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及時止損還是將錯就錯
真的能做好一件事情或者做成一件事情的人,通常都是極其熱愛和信奉自我行業的人。
至少在他「執行」的過程當中,是喜歡的。
大四實習的時候,我找了一個市場助理的工作,按照招聘要求,負責做整理客戶信息並且協助市場總監的工作。我做好了心理準備,於是第一天面試,第二天上崗。
剛到公司我就懵了:leader給了我一張紙,上面一百個電話號碼。然後對我說,「你是新人,今天沒有客戶要求,你只要熟悉一下話術就可以。」
我有些迷糊地坐在座機面前,這……跟昨天跟我說的崗位職責好像,不太一樣啊。
沒跟我說,協助總監工作,就是打騷擾電話啊!
內心已然產生了牴觸情緒,但本著不想讓別人覺得現在的大學生心煩氣躁、上班第一天就想逃跑的原則,並且自己也沒有嘗試過電話推銷這個過程,於是我——決定堅持一天。
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也堅守試崗的規則。
於是我努力地打電話,推廣著連自己都不願意使用的產品,十分不熟練又「真摯」地懇請客戶體驗一下產品。
終於,中午時分,我受不了了。
打電話跟朋友吐槽,朋友安慰我,「忍一忍,畢竟不能連一天都堅持不到就走吧。」
好,我堅持,我不能魯莽。
終于堅持到了下午下班,leader問我感受如何,我禮貌性回應,「還可以,沒什麼大問題。」
Leader笑著跟我說,「做得很好,態度很認真,也很負責。明天繼續加油。」
我笑笑,放下前三張已然密密麻麻的工作筆記本,離開。
回到家三個小時後,翻來覆去,我終於忍不住發消息給leader:不好意思,想來想去,我覺得,自己還是不太適合這份工作,麻煩了。謝謝。
發完消息的一瞬間,忽然覺得整個人都解放了。
原因很簡單:電話銷售不是什麼問題,某些行業起步的必經階段。但,我不喜歡。
你有精準客戶,你有信心通過電話做好基礎建設……然而,這不是我理解的工作內容。
如果早知道,我並不會選擇上崗。
這裡不去評價某些公司hr的招聘說辭,但要提一句,在職場上,不說明,就是在隱瞞。
所以,不喜歡,根本沒辦法做好。及時止損,才是良策。
這大概也是很多企業無法做起來的原因,部分員工完全是因為專業原因做著自己本就不怎麼感興趣的工作,或是因為客觀生計問題按部就班地執行規則,從不會思考如何才能更進一步。
2 不願意,因為沒必要
不想,就是不願意,不願意,因為沒必要。
可是這樣的話,豈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變成了養著一群不願忠諫、只會執行的機器人?
當然不是,除了喜好厭惡的主觀情感,人們還有另一種千百年傳承下來的美德:負責。
負責的意思就是:無論喜歡與否,一旦我有這個責任,我就會努力工作,承擔義務並為之奉獻。
比如我工作的小組,其實每個同事都在嫌棄公司福利不夠好,成天烏煙瘴氣的氛圍。可是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20個人中只有兩三個是真的在混日子。
也就是說,只有20%左右的人,在真正的擔當工作中,會有不負責任的表現。
當然,這個數據一點也不官方,可能會會隨著公司規模和整體文化高低有所變化。不可否認的是,也許有人沒那麼喜歡自己的工作,但總不至於全體混水摸魚。
所以,這說明了什麼呢?
做不喜歡的事情,也有可能會有認真負責的態度?
當然不是,別忘了,公司是會給員工工資的,大部分人由於道德風險,會盡職盡責。可是日常生活裡,沒人給你錢,你還會堅持某些,良好的習慣嗎?
3 從別人那裡討來的經驗,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比如,課餘業餘時間的學習,鍛鍊,早睡早起,你喜歡嗎?讓你利用周末早起晨跑,或者去上某種技能培訓課程,甚至晚上自行學習,估計大部分人都不喜歡吧?
不喜歡但是又強迫自己去做的這些事情,應該全部半途而廢了吧?或者,實行計劃的第一天,就「啟動」失敗了吧?
綜上所述,想要真正做好一件事情,最好的方法,大概就是真的喜歡上這件事情。那麼,如何喜歡呢?很簡單,刺激自己。
激勵自己的方法有很多。
向著榜樣靠近或者樹立自己內心的堅定信念。
身邊最為勵志的真實案例,大概就是一位200斤的姑娘,在上大學兩年後,變成了一個只有90斤的一米七大美女。
所有人都在問她成功的秘訣,而她也非常熱心的跟大家分享她的鍛鍊計劃和飲食清單。
說到底,不外乎就是大家老生常談的那幾個字:管住嘴,邁開腿。
即使知道了別人成功的緣由,自己卻也無法做到,原因就是沒有恆心。
The End——
所以,如果你才20幾歲,不要做懶惰的人,不要做沒有規劃的人,也不要做,即使看到機會和希望,也在原地踏步的人。
如果永遠都在原地悔恨和在原地仰望,那麼,這輩子和成功或是實現夢想,都只會永遠失之交臂。
因為你辛辛苦苦從別人那裡討來的經驗,永遠無法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
如果始終期待著別人的幫忙,帶著別人的經驗生活,無外乎相當於一個舞者戴了枷鎖跳舞。
終其一生,難以找到自我步履的輕盈。
唯有卸下腳鐐,自主地跟隨前人的腳步,同時擁有自己的思考,這樣,你才能得到屬於自己的——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