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因為國民生活條件的提升還是國人對美的覺醒,有許多人開始關注攝影,興趣愛好的小樹苗開始發芽,憧憬能拍出「大師級」的作品或者記錄下生活的點滴。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然而在一切的開始之前,大多數人卻要先面臨「好的開始」的難題,面對「如何挑選一個適合自己的相機」這件事情上,似乎攝影這件事從一開始就讓很多對興趣愛好者感到為難,不知從何下手。即使是我這樣小小的攝影愛好者也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廣大愛好者的相關諮詢。
最近剛把關於四個品牌相機的教程梳理完成,也對這些品牌的相機使用有所感悟,所以想藉助這篇文章把我個人對尼康、佳能、索尼、富士四個品牌相機的使用體驗總結分享給大家,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你可以更快的找到適合自己的相機。
尼康、佳能、索尼、富士四個品牌怎麼選?
總的來說四個品牌的技術相當,不存在誰更厲害,對於消費者來說,最大的區別在於誰下放給用戶的功能更多。更多的用戶,更關注的是功能夠不夠用,好不好用,能不能拍出好照片。再一個是各大品牌的相機外形顏值符不符合自己的喜好,畢竟再好的設備也要你喜歡,你才會心心念念把它帶出去,帶出去才能發揮它的價值。
僅從我個人使用體驗出發,建議攝影愛好者選購相機時第一個要想清楚自己將會是拍照居多還是拍攝視頻居多,拍視頻多閉眼選微單,微單相機功能設計上其實更多是偏向於視頻類的功能,比如說各大品牌推出的F-Log、S-Log功能,以往其實是要在專業級的電影設備才能體驗的功能,現在你可以用手中的微單體驗一把,再比如索尼的眼控對焦確實好用的一匹。拍照則建議選單反,單反的光學取景、對焦速度、持握感、鏡頭群上都優於微單。
各品牌相機使用體驗小結(僅代表個人看法):
顏值好看度排名:富士>佳能=尼康>索尼
功能數量排名:索尼>富士>尼康>佳能
上手容易度排名:佳能>尼康=索尼=富士
(熟練後)操作舒暢感:尼康>索尼>富士>佳能
色彩表現:尼康(不偏色)、佳能/富士(偏粉偏紅)、索尼(偏綠、黃)
半畫幅和全畫幅怎麼選?
一句話概括:生活記錄考慮半畫幅,商業約拍上全畫幅。
當然,全畫幅肯定比半畫幅給到你的功能更多,後期空間更大,但相對於一昧的建議你追求器材,我更希望你知道:有並不代表能拍出更好的作品,沒有也不意味著你的作品將比別人差。全畫幅和半畫幅的核心區別在我看來對攝影師最大的影響其實是高感光度下的照片品質表現,而追求品質除非你需要這些功能(比如說要後期製作廣告用途的物料、要後期精修人像),否則用不到其實也是一種浪費,不如把預算省下來添置多一個鏡頭。
全畫幅的相機選購(單反/微單)推薦
幾乎四個品牌都給你提供了全畫幅的選擇,富士除外,富士只出中畫幅(比全畫幅更大的畫幅)和半畫幅機器。如果你打定主意要選全畫幅,不妨參考我為你梳理的選購建議。
索尼的更新頻率顯然比其他品牌的更新頻率要高,如果你考慮選擇微單的全畫幅,建議重點關注索尼品牌,不過價格也高到令人咋舌。在預算有限有考慮全畫幅微單的情況下,索尼A7M3除了屏幕解析度差之外,其他的高科技功能一個不少,的性價比頗高。
半畫幅的相機選購(單反/微單)推薦
半畫幅機群其實是各大品牌比較看重的產品線,畢竟在價格面前,入門選擇半畫幅的人群遠比全畫幅要多,所以幾乎各大廠商都會保持一年一更的頻率推出新產品。
第一支鏡頭怎麼選?
不管你選擇了哪一款相機,第一支鏡頭我希望你考慮焦距跨度更廣的鏡頭,比如說18-135mm、24-70mm、24-105mm。
第二支鏡頭怎麼選?
第二支鏡頭我一般建議你考慮添置一個定焦鏡頭,何為定焦?所謂定焦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只提供給你一個固定視野大小的鏡頭,就像你的手機,如果你不用放大功能,那麼如果你想要把一個物體拍的更大/更小,你只能靠兩條腿走近/拉遠來實現。
如果說變焦鏡頭給了你便利,能讓你更專注於攝影技術的學習,那麼變焦鏡頭則反過來驅使你跳出只專注攝影技術的「怪圈」,開始思考攝影,思考攝和影的關係,開始辯證看待攝影師和被拍攝主體的關係,這對你學攝影有百利而無一害。
你真的需要買第三支鏡頭嗎?
如果你已經走過一段攝影路途的人群推薦的,你已經對攝影有了更多的理解,也清楚的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更清楚自己想要發展的方向,並且手上的鏡頭已經無法滿足你的拍攝需求,那麼你可以開始考慮自己的第三支鏡頭。
以上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是其個人攝影愛好發展的整個演變過程,相信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幫助。但當然這也僅僅是我一路走來的一些感悟和總結,攝影很大,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我們要了解、學習的也遠不止此,如果你願意的話,關於對攝影的任何看法你都可以通過評論、私信的方式和我交流,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