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馬蒂斯的貓,戴VR手套觸摸故宮國寶|後疫情時代雲文化場館如何建?

2020-12-26 騰訊網

野獸派畫家亨利·馬蒂斯的黑貓,在一段短視頻裡「復活」了。它在那幅著名的《紅色餐桌》裡出現,跳到椅子上伸個懶腰,再踱進畫家那幅《紅色房間》,差點打翻一尊雕塑。

在另一段視頻片段裡,你可以穿越到印象派畫家居斯塔夫·卡耶博特的名畫《巴黎的街道·雨天》裡,與戴著禮帽打著黑傘的紳士擦肩而過。

「5G時代的『雲文化場館』並非簡單把線下已有的資源放到線上就結束了,而是要在一個無限的時空裡,藉助新技術,讓藝術品『活』過來。讓你知道梵谷畫麥田的時候,他看到的陽光是什麼樣的,他每一筆畫下去是什麼心情。」北京逸格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馬昕說。

12月22日,「2020世界城市文化論壇(上海)之分論壇五——後疫情時代『雲文化場館』建設論壇」在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舉行。和馬昕一起,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行業內的探索者們線上線下相聚,探討在後疫情時代如何通過5G、人工智慧等技術加快「雲文化場館」的建設。

遠程對話,在線直播。

技術如何為藝術賦能

文化和旅遊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羅雲川說,未來的文化場館應該是網絡化、智能化的。既不是傳統的線下場館,也不是單純的線上平臺,更不是各個文化館單獨存在,而應是以大數據、人工智慧、5G、區塊鏈新技術深度融合的知識文化場館的網絡。這個網絡可以更好地生產出滿足群眾個性化需求的服務。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算了一筆帳,如果上海每一位市民每年進一次上海大劇院,無論空間承載力也好、成本也好,都難以實現,因此「雲文化場館」的建設十分重要。「疫情中,全世界的文化場館都遭遇了巨大的危機,包括財政的危機、人員的危機、節目的危機。從百老匯的停擺可以看出,疫情對演藝行業的影響是長期的、深遠的,如何在後疫情時代守護好這些文化場館充滿挑戰,而『雲文化場館』的建設也十分緊迫。」

這場後疫情時代的論壇通過創圖科技自主研發的「文化雲5G直播間」全程直播。論壇開始前,貴州省文化館在直播間為苗繡帶貨,短短10分鐘銷售額就超萬元。上海創圖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欣說:「我們希望能用新技術、新工具、新平臺為文化賦能,『雲文化場館』要更多樣、更有趣、更易傳播、更低成本,面向新的時代,更年輕的觀眾。」

以李子柒為例,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楊乘虎指出文化「雲服務」面臨著市場化競爭的衝擊。「建設『雲文化場館』不僅是靠情懷,更要體現出創新的智慧和能力,要建立起網際網路時代的雲端思維,滿足受眾文化分享、文化參與和文化表達的需求。」

穿越到印象派畫家居斯塔夫卡耶博特的名畫《巴黎的街道雨天》裡。

線上不是替代,是互補

「雲文化場館」如何帶來不一樣的體驗?馬昕舉例,故宮博物院有很多國寶,出於文物保護需求,極少面向公眾展出,即使展出,也很難近距離觀看乃至觸摸。「如果用上VR技術,戴上頭盔和手套,觀眾就可以雲遊故宮,穿越時空,觸摸歷史。我們甚至可以置身同一時代的故宮、頤和園、圓明園,甚至再穿越到這個時期別的國家別的偉大建築。這是現實中做不到的,但5G時代的『雲文化場館』可以做到。」

馬蒂斯的貓,雨天的巴黎街道,在線上有了創造性的呈現,但最終還是可以回到線下,從虛擬空間回歸博物館、影院、酒店等真實的空間。「藉助技術,文化場館正從單向的展示、有限的互動,轉變為全沉浸體驗和虛擬實境的結合。」馬昕說。

從2018年起,蜻蜓FM開始探索有聲文旅空間。比如在上海市徐匯區,梧桐深處有一幢幢有故事的建築。如何讓建築可閱讀,讓路過的市民和遊客了解建築裡曾經住過的文化名人,了解上海城市的歷史文脈?蜻蜓FM副總裁潘聰介紹,走在上海街頭,可以看到許多歷史保護建築上多了一個小小的二維碼,打開手機掃碼就可以聽故事,蜻蜓FM還以專題的方式呈現。許多用戶因為在客戶端聽了這些故事,最終走上街頭與這些建築相遇。

「線上不是替代,是互補。」論壇主辦方上海格物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符湘林指出,「劇場、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不同類型的文化場館從線下走到線上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從受眾的角度出發,滿足他們的雲需求。整合好資源,生產有創造力的文化產品,提供有競爭力的文化服務。」

相關焦點

  • 世界城市文化論壇(上海)分論壇聚焦「雲文化場館」建設
    原標題:世界城市文化論壇(上海)分論壇聚焦「雲文化場館」建設 「復活」馬蒂斯的貓「觸摸」故宮國寶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算了一筆帳,如果上海每一位市民每年進一次上海大劇院,無論空間承載力也好、成本也好,都難以實現,因此「雲文化場館」的建設十分重要。「疫情中,全世界的文化場館都遭遇了巨大的危機,包括財政的危機、人員的危機、節目的危機。從百老匯的停擺可以看出,疫情對演藝行業的影響是長期的、深遠的,如何守護好這些文化場館是充滿挑戰的問題,而『雲文化場館』的建設也十分緊迫。」
  • 後疫情時代文化場館如何從線下走向線上
    12月22日,「2020世界城市文化論壇(上海)之分論壇五——後疫情時代「雲文化場館」建設論壇」在上海閔行區千年古鎮---七寶鎮舉行。作為2020世界城市文化論壇(上海)總論壇的分論壇,本次論以「後疫情時代『雲文化場館』建設」為主題,共同探討在後疫情時代如何通過5G、人工智慧等技術來加快線上化場館的建設,以推動文化場館高質量發展為目的,探討雲文化館發展空間及服務群眾的創新方式。此次分論壇主辦方為上海格物文化發展研究院,承辦方有七寶鎮政府、寶龍藝術中心。
  • 千年國寶竟被臺北故宮送到日本展出
    1月12日,一名網友在微博爆料,東京博物館將於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舉辦「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展出的文物中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互辦展覽本是文化交流互鑑的一種形式,但這次《祭侄文稿》外展的消息一經傳出,兩岸網友卻紛紛表達了擔憂和質疑。
  • BLACKPINK不戴手套餵食熊貓被央視點名,粉絲卻說偶像比國寶更金貴
    BLACKPINK不戴手套餵食熊貓被央視點名,粉絲卻說偶像比國寶更金貴 韓國女子組合BLACKPINK在中國擁有著超高人氣,不過BLACKPINK成員們在團綜裡的舉動引發了中國網友的不滿。
  • 懶人聽書打造國寶說歷史精品聽單 弘揚優秀本土文化
    國寶不說話,卻承載千言萬語。彩陶盆、青銅器、秦俑、青花瓷……如同一個個精巧謎面,吸引後世穿越時間,走進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一群人的精神信仰。近日,懶人聽書推出傳統文化專題書單「了不起的中華文明」,整合平臺上最考究的文物、建築、壁畫、神話等等有聲作品,用精彩紛呈的物件與故事,助力弘揚中國符號、本土文化魅力。
  • 三位大咖遇到三件國寶,單霽翔+朱廣權+「呂秀才」,開講了!
    踏遍故宮每個角落的單霽翔、《武林外傳》秀才扮演者喻恩泰、央視知名段子手朱廣權。千裡江山圖金甌永固杯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每一件都是國寶屆的「扛把子」當三位大咖遇到三件國寶會產生什麼樣奇妙的化學反應?5·18國際博物館日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館湖心亭單霽翔、喻恩泰、朱廣權與大家一起雲賞了一番國寶(為保護文物,三件國寶為復刻品)金甌永固杯單霽翔先生講解的第一件「國寶」是金甌永固杯「看複製品也要戴上手套,因為它也有尊嚴」
  • 復聯4被捨棄的概念圖,緋紅女巫試圖復活幻視,星雲戴上無限手套
    復聯4被捨棄的概念圖,緋紅女巫試圖復活幻視,星雲戴上無限手套 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可以說是漫威電影有史以來的巔峰之作,也是漫威第三階段的收官之戰,《復聯4》對粉絲來說可謂是驚喜不斷,不過《復聯4》中還是存在著不少的遺憾,相信不少人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鋼鐵俠的犧牲,其實對於《復聯4》漫威一開始是安排了多種劇本的
  • 故宮博物院——數字展生機 文化添活力
    來源:人民日報如今,觀眾在家便可逛故宮、看展覽、賞文物、學歷史。走在數字博物館建設前列的「數字故宮」,以越來越開放的姿態,讓古老的故宮與時代相接,讓更多的觀眾與文化相遇。正如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所說,願5000年的中華文明、600年的紫禁城,通過數字故宮,走入觀眾心田,讓其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種子,並生根、發芽,築牢每一位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 有聲繪本預告丨《故宮御貓夜遊記》
    想不想知道這只在故宮裡生活的貓究竟遇到了什麼事情?明天開始,每天十分鐘,聽一個御貓故事吧!以下內容轉自「學習強國」平臺。毫無疑問,即將600歲的故宮,是一個傳統文化和歷史民俗的大寶庫。但如何將它深入淺出地介紹給3歲到6歲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們?知名童話作家常怡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故宮御貓夜遊記》是冰心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家常怡新作,是一部專為中國孩子打造的故宮奇幻繪本。
  • 《24/365 with BLACKPINK》公布預告,BLACKPINK未戴手套觸摸貓熊
    最近BLACKPINK在Youtube上的影片節目《24/365 with BLACKPINK》在日前公開了最終回的預告,內容是BLACKPINK到愛寶樂園與中國國寶貓熊互動,但她們影片中觸摸貓熊的方式卻飽受批評。
  • 春天一開花,故宮便美成了御花園!這次新嘗試讓網友直呼過癮
    故宮閉館後的直播首秀,滿足了大家一睹春日故宮的願望,更讓我們看到了觀眾對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對觸摸歷史文化的渴望。高質量「雲遊」直播,更像一塊「敲門磚」,帶動了人們主動獲取知識的熱潮。幾小時直播中,觀眾一直處於密集接受知識的狀態,產生了滿足感,激發了好奇心,這也為日後的擴展和學習埋下了「種子」。
  • 臺北故宮的國寶是中國人共同資產,民進黨不配爭
    中國國民黨全代會掀起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國寶究竟屬誰的論戰,前後兩任主席態度不一,江啟臣顯得保守,朱立倫卻積極表態。故宮國寶屬誰?答案其實很簡單,臺北故宮國寶是中國人共同的資產,由國民黨帶來臺灣。國民黨黨代表主張故宮裡的國寶是國民黨的資產,故宮門票收入應歸給國民黨,其實是酸黨產會以「轉型正義」之名追討國民黨黨產。未料,這個自嘲的建議,掀起「黨產會」興致,臉書發文指國寶不等於黨產,請國民黨停止"黨國不分",這個「黨國不分」又引發「國」的爭議,網民紛紛批評民進黨「去中國化」,憑什麼強佔「中華民 國」帶來臺灣的資產?
  • 藏在故宮中的歷史課:200多幅手繪稿、36件國寶的前世今生
    故宮背後蘊含講不完的故事和數不盡的知識,是一本中華文化百科全書。認識它(故宮),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故宮不僅僅是偉大的歷史建築,他還是一座文化寶庫。大多數人在遊覽故宮的時候,把精力放在欣賞建築上,很少有人專門去關注故宮裡收藏的國寶。
  • 花建:城市高價值空間,後疫情時代文旅產業發展的抓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後疫情時代的文旅產業該如何發展?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花建認為壓力、阻力、動力和活力將成為後疫情時代文旅產業發展的主旋律。在這個背景下,以城市更新、城市高價值空間打造為抓手的發展方向在短期內可以成為文旅發展的重要抓手,也可以成為長期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 請回答2020:沒有什麼能阻斷文化交流,疫情不能,數字鴻溝也不能
    排在後面的山東遊客陸女士,事先不知如何預約,「沒想到現場就直接預約上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嚴重衝擊展覽、演出等文化交流活動。但與此同時,線上演出、「雲」上展覽、「空中」課堂等新形式應運而生,就連文創產品也走出一條數位化道路。創新,是應對衝擊的唯一辦法。
  • 一周觀展指南|蘇軾特展尚餘十多天,正倉院、馬蒂斯展將啟幕
    此次展出的150餘件作品全部來自於朱懷新家屬的捐贈,透過作品我們可以感悟到朱懷新五十年的時間裡,面對時代的劇變和家庭困境,堅持不懈的創作和自我風格的完善。此次展出的童衍方作品內容多與「雲」有關。如所作成扇廿件,均含「雲」字。對聯、立軸、橫批,也多含「雲」字。意外——孫良瓷器藝術展地點:上海璟通藝術中心(黃陂南路700號B棟215—217室)展期:2020年9月26日—11月15日
  • 文化惠民大講堂揭秘故宮文創故事
    惠州日報訊 (記者範文燕)10月30日,由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惠州市文化館、惠州市梵谷畫院承辦的文化惠民大講堂邀請故宮文創倡導者、經營管理者王亞民以《故宮文化融入當代生活》為主題,分享了600歲的故宮變身「網紅」的奧秘。
  • 北京又下雪了,記得雪中故宮裡的貓
    北京今天又下雪了,很多人記得雪中故宮裡的貓。農曆鼠年已過了九天,作為老鼠的天敵,貓兒們在故宮的近況如何?它們是怎麼走入人類生活?又是何時進入宮廷?今年是紫禁城600年,故宮博物院由於疫情原因目前仍在閉館中,但生活在故宮博物院裡的貓兒們被創作為漫畫、衍生成為文創,一度成為介紹故宮文化的使者。它們從哪來?
  • 靳東張子楓揭秘故宮國寶
    12月6日晚,《國家寶藏》第三季首期節目來到了故宮博物院,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亮相,靳東、張子楓帶領觀眾感受紫禁城的脈搏。這不是故宮第一次亮相《國家寶藏》。一個伏筆《國家寶藏》Logo文物原來是它很多熟悉《國家寶藏》的觀眾都注意到了,節目Logo的「藏」字中間放置了一件國寶,其實是故宮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
  • 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七大國寶,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眼
    臺北故宮又稱臺北故宮或中山博物院,屬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1965年在臺北市陽明山建成,其包含了大量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熱河行宮中的藏品,是臺灣仿北京故宮建造的一座大型歷史博物館。相信了解臺灣的都知道,臺北故宮一直以來就號稱國寶眾多,更是頻頻展出一眾珍品和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