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林衝,馬下武松」,到底是啥意思?其實下半句才是精髓

2020-12-22 文史怪

說起水滸傳的好漢們,受到宋江重用,武功高超的,其實也就那麼幾個,而在過去的評書中,也流傳著一句話,叫做「馬上林衝,馬下武松」。到底什麼意思呢?無非是誇讚兩個人的功夫,水滸好漢裡面最為強大的,武二哥自然無需多說,喝醉酒的他甚至能夠單挑一頭老虎,而林衝此人,雖然呼延灼、關勝等人的本事應該都不輸給他,但是比起戰功和資歷,以及綜合的水平,在騎兵頭領當中,林衝自然是無人能位居其右。

但是大家是否聽過這兩句俗語的下半部分呢?其實下半句才是精髓,那就是「最毒林衝,最狠武松。」這也讓很多人感到納悶,林衝和武松都是排行前幾的好漢,怎麼又會和狠毒沾上邊呢?作為水滸傳中,施耐庵花費筆墨最多的角色,就讓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

先來說說武松,在眾多天罡星當中,排名前列的不是宋江的招安派嫡系,就是官軍出身的武將,而武二哥出身低微,無從名師,卻能學的一生的好本事,擠入其中,實屬不易。

而他的「狠」,首先是見於自己的身上,武松為了面子,即便是在快要醉倒的狀態下,依然要保持一個好漢的名節,不肯屈尊去景陽岡下的酒店將就過上一晚,而是偏要上山,才能打下這隻猛虎。

而面對縣官和西門慶的重重阻力,他沒有屈服,而是堅持殺掉了私通的兩人,為自己的哥哥報仇,武松被發配到滄州,依然是十分倔強,面對施恩的好意開脫,依然堅持說自己沒病,要求領下那100殺威棒,和宋江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在對外上面,武松更是狠辣幹練,他雖然不像李逵那樣濫殺無辜,然而卻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得罪自己的人,先是西門慶和潘金蓮,而到了後來,則是設計謀害自己的蔣門神和張都監,最終在鴛鴦樓,武松殺掉了張都監一家,男女共計15名,留下了「殺人者打虎武松」的大字,這是武松唯一一次害了無關的人員,揚長而去,給人的感覺是又敬又怕。

相比起武鬆快意恩仇的人生,林衝也就成為了一個悲情的角色,他的最大秘訣便是「忍」,但是忍久了,人的心思也會變得深不可測,甚至是歹毒起來,在林衝的身上,我們是可以明顯看到這般變化的。

在最初的時候,林衝是一個行俠仗義而且顧家的好男人,他能夠不在意等級劃分,和魯智深結拜為兄弟,能夠路見不平,幫助偷東西的店小二免除牢獄之災,即便是自己身陷囹圄,也不忘記主動寫下一紙休書,讓妻子主動去尋找有前程的人家,一路上面對社會上的三流九教,林衝也是始終陪著小心。

然而在發現陸虞侯要害他,林衝憤而將其殺死後,他的心態也就發生了徹底的轉變,當林衝路過山莊,為了喝酒,將好心收留自己的莊客全部趕跑,並且大叫道:「都去了,老爺快活吃酒。」他也從一個安分守己的人,正式淪為了一個法外狂徒。

而到了後來,王倫不肯收留林衝,要求他去山下殺一個無辜的路人當做「投名狀」,林衝第一的想法,並非這麼做是否會存有愧疚,反而只是擔心「就算下去等,之怕沒人過。」從這裡,我們也能真正找到林衝狠毒的一面。

當然,無論林衝還是武松,落草為寇實際上都非他們的本願,武松是一個都頭,林衝則是禁軍教頭,兩人都是大有前程的人,卻依然保不住自己的地位和家人,更不用提那些黎民百姓,這些說明了水滸社會的殘酷。

相關焦點

  • 趣談水滸:武松、林衝、李逵三拳能打死鄭屠嗎?
    鄭屠大怒,兩條忿氣從腳底下直衝到頂門心頭。那一把無明業火焰騰騰的按納不住,從肉案上搶了一把剔骨尖刀,託地跳將下來。魯提轄早拔步在當街上。眾鄰舍並十來個火家,那個敢向前來勸?兩邊過路的人都立住了腳,和那店小二也驚的呆了。
  • 林衝和武松最被爭議
    2、其實武松也有機會競爭前五,只不過武松是步軍,不是馬軍。  他所用兵器是戒刀,有些短。  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兵器和馬戰吃虧。  楊志戰平魯智深,魯智深戰平呼延灼,呼延灼戰平楊志,林衝戰平楊志,林衝戰平呼延灼。  呼延灼二十合擒孔明,孔明,孔亮排名62.63,武松秒打孔亮。  請問呼延灼在武鬆手下能走幾招?  那問題是這些戰平的人,都不是武松的對手了?  所以施公的高明就是並沒有安排武松和他們過招!
  • 「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半句到底是哪一句你知道麼?我來告訴你~
    我國的文明可以說是閱歷了無數的時代沉積,才有了今天咱們所能學習到的博學多才的中華文明,而在博學多才的中華文明裡,俗話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於很多俗話都是咱們的先輩通過自己的親身閱歷,或許歷史典故,以及以往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所以才有了「古人誠不欺我」的說法。
  • 農村俗語:「光棍院裡炊煙少」啥意思?下半句也道出了人情冷暖
    農村俗語:「光棍院裡炊煙少」啥意思?下半句也道出了人情冷暖。在廣大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俗語,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其中還有一些是關於農村生活的俗語,雖然是一言半語卻飽含了很多人生活的無奈,活靈活現地展現了這些人的困窘狀態。
  • 梁山陣營,至少7人能打過豹子頭林衝,還包括一女將,他們是誰?
    假設把他們全部算進,梁山的猛將,能打贏豹子頭林衝的好漢,有什麼?林衝是宮廷禁軍教頭出身,武藝高強,他以擅長騎射著稱,但林衝也擅長騎射,與武舉人出身的一流猛將楊志交戰平手。由於林衝性格溫和,遇事喜歡委曲求全,所以他與人交往時,往往不會挑釁,將人逼上絕路,這在林衝與對手交手的過程中,也有體現,林衝與對方將領交戰時,往往不會輕易下馬,因此林衝與敵人猛將交手的戰績,大多是平平。可是又把林衝逼得急不可耐,他才會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此時對手就會陷入困境,基本上很難逃脫林衝的屠刀。
  • 飛雲浦一戰,除了武松,還有誰能全身而退?只有1人能做到
    也是因為施恩的打點,知府大人在武松過堂時,並沒有特別為難他,所以武松整體下來,其實並沒有受到大的傷害,身上無傷,也就保證了武松戰力一直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在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夠聽到一句話,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吃回頭草的馬不是好馬,但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更經典的,它是什麼呢?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多人不知道。好馬不吹回頭草的意思是如果一匹好馬離開了安穩的馬廄,來到了寬闊的大草原上,就不會再想著回去了。
  •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真的很經典!
    而今天小編講的這句俗語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那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道盡老祖宗的生活智慧,這句俗語的下半句是「浪子回頭金不換」。一、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比喻有志氣的人立志以後,即使遭受挫折,也決不走回頭路。現代這句俗語主要用來形容男女戀人分手後,表示永遠不再複合的決心。
  • 三山聚義打青州,魯智深楊志不讓武松出戰,就是怕他輸給呼延灼?
    在與呼延灼的戰鬥中,花和尚魯智深、青面獸楊志先後出手,最後都是打了個平分秋色,於是有讀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三山聚義打青州,行者武松為何不打呼延灼?武松出手會是啥結果?魯智深楊志不讓武松出手,是不是是怕他輸給呼延灼?
  • 飛雲浦一戰,除了武松,還有誰能全身而退?還有一個人能做到
    又因為施恩的打點,知府大人在武松過堂的時候,並沒有特別難堪,所以武松整體下來,其實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傷害,身上沒有受傷,也保證了武松的戰力能夠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施恩早就等在一旁,等了很久,才把銀兩送到武松面前,更重要的是,他還把兩隻熟鵝送到武松面前,正是這兩隻熟鵝解決了武松的胃部問題,使武松的戰力恢復到其最高水平!從武松到飛雲浦,其實一直都是在不停地進食,補充體力,等待即將到來的戰鬥!
  • 統領萬軍的「豹子頭」林衝,官職有多大?其實只是一個小勤務兵
    施耐庵僅用筆墨,就將梁山的一百單八將好漢刻畫的有血有肉,每個人物都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特點—魯智深的豪放粗狂、武松的重情重義、宋江的運籌帷幄。這部小說,將當年的風雲人物重新再現於讀者眼前,讓讀者再次品味戰亂年代人心的真性情。
  • 他號稱「小旋風」,卻把病中的武松趕走,這種人真是勢利眼,不配作英雄
    或許是趙匡胤心中有愧,才賜給柴家「丹書鐵券」。這「丹書鐵券」可是個寶貝,俗稱"丹書鐵契",又名"金書鐵券"、"金券"、"銀券"、"世券"等,省稱"鐵券"。丹書:用硃砂寫字;鐵契:用鐵製的憑證。這是皇上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也就是說,有了這玩意,你犯罪都沒人敢管。而且,這玩意用丹書寫鐵板上,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將鐵卷從中剖開,朝廷和諸侯各存一半。
  • 老話「女人當家,房倒屋塌」是什麼意思,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
    雖然平淡無奇,卻總能給人們以啟迪,正是由於這樣,俗語在民間才十分的盛行。在我國古代,都是有著嚴格等級制度劃分的封建社會,對三綱五常和禮義廉恥都有著很多規定,尤其對中國的女性,更是禁錮她們的思想。古人要求女人要恪守本分,不要多管閒事,在家庭中也禁止女性掌權。如果一個女性在家中掌握太多的事情,會遭到很多人的非議,會認為這個女子不守婦道。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我們經常聽到「好馬不吃回頭草」,並把這句話當做口頭禪,多用於形容不走回頭路。原來,我們都認為「好馬不吃回頭草」只有一句,後來,才知道它的下半句才是真正的精闢。 那麼「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半句是什麼?為什麼很多人不知道呢?卻被稱為精華部分呢?
  • 「旱地忽律」到底是什麼意思?
    隨後林衝上山,取代朱貴名列第四,朱貴名列第五。隨後晁蓋等人上山,林衝怒殺王倫,推舉晁蓋為梁山主將,朱貴則成為梁山主將。此後,朱貴的排名只降不升,每次梁山加入新成員,朱貴的排名都是順勢而為,直到梁山大聚義,朱貴的排名才定格為92!一般說來,作為公司元老的待遇還算不錯,會受到大家的尊敬,那麼為什麼到了朱貴這裡就這麼慘呢?事實上,主要有兩個原因在裡面。
  • 農村俗語:「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啥意思?下半句更加經典
    農村俗語:「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啥意思?下半句更加經典中國文化傳承千年至今,經歷大浪淘沙,去除糟粕之後留下來的儘是精華。如此實用的俗語其實僅是上半句,其下半句更加經典,那就是「茶是樹中魂,越品越精神」。這又該如何解讀呢?我國「茶文化」之久遠,已無法查明到底在什麼年代。世界上許多地方的飲茶習慣都是從我國傳過去的,這倒是有依有據。因此,當事之人都覺得飲茶文化是中國人首創。
  • 林衝蒙難,今後做不了好人了,也不做壞人,就做個「孬」人行不行
    似乎這就可以「告一段落」此番林衝的冤獄之災了,殊不知,這才是最終滅頂不歸路的開始!「醉翁之意」林衝被冤,不是有人覬覦他的「工作崗位」,他的房屋地產金銀財寶,要是那些的話,判將林衝驅逐異地關押永不返鄉即可達到目的。可現在是惡少「惦記」上了一個有夫之婦,一心想佔為己有以行歡娛之事。
  • 武松打虎地賞錢1000貫值多少?專家:7000斤銅錢搬不動啊
    武松打虎有功,知縣賞了一千貫,到底值多少?首先必須說明,」貫「是作為銅錢的計量單位出現,有時候也能表示紙鈔的計量。舊時的制錢,用繩子穿上,每一千個叫一貫。這一千貫有多少購買力呢?拋開水滸世界裡面的說法,我們看看北宋時期物價水平如何。根據北宋文獻記載,「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每鬥(米)折錢三十文」,1石米大約600錢左右。
  • 林衝被陷害後,他的妻子最終下場是什麼
    且不說那與宋室宗親頗有淵源的大土豪小旋風柴進,家財萬貫的玉麒麟盧俊義,單說那豹子頭林衝。他原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正規的國家編制公務員,放到現在那當是司令一級的幹部。不逼的走投無路,他吃飽了撐的要去造反嗎?山神廟的那個夜晚,是林衝徹底與這個昏暗的朝廷決裂的夜晚。草料場的熊熊大火也燒不盡他心目中熾烈燃燒的憤怒。其實林衝是最沒有可能上梁山的人,為什麼呢?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人人都知,下半句卻極少有人知道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句話,尤其在對待感情問題上,兩個人分手後,很多人不會選擇再次複合的理由,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但是,你知道這句話的下半句是什麼嗎?今天,小編就來細細講述一下這句俗語的意思。這句話最早出自李漁的《憐香伴·議遷》,文中這樣描述:「多承高誼,好馬不吃回頭草,就復了衣巾,也沒不得這場羞辱。」我們都知道,馬在古代是一種很珍貴的動物,因為它是當時人們最主要的代步工具,而且要養出一匹好馬也是極其困難的事。古代人們分辨馬匹的好壞,正是通過馬吃草的專注度來看的。好馬在吃草的時候,只會沿著草的方向一直前進,而不會左顧右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