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 圩

2021-02-08 嶺南詞典

  

曾經以為趁圩是多麼遙遠的記憶。

春日的陽光下,鬧哄哄的圩市散發出令人嚮往的氣味,且不說小食店的油香肉香,雜貨鋪的糖香餅香,也不說充盈於街市的吆喝叫賣、熱鬧嘈雜,就連豬牛雞鴨發出的腐臭,薯芋瓜菜堆積的髒亂,也使人覺得分外親切,挨挨擠擠的人流,是一條流淌欲望的河,飢餓的顏色寫在臉上,蓬頭垢面的青春,行走在無歌的歲月裡,冗長的等待,消磨了曾經的尊嚴和高傲,我們會為一碗卑微的米粉而激動不已,一個粗陋的餅子,也能讓人欣喜莫名、久久惦記——趁圩,於我而言,無疑是一個節日、一場久違的歡樂,在那時。



那一年春天,我為了躲開城市的上山下鄉動員而避居鄉村——那是姐姐插隊的地方,一個被大山圍困的小村落。初來乍到的新鮮感很快就被貧窮和沉重單調的生存方式泯滅了。最大的感受是飢餓。知青們一日三餐多是吃稀飯,下飯菜也基本是鹹菜和蔬菜,幾天下來,我就被餓得眼都綠了,開始時也吃點紅薯木薯補充,但那東西吃再多也不頂用,吃時撐,一轉眼就餓了,肚子總是填不滿,感覺空落落的,整天都聽得到嘰嘰咕咕的叫聲。其次是無聊。白天知青們都出工了,我一個人呆在知青點,真的是無所事事;晚上為了省油,早早就把油燈滅了,一班人呆在漆黑的屋子裡,除了睡覺還能幹什麼呢?我開始思念城市,城裡儘管也吃不好,但飯總還是有得吃的,可我一時半會兒還回不去,因為動員遠還沒有結束呢。姐姐看出了我的苦惱,有一天她對我說,今天是圩日,讓四弟帶你去趁圩吧。



四弟是生產隊長的兒子,比我小几歲。我跟著四弟興衝衝地往圩場趕,走了十幾裡的山路,再走十幾裡公路,好不容易到得圩市,一看,好傢夥,原來鄉下也有這等熱鬧的所在!四弟仿佛是我肚裡的蛔蟲,他連問都不問,就徑直帶我往小食店鑽。那時整個圩場就那麼一間小食店,賣的也只有一樣東西——湯煮河粉。我要了兩碗肉粉,一碗給四弟,一碗自己吃。說老實話,那粉其實說得上粗劣,不但河粉本身蒸得粗,湯水寡淡無味,就連那幾片肥肉,也是做得白晃晃的,一看就知道沒放醬油。但我當時肯定是覺得美味無窮,因為我三兩口就把這碗粉吃下去了。之後我們又到了一雜貨鋪,這鋪子賣的東西的確很雜,大概有農用品和日雜品吧,具體已記不清了,最令我們高興的是,鋪裡居然有糖餅糕點賣。糖餅自然是很粗糙的,糕點也全都乾澀梆硬,是城裡人稱之為「砸死狗」的那種,但我還是買了一大把來吃,直到把姐姐給的幾角錢都花光了。



就這樣胡亂地吃了一通,然後才去逛圩市。圩市設在公社行政所在地的街上,那時的公社現在該稱為鄉了,一般都只有一條街,每逢圩日,各地的鄉民便挑著自產的各式物品,來到街上擺賣,形成集市。那時根本就沒有商品經濟的概念,農村經濟基本上是自給自足,農民挑東西到圩上賣,換了點錢,主要是用來買他們自己不能生產的東西,大多數時候,他們既是賣者,也是買者,東西賣了錢,一轉身就買回家裡急需的物品,如煤油、鹽、布料、衣物和一些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圩日一般都是固定的,有的地方是逢五逢十(即農曆每月的五日、十日、十五日、二十日,等等),有的地方是逢周三、周日……當時物質極度匱乏,農村的情況更甚,數日一度的圩市,對農民來說太重要了,因此,圩市的熱鬧是可以想像的,說得上人流如織、摩肩接踵。



那天,我和四弟隨著人流從街頭走到街尾,又從街尾走到街頭,看到沿街擺賣的,多是農民自己種養的東西,如菜蔬瓜果、穀米薯芋等,也有少量的禽類和蛋品,最吸引我的是那一檔唯一的肉檔,肉案上的那一方紅紅白白的豬肉,牽動了我的轆轆飢腸,可是我帶的錢已經花光,所以也只能看看罷了。農具、農藥、化肥和家用日雜也是圩市的主角,很多農民趁圩就是衝著這些東西來的。就在雜貨鋪門前有一個賣籮筐簸箕等竹篾製品的攤檔,攤主破竹取篾,邊編邊賣,手藝嫻熟,動作麻利,吸引了許多人圍觀,雖然事隔多年,我仍然記得他手持利刀,瞬間將碗口大的毛竹破成眾多細篾,然後再編成籮筐的過程。



也是在這個圩場上,我平生第一次看到了閹雞——說來殘忍,那個剽悍的中年漢子手持鋒利的小刀,以快捷無倫的手法在雞翼下側劃拉一下,扒開口子,掏出睪丸,轉眼間,那些高傲生猛的小公雞就變成了蔫不唧兒的「太監」。據說,公雞要閹了才能長得膘肥肉細,故村民多將未長成的「童雞」送去閹割,歸養數月,則可得一肥大騸雞(又叫熟雞,重可達七八斤),年節時宰殺烹食,甘腴肥美,遠勝他雞。



那次趁圩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此後一段時間,遇上圩日,我都要跟著村民或知青前去趁圩,儘管兜裡沒錢,也要去湊個熱鬧,本地的圩場去膩了,就到外面的圩場去,就這樣,沒幾個星期,就把附近幾個圩場都逛了個遍。



趁圩讓我對當時農村的生存狀態有了更深切的了解,「文革」所造成的凋敝在圩場上也能看出來,儘管看上去熙熙攘攘的,很熱鬧,但物質的單調和匱乏是顯而易見的,除了一些地裡長的粗東西,市場上沒什麼像樣的東西賣,雞鴨魚肉一類的副食品更是希罕物。當時流行一個說法,叫「割資本主義尾巴」,理論上,所有在圩市上出售的東西,都可以被當作「資本主義尾巴」而「割」掉的。但這顯然又行不通,老百姓還是要生活的,圩市仍然要存在,圩場上仍然要有東西賣,有些農民也不管你什麼尾巴不尾巴,還是照樣做買賣。四弟就曾經拿過一些雞苗鴨苗到圩上賣,很快就被鄰村的知青買走了。他的爸爸、隊長六叔也在罵:鳥!割什麼「尾巴」?還讓人過日子不!



時光一晃就過去了。數十年一直生活在城裡,本來以為跟鄉村、跟趁圩再也沒有關係。不曾想,近年來風氣丕變、潮流急轉,城市已不再是城裡人居處的唯一的必然的選擇,農村也不再是當年的舊模樣,那些吸入太多廢氣、飽受熱島效應烤炙的城市人,紛紛跑到鄉下來買房蓋樓,過起一種既不像農民也不像城裡人的生活(我將其戲稱為「偽鄉村生活」)。他們周一至周五在城市打工、掙錢,周六、周日在鄉下植花木、種瓜菜、養禽畜,尋找一種返璞歸真的寧靜與簡樸。兩年前,我也在遠離廣州的從化鄉間買宅蟄居,最初的動機是找一個清靜的地方讀書寫作,住下來以後,卻漸漸發現,我仿佛正走在一條回歸的路上,那些久遠的記憶,那些曾經的歡樂和眷戀,都在我的鄉居生活中一一重現。比如趁圩。



那天,妻正在園子裡伺弄花草,突然間心血來潮,說,我們去趁圩吧。是啊,春天來了,園子該種點瓜菜了,菜籽、肥料、農具這一類東西,也只有在圩市上才能買得到。到得附近的圩場,一股熟悉的「味道」撲面而來,聲音、人流依舊紛雜,空氣中傳遞著久違的感覺,多年不見的家什用具,就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讓人親切而興奮。



沿街擺賣的鋤頭鐵鏟,看得出都是鐵匠鋪打造的,粗重而本色,比城裡超市擺的那些精緻小巧的家什實用多了,妻二話不說掏錢就買。而我則一眼看中了那把黑黑的熟鐵鑊鏟,正好配家中的鐵鑊,現在城市裡大小商店賣的鑊鏟全都是不鏽鋼做的,不鏽鋼鏟配鐵鑊,我總覺得大有問題,會對健康不利,故多年來一直都在尋找鐵鏟,不想竟然在此尋獲,真是大喜過望。還有那盞煤油燈,土頭土腦的,妻拿在手上擺弄半日,竟捨不得放下,我說這玩藝兒買回去沒什麼用,現在誰還點煤油燈?妻說,買回去放在家裡,會令人想起一段歲月,說話間,她已經把油燈塞進了提兜。



籮筐、簸箕等竹器具散發出淡雅的竹香,最令我喜歡,我想,籮筐是用不上了,可圓簸箕能用來曬花生、豆子什麼的,且家裡有個這玩藝兒,也挺有鄉間野趣的,於是就買了一對……趁了半天圩,買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土東西。

離開圩場,感覺有點悵然,人其實是一種懷舊的動物,趁圩或許是我們重尋青春記憶的一種方式。



    本文選自花城出版社出版、周偉勵所著的地域文化散文集《嶺南詞典——搜藏嶺南的柔軟記憶》。


    上圖為作家出版社最近出版、周偉勵所著的圖書《前世今生話詞牌——唐宋詞演義》。
郵購網址:
京東網:https://item.jd.com/12337138.html
當當網:http://product.dangdang.com/25248564.html
謝謝各位相識或不相識的朋友關注閱讀。如需購買拙著,請按以上網址購買,如能購書後寫上幾句評論則更好,這樣會提高圖書的排名。在此先謝過。



相關焦點

  • 【樟木圩】趁圩咯~玉林儂,你多久沒逛圩了?帶你看看圩日!
    今天小編帶大家再來感受下什麼叫「圩日」!以前挑籮筐的,扛著蛇皮袋的,提菜籃子的,也有空手純粹去場上看熱鬧的,都是屋前屋後的熟人,隔老遠就喊:你又來趕圩啊?夾一塊放到嘴裡,先是能感受到表皮的醇甜,再輕輕咀嚼,軟糯滑口,一種無法言語的Q感便在齒間起舞,那種焦糖的濃香久久停留在味蕾上。
  • 【全國大賽】曹良雄 :趕 圩
    八十年代時大陸還窮得很,站苟回來了的消息在圩上一傳全鄉都曉得了。我差不多十歲吧,幾乎沒出過遠門,連圩上也幾乎沒去過。聽起趕圩這麼有味,嚷著跟母親說也要去趕圩。母親沒辦法,就說那你跟著隔壁細姑媽一起去,提起這籃紅辣椒去賣掉。我從來沒在圩上賣過東西,就問母親,「辣椒賣給誰呀?」。大人們都哈哈大笑,從此留下了一個笑話。我就不知道東西拿到圩上去就會有人問,然後討價還價就成交了。
  • 漫遊花園小鎮 再現圩日盛景
    盛大的「赴圩節」現場  昨日,2020赴圩節·長田鎮暨廣東高速車主節活動順利舉辦,吸引當地群眾、遊客近萬人次。  「雖然我們的圩日傳統保留到現在,但這麼熱鬧的場景已經很久沒見過,太激動了。」提前得知赴圩節舉辦的消息,當地鎮民丘如珍和孫女特地起了個早,不想錯過這場萬人空巷的盛會。70多歲的她猶記得舊時長田圩的面貌,這個明末清初設立的圩場已有數百年歷史,是過去人們從梅縣到江西途中歇腳的必經之所,熱鬧一直持續到上世紀。
  • 湖南回龍圩:橘子豐收 農民增收
    紅網時刻永州9月29日訊(通訊員蔣晨 羅亞嵐 李世峰 李卓成)9月22日,湖南省永州市回龍圩管理區八仙洞辦事處的村民正在給自家的橘子園清除雜草 9月24日,湖南省永州市回龍圩管理區八仙洞辦事處的村民在採摘自家的橘子,豐收的喜悅寫滿臉龐。
  • 逛遊商貿重鎮 感受熱鬧圩日
    文/本報記者 賴 鋒 圖/本報記者 吳騰江 19日,2020赴圩節·安流鎮暨鄉村旅遊美食活動在五華縣安流鎮沿江公園舉行,吸引市民和遊客近萬人次參加。 一大早,雖然天氣寒冷,但並未阻擋人們赴圩的熱情,沿江公園內早已是人潮湧動,熱鬧非凡的景象。不少赴圩的群眾都說,平臺搭得好,往昔的圩日熱鬧氛圍又回來了。
  • 北投集團:打造黑臭水體治理「心圩江樣板」
    北投集團直屬企業北投環保水務集團心圩江公司踐行南寧市全流域治理黑臭水體理念,打造了黑臭水體治理「心圩江樣板」,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心圩江是南寧市第二大內河,主河道起點為老虎嶺水庫溢洪道,終點為江北大道邕江出水口,主河道長約17.93公裡,流域匯水面積達132平方公裡,匯入支流12條。
  • 單退圩堤首次應考:成功的分洪,複雜的善後
    7月13日凌晨,江西省防汛指揮部緊急通知,要求鄱陽湖區所有單退圩堤全面主動開閘清堰分蓄洪水,減輕鄱陽湖區的防洪壓力。漿潭聯圩便是其中一座。1998年特大洪水之後,鄱陽湖開始實施退田還湖工程,其中規定單退圩堤「退人不退田」,低水種養、高水蓄洪,但如此大規模啟用單退圩堤,是歷史首次。
  • 回龍圩:多措並舉創「三無」
    7月9日,回龍圩管理區朱家觀村村民盧世明指著安裝在村頭的高清探頭對筆者說。今年以來,回龍圩管理區以 「無進京非訪登記和進京重複越級訪、無到省級以上集體訪、無極端惡性事件」的「三無」創建為目標,多措並舉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該區出臺「三無」縣區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實行「一把手」負總責,班子成員掛點督辦,層層壓實責任,推動工作重心向基層延伸。
  • 第三屆永州柑橘節在回龍圩開幕 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逥峰蜜柑...
    品牌發布會上,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曾憲孝致辭,他寄語回龍圩管理區藉助柑橘文化歷史底蘊、柑橘產業的獨特地位以及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等優勢,全力做好柑橘品牌保護與開發,進一步打響回龍圩柑橘品牌,助推柑橘產業發展。回龍圩管理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易恢節致歡迎辭。
  • 白天赴圩,晚上看戲!五華安流赴圩節現場超火爆
    文/本報記者 賴 鋒  圖/本報記者 吳騰江  19日,2020赴圩節·安流鎮暨鄉村旅遊美食活動在五華縣安流鎮沿江公園舉行,吸引市民和遊客近萬人次參加。  一大早,雖然天氣寒冷,但並未阻擋人們赴圩的熱情,沿江公園內早已是人潮湧動,熱鬧非凡的景象。
  • 長江洪水,從鄱陽湖圩堤的「圩」字怎麼讀看中文普及
    wei堤的wei,以為是圍字,不是圩。連日來一直聽到中央臺讀圩(wei)堤。還以為自己看錯了。今天一查字典才明白,圩是多音字。表示集市時是Xu,表示防水護田的堤壩時是wei,表示凹時讀yu。真是學到了。看中央新聞的好處就是,學習到很多字的正確發音。比如「懟」,連撒貝寧都讀錯成dui,第四音。康輝指正為dui,第三音。
  • 相思洲大橋、文圩隧道同步貫通
    南國早報-廣西雲客戶端記者 李藝 通訊員 龐秋虎 玉光卡昨日(11月20日),記者從廣西交通投資集團了解到,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簡稱荔玉高速)控制性工程相思洲大橋和文圩隧道雙洞,於近日同步貫通。其中,相思洲大橋是廣西最大跨徑斜拉橋,文圩隧道是廣西國家高速公路網在建最長隧道,這兩大關鍵控制性工程的順利貫通,為荔玉高速實現年底全線通車奠定了基礎。相思洲大橋是連接桂平市與平南縣的一座特大型橋梁,大橋全長1667.48米,主跨跨徑450米,全橋主梁共15種類型,89個梁段,浮吊起吊梁段最大重量達500噸。
  • 電白坡心圩發生一起車禍,一男子倒地不起
    今天下午3點,坡心潭坂圩紅十月居委會附近路段發生一起車禍,一輛摩託車與一輛自行車相撞,導致摩託車司機及自行車車主受傷。潭坂圩道路道路狹窄,車輛人流量大,各位群眾駕駛車輛要注意慢行,注意觀察,以免發生車禍。事故具體詳情請以警方公告為準!(坡心大小事)
  • 【玉林仁東圩】大蒜、大紅薯、牛腩粉.......帶你一起逛逛仁東這的特色!
    仁東大番薯、仁東「骨蒜」仁東有著非常多的特色,今天小編響應你們的號召來逛仁東圩一探究竟!一般是三日一圩,圩日的這一天,附近的居民都會比較集中,各種美食、日雜品薈萃。擺滿了各種日雜用品,打氣筒、菜刀、狗鏈、磨刀石、火鉗....應有盡有!
  • 銅陵市G347無為至普濟圩一級公路改建工程通過省自然資源廳組織的...
    近日,省自然資源廳組織相關專家在合肥市召開項目專家論證會,對銅陵市G347無為至普濟圩一級公路改建工程項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方案暨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方案進行論證。銅陵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交通運輸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郊區分局及項目設計單位、編制單位有關同志參加會議並對項目方案進行了報告,會議對G347無為至普濟圩一級公路改建工程項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方案暨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方案進行了審查論證,經過質詢和認真討論,與會專家對方案給予充分肯定,同意通過論證,並對進一步論證項目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合理性、規範項目文本說明及圖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
  • 2020赴圩節·安流鎮暨鄉村旅遊美食活動舉行
    (吳騰江 攝)  本報訊 (記者賴鋒)昨日上午,2020赴圩節·安流鎮暨鄉村旅遊美食活動在五華縣安流鎮沿江公園舉行,吸引眾多群眾和遊客前來赴圩,體驗傳統圩日樂趣,品嘗安流特色美食,見證美麗鄉村蝶變。  此次赴圩節活動豐富多彩,現場人潮湧動、熱鬧非凡。
  • 【項目案例】水韻環保繁昌經濟開發區長興圩水系生態治理工程
    01第一部分:長興圩水系概況1、河道名稱
  • 回峰嶺下柑橘香 永州回龍圩做大做強柑橘產業,走上脫貧致富路
    回峰嶺下柑橘香——永州回龍圩做大做強柑橘產業,走上脫貧致富路蔣 晨初冬,在被稱為「湘桂邊界柑橘之鄉」的永州回龍圩管理區,處處飄蕩著沁人心脾的橘香。易守滿有著20多年品種研究和改良經驗,如今在回龍圩大規模種植的沃柑、W默科特、金秋砂糖橘等都是由他研究推廣的。而在回龍圩,像這樣的品種研究培育基地一共有7個。最初,回龍圩種過香料、甘蔗、茶葉……摸索之後,發現柑橘是最適合的經濟作物。1998年回龍圩橘樹面積突破1萬畝,但那時品種單一、口感欠佳,售價不高。
  • 鄱陽湖星子站水位突破歷史極值,我市環湖80餘座單退圩堤有序進洪
    為積極應對鄱陽湖嚴峻防汛形勢,按照省防汛抗旱指揮部《關於切實做好單退圩堤運用的通知》,我市環鄱陽湖都昌縣、廬山市、湖口縣、永修縣、共青城市、濂溪區、德安縣等7個縣(市、區)達標單退圩堤陸續開始進洪。市防辦工作人員況文建告訴記者,單退圩堤是指在圩堤上建設進洪和排澇設施,遇進洪水位以上洪水時蓄洪水,遇外河(湖)水位低於進洪水位時仍可進行農業生產。簡單來說,就是「低水種養,高水蓄洪」。目前,我市共有193座單退圩堤,環鄱陽湖區域單退圩堤數量達150餘座。自7月8日永修縣淳湖圩堤開始進洪起,目前我市已有80餘座單退圩堤陸續進洪。其中,萬畝以上單退圩堤有4座。
  • 那圩那堤,刻畫下他們最初的「樣子」
    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溼透衣背,眼睛熬得紅腫,雙手磨出血痕…… 兩位退休十餘年的老黨員重上防汛一線戰場——那圩那堤,刻畫下他們最初的「樣子」在鳳臺城區防汛救災形勢異常嚴峻的情況下,鳳臺縣城關鎮兩位退休十餘年的老幹部重上防汛一線戰場,為防汛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