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傳說故事50字100字簡單介紹 除夕年獸的民間神話傳說

2020-12-10 閩南網

  除夕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人過除夕卻不知道除夕為何要守歲、放鞭炮。其實這和除夕的傳說故事有關。民間流傳著好幾個除夕的傳說,小編整理了除夕傳說故事的簡單介紹,帶大家了解除夕年獸的神話故事。

除夕的傳說故事

除夕的傳說故事50字簡單介紹

  在上古時期,有一種怪獸就叫做「年」,每到現在農曆大年三十的時候出來作亂。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後來發現年怕爆竹爆炸時的聲音,所以每到它要出來的時候人們就放爆竹嚇它,叫它不敢下山害人。所以,人們就可以平安的度過這段時間了.而且由此就把這段時間叫做「過年」。

除夕的傳說故事100字簡單介紹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一天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除夕的傳說

除夕年獸的民間神話傳說

故事一:熬年守歲(年獸的傳說)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

除夕的神話故事

  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故事二:七郎射夕

  傳說古代有一隻四角四足的惡獸——夕,當大雪封山,夕聚會到附近禍害鄉鄰找食物,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裡躲避夕。 這年,村子人在準備避難時,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餓暈在路邊的孩子,並帶到竹林躲避夕。婆婆告訴孩子,夕追到這,看到人們在伐竹就匆忙走了。

  孩子一思索,告訴大家,他有辦法除掉夕,讓大家多砍一些竹節帶著,回家後各家的門外掛一塊紅布。

  等到夕再次來襲,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讓村民往火裡扔碎竹節,可大家因為害怕,都僵住了。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反應過來,紛紛往火裡扔起了竹節。由於是砍伐不久,溼溼的竹節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噼裡啪啦的響了起來。「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沒有再損壞村裡的東西。

  夕被嚇跑了,住戶家因為門前掛的紅條,夕沒有進所以保住了,但是那個救了村莊的聰明孩子卻死了。而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這個聰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做七郎。 因為「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三十,大家都守著碎竹節等待著,希望早日除掉「夕」。據說這就是除夕之名的由來,而掛紅布、點竹節,逐漸演化為後世的貼福字、放炮竹。

故事三:春聯門神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裡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

  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餵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

  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騷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除夕習俗30字50字簡短介紹 除夕守歲熬年的來歷意義及傳說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除夕守歲寓意是什麼呢?為什麼在除夕這天需要守歲呢?除夕有哪些風俗習慣呢?除夕習俗30字簡短介紹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這天有貼春聯、放鞭炮、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傳統習俗。
  • 年獸與除夕,年除夕,那個傳說更合理
    人間百姓深受其害,每到歲末這天,家家戶戶都離家躲避年獸,來過年關。有一年,村裡男女老幼正要離開村莊,上山躲避年獸時。來了一位鬍鬚斑白,衣衫破舊的乞討老人。大家都忙著收拾東西,沒人理會這乞討的老人,只有一位腿腳不便,不能上山的老婦人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
  • 除夕手抄報資料內容大全 除夕的介紹由來傳說故事50字簡短版
    除夕介紹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
  • 兒童故事《年獸的傳說》
    一起來聽故事吧《年獸的傳說》粵語音頻過年喇,過年喇!過年除咗逗利是之外,小朋友你哋最鍾意做咩啊?相傳喺遠古嘅時候,有一隻叫「年」嘅猛獸,佢每年都會喺除夕呢一日嚟到人間,然後就瘋狂捕食家禽家畜,又會四周圍傷人搞破壞!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有一年,有個白髮老人家喺除夕嚟到一條村,村民個個都逃入深山避難喇,偏偏呢個白髮老人唔走!
  •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年獸」到底是什麼?過了這麼多年也不清楚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誕生了很多有趣的神話傳說,尤其是很多傳統節日,背後必然都有很多神話故事做支撐。比如說七夕,我們首先就會想到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我們最大的節日春節,更是如此了,關於春節的神話傳說那就更多了。
  • 春節的傳說40字50字簡短版 10個春節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
    春節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春節也有很多民間傳說,那麼春節有哪些傳說故事呢?小編整理了春節相關的神話故事,感興趣的往下看吧。春節的神話故事春節的傳說50字簡短版  春節的傳說簡短版本一:在上古時期,有一種怪獸就叫做「年」,體形象狗,每到現在農曆大年三十的時候出來作亂
  • 除夕風俗習俗有哪些簡單介紹 除夕的講究及忌諱禁忌注意事項
    除夕的風俗習慣除夕風俗習俗有哪些簡單介紹  「燃放煙花爆竹」。燃放爆竹是除夕夜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傳說怪獸「夕」最怕爆竹的響聲,我們的先人就是用爆竹驅走了怪獸的。如今,冉犯爆竹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它還有驅散窮氣和晦氣的作用,響聲也代表了在新的一年裡生活有聲有色,紅紅火火。因此,在除夕這天是一定要點爆竹的。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
  • 「年獸」是大家都知道,「夕獸」又是什麼呢?
    今年快過年了,我偶然從網上查了一下有關「年」的傳說,看著看著,有一種傳說是過年來源於除掉了一個叫「夕」的惡獸。怎麼又冒出一個叫「夕」的怪獸?不是趕走了「年獸」嗎?大腦瞬間感覺好亂。先看看有關「年」和「夕」的傳說有關「年」的傳說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長相非常兇惡。「年」長年在海底居住,只有到了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危害鄉裡。因此,每年到除夕這一天,老百姓們紛紛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後來人們發現年獸害怕三樣東西,即紅色、火光和巨大的響聲。
  • 春節的起源及傳說故事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一個古老的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廣泛流傳,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就是春節。春節的傳說二:貼春聯和門神:
  • 春節期間,年獸出沒,敬請注意
    關於年獸的傳說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雖然粗略估計關於年獸的故事有九個版本之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換湯不換藥,基本內容都是在遠古時代,有一個怪獸叫"年"或者叫"夕",沒到每年的最後一天,這個怪獸就會出來為禍人間,"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反正就是無惡不作,每次都給老百姓造成大量的人員財產損失。
  • 2018除夕是哪一天幾月幾號什麼時候?除夕的來歷和傳說
    每當除夕到了,大家都忙的不亦樂乎,貼春聯、掛燈籠、包餃子、包湯圓、買鞭炮、煙花、放鞭炮等各種習俗,那麼你知道2018除夕是幾號嗎?2017除夕是哪天呢?  》》過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有什麼習俗  》》南方小年是哪一天2018除夕是哪一天幾月幾號什麼時候  除夕是指農曆每年末最後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2018年的除夕時間為2月15日,星期四。
  • 支配千年恐懼的年獸到底是什麼?從壯語和苗族神話破解原型是水牛
    年獸,是民間神話傳說中的惡魔,支配了中國人數千年的恐懼。過年的習俗從遠古走來,年獸的傳說也從不知道多久遠傳到了現在。年獸到底是什麼,一直引發人的猜測,人們翻遍民間傳說和典籍也難以定論。但通過苗族傳說和壯語,我發現牛很可能是年獸的原型。
  • 臘八節的來歷由來簡介20字30字50字 臘八節故事傳說簡單點
    臘八節的來歷由來簡介20字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是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臘八節的來歷由來簡介30字  《說文》載:「冬至後三戌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戌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臘八節的來歷由來簡介50字  臘八節本是佛教的節日。
  • 年獸的傳說
    因為「年」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三十,大家都守著碎竹節等待著,在夜裡除掉這隻怪獸,除夕由此而來。可是一年年過去了,誰也沒有再見過「年」,有的只是大家為防止「年」的到來燃放的爆竹與門前掛的紅布條,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傳說與過年的習俗:臘月三十的夜裡,大家齊聚一堂吃著年夜飯,一起守歲等待除夕的鐘聲。放爆竹,貼門聯。等到天亮彼此走訪鄰裡給予問候與祝福等。
  • 臘月30為除夕?俗語:「除夕犬不吠,來年無疫癘」,什麼意思?
    這個「夕」字最初和「月」是同一個字,意思是一輪彎月的形狀,指的是月亮剛出來那一段時間,也就是黃昏或者傍晚。後來由於曆法中要用月來計算時間,所以就在「夕」字中間加了一點,所以夕字最初指的就是夜晚,和月都是一個意思。在古人的思想中,無論任何事物都可以分為陰和陽,白天為陽,黑夜就為陰,陽代表著陽光以及一切好的事物,而陰則代表著黑暗和一切不好的事物。
  • 除夕是法定假日嗎?除夕是什麼意思,除夕是2019年哪一天
    除夕是什麼意思你們知道「除夕」是什麼意思嗎?「除」是去除的意思,「夕」是指夜晚,除夕就是辭舊迎新的意思。趕緊抓住狗年的尾聲,和爸爸媽媽們好好吃上一頓年夜飯。別忘了看春晚呦。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
  • 古往今來,人們為何將春節前一天晚上叫除夕,有何傳說?
    可以這麼說,除夕即是農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最後一個晚上,也叫"大年夜",「大年三十夜"古時也稱"歲除",也就是除夕。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講講「除夕」的來歷、傳說以及我們這兒是怎麼過除夕的。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
  • 四川不是晚飯的「年夜飯」,更有年獸傳說,和你們那裡一樣嗎?
    「年」獸的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某年的除夕,鄉親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 神奇的「年獸」究竟是哪裡來的?
    雖然不在江湖很久,但江湖一直有「它」的傳說。大體來看,這個傳說的主題形象和敘事邏輯都沒問題,但凡事就怕深究。你不妨開動腦筋問問自己:「年獸」的傳說到底從哪來的?要是從「年」這個字來說的話,淵源可追溯至殷商時期,甲骨文寫成:意為穀物成熟。上古先民們的想像力還是蠻豐富的,莊稼成熟了怎麼辦?收啊。
  • 除夕是大年三十嗎?描寫除夕的詩詞有哪些除夕傳統習俗介紹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大晦日,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  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時為廿九日,有些地區又會改稱二九暝。  「除夕」中「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