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當中,誕生出了許許多多有意思的歇後語,這些歇後語都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所創造的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而這些歇後語也有許多特點,他們往往短小而精悍、寓意深遠。
今天小編便給大家介紹一個鮮為人知的歇後語「阿鬥的江山」,可能大家會對這句歇後語不是十分地了解,畢竟現如今的我們對歇後語還是不太感興趣地,但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句絕對值得你期待,其背後所隱藏的故事也是十分有趣,下面就讓我們好好地了解一下吧!
阿鬥的江山裡面的阿鬥就是三國中那位「扶不起的阿鬥」,阿鬥是劉備的兒子,名字叫劉嬋,是三國後期的重要人物。通過電視劇和歷史,阿鬥的為人我們也是心知肚明,由於他不思進取、一味地只知道吃喝玩樂,即使擁有諸葛亮的輔佐,到了最後也只能把劉備辛苦打下來的江山拱手相讓,最後使得自己還落了個「樂不思蜀」的頭銜,進而成為了人們嘴中的笑柄。
在《三國演義》小說中,英勇的趙雲隻身深入曹營,在敵軍萬千兵馬中,差點喪命把阿鬥救出來,沒曾想,這位拿命換來的太子卻在最後把先輩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讓給了魏國。若三國演義中趙雲不去救這位扶不起的阿鬥,或許蜀國還可背水一戰。
以至於時至今日我們仍然會用扶不起的阿鬥來形容軟弱無能、沒有才能之人。我想如果有人說你是扶不起的阿鬥,你一定會大發雷霆的。
人們常說:「阿鬥的江山—白送」也是有典故的,劉備去世之後,「阿鬥」繼位,起初在諸葛亮等老臣的幫助之下江山還算得上是十分地穩固,可是後來這些叔叔們相繼離去,蜀國也因此被魏國滅國,軟弱無能的劉嬋因此投降被俘虜,成為樂不思蜀的亡國之君。念著劉嬋是蜀國的皇帝,並且投降在先,所以魏國並沒有將其處死,並把他安排到了魏國的京城洛陽居住,還給他封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職安樂公。
有一次,魏國大將軍司馬昭在閒暇之餘請劉嬋喝酒,當酒席進展到最為熱鬧之時,司馬昭說到:「安樂公,我得知你已經離開蜀地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因此今天在酒席之上我特意為你安排了一場富有蜀國特色的舞蹈,希望你可以喜歡」!
這場富有蜀國特色的舞蹈讓劉嬋身邊的侍衛們不禁思念起家鄉,不禁暗自神傷,然而此時只有劉嬋一個人還在津津樂道地觀看著舞蹈,在他的臉上我們看不到一絲傷心之情。於是,司馬昭問到:「面對蜀國的舞蹈,難道你不曾想念自己的家鄉嗎?」,然後劉嬋卻回答道:「這裡有酒、有肉、有美女,我怎麼會有回蜀國的想法呢?」樂不思蜀這個詞語也就是在這個典故之下誕生了。
在我們看來劉嬋的昏庸無能顯然已經「名垂青史」,我想如果他的父親劉備知道自己的兒子是這樣一個昏庸無能之人,說什麼都不會把江山社稷交給他的。
這便是阿鬥的江山中所包含的歷史故事,從中我們不禁發現,再好的江山也需要正確的人前去維護,看來「白送」二字並非空穴來潮,而是劉嬋一個人不思進取、貪圖享樂才最終導致的,這也使得劉嬋成為了蜀國的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