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點
2026年銷售收入前15名的製藥公司
隨著製藥行業進入新的十年,全球最大的製藥公司正忙於推出新藥物、重組以專注於創新產品並著眼於新技術。EvaluatePharma預測,受腫瘤、多發性硬化症和血友病新產品推出的推動,羅氏將在2026年引領所有大型製藥公司的銷售。分析人士認為,到2026年,憑藉近620億美元的預期藥品銷售額,羅氏將輕鬆擊敗排名第二的輝瑞(Pfizer),後者的預期銷售額為561億美元。排在輝瑞之後的強生(Johnson & Johnson)、諾華(Novartis)、艾伯維(AbbVie)和默沙東公司(Merck & Co.) 2026年的藥品銷售額都將超過500億美元。這些公司都加入了尋找COVID-19藥物和疫苗的行列。
2026年銷售收入前15名的製藥公司
排名 公司 國家 預計2026年的藥品銷售額 2019年藥品實際銷售額
1、羅氏(Roche) 瑞士 619億美元 482億美元
2、輝瑞(pfizer) 美國 561億美元 461億美元
3、強生(Johnson & Johnson) 美國 546億美元 424億美元
4、諾華(Novartis) 瑞士 542.5億美元 460.8億美元
5、艾伯維(Abbvie) 美國 535.6億美元(包括艾爾建) 323.5億美元
6、默沙東(Merck & Co) 美國 519.6億美元 409億美元
7、賽諾菲(Sanofi) 法國 495億美元 401.7億美元
8、葛蘭素史克(GSK) 英國 475億美元 370.7億美元
9、百時美施貴寶(BMS) 美國 438億美元 251.7億美元
10、阿斯利康(AstraZeneca) 英國 410億美元 232億美元
11、武田(Takeda) 日本 352.6億美元 297.6億美元
12、禮來(Eli Lilly) 美國 298.1億美元 200.9億美元
13、安進(Amgen) 美國 283.7億美元 222億美元
14、諾和諾德(Novo Nordisk) 丹麥 273.2億美元 183億美元
15、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 美國 223億美元 217億美元
邁瑞醫療發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預告
7月14日,邁瑞醫療發布半年度業績公告,預計上半年營業收入為98.47億元-106.67億元,同比增長20%-30%;淨利潤32.69億元-35.06億元,同比增長38%-48%。2020年上半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的暴發,生命信息與支持產線的監護儀、呼吸機、輸注泵和醫學影像產線的便攜彩超、移動DR的需求量大幅增長,其中對生命信息與支持產線的拉動作用尤為顯著。邁瑞醫療表示,從2020年二季度開始,公司向海外市場出口新冠抗體試劑,彌補了疫情對體外診斷產線造成的部分影響。在資本市場上,截至7月16日12時,邁瑞醫療總市值已超過4000億。
康希諾生物將在科創板上市
中國證監會7月15日發布消息,該會按法定程序同意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這意味著康希諾生物將正式進入發行階段,公司即將完成「A+H」股的雙資本平臺布局。康希諾生物成立於2009年,最早讓康希諾生物聞名業內的是重組伊波拉病毒病疫苗的成功研製。該疫苗是亞洲第一個獲批准的伊波拉病毒病疫苗。近期,康希諾生物與軍事科學院陳薇院士團隊合作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於國內率先開啟了臨床試驗。6月,康希諾新冠疫苗獲批在中國軍隊內部使用。
醫藥企業動態
日本第一三共社長:用國產疫苗應對新冠變異。日本藥企第一三共加入了將英國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牛津大學正在研發的疫苗提供給日本的項目。同時,第一三共自己也在加緊研發日本國產疫苗,預訂於2021年3月開始臨床試驗。第一三共將採用(基於遺傳信息,通過化學合成技術生產的)「mRNA疫苗」這種新技術進行研發。日本第一三共社長稱,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學的疫苗研發已經取得進展,並且獲得了大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數據,可以儘早引進。阿斯利康將向公司提供原液,由第一三共製成藥劑,並快速提供所需疫苗。雖然沒有大規模設備投資計劃,但需要改建原液接收倉庫並整修設備。
Elanco收購拜耳動保業務的交易有望8月完成。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周三表示,Elanco Animal Health 收購拜耳(Bayer)動物保健業務的交易已獲得美國反壟斷機構的批准,條件是該公司必須出售資產用於治療三種疾病,其中兩種為狗,一種為牛。該交易在2019年8月宣布時估值為76億美元。Elanco在一份聲明中稱,FTC的行動是反壟斷所需的最終批准,擬議的交易有望在8月初完成。聯邦貿易委員會表示,為了獲得反壟斷的批准,它要求這些公司出售與口服治療狗身上跳蚤、狗內耳炎症和一些可以控制多種昆蟲的牛噴殺蟲劑有關的資產。
華潤醫藥與諾和諾德攜手布局生長發育領域。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與諾和諾德(中國)製藥有限公司宣布,基於雙方早前籤訂的合作意向書,華潤醫藥旗下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與諾和諾德將在中國大陸地區通過合約銷售模式共同推廣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諾澤。此次合作將於2020年8月1日正式生效。
遠大醫藥加強腫瘤治療領域布局。遠大醫藥發布公告,擬對行深生物投資3000萬元人民幣,取得其9.7%的股本權益及一個董事席位。以獲得行深生物開發的治療結直腸癌的全球創新水泡性口炎溶瘤病毒產品(VSV-GPM)的全球獨家權益(包括該產品的全球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利)以及行深生物開發的其他產品的優先合作權等。
建明工業接手美國專利申請。建明已經接手一項美國專利申請,涉及利用Sal CURB液體抗菌劑來控制飼料和飼料原料中的非洲豬瘟病毒(ASFv)的方法,而Sal CURB液體抗菌劑是由建明製造的一種全球病原體控制產品。Sal CURB是一種抗病毒溶液,除了能夠控制黴菌以外,還能在長達21天的時間裡讓全價飼料和飼料原料保持沙門氏菌陰性狀態。通過利用甲醛和丙酸(以消滅黴菌與病原體而聞名)混合溶液,Sal CURB能夠在降低生物安全風險上面,發揮重要作用。
裕利醫藥任命約翰-格雷厄姆為新任執行長。亞洲領先的醫療保健服務提供商裕利醫藥(Zuellig Pharma)宣布任命約翰-格雷厄姆(John Graham)為公司新任執行長。約翰將負責經營這家價值130億美元的公司,並帶領公司團隊在亞洲13個市場開展業務。此前,他曾在安萬特(Genzyme)、健贊(Genzyme)和安永(Ernst & Young)擔任多個全球高級領導職位,並擔任過美納裡尼(Menarini)亞太區(新加坡)執行長。
醫藥新產品
Biocon獲準在印度銷售新冠治療藥物Itolizumab。生物製藥公司Biocon Ltd. 表示,印度藥品管理總局(Drugs Controller General of India)已批准該公司在印度銷售可用於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藥物Itolizumab。該公司表示,Itolizumab是首個在世界各地獲批的、用於治療中重度2019冠狀病毒病併發症患者的新型生物治療藥物。該藥物將在Biocon位於印度班加羅爾的生物製造工廠進行生產和調配,是一種靜脈注射型藥物。DCGI批准Itolizumab上市是基於在孟買和新德裡多家醫院進行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成功結論。
亞盛醫藥Bcl-2抑制劑APG-2575獲得美國FDA孤兒藥資格認定,用於治療華氏巨球蛋白血症。這是APG-2575獲得的首個孤兒藥資格認定,為亞盛醫藥從FDA獲得的第二個孤兒藥資格認定。此前公司第三代BCR-ABL抑制劑HQP1351於今年5月獲得首個FDA孤兒藥資格認定,被授予的適應症為慢性髓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