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長江常州段岸線總長25.8公裡,常州濱江化工園區沿江而建,園區面積11.37平方公裡,是全省沿江城市中長江岸線最短、功能布局最全、化工企業最密集、「化工圍江」特徵最明顯的區域之一。如何確保企業安全生產?濱江化工園區選擇用大數據為監管賦能。
12月18日上午,在常州市濱江經濟開發區環保和安全監控預警一體化平臺控制室,沿江排澇泵站的情況、廢氣立體監測情況、企業安全生產流程的相關數據都實時大屏幕上滾動更新。在危化品運輸車輛管理界面上,危化品運輸車輛的車牌號不斷閃爍,車輛的行動軌跡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平臺顯示,截至18日10:08 ,當日進入園區的危化品運輸車輛已達1060輛。與車輛行動軌跡一同進入平臺的,還有一張危化品道路運輸單,上面列出了承運方、託運方、收貨方、進出園區時間等詳細信息。濱開區化工產業管理局負責人吳網根介紹,過去,危化品運輸車進到園區某個企業,運輸哪些原材料,運輸物質是否超出允許生產範圍,監管部門很難實時掌握。通過信息化技術賦能,監管部門能夠對進出園區車輛運輸物品和行動軌跡進行實時監控,再以此為基礎進行數據分析和及時處置,監管效能大大提升。「比如運輸的是風險係數高的危化品,我們在車輛進入園區之初就會加強監管,提前消除隱患。」
擰緊化工企業生產的安全「閥門」,由濱開區開發的安全與環保監控預警一體化平臺於今年全面上線運行。該平臺融合環境管理、安全管理、風險管理以及危化品管理等多個維度的管理屬性,及時分析前端各監測網絡的在線數據,並建立了問題預警和應急響應機制,將園區安全管理重心從事後處置向事前預防、事故管理向風險危機管理轉變,提升園區本質安全度。
不讓汙水流入長江,園區在7個沿江排澇泵站設立自動監測站,數據採集自動傳輸至一體化平臺,24小時監測園區40多家企業的排澇情況。一旦水質監測不達標,排澇系統將無法啟動。同時,區生態環境局還委託第三方機構每周採樣。一旦發現進入泵站箱涵的河水水質不達標,就立即進行環保治理,治理合格才外排。萬一情況嚴重,還會直接將河水抽入汙水處理廠。
眼下,龍江北站的沿江排澇泵站已被大片綠地環繞,剛投用的水質自動監測站房,給泵站增添了不少科技感。據了解,龍江北站周邊的綠地,前身是兩家被關停搬遷的化工企業。在全面完成廠房拆除後,濱江化工園區進行了生態復綠,並計劃將此處打造為沿江生態教育基地和臨江親江的休閒景點,讓長江大保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顧敏 唐穎 滕升智 範俊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