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的大漠裡,胡同深處的炭火燒得正旺,蒙古包上的水蒸氣已嫋嫋升起。在外人眼中,獨具北國特色的鄂爾多斯或許還是一幅騎在馬背、只求飽餐、不問口味的糙食畫風。
對於這樣的美味,或許會讓吃慣了蒸屜茶點、精細小食的南方人很難理解,然而這裡卻有著中國飲食傳統裡最經典的食物組合,以平凡無奇的賣相,撫慰著當地人的味蕾和心靈。這一次,鳳凰旅遊特邀美女專員葉琳,帶著大家一面欣賞北國美景,一面體驗鄂爾多斯最炫民族風的舌尖美味。
鳳凰網旅遊【賞味】已開啟直播視頻+圖文模式,來跟鳳凰網的編輯和好吃的小夥伴們一起遍嘗美味、實時互動吧!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收看此次鄂爾多斯風味的精彩直播。
更多直播回顧,關注鳳凰旅遊微信(travel_ifeng),回復「賞味」即可收取。
漫長的冬季,達爾扈特守陵人不分晝夜地守護著聖主靈前的長明燈,蒙古王府裡則是冬雪還未消融的另一番景象。
煤炭「黃金十年」的終結,讓鄂爾多斯經濟遭遇滑鐵盧,而蒙古包裡嫋嫋升起的水蒸氣、胡同深處燒得正旺的炭火,無一不在告訴我們,生活與美食一直在路上。
鄂爾多斯屬於半農半牧區,有著遼闊的青翠草原和一碧如洗的湛藍天空。而這裡的飲食經過與山東、山西的融匯,與河南、河北的貫通,與陝西、甘肅的兼收並蓄,再加以創新和改進,而獨具河套特色。同時,這裡的街頭巷尾又藏著不少蒙古特色餐廳。
本期鳳凰旅遊賞味直播特邀美女專員,帶著各位一面欣賞北國美景,一面體驗鄂爾多斯最炫民族風的舌尖美味。為大家帶來:
1.河套飲食
| 醃酸菜
| 燴菜
| 鐵鍋燜面
2.蒙族風味
| 手扒羊肉
| 雲滿喜空殼餅
| 沙棘
3.美味之外的風情
| 達爾扈特守陵人
陰山以南的黃河衝擊平原,土地肥沃、灌溉系統四通八達,這裡盛產小麥、水稻、穀子、高粱、玉米等糧食作物。鄂爾多斯人因地制宜,在融匯了河套飲食精髓的同時,也將素麵朝天樸素不造作的性格融入飲食之中。
炒米拌酸奶
如此不拘一格的「糙食」風味,或許會讓吃慣了蒸屜茶點、精細小食的南方人很難理解。然而,一盤酸菜燴肉勾雞、一鍋吱吱冒著熱氣的鐵鍋燜面,亦或是一席粗獷的蒙餐,一飲一啄間恰恰體現了鄂爾多斯人民的樸素、大氣和包容。
| 醃酸菜
一盤酸爽開胃的酸菜或許是東北三省的標誌風味,實際上,比鄰而居的北國人民也愛這一口難以割捨的家常味道。
立春後的鄂爾多斯,氣溫依然寒冷而乾燥。嚴峻的氣候條件,卻更加激發「美食家」們的創造力,他們醃製出酸菜作為蔬菜的替代品,清冽的口感還能消脂解膩。
因地域風物和生活條件的限制,在過去時日裡被迫之下的無奈之舉,卻潛移默化地融入當地人的日常,形成味覺烙印,似乎只有吃到一口家鄉的酸菜,才有了腳踩大地的踏實感。當地一家農家菜飯館的掌勺師傅說,冰箱的普及讓酸菜不再是老百姓過活的必需品,但是每到10月,家家戶戶仍要迎來一件頭等大事:醃酸菜。
| 燴菜
酸菜燴肉勾雞、白菜豬肉燴粉條……如果說精緻的南方菜是穩居廟堂之高的饕餮美食,那麼一盤敦厚實在、熱氣騰騰的燴菜,無疑更有家的味道。中國飲食傳統裡最經典的食物組合,以平凡無奇的賣相,撫慰著味蕾和心靈。
白菜粉條燴肉丸
燴菜實指一種烹飪方法,即將肉和蔬菜經炒制、加水、燉煮等工序完成。在火候的拿捏上,講究先用大火急攻,再用文火慢燉。長時間的燜煮,讓食材吸足了湯汁,是喚醒冬日慵懶味蕾的良方。
文火燉煮用的燃氣爐
燴菜對食材的選擇不分貴賤,山珍海味可以入饌,白菜豆腐亦可以。在鄂爾多斯,人們喜愛用白菜、豆腐、粉條、土豆來烹飪燴菜;等到秋冬季節,精心醃製的酸菜自然少不了。
酸菜肉勾雞
一盆燴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食材之間色味相連、相得益彰,體現了中國人對熱鬧的喜愛。從尊貴的「海燴菜」到平凡百姓家的「東北亂燉」,燴菜最大的魅力或許就在於親朋好友圍坐著分享燙口美味的熱鬧,言笑晏晏間,將人與人親密且深厚的關係表現得淋漓盡致。入口的是平凡美食,暖心的是人間溫情。
農家飯燉羊肉
地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巨力大廈樓下
招牌菜:酸菜燴肉勾雞
| 鐵鍋燜面
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河套平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對小麥生長起到了積極的刺激作用。河套小麥加工生產的麵粉製作的麵食,不僅口感柔韌筋道,而且耐泡性好。名聲在外的河套雪花粉就是有力的說明,鐵鍋燜面則是另一力證。
鄂爾多斯的鐵鍋燜面,不軟糯、有韌性,除了和河套麵粉優質不無關係外,「燜」這一烹飪方法,也有效避免了麵粉的蛋白質分子網狀結構在水煮過程中被破壞。揭開木製鍋蓋,用力翻炒麵條、豆角、土豆、五花肉,美味於嫋嫋升起的熱氣間騰雲駕霧。
一鍋色香味俱全的燜面,看似簡單,每樣食材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燜面對於面和肉的質量要求極高:麵條最好選擇河套麵粉製作的手擀麵;五花肉的選取一定要肥瘦相宜,將其煸至皮焦軟糯,這才能讓喜油的豆角煥發最好的滋味。
開胃小菜
悉心的店主通常還會配送酸黃瓜、酸豆角、蘿蔔乾給食客,作為開胃小菜。
鄉吧佬燉菜館
地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伊煤路加油站路北200米
招牌菜:鐵鍋燜面、酥雞、炸五花肉
來到鄂爾多斯,不能錯過蒙古美食。即使沒能在戶外草原上體驗蒙古風味美食,鄂城內的蒙古餐廳也絕對不會讓你失望,不少餐廳的包房被設計成蒙古包樣式,帶你穿越至金戈鐵馬的年代。
幹炸五花肉
| 手扒羊肉
肉質肥美的牛羊肉是最有遊牧生活印記的食物。
手扒羊肉顧名思義,一定得手扒著吃才夠香。當地人告訴我們,一隻整羊,只有羊排和羊腿的部分才能用來製作手扒羊肉。粘著骨頭的羊肉,肉質最嫩,撕下一塊沾上特製的辣醬放入口中,肉的鮮甜充滿整個口腔,可又擔心這樣的滿足感稍縱即逝。
牛筋骨
布斯貴蒙餐廳
地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大橋路新港酒店旁
招牌菜:銅鍋奶茶、銅鍋燴菜、手扒羊肉
| 雲滿喜空殼餅
你以為鄂爾多斯只有牛羊肉?那就大錯特錯了!在鄂爾多斯,「雲滿喜」空殼餅可謂婦孺皆知。一個小小的糖餅子,承載了太多人的生活回憶。
外殼被烤至金黃酥脆,用手輕輕掰開,紅糖就黏在殼上,塞進口中唇齒留香。
點心鋪裡的奶皮、奶酪和牛肉
據說,雲滿喜點心鋪,開到今天已經20餘年,品質不變、老少皆宜,除空殼餅外,豆沙餡餅、饊子也是店裡最受客人喜愛的蒙古點心。
無論是拌酸奶還是搭配奶茶,當地人都熱衷「炒米」
炒米的黃、奶湯的白,寒冷的天氣裡咽一口熱乎乎的奶茶,快速補充體力
酸奶
豬灌腸
| 沙棘
提到鄂爾多斯,大家最先想到的大多是廣袤土地下的豐厚礦產資源,還有聞名遐邇的鄂爾多斯羊絨。老中醫會告訴你,這裡還盛產甘草、麻黃、枸杞、銀柴胡、遠志、冬花等藥材。
大自然的饋贈,讓看似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也「暗藏玄機」,只要我們願意智慧地探索仍能發現瑰寶。由沙生植物——沙棘、沙蓋加工成的飲料和食物,不僅口感特別營養價值也頗高。
沙棘
沙棘,享有「維生素C之王」的美稱。用這種橘紅色的小漿果,經浸泡、捏碎、濾汁等工序加工成的果汁,每100毫升的維生素C含量是獼猴桃的2—3倍。沙棘果實入藥,還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
以「沙蓋」入食製作成家常美味,這些都是最具地方特色的食物
| 達爾扈特守陵人
夜色籠罩的鄂爾多斯城,或許讓你錯覺此處和其他都市大同小異,摩天大廈間的繁華綺麗和燈紅酒綠,寬闊的道路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然而當一群體魄剛健的勇士從你身邊穿行而過時,旅人和過客才猛然察覺生活在這無邊的夜色裡的民族身負傳奇,他們的祖先曾馳騁草原、驍勇善戰。
如果不是親去內蒙,也許鮮有外人會了解世界上還有達爾扈特人如此傳奇的部族。達爾扈特,蒙語意為「擔負神聖使命的人」。當年,元世祖忽必烈從祖父的警衛部隊中精選出八大功臣的後裔,是部隊裡最忠勇的幾百戶人,自此以後世代守衛,如同一支世襲的「皇家衛隊」,後世稱其為達爾扈特。也是從那時起,達爾扈特歷代傳人的命運就與成吉思汗的陵墓永遠地綁在了一起。
如今的達爾扈特,或許不用肩負戰場廝殺的眾任,卻依舊堅貞如昨,百年如一日地盡其本分。來來往往,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前來成吉思汗陵拜謁。由達爾扈特人主持的祭拜,無一例外地遵循點香、祭拜、唱祝詞、祭獻哈達、親觸長明燈、斟酒的順序進行。
呼畢斯哈拉土,今年30歲,是第39代守陵人,他告訴我們:達爾扈特人每天兩班輪守著成陵,為長明燈添加酥油和主持祭拜是他們每天的日常。
780個春夏秋冬,達爾扈特人世代傳承從未間斷地守護著已故君王的靈帳,鬥轉星移、雲捲雲舒,他們的虔誠卻一直在這片土地,盛開出不落的花朵。成吉思汗的傳說在祭禮的煙霧繚繞中,傳唱至每個達爾扈特人的心裡。
收看此次鄂爾多斯美味的精彩直播,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更多直播回顧,關注鳳凰旅遊微信(travel_ifeng),回復「賞味」收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