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這部小說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個性鮮明的英雄好漢形象。五年級下冊的第六課,我們要學習《景陽岡》,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將目光聚焦在一百零八位好漢中的一位打虎英雄——武松身上。
這是一篇古代白話文,有些詞句不太好懂,如「篩酒、梢棒」等。為了掃除字詞障礙,我們可以教給孩子一些方法:
1.查工具書
2.聯繫上下文解釋。
有的孩子在初讀課文之後,提出了很多疑問。他們覺得武松是一個只會捋胳膊挽袖子的粗人。真的是這樣麼?讓我們走進課文,去認識一個真正的、全面的武松。
吃酒——倔強豪爽的武松
在這裡提到了「三碗不過岡」,我們怎樣為學生解讀這個呢?
「三碗不過岡」讓人產生疑問,給人留下懸念,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點明這家酒店的特點,為下文的情節發展做了鋪墊。道出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的原因,前後照應。
上岡——英勇無畏的武松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聚焦武松的三次心理活動:
欲待發步再回酒店裡來,尋思道:「我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難以轉去。」 存想了一回,說道:「怕甚麼!且只顧上去,看怎地!」 武松自言自語道:「哪得甚麼大蟲!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這幾句話描寫了武松的三次心理活動。第一次:想轉身回去又怕人恥笑,決定不回去。第二次:怕甚麼,且只顧上去,看怎地!第三次:那得甚麼大蟲!人自怕了,不敢上山。這些心理活動突出表現了武松無所畏懼的性格特點。
打虎——有勇有謀的武松
武松沉著應戰的閃躲,消耗了大蟲的體力,挫傷了它的銳氣。大蟲無招可使,所以透過「氣性先自沒了一半」,從這裡可以看出武松的以退為進、機智敏捷,有勇有謀。
武松赤手空拳打猛虎,靠的全是拳腳功夫。抓住「揪」「按」「踢」「提」「打」等動作,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字字千鈞,虎虎生風,把武松打虎的場面寫得有聲有色,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勇武過人的高大形象。
打虎這個部分是故事的重點,喝酒和上岡是為寫武松勇打猛虎做鋪墊的。可以讓學生請按照喝酒、上岡、打虎、下岡的順序來複述這個故事,加深理解。
下岡——有血有肉的武松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武松的人物形象。武松因為優點而親切可敬,因為缺點而真實可愛。在《水滸傳》裡,作者花了較多的篇幅和文字在描寫武松上。老師幫大家梳理出來在《水滸傳》這本書中和武松有關的情節:
第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
第二十六回:鄆哥大鬧授官廳 武松鬥殺西門慶
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鎮安平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
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
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
同學們可以買一本《水滸傳》去閱讀下這些章節,相信你們會跟深入認識武松。
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歎是這樣評價武松的:
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魯達之闊,林衝之毒,楊志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吳用之捷,花榮之雅,盧俊義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閱讀完這段評論,我們會發現武松兼具了梁山其他好漢的許多優點。金聖歎評價武松的同時,也讓我們對其他英雄人物有所了解,比如魯智深的豁達明理、林衝的兇狠、楊志的正氣、柴進的善良、阮小七的敏捷、李逵的直爽豪邁、吳用的才智、花榮的風度、盧俊義的大方軒昂與石秀的機警謹慎。
水滸一百零八將,個個性格鮮明,豐滿而真實。走進這本書,你才能全面地認識這些英雄人物,才能品悟到小說語言的精妙,才能感受到經典的魅力。要鼓勵我們的孩子在課後讀讀《水滸傳》,與英雄好漢們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