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用的鍵盤已經誕生一百多年,為什麼至今沒有被取代?| 硬哲學

2021-01-09 愛範兒

剝離技術和參數的外衣,探求設計與人文的本源。

鍵盤是讓我們和電腦之間產生聯繫的橋梁。當我們第一次接觸到「個人計算機」這個新事物的時候,首先要認識的,就是這個密密麻麻好像活字印刷術一樣的矩形工具。而那時候家庭裡有一部電腦還很稀罕,更多人是用一塊印上了按鍵分布的大紙板來熟悉鍵位和指法。

鍵盤被視為是生產力設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機互動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但另一面,它也曾被抨擊為是效率低下的代表,因為現在的布局並不一定是輸入文字的最優解。

但不管怎麼說,在紙筆之外,你應該也找不到比鍵盤更普及的通用輸入工具了,這種依賴性也在影響著我們身邊電子設備的發展。

傳統筆記本電腦自然不用說,這個品類發展到今天,形態設計其實和幾十年前個人 PC 誕生時並沒有太大區別,就算屏幕再怎麼變大變薄,另一面肯定少不了一塊鍵盤。而平板電腦,則以加上一塊鍵盤就能實現生產力為傲。

手機也一樣,哪怕手機已經算是過去 10 年裡發展最快的消費電子產品,哪怕它已經拋棄了實體按鈕,可每次輸入信息時底部仍會彈出一小塊區域,那依舊是個等比例縮小的虛擬鍵盤。

就算是在完全虛擬的 VR 世界裡,你還是會看到鍵盤的影子,唯一不同點大概是它會浮在你面前。

當整個社會生產都已經和鍵盤聯繫在一起時,你甚至都想不到還有什麼新事物能取代它的地位。

我們現在最常用的 QWERT 鍵盤,出自一名報社編輯之手

事情還是得從發明現在這副鍵盤的人說起,他的名字叫克里斯多福 · 萊瑟姆 · 肖爾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

肖爾斯原本只是一名出版社的編輯,他從《科學美國人》雜誌上一臺布滿按鍵的原型機器中獲得靈感,打造了一臺能夠用於寫作的打字機,當時鍵盤上只有簡單的兩排按鍵,左半部分是數字,後半部分則按照「ABCD」的 26 個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但之後,肖爾斯的合作夥伴提出了修改鍵位排列的想法,他並不是想要追求更快的打字效率,反而是在希望能「刻意」控制打字的速度。

原因在於那個時代盛行的機械打字機設備。看過 19 世紀末相關電影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種機械打字機是靠敲擊前方按鍵來驅動背後的撞針,將字母印在紙面上的。

如果按照最初的「ABC」順序排列,一旦打字速度變快,可能還沒等上一個字母撞針歸位,下一個撞針就被抬起,此時打字機就很容易被相鄰的兩個撞針卡住。

因此,肖爾斯才決定將一些會反覆出現的的字母分隔開來,最終在 1867 年,這個名為「QWERT」的鍵面體系便逐漸出現在各種商用打字機設備上。

在此之後,也不是完全沒有人挑戰過 QWERT 鍵盤的地位,尤其是隨著改良型號的打字機和 PC 的出現,卡鍵已經不能再稱之為是問題。如果想要追求「更快的打字速度」,QWERT 鍵盤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

在上世紀 90 年代,世界上打字最快的人使用的是一種名為 Dvorak 的鍵位布局,據說這種鍵盤將 70% 的常用鍵位放在了靠中間的位置,而不是像 QWERT 一樣分散開來,這不僅能有效加快打字效率,還能緩解長時間打字的帶來的疲勞。

而專業的會議速記員們也會選擇使用專門的錄入機,比如在中文領域,你看到的速記設備就會將鍵盤分為聲母區和韻母區,速記員採取的是鍵盤並擊的方式,讓左右手指同時按下幾個音節碼,以便同時打出多個漢字,換成正常鍵盤的話只能一個一個字母敲拼音。

但這些更快的輸入方式,都沒有動搖 QWERT 鍵盤過去一百多年的統治地位。畢竟對鍵盤來說,打字僅僅是眾多輸入需求的其中一項而已。

因為習慣,這種鍵位排列組合存活了近 150 年

「你在這幅鍵盤上學會了怎麼打字,你的父母乃至是你的爺爺奶奶一輩,都是如此。」紐約大學教授 Kevin Weaver 這麼解釋道。慣性使然,是大部分人認為 QWERT 鍵盤能夠長時間統治我們輸入方式的理由。

畢竟,改變習慣向來是一件繁瑣的事情,那意味著我們需要拋棄掉一些已經成為常識的東西,再重新學習另一套新的思維。

我自己就曾有過一段這樣的經歷。前兩年我從日本購入了一臺 MacBook 筆記本,上面的鍵盤樣式是日版的而非我們最熟悉的美版,除了中間的字母排列順序是一致的,大部分功能鍵都改了位置,如果不修改鍵位映射,就只能重新形成一套基於日版鍵盤的輸入記憶。

考慮到直觀性,我最後選擇適應這套新的日式鍵盤,幾個月後基本能做到盲打各種符號。如果現在又讓我換另一臺電腦,用美式鍵盤敲出一篇完整文章,反而還得用眼角餘光掃一眼鍵盤才行。

光是功能鍵的改變尚且如此,我不敢想像如果面對的是一個將 26 個字母全部打亂的新鍵盤,那得經歷多痛苦的折磨之後才能涅槃。

所以,就算有人不斷將鍵盤的樣式做成彎曲的、扇形的,甚至是分成左右兩半,以便更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可就是沒人敢改動鍵位的排列順序。

要是把這個排列組合改了,哪怕它真的可以提升我們的打字速度,但也意味著生產鍵盤的廠商得全部換成新的樣式,教學生打字的老師也要重新學習。

這不止是習慣的問題,更和整條產業鏈利益相關。

其它領域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我們熟知的遊戲手柄,作為電子遊戲的核心輸入裝置,整體設計到了 Xbox 時代已經基本定型,往後不管是觸控板還是六軸感應等特性都利用率不高。

連最敢創新的任天堂,自 Wii 和 WiiU 之後的 Switch 也選擇回歸傳統手柄設計。迎合玩家習慣是一方面,同時也是在為遊戲的移植成本所考慮。

把鍵盤變成觸控屏還不是個好辦法,連蘋果也只敢先砍掉其中六分之一

人們對鍵盤的排列組合已經形成肌肉記憶,這並不影響科技公司們進行另一番嘗試,那就是把實體按鍵改成觸控的。

比如蘋果,它在 2016 年版的 MacBook 上首次推行了 TouchBar 設計,表面上看只是一個佔據原本實體鍵盤六分之一面積的觸控條,而實際則更像是將一部分屏幕功能轉移到鍵盤區域,因為上面顯示的並非是固定的按鍵,而是會根據使用軟體的不同彈出各種功能性按鈕。

這是觸屏之於實體按鍵的最大價值,即在於它可以迎合軟體場景來呈現出不同的交互方案,相比於實體鍵盤的操作邏輯完全被固化,觸控屏顯然靈活性更高。

但 TouchBar 只能算是蘋果對觸控化 PC 設計的一次試水,畢竟,它仍然保留了使用頻率最高的實體鍵盤,這讓大部分人仍傾向用「老辦法」來完成原本的操作,比如說各種常用的快捷鍵組合。

蘋果不是第一個想改進鍵盤和軟體之間交互關係的廠商,一些製造筆記本的公司在過去幾年裡也做了過一些實驗性產品,比如我們經常提到的由兩塊觸控屏組成的雙屏筆記本,雖然它們多數情況下還是要調用一整塊的虛擬鍵盤。

還有像羅技去年推出的 Craft 鍵盤,也單獨設計了一個類似於微軟 Surface Dial 的旋鈕,為此它還專門找來了 Adobe 來合作,你在使用 Photoshop 時,就可以轉動 Crown 旋鈕來調節畫筆或選區大小。

不過這些新鮮的解決方案暫時只能在小範圍內引發討論,也無法成為我們棄用鍵盤的理由。你玩 CS 時仍然喜歡用 WASD 移動,搜集網際網路素材時也得經常按 Ctrl-C/V,這些標準化的操作都是基於 QWERT 鍵盤建立起來的,觸屏能在 PC 領域建立起另一套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嗎?這是軟硬體廠商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

有了語音就能徹底拋棄鍵盤了?還真的未必

還有什麼交互能讓我們完全拋棄實體鍵盤?現在呼聲最高的無疑是語音。

各種語音助手的活躍,智能音箱設備的興起,加上 AI 技術的影響,讓我們都開始相信語音將會改變我們和電子設備之間的溝通方式。我們只要開口說出自己想做什麼,這對大部分人來說幾乎不存在學習成本。

但語音並不是萬能的,鍵盤輸入仍然擁有它的價值,儘管從效率角度,我們往往會強調更有優勢的一邊,不過生產力工作本身,強調的是追求效率和創造力之間的平衡,這或許也是我們會堅持沿用一套「不那麼有效率」的鍵盤來完成工作的原因。

好比我們現在用鍵盤打字,取代了學生時代的手寫功課一樣,但手寫從未被完全取代,畢竟當你提筆寫字時就會發現,我們在意並不是寫字本身這件事,而是一筆一划過程中所獲得的思緒延展。

鍵盤其實也一樣,看閃爍的光標在文字後面跳躍,聽到軸反饋出有段落感的敲擊聲響,對不少人來說都是創作的催化劑。我們花了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學習並且習慣這種交互,並且在之後的幾十年裡和它不離不棄。

理想狀態下,我們更希望未來的計算設備能夠整合所有的交互方式,然後會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調用不同的方案,比如寫作時仍繼續使用鍵盤,但會在繪圖時變成觸控版,而語音、手勢等也能夠作為輔助交互存在——或者更天馬行空一點,當我在想什麼的時候,屏幕上就彈出來對應的文字和畫面?

當然,對於那些摸著觸屏長大的孩子們來說,實體鍵盤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可能還不如滑動手勢那般重要。當鍵盤被捨棄的時候,無疑他們會最先擁抱新的趨勢,而我們則不得不艱難地做出改變,如十幾年前我們的父母,對著完全陌生的字母,也只能使出「二指禪」。

題圖來源:ThoughtCo

相關焦點

  • 手寫和鍵盤打字的區別
    很多人應該是很久沒有寫字了吧?更別提毛筆了。現在寫字與打字成為兩種並行的「書寫方式」,而且打字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大有取代寫字的趨勢。
  • 敲鍵盤多年,其實你的打字姿勢是錯誤的
    而鍵盤則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性能再好的電腦,如果沒有鍵盤,一樣沒有辦法物盡其用。鍵盤的作用,很直白地說,就是打字。你肯定會想,打字這麼簡單的事情,從我有電腦那天開始就會了。但實際上,門檻越低的事情,越難做好。在正式說今天的內容之前,小劉劉先來對大家進行靈魂三拷問:1)知道正確的打字姿勢嗎?
  • 鍵盤qwer排序竟是為了減慢打字速度!
    老實說,唐唐小時候家裡窮,根本就沒有碰到過電腦,最早用過的還是這種小手機。
  • 鍵盤上的英文字母,為什麼不按順序排列?看完解開多年疑惑!
    說到鍵盤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吧,工作學習,遊戲必備電腦外設,那大家對鍵盤真的了解嗎?為什麼鍵盤上英文字母上下交錯排列,沒有按順序分布,這又同大家打字效率有怎樣關聯?帶著這些疑問,這裡同筆者一起探究一番!源於第一臺打字機鍵盤上英文字母的排序問題可以追述到打字機發明時代,1868年,肖爾斯發明了全球首臺打字機,最初打字機鍵盤也是嚴格按照英文字母表進行排列分布的,且大小寫也分由不同按鍵控制,導致鍵盤體積很大,有78個鍵。
  • 程式設計師辦公室OL有沒有把鍵盤敲煩了?機械鍵盤幫你提升打字的樂趣
    鍵盤是我們操作電腦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很多鍵盤特別是筆記本鍵盤也就是能完成其基本功能打字而已,完全沒有手感而言。對於每天敲鍵盤很多的人來說,比如程式設計師、文案工作者、遊戲玩家等,完全沒有敲擊鍵盤的愉悅感。對於這些人而言,你們需要的是一把機械鍵盤!
  • 手上套幾個環,就能當鍵盤打字了
    用 OLED 屏幕來代替鍵盤。很多網友都表示,這玩意用是能用,但真要拿來玩遊戲什麼的會被誤觸搞瘋掉。小編有必要補充一點,雖然這種鍵盤拿來打遊戲的確不夠爽,但誤觸的問題應該不大。其實說到鍵盤,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未來的設備,真的必須要有鍵盤嗎?電腦,無非就是一個運行程序、傳遞信息的終端。而這個終端其實一直在變,電腦正在被手機取代,手機未來可能會被 AR、VR 設備取代。
  • 手速慢別怪「QWERTY」鍵盤!1874年發明時在幫人省錢
    在這個數位的時代,電腦可以說是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商品,儘管智慧型手機已經徹底入侵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在追劇或是玩遊戲時,也都是使用手機比較方便,但電腦還是無法被智慧型手機取代。你看大學生在打報告的時候,誰會用手機慢慢打出那3000字?(掩面而泣為何電腦在市場上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不會面臨被智慧型手機取代的問題呢?
  • 曾風靡全國的五筆,為什麼被拼音輸入法取代了?它的打字效率可是...
    身邊很多小夥伴都聽說過五筆輸入法吧,但卻從未用過五筆輸入法,五筆輸入法早些年非常流行,因為你如果牢牢記住五筆輸入法的字根,打字的速度是當時拼音輸入法的幾倍,甚至是更快,所以那時候上班族都學習五筆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學習五筆還能夠向別人炫耀,是一個實用的技能。不過話又說回來,為什麼當時如此火爆的輸入法如今卻無人問津?
  • 電腦鍵盤打字錯亂,怎麼快速解決?
    作為電腦的輸入設備,鍵盤承擔的是「輸出命令、控制電腦」的使命。在我們生活中,使用電腦鍵盤時,不免出現點小狀況。 當領導催著提交方案的時候,如果遇到鍵盤打字錯亂,更是讓人愁到頭禿。
  • 為什麼鍵盤上的字母要如此排列?
    隨著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如今我們更加依賴在鍵盤上打字,而非手寫。現在大部分的鍵盤都是使用標準鍵盤順序——即數字下面的第一排字母以QWERTY開頭(又被稱為QWERTY鍵盤),大部分人也都習慣了這種字母順序,可以熟練到不看鍵盤僅僅依靠肌肉的記憶來敲出想要的字。但是為什麼鍵盤上的字母要以這種看起來毫無規律的順序排列呢?
  • 為什麼鍵盤字母排列不是按照ABCD順序來設計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活的需要,手機和電腦目前是很多人都必備的工具,所以會經常用到鍵盤打字,在用鍵盤打字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鍵盤上的字母順序不是按照ABCD正常的順序來排列,而是按照QWERt這樣的順序來排列呢?那麼目前鍵盤上的按鍵字母順序是誰定的呢?
  • 沒鍵盤也能打字?三星展示最新虛擬鍵盤Selfie Type:是真的
    沒鍵盤也能打字?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展示了虛擬鍵盤Selfie Type,它是一款全新的概念產品,由三星內部的創意實驗室C-Lab研發,能夠通過手機的前置攝像頭來智能識別用戶手指在平面上的打字動作,從而進行文字輸入。
  • 為什麼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厭全鍵盤輸入法,對九宮格情有獨鍾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厭全鍵盤輸入法,對九宮格情有獨鍾,這是為什麼呢?不過我是那部分少數人我習慣了全鍵盤輸入法,對於九宮格每次幫助家人以及朋友設置手機的時候都特別不習慣,刻意的切換為全鍵盤輸入法;不過也發現了身邊的很多年齡大的家人和親人朋友的確用九宮格更多一點,不過話說回來我覺得之所以我會產生全鍵盤的輸入法習慣,那是因為長期在電腦旁的緣故,習慣了用電腦打字所以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 如何使用電腦鍵盤快速打字?
    空格鍵(也稱空格棒)是你打字過程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功能鍵,可以用兩手的大拇指隨你去敲(大部分喜歡用右手大拇指,這個不限);回車(確認)鍵是使用率第二的功能鍵,由右手小指去打;       刪除鍵是在你打字過程中使用頻度第三的功能鍵,通常用於打字錯誤的修正(刪除),也由右手的小指去敲。
  • 當鍵盤能聽懂人話,咪鼠語音鍵盤KB1評測:語音打字+實時翻譯
    而這件事也已經有人幹了,正是和訊飛來自一個城市咪鼠科技,旗下已經發布多款外設產品,將語音操控、翻譯、ORC等常用高潔功能集成在滑鼠和鍵盤上,在不完全改變用戶使用習慣的同時讓消費者享受到全新的體驗,用做加法的形式來為用戶提供新的選擇,在過渡期這種方式無疑是最優解。
  • 生活丨為什麼鍵盤上的字母不按順序排列?
    在今天的故事開始之前,我想問問你,你用手機打字或者電腦打字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鍵盤上的字母為什麼排列得亂七八糟的?為什麼不按照字母表ABCDEFG的順序來排列呢?在沒有電腦和手機的時代,用打字機打字比用手寫字更快,而且更加整齊漂亮。
  • 鍵盤上的字母究竟為何如此排列?
    之前,小編給大家介紹了一些有意思的計算機冷知識,其中就談到了鍵盤,有不少朋友對此很感興趣。那鍵盤的順序為什麼是qwer呢?其實在這背後還有一段有意思的逆襲故事,讓小編來帶領大家一起看看吧。所以說,當時也出現了許多鍵盤的字母排序更人性化的鍵盤與「QWERTY鍵盤」競爭,Qwer的地位漂浮不定。直到,1888年7月25日,美國辛辛那提舉行了一場打字比賽,來自鹽湖城的法庭速記員麥古瑞使用「QWERTY鍵盤」打字機展示了他的盲打技術。他提前背熟了字母位置,合理分配了指法分工,最終他的錯誤率只有萬分之三。
  • 為何鍵盤上的英文字母是從QWE開始,而不是按「ABC」的順序排列?
    然而,不知大家是否發現,不管鍵盤怎樣更新,即使是超薄鍵盤,藍牙鍵盤,甚至是機械鍵盤,26個英文字母的次序總是不變的,若要提高打字速度,只需堅持練習,或熟記「五筆法」口訣。所以,既然學打字這麼辛苦,為什麼還沒有人想到要把打亂的字母按「ABC」來排列呢?然而,說到鍵盤上的字母排列順序,不得不說到最初的輸入。
  • 推薦兩款非常實用的遊戲鍵盤
    遊戲鍵盤是一個非常難以抉擇的PC配件,尤其是作為你經常使用的遊戲控制器,它必須舒適,準確,快速,時尚且可靠。今天給大家推薦幾款個人感覺非常好用的鍵盤。一、海盜船K70 可靠的構造和潛在的適中的價格使這部Cherry MX Speed機械鍵盤真正脫穎而出。海盜船的K70是我使用過的絕對最佳的遊戲鍵盤。自從2013年首次問世以來,我一直使用的就是這款鍵盤,至今未變。
  • 用鍵盤打字怎樣才能練得快,有什麼竅門沒?
    好的打字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來看看小編教大家的方法吧,小編的打字速度可以算是中上等了,畢竟在網際網路這個行業裡,打字不快是不行的哦。注意打字的姿勢打字慢怎麼辦?姿勢是很重要的,小編學習電腦的時候,姿勢就是不合格的,導致現在打字右手比左手快很多,左手只能作為輔助,現在想改也改不夠來了,只能其中一隻手辛苦點了~因為初學打字的人一定要重視自己的打字姿勢,正確的打字姿勢其實是左右手各控制半邊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