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幾年來,通過自己和身邊人的實踐,我總結出一套現在認為比較可行且較易讀出興趣的、比較有幸福感的方法,或許以後有更好的,再改,試說明如下:一、三歲以下的孩子,包括胎教了,以聽為主,但不是以三歲為斷然的分界 ...
幾年來,通過自己和身邊人的實踐,我總結出一套現在認為比較可行且較易讀出興趣的、比較有幸福感的方法,或許以後有更好的,再改,試說明如下:
一、三歲以下的孩子,包括胎教了,以聽為主,但不是以三歲為斷然的分界線,只是一個糢糊的界線,就像王教授說的,孩子在跑在跳在玩在鬧在睡,都放經典音樂、經典誦讀聽,環境中都有經典字畫看。媽媽也要經常念給孩子聽。當然三歲以上也要聽要看了。
二、從孩子能看書開始,媽媽就要和孩子一起看著書念給寶寶聽,並且大人指字念,或者把著寶寶的小手指字,能指多少時間就指多少時間,不能指就自己指寶寶看著念。
三、從三歲開始(也不是斷然的),要一臉莊重地告訴寶寶說,你現在長大了,需要每天讀書一個小時,(這個話即是開始,又是為以後做鋪墊,再大點,如果還沒有讀出興趣,您可以和寶寶說,你現在長大了,又要如何如何,如果一直讀不出興趣,保持一個小時也不錯呀。)接下來,不要顯得很民主地問:寶寶要不要讀啊?這是不行的,因為這些不是孩子懂的,不是孩子所能判斷的問題,如果這樣問的結果,勉強打個比方,就像有個小故事說的,問寶寶吃一個雞蛋還是吃兩個雞蛋?吃雞蛋還是不吃雞蛋?,您應該問寶寶:讀一個小時還是讀兩個小時?而不是:讀還是不讀?寶寶說不讀,您要內心堅定,並且莊重地說:不行。
四、接下來就是讀了,一開始可以做不到一個小時,天天努力大概用不到半年就到一個小時了,這些時間都不是固定的,您可以自己去體會。
五、讀的方法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據我自己幾年來的經驗,我就用這一種方法自己讀,也告訴其他人,大部人都認為可行,並用半年---一年就讀出興趣而不能自已,讀的時間越來越長。
六、這種方法是這樣的:
1.經典的順序如下:《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選》《易經》《孝弟三百千》《詩經》《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再要接著讀什麼,俺不知道也。
2.《論語》共二十篇,498章,每一章先讀十遍,就讀一下章,也是十遍,這樣讀完一篇後,在本篇上部畫兩個「正」字,然後通篇讀,讀一遍在本篇上部畫「正」字一個筆劃,讀二十遍後,就畫出了四個「正」字,這時孩子看見是有成就感的。這樣就讀完了《論語》一篇三十遍。
3.接著讀下一篇,方法同上,不管前面的,不複習,這樣讀完二十篇三十遍,整本三十遍就讀完了。
4.這時從頭來,通本讀,也就是說把《論語》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讀一遍就在本書的前面或後面空白處畫「正」字的一划,一開始的五遍至十遍還是困難期,只要過去十遍,孩子及大人就會鬆一口氣的感覺,也就是四十遍左右的時候,以上這四十遍,需要父母有耐力,能堅持,並且時間不要拖得太長,太長會沒有以下的效果。三十遍到三十五遍的時候,可以兩天讀一遍,三十五遍到四十遍的時候,可以一天讀一遍。
5.從第四十一遍開始(不是斷然的),就開始了比較愉快的時期,這時稍稍有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感覺了,大概到八十遍至一百遍開始,孩子就非常愛讀了。這個期間最少一天讀一遍,但是最好要求孩子一天兩遍,雖然感覺有點累,但小孩子有成就感,這時大人是很累的,大人一定不要障礙孩子哦。
6.讀到一百遍之後,一天三遍至四遍,讀到一百五十遍到二百遍的時候,加新書。(這個視情況而定,可以一百遍就加,也可以二百遍再加,但不要再多了)。
7.這時加新書《孟子》,新書每天讀一個小時,然後還是複習《論語》,至少一天兩遍。《論語》複習到三百遍的時候就不讀了。
8.《孟子》是十四章,每章都很長,但是孩子有讀《論語》的功力,讀《孟子》時困難就較少了,讀法是:每章讀二十遍或三十遍,這個視情況而定,讀完後就進行下一章,這樣讀完十四章後,從頭開始,通本讀,這時《論語》也大概讀完三百遍了,就暫且放下了。通本讀《孟子》剛開始的十遍左右,可以兩天一遍,十遍之後,就一天一遍。
9.《孟子》讀一百遍以後,每天兩遍,每星期用一天的時間複習一遍《論語》(就是讀,不要背),這一天就不要讀別的了,當休息。
10.當《孟子》讀至二百遍時,再《大學》,然後再《中庸》,《老子莊子選》《易經》.方法同上,每讀完三百遍後,就每個星期複習一遍。
11.我想,如果做得好的話,四歲或五歲或六歲就能把四書、老莊選、易經讀完三百遍。當然了,俺現在身邊還沒有出現這樣的孩子,都是因為小媽媽頂不住壓力,非得要上幼兒園,而不能大量讀經也。希望本網的姐妹們能做到哦。
12.到一個小時能讀一遍《論語》的時候,也就是大概上午能讀一個小時新書(新書總是上午開始的一個小時讀,直到整本讀到三十遍),再讀兩遍《論語》的時候,下午可以加英語的誦讀了。也就是說,從這以後,可以只用一上午讀中文經典,而下午或晚上讀一個小時英文即可(當然能多讀更好了),其它時間安排遊戲鍛鍊等等。
13.所以,一開始讀經的過程,小媽媽要當成大事做,最好能請一段時間假,把這段時間好好做下來,如果不是全職做媽媽,我建議您要提前找一位看孩子的人,在您對孩子施教的時候,讓她就跟著,一是能幫您做些家務,二是教她以後在家怎樣帶孩子,您在做的過程中讓她完全能理解並實踐,寧可多花些錢,因為孩子這幾年的時間寶貴,不容耽誤呀!這幾年做好了,以後會順理成章,這是多少錢都換不回來的。
14.英文誦讀的方法我在下面寫。
英文我是不行的,但是我想,學各國語文的道理都是一樣的,我不行,也一樣可以教出英文好的孩子,所以這幾年我也研究嘗試英文的學習方法,當然道理都是看王教授的讀經教育理論,和以前教孩子的各種體會而來,更希望英文好的姐妹提供更好的方法,這裡的很多人英文都很厲害,我在這裡僅僅是拋磚而已。
一、三歲前還是要多聽經,中英文一起聽,3歲以後中文經典的誦讀正式上軌道後,就一邊誦讀中文經典,一邊主要聽英文經典了。
二、教材的選擇,我想應該從這幾方面考慮:
1、越大的孩子要選擇越淺的,越小的孩子選擇越深的,因為大孩子要急著表現了,而小孩子是不著急的,這時應該讓孩子把一些有深度文化的內容吸收下去,由深入淺,這樣就是由難到易,會越來越容易,以至於一輩子容易。
2、父母越著急見功效的,就選擇越淺的,越能「忍」得住的,就選擇越深的。這裡沒有貶意,而是體諒,這裡的「淺」可能也比一般坊間的兒童英語要高出太多了,我想,如果能把中文經典好好讀那幾本,讀得功夫很深,那麼這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境界一定會非同一般,他對生命的感悟以及情商都會很好,那麼,他又有英文的「淺」的基礎,而生命是相通的,到時也可以以中文帶西文,用中文的義理去提升西文的程度,或許還有可能孩子還會有學習的興趣與欲望呢?這些都是我的想像,也是因為我看到很多媽媽畏難學習英文經典,有時候會中文英文不能兼顧,如果有能力的話,中文英文一起都讀經典,當然是最好的了。
三、選定教材的順序後,先選一本書,比如《仲夏夜之夢》(下面簡稱《仲》),將書的頁數看一下,除以300天(一年按300天算,休息60多天,這個隨意),或除以150天,或除以200天,得到的頁數就是每天的量,這個每天的量您可以自己去體會是多了少了?要逐漸調整到合適,不過不要在這上面太過用精力,差不多就行了。
四、確定每天讀的量後,就要雷打不動地讀,一開始讀不到一個小時不要緊,逐漸加量,儘快加到至少一個小時就可以了,把讀的遍數記在每天讀的書頁處(這很重要哦,因為我們都是凡人,這樣做是最好的激勵)。
五、讀的方法,按每天規定的量,就讀一個小時這些量,讀20遍,一天讀不完,第二天接著讀,一天內讀完20遍後,還有時間,就讀下一部份,總之,每一部份讀20遍,每天至少一個小時,孩子如果要求繼續讀,是可以的。不往前複習(注意,這可是玄機哦,複習是很困擾人的,不複習,只要天天讀,能力也在提升,心情又很輕鬆,才能不斷地做下去)。
六、這樣,第一遍讀下來的時間可能要超過預期的時間,讀完一本後,再把《仲》的頁數除以150天或75天或100天(也就是上次的一半),得到每天的量,按這個量讀,方法同上。
七、讀完第二遍後,把《仲》的頁數再除以上次天數的一半,按上述方法再讀,以此類推.最後就通本讀了。
八、第一本英文經典,如果孩子小的話,我建議讀夠500遍,如果讀的不是經典,而是像《英語會話1000句》和《新概念英語》之類的,讀200遍就行了,因為這樣的量已經足夠讓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達到現在大學生水平了,可能差的只是單詞量而已。
九、第一本讀完後,孩子的語感一定是會非常強的,強到讓您驚訝不已(這是我的想像)。
十、英文讀經我建議一本一本地讀,(不像中文經典那樣,讀熟就加),讀完一本後,讀第二本時,可以每星期或每月複習一遍第一本。
十一、我估計,如果孩子每天讀一個小時,讀五、六年的話,英文的水平就相當好了。這時可以隨意看一些英文小說、英文動畫片及電影,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有能力看時,也可以穿插著給孩子看當成調劑或獎勵,如果沒能力看,您也不必著急。
十二、英文讀經與中文讀經本該沒什麼不同的,但是我為什麼要改動一些呢?那是因為,我想:首先,英文,我們在國內沒有那樣的語言環境,第一本通本讀的遍數多很重要,這樣可以形成像「天生的」似的語感,其次,當分塊讀完20遍後,前面的有些生,如果通本讀,一定會有困難,困難太大了孩子就會太畏難,選擇這樣逐漸加大每天的量的方法應該是可行的,也應該是逐漸會讀出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