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家人們的桌遊課

2021-02-19 藍魚書店

什麼是桌遊?

   桌上遊戲這個名詞來源於英文BoardGame,也譯作桌面遊戲,簡稱BG或者「桌遊」

我們常見的能想起來的桌遊比如說棋類

我們常說繪本的閱讀能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那我對桌遊的理解恰恰認為是兒童桌遊是另一種不同載體的閱讀。

      在家庭裡更具有互動性,無論是爺爺奶奶還是爸爸媽媽都可以加入一起玩,且你必須把手機放下,全身心的投入遊戲當中。

     遊戲是很適合幼兒學習的一種方式,真正好的遊戲,能夠促進孩子高質量的學習以及動手動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各種各樣的桌遊,記憶類,策略類,等等等等,  專業的桌遊玩家常說桌遊能有效延長孩子的專注力,或者說鍛鍊邏輯思維,但在低幼兒童中有的遊戲當中來說,說真的,最重要的是應對衝突下的學習,桌遊的規則決定有輸贏,因為輸贏發生情緒和衝突是常有的事,但孩子們從這個衝突中恰恰能認識到界限感,學會遵守規則。而父母也在遊戲中同樣也能更多的認識孩子的情緒進行引導。  

    關於輸贏,承擔,交往和表達都會有另一個提升。

       藍魚之家的成員應該都知道,群裡深藏著一位「桌遊界德語最好,法律界最高的桌遊玩家」--啊嗚哥,

      應藍魚的邀請,終於要在書店開兒童桌遊課了。前期針對會員先免費試課

日期:

2017年12月6號(19:00~20:00)

2017年12月7號(19:00~20:00)

適合年齡:4~7

人數:每期4人

備註:會員免費

掃碼報名:

    

    



相關焦點

  • 家人知道我玩桌遊後......
    你的家人知道你玩桌遊嗎? 作為我們最親密的人,桌遊家屬們對於玩桌遊這件事是如何看待的呢?讓我們一起看看來自地核閒聊群中的桌遊玩家們的故事吧~當時還是初中生的我,被我媽勒令必須在暑假期間自己查字典把這盒不知道什麼玩意兒給看明白了。等我翻著字典半懂不懂的鬧明白了,就帶我媽我爸一塊兒玩了一局。後來我再接觸桌遊的時候,我家人就知道啥是桌遊了。
  • 這不是你想像中的桌遊課
    不少桌遊是某種社會知識和社會經驗的精簡,比如《大富翁》,它研發的本質目的並不是為了歡樂,而是為了反映資本市場的運作——窮者愈窮富者愈富。「遊戲只是一種方式,讓更多人感興趣的方式。」桌遊本身對劉赫而言,因裡面蘊藏有豐富的思路渠道,甚至為他做項目策劃提供更好的策劃邏輯。而桌遊課對社區成員,也絕不僅止於玩樂消遣。
  • 小記一次桌遊課
    當我從教室裡出來的時候,我想那天過的很開心,因為桌遊把我們大人和孩子聯繫在了一起。雖然他們都叫我王老師,但其實我只是他們的玩伴,最多加個教練名頭而已。 和向日葵繪本館Sunny認識很久了,估計有6,7年的樣子。看著她從仲盛的頂樓開始做起自己的繪本館,就覺得和她有書的緣分,沒想到現在更有了桌遊的緣分。
  • 為了和家人一起玩遊戲,國外玩家自製了《Among Us》的桌遊
    在這個你兒時和小夥伴玩過的遊戲幾乎都能被搬到線上的時代,有人已經著手把線上「桌遊」搬到線下了。國外玩家 FragdPeas 將最近在Steam上頗火的太空狼人殺遊戲《Among Us》「搬」出了網絡世界,做成桌遊。
  • 過年期間,和家人一起玩桌遊吧!
    ,而且是我先在網上看過教程感覺確實不錯後下單購買,正式投入實踐的,畢竟對於我這種在MBTI體系裡偏S的性格類型,在乎的就是經驗教訓與數理統計,犯不著為了某款新出的桌遊而去冒險開荒糟蹋錢。因此,接下來為大家推薦的幾款桌遊,將會滿足如下幾個條件:太老成的小孩子不喜歡,如《泡泡龜》那樣太小孩的往往又讓中年大叔們感到幼稚,這個尺度如果把握不好,是會在很大程度上篩掉固定年齡段的參與者,因此必須要讓小孩子覺得能上手,大人也覺得有挑戰空間,以保證最大年齡跨度。
  • 不如和家人朋友一起玩幾款德式桌遊!
    徳式桌遊更注重策略和分數,規則一般並不複雜,遊戲時長較短,適合家庭娛樂。而美式桌遊則更多地製造衝突或淘汰玩家,規則複雜,遊戲時間長,比如龍與地下城(DND)就是典型的美式桌遊,有時可能需要玩數十個小時。德國的桌遊之所以出名,也和每年在埃森舉辦的國際桌遊展(Spiel Messe)有關。
  • 一起玩|這些我買了的桌遊
    玩法挺簡單的,一面是圖,另一面是六種語言的單詞(然而我只認識一種……),從圖說單詞或從單詞猜動物,一共30個動物名字。性價比不高,可以被很多繪本或遊戲代替。(沒錯,我開始懶得拍照了……)小時候我倒是沒玩過這套積木,據說是套有年頭的遊戲。雖然是塑料的,做工還可以,邊角光滑。要搭建出複雜的造型頗需要耐心和細心。小孩子一開始可以當做疊疊樂,逐步加深難度。
  • 【宅家動腦】我從5個品牌選出了5款多人桌遊,宅家就要和家人朋友一起聊天玩桌遊
    每款桌遊想玩過癮耗時不少,上學之後,一學期中基本沒什麼時間可這樣任意揮霍,所以我現在回憶起來,上次玩桌遊,應該是暑假時了,小朋友們來家裡玩,我幫他們門一關空調一開桌遊一攤,他們開始自娛自樂,而大人們在外面一邊打牌一邊聊天,哇塞真是完美。
  • 我和桌遊 我的遊戲,我的樂趣
    讓我們通過這個小小的欄目,一起分享你與桌遊之間的故事吧。大家好,我是寧波市寧海縣的玩家「公疼心醫」,除了桌遊以外還喜歡玩魔方、玩電子遊戲、學日語,所以自己的休息時間總是被排得很滿。入桌遊坑時間約為一年半以前,那會我正好在杭州出差,當時我一個網友給我們推薦波多黎各,使用的是BGA平臺,然後用YY平臺教學。
  • 桌遊推薦第二季06—七大奇蹟對決
    遊戲本身怎麼玩並不是我想重點介紹的內容,卻想說兩句孩子對七大奇蹟遊戲的喜愛。去年年底,我帶甜甜和Dave的兒子,Lotus的兒子一起去開了一次七大奇蹟原版,我和他們其實是從零開始學。他們的學習非常快,也顯示了男女性別之間的差別。男孩子崇尚戰爭的多,軍事力量嗖嗖的漲,女孩子還是要和平,發展科技。雖然他們都沒獲勝,但是發展文明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教練,我想玩桌遊」——和紙片人一起玩桌遊是種什麼體驗?
    在國內,桌遊和動漫圈曾經都屬於小眾愛好圈,桌遊受電子遊戲的影響受眾圈依舊狹窄,而動漫卻藉助各平臺引進的番劇、漫畫已然走進大眾視野。如果能以動漫為媒介吸引到更多年輕人的目光,讓他們對桌遊產生興趣,拓寬桌遊受眾年齡層,將十分有利於桌遊圈未來的發展。
  • 這些年我們玩過的桌遊們
    幾天下來,除了扔掉了幾籮筐的作業紙以外,發覺我們還攢了很多的桌遊 ——board games,多到都可以開個遊戲吧了。想到有不少朋友曾經問過我這方面的問題,還有不少人對我是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那麼我就簡單概括一下吧(說是簡單,但我這個話癆啊,沒辦法,望大家給點耐心)。我會分兩個部分來回顧一下這些年我們玩過的桌遊們。
  • 我們也曾有個不值錢的桌遊設計夢想
    包括後來,做桌遊也不是我最開始的夢想,走上這條路只是因為堅持了多年的夢想未能達成,需要再找一個生活支點繼續下去而已。如果那個多年的夢想實現了,那我大概也只是在往後的日子裡跟好友小仙女打電話說:「哎呀,好懷念和你一起玩桌遊做畢業設計的日子啊。」掛斷電話後,她還在溫暖的南方,而我可能在遙遠的邊疆。
  • 302專欄 | 桌遊還需要花錢學嗎?
    我所在的學校算是私立學校,裡面的學生都是在深圳家境較好的孩子,家長有餘力讓他們接受我這樣的課程,當然目標性也很強。另外我自己也會開一些桌遊課,這些桌遊課也不是特別正規的。很多家長知道我在研究桌遊,然後會來找我,問我能不能給他們的孩子上課。這樣的家長也會拉動ta的朋友一起來上。
  • 你應該學會的桌遊禮儀
    可惜的是,桌遊頑主們總是有可能遇到許多"意外的驚喜";因此,航仔冒著幹犯眾怒的風險,硬著頭皮寫了這篇"桌遊禮儀課"介紹文,希望可以給所有想要接觸桌上遊戲的新朋友們一些參考~其實極大部分的桌遊頑主都是好人。然而世界上沒有完人,每個人或多會少都會有一些小習慣讓別人覺得有些介意。
  • 請萌新們來猜桌遊價格,究竟會離譜到什麼地步?
    請萌新們來猜桌遊價格,究竟會離譜到什麼地步?
  • 2017,感謝桌遊讓你我相遇
    2017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智研家舉辦和參與了數十場大大小小的活動,因為桌遊,我們相遇,認識了天南海北的朋友們,其中無論老人還是小朋友
  • 他是桌遊圈的"傻子",卻渴望在沙漠種出鮮花
    第一次見到工小藤,是在去年八月份DC地核的飯局聚餐上,對他的第一印象並沒有特別深刻,那個時候,只知道他曾經也是地核的成員,目前在做一個叫做「桌遊地圖」的項目。直到去年年底我們在籌備《桌遊眾生》欄目,想尋找一些有故事的採訪對象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工小藤和他的「桌遊地圖」,帶著些許好奇心,我採訪了工小藤。
  • 桌遊怎麼玩 桌遊學院60人大型德式推新活動戰報
    ,桌遊學院特地組織了這次大型德式推新活動。活動號召發出,得到了群友們的大力支持,很快就有11名帶隊積極報名參加。這些帶隊都是有著豐富的德式桌遊教學經驗,選擇的遊戲也是各有特色。比如顏值爆表的展翅翱翔,重開率超高的馬可波羅2,策略性極強、玩好直接就晉身德棍陣營的大西鐵路等等。下面是我們各桌帶隊的精彩活動照,以及參加活動的玩家留下的活動感想~
  • 桌遊還是手辦?兩個我都要!
    上周末,我來到他的家中,與他邊聊邊體驗那些好玩兒又好看的桌遊。「哈囉哈囉!好專業的裝備啊!」Jerry見我帶著一套攝影器材,邊打招呼邊說道。「聽說你的桌遊都像微縮模型一樣,那我肯定要帶好三腳架和微距鏡頭好好拍一拍!」我邊說邊套上他遞來的拖鞋進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