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回鄉路過景陽岡,一口氣喝了18碗酒,都喝醉了還打死了一隻老虎,按現在的說法,18碗酒最少也有三四斤了,是不是古代人都比現代人酒量大呢?其實那個年代人所喝的酒應該屬於今天稱為「醪糟」之類的甜酒,充其量也就是幾度,武松路過景陽岡,又累又渴,所以才喝了18碗水酒,就按今天10度的酒計算,武松的酒量也就是50度白酒一斤多點。
按現行標準,白酒通行度數一般有28度、33度、35度、38度、39度、40度、43度、45度、48度、50度、52度、53度、56度、60度、68度。
酒精度數的定義是指白酒中含有酒精的容量百分比,比如堡子酒42度的炫藍酒,就是說100毫升中酒精的含量為42毫升。
高粱、大麥等糧食經過發酵後釀出的酒一般是十幾度,再經過蒸餾,前期出來的酒可達80多度(俗稱酒頭)。去掉蒸餾兩頭,取中間部分,一般可達到65度左右。真正成品酒度數是要經過不同度數酒互相勾調確定的。由於低度酒不易保存,成品低度酒是高度酒通過降度處理(俗稱「加漿」工藝),可不是人們說的高度酒加水調和就成了低度酒。
在唐宋年間,現代的白酒還沒真正出現。那時的酒在釀製方法和口感上類似現在的黃酒,也就不超過10度。以現在52度白酒折算,鬥酒也就是不到2斤白酒。而且黃酒對腸胃的刺激程度卻與白酒完全不同。
當年武松能喝18碗,魯智深能喝下一桶酒,雖說有點誇張,但是比現代一斤,二斤以上是肯定沒有問題,如果你有一斤的酒量,就憑這份膽氣和豪爽,那在古代也一定是好漢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