5月20日,山東快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劉茂基,相傳是明萬曆年間人。祖籍山東臨清,正是山東快書的發祥地。他是個不得志的武舉人,流落鄉間,採集當地流傳的武松故事,編成山東快書演唱。他的表演方式很「土」,沒有服裝和樂器,只是斜披一件大褂,手裡敲打著兩塊瓦片。他有絕活,就是武功架子好看。傳統山東快書以《武松傳》為主,打架鬥毆猶如家常便飯,劉茂基的武功架子便有了用武之地。

北宋末年,臨清、濟寧一帶正是梁山好漢龍騰虎躍之地,武松的英雄故事在當時廣為流傳。於是以《武松傳》起家的山東快書應運而生。

金聖歎對武松的四字評價:「絕倫超群」。

而金聖歎同樣評價武松:梁山有一百零六條好漢(不包括宋江武松)都比宋江強(莫不勝於宋江),但是誰也不如武松(人人未若武松之絕倫超群)。

金聖歎給予武松最高評價:「天人。」而且進一步解釋,武松具備了梁山十位好漢的優點和美德:「具有魯達之闊,林衝之毒,楊志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吳用之捷,花榮之雅,盧俊義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斷曰第一人,不亦宜乎?」

在金聖歎眼裡,只有武松才是梁山好漢第一人,連盧俊義和魯智深都得靠邊站。

金聖歎(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名採,字若採。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自稱泐庵法師,號鯤鵬散士。明末清初蘇州吳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金聖歎的主要成就在於文學批評,對《水滸傳》《西廂記》《左傳》等書及杜甫諸家唐詩都有評點。金聖歎提高通俗文學的地位,提出「六才子書」之說,使小說戲曲與傳統經傳詩歌並駕齊驅,受推崇為中國白話文學運動的先驅,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武大郎是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武松之兄,潘金蓮之夫,北宋時期清河縣人。 他從小父母雙亡,性情懦弱,卻心地善良、為人質樸、疼愛兄弟。因其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頭腦可笑,上身長下身短而被世人嘲笑,起諢名「三寸丁谷樹皮」。他靠賣炊餅,將武松撫養成人,還買了房,無意間娶了潘金蓮,卻招來橫禍,命喪黃泉。

風傳明朝武植便是《水滸》中武大郎的原型,此言不確,原因如下:

1、水滸原本成書於元朝。歷史上考據,水滸成書後幾年,施耐庵病逝。(根據施耐庵的生平,可以斷定水滸完全成書於元朝年間,即使後來羅貫中有編輯,也不會有大的改動了,再說了武松一節,是水滸最先完墨的。)

2、明朝開科舉時,施耐庵已經去世。施耐庵死於洪武三年(1370年,也就是說施耐庵僅僅在明朝活了3年,施耐庵人生其他時間是在元朝度過)他死的那一年,明王朝才首開科舉考試,並且無一北方人中舉。所以施耐庵還沒有等武植成為進士,就已經死了。而武植是永樂年間中舉,就是說起碼得到朱元璋死後才行,而朱元璋死於1398年,可見兩者年份相差相當遠,施耐庵根本不可能聽說過武植中舉的事。

3、水滸通篇不曾出現「武植」一名,「武大郎」是「武家老大」的意思。

明朝官員武植簡介:

武大郎本名武植,山東(今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人。武植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穀縣縣令。其妻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裡處的黃金莊。

史載,武植夫妻二人和睦恩愛,育有四子。武大郎的墓碑銘文就是最有力證據:「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似,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 。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查康熙《陽穀縣誌》卷二職官、光緒《陽穀縣誌》卷四職官。明代陽穀縣知縣並無武植此人。甚至沒有一個姓武的。

根據查閱考證,所謂清河武植的人物生平就是一個堪比小說的虛構故事,還談什麼原型不原型呢?很顯然武植傳說是武氏族人一手操辦的,沒有任何旁證,這點清河縣也是承認的。

以上兩圖來自清河縣政協編制的《邢臺市地方志叢書·清河之最》。 故此武植絕非《水滸傳》裡的武大郎人物原型,純屬後人牽強附會,是以不必採信。

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毛澤東

毛主席博覽群書,豈能不知《水滸傳》中武松是清河縣人呢?請注意毛主席寫的是「打虎英雄武松」,武松因景陽岡打虎而聞名天下,景陽岡打虎成就了武松的英雄形象,景陽岡就是打虎英雄的誕生地。

1956年,毛主席對《我們一個社要養豬兩萬頭》一文寫下了光輝批示,號召全國各地普遍推行。原文如下:

「請各省市區負責同志注意:

如果你們同意的話,就把這篇文章印發一切農業合作社,以供參考,並且仿照辦理。要知道,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可是這一帶沒有餵豬的習慣。這個合作社改變了這種習慣,開始餵豬。第一年失敗,第二年成功,第三年發展,第四年大發展,平均每人約有豬二頭,共計二萬頭。這個合作社可以這樣做,為什麼別的合作社不可以這樣做呢?

毛澤東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九日」

武松打虎景陽岡,威名遠揚傳八方;

冀魯兩省誰家郎?英雄魂歸西子旁。

(待續)

王志波,男,山東省平原縣人。 中外酒文化協會副會長 、中外酒文化協會酒章文化研學基地創建人、秘書長。

壹點號玉河微瀾

相關焦點

  • 武松為何殺玉蘭?為何寫「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初讀水滸時,覺得武松是好漢,他為兄報仇,怒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是一等一的好漢。再讀水滸時,覺得有點不對。大鬧鴛鴦樓的時候,武松為何殺死那麼多無辜之人呢?不僅殺了玉蘭,還殺了許多丫鬟,這武松怕不是好漢啊!三讀水滸的時候,開始慢慢理解武鬆了。
  • 史上三個打虎英雄,除了武松和李逵,還有一個瘋瘋癲癲的神仙
    可能是為了闡述「人定勝天」的狂妄了理念,或者是小說塑造英雄形象的需要,一部《水滸傳》裡除了兩個打虎英雄,一個是武松,一個是李逵。兩人打死老虎之後,都被當作「大恩人」一樣看待,得到了村民招待明星一樣的接待,比村長還牛。
  • 《水滸傳》中的平民英雄—武松
    認可的人說,武松「集中了英雄的美」,是一個高大完美的形象;不認可的人說,武松個人意識強,私人恩仇觀念重,他的一連串故事全是他性格中的缺陷。作為一個有廣泛影響的文學形象,我們對武松應該有一個大體公允的評價。過高的讚譽和過低的貶抑,都是讀者所不能接受的。《水滸傳》一共寫了三起打虎故事,除解珍、解寶用伏弩射虎外,李逵在沂嶺殺虎跟武松在景陽岡打虎情況有些近似。
  • 武松到底算不算英雄?根據施耐庵的描寫,武松也不過是虎頭狗尾
    提到《水滸傳》,就不得不提打虎英雄武松,武松可以說是《水滸傳》中名副其實的主角,無論是故事所佔篇幅還是故事精彩程度,都沒有哪個好漢可以與之相比。再加上一些影視劇在創作時,刻意去掉了武松身上的缺點,而把武松塑造成了一個完美的英雄形象,所以武松在民間才擁有了現在這樣的美名。
  • 被授「打豹英雄」稱號的當代「女武松」,是如何空手打死金錢豹呢
    在引論《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武松的英雄氣概。事實上,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並非只有男人才能如此英勇,曾經,我們國家出現過一位「女武松」,她憑藉一己之力,成功地殺死了一隻大約2.5米長的金錢豹,後來,她還被譽為「打豹英雄」。
  • 老梁曾經說過:武松不是英雄,你怎麼看?
    什麼是英雄,英雄就是指那些在危難之際,勇於挺身而出的人。有人說,景陽岡上,斑斕猛虎肆虐,無數的行人遇害。幾十名獵戶對它也束手無策。官府只能通告眾人結伴選擇時段過岡。是喝醉了酒的武松,不懼大蟲的淫威,毅然上了景陽岡,三拳兩腳就打死了大蟲,為民除害,武松可謂英雄!
  • 假如沒在景陽岡遇到老虎,武松又會擁有怎樣的人生?
    小說《水滸傳》塑造了許多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大鬧五臺山、風雪山神廟、楊志賣刀、智取生辰綱、坐樓殺惜、武松打虎等等。而武松打虎可以說又是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故事,武松在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為民除害,武松的人生也因此而發生了改變。
  • 溫柔鄉、英雄冢:面對張蒙方的計謀武松中計被抓
    武松聽著玉蘭唱這個曲,想起了自己人生的起落沉浮,悲歡離合。那你說能不感慨能不感動嗎?最後一邊想,玉蘭還一邊在那裡唱。武松心裡的那些孤獨寂寞感傷,一瞬間全轉化成了對張都監的感恩和感動,就覺得這兵馬都監簡直是我的親人了。看著武鬆了那個眼神,張都監心裡有底了,這大英雄他心裡有變化了。張蒙方就啟動了法寶,他要給武松介紹對象。
  • 施耐庵是不是詞窮了,為什麼對武松的外號敷衍了事?
    英雄們的快意恩仇被作者施耐庵用濃墨重彩的筆觸一一刻畫,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形形色色的人物,擁有著各自不同的性格與內涵。此外,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眾英雄好漢們的綽號,有的霸氣、有的文雅,但是對於像武松這樣一位實力超群的英雄好漢,施耐庵卻用了一個極其簡單的綽號來描述,此事讓人費解。
  • 剛學完五下《景陽岡》,學生們擼起袖子想學武松,老師要怎樣引導
    這部小說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個性鮮明的英雄好漢形象。五年級下冊的第六課,我們要學習《景陽岡》,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將目光聚焦在一百零八位好漢中的一位打虎英雄——武松身上。這是一篇古代白話文,有些詞句不太好懂,如「篩酒、梢棒」等。
  • 衰祖宗經歷過「司馬光砸缸」,還經歷過武松打虎事件!臉妹:毀三觀!
    衰祖宗經歷過「司馬光砸缸」,還經歷過武松打虎事件!臉妹:毀三觀! 衰祖宗經歷過「司馬光砸缸」,還經歷過武松打虎事件!臉妹:毀三觀!
  • 武松一世英雄,卻終生不娶,在愛情世界裡,他是不是一塊木頭?
    水滸世界第一英雄,非武松莫屬,所有最熱血的章節都與武松有關,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夜走蜈蚣嶺,單打二龍山。作者為了塑造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幾乎傾注他所有的熱血和筆墨,著名的武十回,就是水滸傳最高藝術成就的體現,值得我們反覆閱讀。武松一世英雄,卻終身不娶,在愛情世界裡,是個不小的遺憾,有人說武松是木頭,不知愛情為何物,所以終生不娶。對於持這樣一種論調的人,我們只要反問他。
  • 武松放在今天,算什麼級別官,拿多少工資?
    武松是《水滸傳》中一位重情重義的英雄好漢,也是最為讀者熟知的一位歷史人物。他景陽岡打虎,怒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單臂擒方臘等故事,一直被人津津樂道。作為施耐庵極力讚美謳歌的武松,他的身份並不顯赫,不過是陽穀縣的一個都頭。
  • 當代「女武松」,赤手空拳吊打金錢豹,傳奇事跡被搬上課堂
    古有武松打虎,今有少女打豹。武松七尺男兒,力量和膽識過人,上景陽岡之前,武松喝過酒家的「三碗不過岡」,增添了醉意的同時也為自己壯了膽量。大蟲從旁衝了出來,武松的第一反應是害怕,文中描述武松把原本喝下肚的酒都變成了冷汗流了出來。
  • 《水滸傳》:一百單八漢偏偏武松沒綽號?施耐庵渲染主角特技寫法
    《水滸傳》裡最具「打虎」實力的武松 「打虎將」綽號不是他!當然,有人會說,「武松打虎」名震天下,綽號應該是「打虎」武松更為合適!在這裡,我要說的是,十分的抱歉和對不起,根據《水滸傳》原著,「打虎」這一霸氣綽號施耐庵已經安排人了,此人便是「打虎將」的李忠。自然,就算武松打虎再神威,那麼,「打虎」這個別具一格的綽號武松他是怎麼也用不得了。武松出場太晚 最具特色「打虎」綽號因此被佔了?
  • 武松身強力壯,為何不近女色一生未娶?原因和潘金蓮有關
    關於《水滸傳》中的武松,我們還是非常的熟悉的,在我們的小學課本中就學習過「武松打虎」的故事,為我們呈現了一位英勇無畏的大英雄。在水滸傳這部小說中,對武松是這麼描寫的,武松身長八尺,儀表堂堂,渾身上下有百斤力氣。換成現在的話就是又高又帥,而且一身強健的肌肉,正是大部分女性都喜歡的男人類型。
  • 武松打虎地賞錢1000貫值多少?專家:7000斤銅錢搬不動啊
    武松打虎有功,知縣賞了一千貫,到底值多少?首先必須說明,」貫「是作為銅錢的計量單位出現,有時候也能表示紙鈔的計量。舊時的制錢,用繩子穿上,每一千個叫一貫。這一千貫有多少購買力呢?拋開水滸世界裡面的說法,我們看看北宋時期物價水平如何。根據北宋文獻記載,「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每鬥(米)折錢三十文」,1石米大約600錢左右。
  • 武松有兩件武器,用哨棒實屬無奈,戒刀成千古之謎
    《水滸傳》,一部中國古代著名的英雄傳奇,為我們塑造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與此同時,還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刀光劍影、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而這一切均離不開兵器。比如武松的哨棒,就是一件十分精彩的兵器。在景陽岡打虎時,這根哨棒既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又表現出武松的勇猛。在這一回中,大部分讀者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打虎的過程中,但是卻忽略了哨棒。要知道,在這一回裡,作者連續十九次提及這根哨棒,還寫了武松各種拿棒的動作,比如「拴、提、拿、倚」等。
  • 行者武松的脾氣暴,看似愛憎分明,卻終落得個「虎頭狗尾」結局
    在遇到宋江之前其實根本沒人拿他當回事兒,這都歸咎於他的暴脾氣,一言不合就動拳頭,歸納一番他身上的暴力事件,原來武松是這麼個形象:一、打虎打虎足以顯示武松的功力,徒手格鬥的本事,在梁山眾英雄裡除了魯智深,應該沒有人可比了。打虎的意義很正面,因為這隻虎吃了很多過路人,為民除了一大害。
  • 武松當都頭後,1年俸祿60貫錢,放現在相當於多少錢?一算嚇一跳
    但《水滸傳》好漢義薄雲天的氣概實在是值得稱道,這一點打虎武松更是我最佩服的人物之一。《水滸108將》,真正的英雄屈指可數,武松一定要算。復仇鬥殺西門慶、景陽岡醉打白額虎,當真如《好漢歌》中所唱的「路見不平,手到擒來」,是個響亮的漢子。大家都知道,武松打虎後,賞給他兩千兩銀子,武松發給獵戶,官府更把他封為陽穀縣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