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景陽岡喝的18碗酒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酒的度數是怎麼定義的?

2020-12-17 沉澱風華

武松回鄉路過景陽岡,一口氣喝了18碗酒,都喝醉了還打死了一隻老虎,按現在的說法,18碗酒最少也有三四斤了,是不是古代人都比現代人酒量大呢?其實那個年代人所喝的酒應該屬於今天稱為「醪糟」之類的甜酒,充其量也就是幾度,武松路過景陽岡,又累又渴,所以才喝了18碗水酒,就按今天10度的酒計算,武松的酒量也就是50度白酒一斤多點。

按現行標準,白酒通行度數一般有28度、33度、35度、38度、39度、40度、43度、45度、48度、50度、52度、53度、56度、60度、68度。

酒精度數的定義是指白酒中含有酒精的容量百分比,比如堡子酒42度的炫藍酒,就是說100毫升中酒精的含量為42毫升。

高粱、大麥等糧食經過發酵後釀出的酒一般是十幾度,再經過蒸餾,前期出來的酒可達80多度(俗稱酒頭)。去掉蒸餾兩頭,取中間部分,一般可達到65度左右。真正成品酒度數是要經過不同度數酒互相勾調確定的。由於低度酒不易保存,成品低度酒是高度酒通過降度處理(俗稱「加漿」工藝),可不是人們說的高度酒加水調和就成了低度酒。

在唐宋年間,現代的白酒還沒真正出現。那時的酒在釀製方法和口感上類似現在的黃酒,也就不超過10度。以現在52度白酒折算,鬥酒也就是不到2斤白酒。而且黃酒對腸胃的刺激程度卻與白酒完全不同。

當年武松能喝18碗,魯智深能喝下一桶酒,雖說有點誇張,但是比現代一斤,二斤以上是肯定沒有問題,如果你有一斤的酒量,就憑這份膽氣和豪爽,那在古代也一定是好漢一條!

相關焦點

  • 古人喝的酒,相當於現在多少度,「三碗不過崗」比二鍋頭還烈嗎?
    大家都知道酒在中國有很多年的歷史,在幾千年前中國的古人就掌握了釀酒的工藝,發展到今天中國最成熟的酒是白酒。目前市面上勾兌酒、純糧食酒都有,一般來說度數高的白酒普遍都在52度或者53度,因為據說這個度數是白酒最好喝的一個階段。
  • 武松喝的景陽岡美酒度數如何?別被店家騙了,它超不過20度
    大家知道,雖然中國古代釀酒技術源遠流長,可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中國酒的度數都沒有得到很大的提升,直到蒸餾酒的出現,才使得古代人民真正能夠釀造出高酒精度的白酒。而在《水滸傳》之中,武松在經過景陽岡的時候,路過的這家酒店一般人喝3碗就倒了,但是武松卻一口氣喝了18碗還打死了大蟲。那麼問題來了,武松喝的到底是什麼酒呢?連喝18碗還能這麼英武是不是代表他酒量很大呢?實際上,在宋代一般旅店之中所售賣的酒是老闆自釀的酒,這種酒不僅顏色渾濁,並且度數也很低,一般酒精含量都在20%以下,和現代的啤酒差不多。
  • 武松的酒量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折合多少白酒或啤酒?
    武松的酒量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折合多少白酒或啤酒?《水滸傳》中的英雄一般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武松以能喝酒出名,景陽岡三碗不過崗,武松獨喝十八碗,還打了大蟲,武松從此因酒成名。武松屬於北宋時期人物,當時的酒其實已經多樣化了,不只是單純的釀造酒,也有早期的蒸餾酒了,但是普通民眾喝的仍然是釀造酒居多。而釀造酒一般不會超過12、3度,低點的也就7、8度。所以好漢們喝這種酒本質上是跟喝啤酒是沒有什麼太大區別的。武松喝的最大的量是30碗。
  • 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何古人喝好幾壇酒都不會醉呢?
    那麼,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何古人如此能喝呢? 醇酒因經過多次過濾,它的度數相對比較高,可能達到5度左右,接近今天啤酒的度數。而濁酒的度數則只有1度左右,和某些含酒精的少兒飲酒差不多,或者說,類似於今天的甜酒,這樣的酒,肚子有多大,就能喝多少。
  •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啥李白能一天喝300杯?專家:換你也可以
    那麼問題來了,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何李白能連喝一天都不醉?武松更是能18碗酒下肚,輕鬆打死猛虎?其實,並非古人酒量大,換你也能做到,不信你接著看。 ,只是簡單地「自然發酵」,比如有意地將野果收集起來,讓它發酵變質,於是得到了最原始的酒,這種酒的度數自然非常低,在10度以下,甚至5度以下,遠不及如今的啤酒。
  •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什麼古人動不動就喝千杯都不會醉呢?
    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李白也留下了許多關於酒的詩句,比如最著名的就是那首《將進酒》,而且在中國的古典小說之中《水滸傳》之中那些梁山好漢對酒更是熱愛,尤其是烈酒,比如武松當時過景陽岡連喝十八碗酒,要知道那可是純正的白酒,那麼我們到這就可以問一個問題了,古時候的人難道真的對酒免疫嗎?真的可以連喝千杯不醉?
  •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一杯就倒,古代的酒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度
    "小二,來一壇好酒!"這恐怕是很多古代影視劇中都可聽到的臺詞了吧?人們每每聽到這裡是不是有一種恍惚感:一壇酒?一個人喝得完嗎?難道不會醉嗎?還真的很難喝完,而且也不會醉,為什麼?因為古人的酒比起現在的白酒,度數是相差極大的。
  •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為什麼古人經常喝好幾壇也不會醉?換你也可以
    有人可能會好奇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好,我們常常看見影視作品,一些人物哪怕是喝多少酒都不會醉。有些人們認為這些人喝數壇酒不醉,可能是一種影視效果,其實古代的酒和現在的酒有所不同。在古代,尤其是一些性格豪邁的人非常喜愛喝酒。
  •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什麼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
    用現在的話來說,不喝酒就辦不成事兒。不過大家也發現一個問題,千百年來人類各方面都在進步,可酒量仿佛大不如古人了。我們喝酒用酒盅,古人卻是用碗、用壇,而且隨隨便便喝個十來碗那都不是事兒!比如《水滸傳》中的武松,酒家「三碗不過崗」,他一連喝了十八碗,然後上山打死了一隻老虎,一戰成名。還有古代各朝文人墨客也很是愛救,甚至說是無酒不歡:「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 假如沒在景陽岡遇到老虎,武松又會擁有怎樣的人生?
    或許武松還應該感謝這頭老虎,如果沒有景陽岡打虎事件,武松可能將會一直碌碌無為,一輩子都只能是個酒鬼。小說中描寫了武松打虎之前非常悽慘的生活狀態,當初宋江到柴進莊上避禍,第一次見到了還只是個小嘍囉的武松:「那廊下有一個大漢,因害瘧疾,當不住那寒冷,把一鍁火在那裡向。」
  • 號稱中國最烈的酒!一般男人不敢嘗試
    一般男人不敢嘗試我們中國的酒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在全國各地出現了各種酒,而且都是非常出名的,好酒要有好人來喝,北方人的性格灑脫,熱情好客,只要是來客人了,就會用最好的酒來招待客人,特別是西北的人,酒量很好,還有內蒙古的人,也是喝酒的好手,在大草原上吃著牛羊肉,在配上烈酒,真是太痛快了,說到烈酒,請問大家知道哪種酒最烈嗎,大家會想到二鍋頭,其實並不是,今天小編就介紹一個酒,叫做悶倒驢,保證你喝一口就上頭
  • 「李白鬥酒詩百篇」的真相!
    >那麼問題來了,李白真能喝這麼多嗎?據《漢書》記載,當時的人「能飲酒一石」,按照現在的計量方法,是40斤。這太驚悚!因此,有學者推測,漢代的酒度應該在6度。到了李白所在的唐代,飲酒以「鬥」計算,此時的酒度數仍然是6度左右。 到了宋代,喝酒以「升」計算,這時酒的度數有了提高,大約10度。想想,6度的酒,一整天喝上個3、40瓶,也不是不可能的。
  • 景陽岡酒,這個好漢一點不磊落
    《水滸傳》和《金瓶梅》兩本書,在描寫「武松打虎」的章節時,為了烘託武松的勇猛,對景陽岡的酒館進行了非常精彩的描寫,景陽岡酒也隨之四海聞名。幾百年來,景陽岡所在地世代釀酒。1950年,山東聊城市陽穀縣政府把分散在景陽岡四周的造酒小作坊集中起來,在縣城建起了一座酒廠,即現在的景陽岡酒廠。
  • 古人過年喝什麼酒,和我們現在的酒一樣嗎?
    詩仙李白,說是酒鬼也不為過,酒造就了他的豪邁,「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才女李清照常常喝醉,「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風流的孟夫子也愛酒,「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而白居易喝起酒來卻很小清新,「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盼望著,盼望著,春節就到了!從古至今,無酒不成席。古時候人們過年喝的酒跟我們現在的酒有什麼不同?
  •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何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
    白酒為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是中國的傳統飲料酒,酒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40度以下為低度酒,這麼高的酒度,所以喝同樣量的紅酒喝白酒,喝白酒就會醉得厲害。如果不是特殊體質的話,大家都知道白酒不能多喝,可古人為何動不動就幾罈子,還千杯不醉呢?雖然現在的白酒工藝大多是古代傳下來的,但現代的白酒與古代的白酒有著很大的區別,古代白酒的度數低多了,如此才能喝幾罈子的白酒。
  •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為啥古人喝酒像喝水一樣都不會醉?
    在看一些古代影視劇或書籍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古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那酒都是一壇一壇的喝。一壇酒可是有不少,卻一會就被喝完了,喝酒就像喝水一般,讓現代人感到很詫異。古代的酒有多少度?為啥古人喝酒像喝水一樣都不會醉?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
  • 古代的酒水只是飲料,武松十碗不過崗只是故事,度數越高才是美酒
    經常在很多的古裝劇跟歷史故事都能夠看到,主人公用碗喝酒,大碗大碗能喝很多,那麼難道古代的人都是海量嗎?其實別被影視劇騙了,真正的酒水在古代頂多算作飲料,因為缺乏酒的蒸餾技術,一直到了宋朝一種叫做燒酒跟燒春的酒才是真正的高度酒,大概的度數在50度,左右,但是古代的生產力有限,生產酒時需要大量的糧食,蒸餾酒更是一種浪費,所以那個時候的高度酒其實多是有錢人家的東西,或者乾脆就用在軍隊裡面,武松的十碗不過崗不可能是一個小小的路邊酒館就能夠出售的。
  •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景陽岡》課文講解
    這段文字,講述了好漢武松在回家探望哥哥的路上,路經景陽岡,連喝十八碗烈酒之後勇鬥猛虎,最終戰而勝之的故事。02本文共八段,按照情節可以分為四個部分,正好符合常見的記敘文結構特徵。但是,作者在運用這種普通的敘事結構時,又力求創新。
  • 《景陽岡》知識點梳理
    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穀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接著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上岡;然後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終於打死了老虎;最後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
  • 剛學完五下《景陽岡》,學生們擼起袖子想學武松,老師要怎樣引導
    五年級下冊的第六課,我們要學習《景陽岡》,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將目光聚焦在一百零八位好漢中的一位打虎英雄——武松身上。這是一篇古代白話文,有些詞句不太好懂,如「篩酒、梢棒」等。為了掃除字詞障礙,我們可以教給孩子一些方法:1.查工具書2.聯繫上下文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