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亮|瘋狂進擊的馬斯克

2021-02-16 劉興亮時間


1

有兩種人活得最有滋味。一是無所用心者,一是沉溺於一事樂而忘返者。

前者有副隨心所欲的心態,與一切「事功」保持距離,獲得了飛鳥般的「生命的輕盈」,如局外人望著忙碌的人類,面帶笑容,安於平凡的現狀,洞悉世事,仿佛潔癖症患者那樣抵禦著外界的侵蝕。

後者有一顆永不停息的探索心,既不容許有什麼事情將他隱瞞,也不打算做固步自封的學舌者,他們積極融入現實生活,裁剪社會的形狀,把人類帶向不可確定的未來,其行動力既富於精神的刺激,也能引起深刻的社會反應。

無疑,埃隆·馬斯克屬於後一種人。

                                                   



2

他使我們想像,人類有一部瘋狂史,在它的豐碑上,鐫刻著這樣一些名字:阿基米德、託勒密、伽利略、布魯諾、牛頓、達文西、馬赫、富蘭克林、諾貝爾、梵谷、愛因斯坦、普朗克、特斯拉……以及,馬斯克。

其中任何一位,都使得後來人認識世界的方式產生了根本的變革。

就我們常人的目力所見,世界是一副固定的圖景。

一系列與生俱來的物質在「我」之外構成廣袤、莫測的宇宙空間。我們身處其間,既感到理所當然,也會偶爾地驚異於它的構造如此龐雜、巧妙。

多數時候,我們心安理得地接受已經命定的生活賜予的一切,它的自然性,人文的規則、塑造,以及制度的約束與親緣的捆綁。這種定勢的力量既是文明進程積累的產物,也是阻礙文明進程的「傳統」。

被稱為天才的人像發展過程中的「意外事件」,不斷地、小範圍地打碎這傳統,多數人再緩慢地接受「新的傳統」。

                                                   

3

近日,埃隆·馬斯克在《New Space》期刊上公布了他的火星殖民計劃細節,論文標題是《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種族》。他希望建造的能搭載100名乘客的巨大飛船。在他看來,在火星建立一個有100萬人口能完全自我維持的文明是現實問題。

太空科學家對馬斯克的火星殖民遠景仍然持懷疑態度。這態度令人想起人類在拓展自身的空間邊界上走過的老路。

當年的布魯諾因堅持日心說,被燒死在十字架上。但人們隨後不斷發現,不僅太陽,連銀河系也並非宇宙的中心。這世界無邊無垠,無始無終,簡直令人發狂!

實際上,倒退數百年,大多數亞洲人並不知道歐洲、非洲、美洲的存在。明朝的中國人頂多移民到東南亞,並且其殖民目的主要是為了榮歸故裡。

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到大量移民在地球表面的交替移動,人類經歷了三四百年歷史。發現火星,乃至於實現對月球與火星的登陸也已有些時日,從邏輯上講,人類成為其它星球的居民,並不是夢。

只不過,這一天的到來有待於夢想家的瘋狂進擊。埃隆·馬斯克正是這樣的夢想者。

2012年5月31日,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的「龍」太空艙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返回地球,開啟了太空運載的私人運營時代。世界上掌握了太空飛行器發射回收技術的只有四個:美國、俄羅斯、中國,還有埃隆·馬斯克。

是否有些聳人聽聞?

人們很難想像在「國家」這樣的巨型利維坦之外,能夠存在個體人物,完成探索宇宙的事業。

                                                   

4

然而,早在2001年,29歲的馬斯克策劃了一個叫「火星綠洲」的項目,計劃將小型實驗溫室降落在火星上,裡面有在火星土壤裡生長的農作物——看過電影《火星救援》的人應當對此有具象的感受。

當他發現發射成本比這個項目的研發和工程成本都高很多的時候,暫緩了這個項目,而改為先研究火箭。對於他而言,通向火星的生存環境,首先要解決交通問題。這是邏輯的必然一環。2001年底,他成立了SpaceX,研究如何降低火箭發射成本。

人需要有理想,在行為實踐上又不能理想化。人們講天才與瘋子之間只是一步之差。作為一個天才,馬斯克的瘋狂軌跡從青少年時代已經開始了。

12歲的他即成功設計出一個名叫「Blastar」的遊戲,並為這款商業軟體開出了500美元的價格。

青年時代他開發了全球眾多用戶使用的國際貿易支付工具PayPal(支付寶的模仿對象)。

隨後,在他主導下,誕生了豪華電動跑車Tesla Roadster,一系列可重用的運載火箭Falcon。

與此同時,他還在嘗試著將「膠囊列車」這一瘋狂的構思付諸實施,它將在地面實現每小時1000公裡的運載速度。

                                                   

5

為什麼一個人可以做如此多的、不可思議的事情?

人類解釋世界的方式多種多樣,在科學家眼裡,解釋物質世界的方式通常構成種種模型。這個模型在人類假定的前提下完美地存在。所有科學家都像偏執狂一樣熱衷於用自己頭腦裡的結構去套用於客觀世界,以檢視它的合理性。

這種近乎瘋狂的理想型人格,激勵著其心靈永不枯竭地向著未知地帶冒險。它構成的加速度使得人所擁有的時間變得更長,做事的效率越來越高,創造出不可思議的成果。拘泥於日常生活往往與這種冒險精神背道而馳。

有時候社會的運轉,那些突破障礙的行為並非商業規則完全操控造成,而在於人們精神上的認同與投入,甚至於宗教般的狂熱獻身精神。

金融危機爆發之際,馬斯克站在Tesla的辦公室裡,對員工們表示:要麼自己投錢進去,要麼公司倒掉,他不會馬後炮地說如果我之前做了什麼。

於是寫下了300萬美元的支票,他的最後300萬美元。他還勸說其他投資人,包括親兄弟將個人財富投入到公司中去。

對於他而言,某件具體事情並無終點,重要的是,這件事對自身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在一次採訪中,他特地澄清他做SpaceX的初衷,並不是某些人想當然的童年情結,也不是因為它投資回報率高,而是對於人類的未來深有裨益。

據說馬斯克對人工智慧的發展極為擔憂。按照其說法,也許機器人會「覺得」刪除垃圾郵件的最好辦法是把人類一起幹掉。於是他忙著在「自己的恐懼」中推動將人類送到火星上去。可是人到了火星上,我們絕不會把人工智慧的最新成果遺留在地球上。這不能不讓人將他的擔憂理解為一種商業噱頭。

對於這個有著近乎神話般經歷的人而言,他的一舉一動牽動著億萬人的眼睛。他娶過兩任妻子,有五個孩子,同每個老婆離婚時都極大限度地保全了自己的財產。

就如眾多管不住自己身體的牛人一樣,他也有著常人的感受,喜怒哀樂,不同的是,他有一顆勇猛的、絕不安於現狀的心。心靈的樂趣,正在於它具備「認識世界」這一神奇的力量!而常人最容易忘記的就是這一偉大的力量。於是將自己的命運託付於他人,等待著世界自己運轉。有朝一日,它忽然發生巨大的變動,但我們依然故我。

多數人看到的是馬斯克在商業上的成功,這成功背後的真實意圖,他的精神世界的豐富性,他源源不斷的構思和行動,一個人之所以成為「獨特個體」的那種成長軌跡,或許更值得人們注意和深思。

━━━━━━━━━━━━━━━

文|劉興亮

圖|來源於網絡

本文版權歸個人所有,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個人轉載內容可直接至朋友圈或群聊

讚賞專用通道 (長按識別)

相關焦點

  • 瘋狂馬斯克的10個驚人數字
    編輯/ 溫 莎設計/ 杜 凱來源/ Forbes,作者:Jonathan Ponciano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經過一年的爆炸式增長,於12月21日被正式納入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這是一段瘋狂的旅程
  • 與網際網路大V劉興亮聊視頻號:好的內容要成為「情趣用品」
    今天的對話嘉賓是網際網路科技領域的頭部KOL劉興亮。開通視頻號@劉興亮50天,他發布200多條視頻,播放量2萬到20萬不等,有20多條達到了10萬+,目前積累了2萬粉絲。也嘗試過視頻號直播,首秀觀眾總數超7500,出單量200+,銷售金額30000+。他是怎麼做視頻號的?
  • 馬斯克及其夢想或在2024年終結
    據說,馬斯克關注三大領域,即網際網路、清潔能源、太空;分別對應著三大公司,即PayPal、特斯拉、Space X。目前特斯拉市值約5900億美元、PayPal市值約2700億美元、Space X估值上千億美元。如果Space X再上市,馬斯克就極有可能一舉超過貝佐斯,成為全球首富了。實在說,馬斯克的成功在於其瘋狂。
  • 劉興亮丨給女兒買鸚鵡記 - 劉興亮
    文/劉興亮01我們小時候物質條件尚處在相對匱乏的時期,那時候各家各戶都有四五個孩子,能保證營養養活大就不容易,不太「追求撫育品質」。
  • 剛剛,全世界網友見證了馬斯克的冒險!結果炸成火球……
    本文轉自【這裡是美國】;剛剛,那個瘋狂的男人又做了一件瘋狂的事情! 人稱「矽谷第一高富帥」、真人版「鋼鐵俠」,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馬斯克在全世界網友的共同見證中試飛了SN8! 這可不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它的成功與否將關係到人類和火星夢的距離。
  • 馬斯克為什麼要離開加州投奔德州?
    隨著事業登上巔峰,馬斯克的個人財富也不斷膨脹。他的資產幾乎全部是特斯拉和SpaceX的股權和期權。隨著特斯拉股價在過去一年瘋狂增長近八倍,馬斯克的身家現在已經接近1400億美元,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僅次於亞馬遜創始人兼CEO貝索斯,遠遠超過了蓋茨和扎克伯格等原先的頂級科技富豪。
  • 過去十五天,馬斯克的自由、勇敢與傲慢
    對於一路狂奔了 17 年,正準備好好收割電動汽車市場的馬斯克來說,這簡直是晴天霹靂。 無奈灣區政令不可違,馬斯克象徵性抵抗了一番之後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反正全美所有車企的工廠都停了,大不了比慘唄——但進入 5 月份之後,馬斯克發現事情有點不對頭。
  • 馬斯克在接受雷軍拜訪時,說的一句話,真正暴露了其成功的原因
    當年馬斯克對雷軍說的一番話,至今仍讓雷軍敬佩不已,也間接透露了馬斯克獲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2014年,雷軍前往矽谷拜訪了自己的偶像馬斯克。當時雷軍問他,10年前你決定做特斯拉時,電動車還沒有這麼火,你怎麼看到這個機會的?
  • 特斯拉之父,父母離異、被人欺負,馬斯克的冒險人生猶如鋼鐵俠
    一系列經歷,看似瘋狂、冒險的背後,實則是一個追夢者不止步於前的上下求索。「你覺得我瘋了嗎?」這是作者萬斯第一次與馬斯克見面分別時,馬斯克對他問的問題,原本萬斯不明所以,也不想說出心中真實的回答。後來許久,萬斯才漸漸了解,這個問題,馬斯克或許更多是在問自己。
  • 特斯拉上海建廠馬斯克熱舞,對員工狠,他是偏執狂還是鋼鐵俠?
    有美國記者說,芒格和馬斯克可能也是因為不了解對方的事業,產生了敵意。今天的馬斯克就像上世紀90年代的比爾蓋茨,幹的都是「老傢伙」們看不懂的偉大事業。雖然馬斯克與年輕時的比爾蓋茨有這樣或那樣的相似點,但兩人的性格截然不同。比爾蓋茨是位對人熱心友善,願意聽取別人意見的人,馬斯克則是一名偏執狂。
  • 馬斯克「怒刪」臉書、推特帳號,自行開發手機系統?網友:真鋼
    近日,根據外媒報導,馬斯克清空了其在社交媒體Facebook上的全部內容,宣布從此徹底退出Facebook和推特。關於馬斯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無論是「腦機接口」「登錄火星」等等,他所獲得的成就以及瘋狂的想法從而也被網友稱之為「鋼鐵俠」。
  • 馬斯克又錯了
    首先,馬斯克的承諾還沒兌現。4月14日,加利福尼亞州長辦公室公開表示,還沒有醫院拿到過馬斯克送來的呼吸機。此時距離馬斯克宣布捐贈的日期,已經過去了3個星期。其次,馬斯克兌現的承諾,還出錯了。4月16日,外媒發布一篇報導稱,在馬斯克表示向加州醫院捐贈1000多臺呼吸機的三周後,該州州長辦公室表示醫院仍然沒有收到任何呼吸機另外,特斯拉牌呼吸機也有「硬廣」了。
  • 特斯拉上演「蓋房奇遇記」,馬斯克:我太難了
    時至今日,馬斯克或許都想不通,在德國建一座超級工廠,為什麼就這麼難。2019年11月,在柏林的一個頒獎典禮上,馬斯克宣布將在柏林郊區——格魯恩海德(Gruenheide)建設超級工廠,該工廠是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的第四座超級工廠,計劃在2021年7月1日前建成投產,預計2022年Model Y的年產量達到50萬臺。但相比11個月建成並投產上海工廠,這座建設時間相對寬鬆的柏林超級工廠,仿佛上演了「蓋房奇遇記」。
  • 劉興亮|網際網路公司的花名
    文:劉興亮01秋天來了,網易發布通知,倡導員工在內部溝通時使用暱稱,去掉「哥、姐、總」等稱呼。通知顯示,員工可在網易內部OA系統發起暱稱申請,提交後即可佔用,審核通過後當日生效。
  • 歐美粉絲因霸權社不做《進擊的巨人》第四季,瘋狂給其新作打低分
    5月29日,《進擊的巨人》動畫第四季PV發布,同時也確定一個消息:巨人最終季霸權社(wit studio)將不再參與製作,轉而由另一家動畫製作公司MAPPA接手。對於這則消息,國內粉絲反響還是挺大的,因為之前有很多例子表明,動畫在換製作公司後,質量會嚴重下滑。
  • SpaceX龍船載人升空是人類的一大步,卻是馬斯克的第一步
    因為這個瘋狂的夢想,正由一個瘋狂的科技狂人馬斯克在推動,並走出了踏實的第一步。曾5射3敗的SpaceX,出道即笑話SpaceX由馬斯克在2002年創辦,現在大家看它都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很容易忽略了這家充滿未來感的公司,也是一路磕磕碰碰 屌絲逆襲過來的。
  • 馬斯克女友疑似懷孕 馬斯克還未發布聲明
    自從2018年5月他們的戀情公之於眾以來,這對情侶持續成為頭條新聞:格裡姆斯公開為馬斯克辯護並公開談論特斯拉,馬斯克在Twitter上表示他想將特斯拉私有化,引發了SEC的調查。但在馬斯克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生爭執後不久,格裡姆斯和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取消了相互關注,這引發了兩人分手的傳言。然而,這對情侶似乎很快就重新取得了聯繫,並被發現在一起。
  • 4個女人6個兒子,48歲的「鋼鐵俠」馬斯克到底是個怎樣的男人?
    據馬斯克現場教學,發音大概是Xe-Ae-Ah-Twel-Veh。果然是,瘋狂科學家加"冷血"企業家才能起到的"深奧"名字。讀書少的我瞬間覺得自己弱爆了。這是馬斯克與格裡姆斯的第一個孩子。但卻不是馬斯克的第一個兒子。因他與第一任妻子賈斯汀還有另外五個兒子,為一對雙胞胎和一對三胞胎。
  • 新龜兔賽跑:馬斯克與貝索斯的太空競賽
    馬斯克不是心血來潮。科幻小說迷的身份加上NASA對2029年有一顆小行星可能砸向地球的預估,使得他開始嚴肅考慮解決方案:找另一顆宜居的行星。而金星大氣酸度太高,水星又離太陽太近。於是,他把寶押在了火星上。不顧身邊人勸阻,2002年3月14日,馬斯克創立了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並在一年之內就造出了第一枚火箭「獵鷹1號」 。
  • 《進擊的巨人》瘋狂玩梗,權遊、漢尼拔都有,連聲優也不放過
    日本有一個詞叫做「捏它」,出自日語中的"ネタ"(neta),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梗,主要是指動漫作品中出現一些很有另一部作品特色的東西,比如人物、臺詞、事件等等,能夠提供非同尋常的笑點,具體例子可以參照銀魂、幸運星、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等動漫,今天中二君給大家盤點《進擊的巨人》裡面出現的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