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傳統習俗:吃巧果、曬書、曬衣

2021-01-10 中國網

「七夕」夜晚,年輕的婦女、姑娘要擺上事先準備好的時令水果,對著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們還要舉行各種乞巧儀式,虔誠地乞求織女神賦予她們聰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夠得到美滿愛情的姻緣巧配。

在浙江一帶,很多人家晚上還會在打掃乾淨的庭院裡,擺上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家中親友圍坐在一起。

在福建地區,許多人在「七夕」節時都要準備節日食品,讓織女欣賞、品嘗,祈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大伙兒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人們有的乞巧,有的乞子、乞壽、祈求愛情,等等。

古代,「七夕」節還有曬書、曬衣的習俗,據說是可以避免蟲蛀。

民俗專家表示,種種趣味盎然的「七夕」習俗,體現了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樸素情感,也給我國的民間節日增添了豐富多樣的色彩。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靨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於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七夕同時也是適宜配藥的日子。據說一種以松柏為藥材的秘方,這種神奇的藥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

相關焦點

  • 七夕傳統節日:被商家瘋狂定義的「情人節」,七夕習俗你知道嗎?
    【網絡中國節·七夕】 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傳統節日七夕。自古以來,七夕就有「乞巧」的習俗,與之相關的節令食品中也都透著一個「巧」字,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巧果。
  • 【七夕節|習俗】拜織女、拜魁星、曬書·曬衣、曬書·曬衣、吃巧果、種巧菜作巧花等習俗
    七夕節習俗祭月之儀夏人的文化裡上古遺傳的祭祀月神,多在朔日,即一七、二七,有認為盛於漢代的十五祭月,也是對二七日的小小修正。古時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習俗,在傳統文化裡,月亮始終是女子的祥瑞。她們常常對月祈願或傾訴心事。古來自有女子拜月的傳統,尤其是七夕、中秋。貂蟬祭月的傳說大約是最動人的畫面了。
  • 七夕有哪些習俗? 七夕情人節由來及傳統習俗盤點
    曬書曬衣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鑑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裡。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鬱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
  • 七夕節曬衣曬書的習俗緣起於何?與牛郎織女關係,看曹操司馬懿
    導語:七夕節曬衣服曬書習俗緣起何時?與牛郎織女無關,看曹操司馬懿和竹林七賢七夕節也算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傳統節日,這是一個與愛情有關的佳節,也是一個在所有傳統節日當中最為浪漫的節日。它起源於神話當中的牛郎織女,描繪的是牛郎和織女悽婉的愛情故事。
  • 七夕習俗,你知道多少?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鑑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裡。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有乖乖的遵命回朝。還有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鬱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都會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
  • 曬書曬衣
    曬書曬衣 發表時間:2018-06-15來源:中國文明網 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鬱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
  • 七夕習俗:古人不但悽美浪漫,還曬書曬褲,甚至曬肚!
    七夕習俗:古人不但悽美浪漫,還曬書曬褲,甚至曬肚!——枯木七夕節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最早源自先秦時期人們對未知的天象崇拜,結合牽牛星和織女星的外形進行想像,逐漸演繹成神話傳說,於是成為今天的「七夕節」。
  • 七夕情人節由來及傳統習俗盤點
    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 那些你不知道的七夕風俗
  •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及習俗盤點 七夕情人節怎麼過?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及習俗 七夕情人節怎麼過?】每年的七月初七是七夕情人節,這是一個愛的日子,很多人都期待著這天的到來,更有不少人選擇在這一天成婚,但很多人雖然是滿懷期待,不少人卻不知道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及習俗,七夕情人節怎麼過?》》》
  • 七夕的十四種美
    傳統的中國七夕,姑娘們會陳列瓜果,對月穿針,以求心靈手巧,姻緣美滿。如今牛郎織女的故事依然耳熟能詳,後院裡的閨閣之趣卻日漸式微。除了曬衣,七夕還有曬書的習俗。人家問他為什?他嬉笑著說:「我曬書」。其實郝隆一是在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因為曬肚皮就是曬書。二是也想以這份放浪形骸去諷刺一些文人,只有書架上的有形之書,卻無腹中無形之書。
  • 美食做法——七夕巧果
    七夕巧果是一種傳統節日食俗。在北方有的地方,到了七夕節前製作大量的巧果,可以用線穿成一串,給寶寶們戴上,一種好的寓意。
  • 七夕做巧果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 走進潮汕,告訴你關於我們的七夕習俗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極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這一天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人認為這一天是東方的情人節。七夕七夕節有許多的傳統習俗,普遍流傳的是七夕乞巧,這一習俗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 【網絡中國節】我們的節日·七夕
    資料圖:中國傳統七夕節臨近之際,江西省婺源篁嶺以「乞巧」為主題,回歸傳統節慶本意舉辦「鵲橋相會」、「牛郎溪邊會織女」等活動迎接七夕。王健 攝這個節日還有許多名字。冷知識五:為啥此時曬書、曬衣服?種種傳說外,此時也曾有曬書、曬衣服的習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記載了東漢後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軼事。其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七月七日這天,東晉名士郝隆跑到太陽底下躺著。有人問他,為啥這樣做?郝隆來了一句「我曬書」,暗戳戳秀了一番自己的學識。七月七日曬書、曬衣服原本只是一項風俗。
  • 話七夕|在中國的情人節裡,願有情人終成眷屬
    七夕的起源與發展白來勤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是中國古代的婦女節,也是中國人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凡間的婦女在七夕之夜向織女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 巧果:一種有情懷的垃圾食品
    在太平老街上,有一個賣油炸巧果的小攤。十塊一袋的油炸巧果雖然口味不多,但勝在物美價廉。太平賣的巧果色澤油亮、層層疊疊,狀若菊花,未曾走近就飄過來一絲絲甜味。讓人實在經不住它的誘惑,當即買了一斤品嘗,一吃,口感只有四個字:香、甜、酥、脆,還是小時候的味道。巧果是蘇州的一種傳統風味小吃。
  • 原來古人這樣過七夕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乞巧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
  • 七月初七,不僅有「牛郎織女」,還有「郝隆曬書」
    農曆七月初七,是傳統的「七夕」佳節,又稱「乞巧節」,是一個富有浪漫氣息的節日。這一日,流傳著許多和「女子」有關的故事與習俗:「牛郎織女」「喜蛛應巧」「投針驗巧」……但其中有一項「曬衣曝書」的習俗卻跟「炫富」有關。影視劇中的「投針驗巧」片段據文獻記載:自漢代起,形成了每年七月初七家家曬衣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