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石英表與瑞士表纏鬥半世紀

2020-12-10 新華網客戶端

  在智慧型手機尚未普及之前,鐘錶是人們獲取時間的主要手段。與價格高昂的機械錶相比,相對平價的石英表滿足了普通民眾的生活需求,而這一切與日本「石英革命」密不可分,說起來,不過是半個世紀前的事。

  精工舍在瑞士天文臺比賽中一舉成名

  《華盛頓郵報》稱,20世紀60年代以前,世界上手錶的生產商主要集中在瑞士和美國,瑞士產高檔表,美國產中低檔表。當時歐美人受「發條神聖不可侵犯」的教條規訓,所有的產品都是機械錶,即便革新,也是圍繞著如何加強發條的精密程度而展開。然而無論如何精確,機械錶每天20秒的誤差也在所難免。

  精準是鐘錶的靈魂,而追求精準也是制表人的匠心所在。在鐘錶界,有一把「精準度」的評判標尺——瑞士納沙泰爾天文臺比賽。從1866年開始,納沙泰爾天文臺每年都會舉行比賽,各個鐘錶品牌將自己的產品送去參加為期45天的測試,在經過方位和溫度的重重考驗後,最後按精準度排名,成績靠前的品牌獲得榮譽,相應的,市場銷量也會大漲。

  瑞士人舉辦的比賽,瑞士表的成績自然斐然。但到了1968年,一切都變了,這一年納沙泰爾天文臺突然宣布比賽停辦。

  原因在第二年才被揭曉。原來比賽其實是正常進行的,但是來自日本的精工舍(Seiko)卻在「拼表」中一舉拿下當年的第二、第四和第八。經此一戰,瑞士的鐘表行家們不得不把警惕的目光投向這個遠隔重洋的對手。

  1881年開業的服部時計店原本不過是日本一家普通的經營外國手錶的商店。1892年,學徒出身的表匠服部金太郎在時計店開設了一座名叫「精工舍」的工廠,開始製造鐘錶,起初廠內只有15名員工,但是在蒸汽革命的推動下,服部靠著不多的人力將生意經營得風生水起。到了1903年,43歲的服部金太郎已被日本新聞界尊稱為「日本時計之王」。

  石英表開啟瑞士機械錶「至暗三十年」

  正是這位「日本時計之王」和他的公司推動了世界鐘錶的革命進程,這一切源於將目光從發條轉向石英。

  其實服部並非石英鐘錶的發明人。早在1880年,皮埃爾·居裡就發現了石英晶體在電壓作用下的振蕩頻率相當穩定這一「壓電效應」。一戰期間,壓電效應被用於軍用超聲波通訊。1927年,美國人造出了第一臺電子管石英鐘,但那是一個龐然大物,並不適用於計時。即使如此,精工舍還是死死地盯牢了石英。

  1959年,精工舍依葫蘆畫瓢,製造了高2.1米、寬1.3米的巨型石英鐘;5年以後,他們又將電晶體技術運用進去,將長寬縮小到45釐米;一年後,再次縮小到20釐米,並第一次參加納沙泰爾天文臺的比賽。可惜那次精工舍石英鐘的成績並不如意,排到了百名之後。這次失利使得石英鐘遭到了瑞士人的輕視,卻也無意間讓瑞士人錯過了一次歷史性的機遇。

  在1968年名揚天文臺比賽後,1969年12月24日,精工舍發布了世界上第一款石英手錶「阿姆斯特朗」,以紀念當年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登月成功。幾乎從這一天起,瑞士手錶開始了「至暗三十年」。

  和機械手錶相比,石英表最大的優勢就是精準度。石英表以電池作為能源,由石英晶體提供穩定的脈衝波,誤差一般在每月15秒到25秒,精準度幾乎是機械錶的30倍以上。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精工舍不久就公開了全部專利,在其率領之下,西鐵城(Citizen)、卡西歐(Casio)等日本表商大規模量產平價石英表,同時通過產品造型設計和廣告,佔領了世界表業絕大部分市場。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瑞士手錶產量顯著下滑,從業人員縮水了近四成,僅1978年一年,瑞士就關閉了172家手錶廠。

  日本的「石英革命」就這樣持續了將近30年。就在形勢最為嚴峻的1983年,一個關鍵人物——尼古拉斯·海耶克出現了,他做了兩件事情挽救了瑞士表業。第一件是設立低端石英表品牌斯沃琪(Swatch)與精工等日本品牌相抗衡。海耶克知道低成本、高科技、且富有藝術美感的石英表已經是大勢所趨,他要和日本產品正面抗衡,這一點他做到了。

  第二件更為重要,他要扛起瑞士機械錶的復興大旗,於是斥巨資將手錶從日用品的定位轉向奢侈品。他對不同品牌的手錶進行清晰的定位劃分,並通過宣傳等方式不斷鞏固產品形象,甚至達到涇渭分明的地步——奢侈品、輕奢品、日用品……海耶克不斷建構消費者對手錶第二屬性——計時之外的、身份和品位的象徵。遺憾的是,人們正按照海耶克定義的規則去消費。

  這也是鐘錶行業的一條迷人的「悖論」:精準是廉價的,不那麼準確卻無傷大雅。今天隨著智能產品的創造,手錶已經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石英表的基本功能已經被手機等電子產品代替,或將淹沒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而淪為奢侈品的機械錶卻不斷鞏固自身的定位,但也離當初設立天文臺比賽的初衷越來越遠。(記者 劉 暢)

相關焦點

  • 石英表原來可以這麼高級?
    也由此,讓稱霸鐘錶製造業百來年的瑞士,承受了一次滅頂之災。被命名為「Seiko Astron」的世界上第一款石英表,當時機芯的頻率8192Hz。不過,在後來,石英機芯的振頻被瑞士另一家制表商芝柏在後來的1971年,定為32768Hz。這一石英表標準,被沿用至今。
  • 石英表原來可以這麼高級?
    也由此,讓稱霸鐘錶製造業百來年的瑞士,承受了一次滅頂之災。被命名為「Seiko Astron」的世界上第一款石英表,當時機芯的頻率8192Hz。不過,在後來,石英機芯的振頻被瑞士另一家制表商芝柏在後來的1971年,定為32768Hz。這一石英表標準,被沿用至今。
  • 別瞧不起日本精工,它的機械錶曾打敗瑞士表
    讓我們屏住呼吸,仔細欣賞一下這段視頻,然後金屬加工小編再給大家分享一段日本精工機械錶「打敗」瑞士表的故事。  日本表也就吃虧在奢侈品認底蘊。瑞士機械錶,其實也就是90年代末靠一股熱潮才鹹魚大翻身,之前被日本石英打殘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瑞士名牌,只是殘留下來的一小部分而已。日本精工的機械錶,就素質而言,同樣可以打敗瑞士表。
  • 為什麼瑞士表這麼「壕無人性」?是石英革命的鍋嗎?
    不過瑞士手錶的價格也是特別的貴,動輒幾萬幾十萬的價格,勸退了不少愛表人士。為什麼瑞士表這麼「壕無人性」?跟石英革命又有什麼淵源呢?快搬著小板凳來聽故事吧!石英革命:石英表的崛起說起石英鐘錶,1928年,美國科學家沃倫.馬裡森利用石英晶體在電路中能夠產生頻率穩定震動的特性,製造出了第一座石英鐘。
  • 【精密機械】精工:它的機械錶曾打敗瑞士表!
    讓我們屏住呼吸,仔細欣賞一下這段視頻,然後再給大家分享一段日本精工機械錶「打敗」瑞士表的故事。日本表也就吃虧在奢侈品認底蘊。瑞士機械錶,其實也就是90年代末靠一股熱潮才鹹魚大翻身,之前被日本石英打殘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瑞士名牌,只是殘留下來的一小部分而已。日本精工的機械錶,就素質而言,同樣可以打敗瑞士表。
  • 精工手錶,完全不輸瑞士入門表天梭!
    世界上兩大制表地區,一個是瑞士,另一個就是日本了。瑞士表是全國最高檔的手錶,而日本,則造出以實用和耐久的手錶聞名,今天,要說的,就是日本著名手錶品牌精工與瑞士入門手錶天梭之間的比較。看以下三個方面。檔次怎麼說哪?
  • 勞力士有石英表嗎?勞力士借石英表擊敗了日本制表業
    勞力的唯一石英表敗的一塌糊塗在這場鐘錶戰中,以日本精工手錶為首向整個機械錶界發起了挑戰,曾經1978年的瑞士《新畫報》大字標題道出了瑞士鐘錶業的不安:「傳統的瑞士鐘錶業就要消亡了,美國和日本電子表侵入海爾維第,意味著這個行業的消失和滴答滴答的告終
  • 石英革命中的日本手錶和瑞士手錶
    一說到石英表,可能許多人都會想到日本精工Seiko。其實,石英技術運用到時鐘上並不是日本人的專利,而是早在1928年,美國科學家沃倫-馬裡森利用石英晶體在電路中能夠產生頻率穩定震動的特性,製造出了第一座石英鐘。只不過,把石英技術微縮至小小的手錶殼中,卻是日本人。
  • 4000元的預算,是選日本表還是瑞士表?
    這兩天有朋友想買表,購買的預算是4000元,找我問買日本表還是瑞士表?說實話,這真是一個艱難的選擇。類似的問題,20萬元買汽油車還是買電動車,買SUV還是買轎車,買日系還是德系?表叔不是汽車類自媒體人,只是打一個比方。
  • 中國老男人為什麼愛戴瑞士表
    在與英法鐘錶業的競爭中,瑞士鐘錶逐漸擁有了自己的高端品牌。雖然世界上第一塊石英表是瑞士人自己在 1967 年研發出來的,但長期在機械錶上賺了大錢的瑞士鐘錶業高層卻對此反應遲鈍。結果,精工(SEIKO)等日本制表企業搶佔了技術革新的先機,開發出一系列既廉價又精準的石英電子表,迅速把瑞士機械錶擠出中低端市場。相比機械錶,石英表無疑是好得多的計時器。自從石英表問世,就連米老鼠兒童表,也要比最昂貴的機械錶精準十倍以上。
  • 什麼是石英表?石英表的機芯有哪些?
    眾所周知,手錶分為機械錶和石英表。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石英表,什麼是石英表?石英表的機芯有哪些?石英表的按機芯分為三種1、普通石英表2、光動能3、光動能電波表4、人動電能這就是第一種,普通石英表,由紐扣電池提供動力,一般來說,普通紐扣電池的電力大約能維持手錶兩到三年的運行,一旦紐扣電池沒電了,需要更換新的電池。
  • 曾被日本精工狂虐,聊一聊瑞士表怎樣在「石英危機」中強勢逆襲?| 腕錶知識
    聯繫與合作 | kol@autotravelshow.club新浪微博 | @尙前線 @腕錶奢談國產表檔次不夠,日本表逼格不夠,德國表名氣不夠,買表要買瑞士表現如今似乎成了不少人的共識!一開始,參賽選手清一色來自瑞士,後來精工也想摻乎天文表比賽。那時候瑞士表在走時精度等方面的確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且瑞士人對於鐘錶十分自信,根本沒把來自東方的日本看在眼裡,於是敞開大門對精工說:瑞士歡迎你。就這樣,精工在1960年代開始參加瑞士納沙泰爾的天文臺比賽。
  • "國產瑞士表":商標才10年 品牌故事編到15世紀
    原標題:揭開「國產瑞士表」的面紗  被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確認為假冒瑞士表的「奧威時」手錶自稱創始於1923年,銷量超過50萬塊。  人類第一塊手錶誕生於19世紀初,具體時間說法不一。一些企業去瑞士註冊個商標,然後使用日本或其他國家生產的機芯,在國內一些電商網站上就堂而皇之地打出「瑞士表」的招牌進行售賣。  近期,《法制日報》記者在接到消費者反映後,從電商平臺上隨機抽取了44個品牌作為樣本進行調查,並聯繫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進行鑑定。最終,只有一個品牌被明確認定是瑞士原產表,有11個品牌被確認為「假冒瑞士表」。
  • 顛覆傳統的石英表革命,並非一日就成,石英表至今發展史
    現代鐘錶市場的佔有率,石英表和機械錶可謂平分秋色,或許石英表會更多一些。但其實一開始,傳統的鐘表市場幾乎都是機械錶的天下。石英表是後來居上,並且差點將機械錶從表壇上扯下。那麼石英表是如何做到顛覆傳統鐘錶市場,撬動機械錶的霸主的地位呢?今天鑫諾德小編就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石英表的發展史。
  • 為什麼瑞士手錶打敗了全世界
    瑞士手錶是世界奢侈品的代表。它們高貴典雅,但並不浮華。儘管它們並不特別準確,但它們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大多數富人戴瑞士手錶來顯示他們的身份。幾百年前,瑞士的鐘表業並不發達,在工業時代完全落後。面對新技術,它也進展緩慢。但為什麼瑞士最終主宰了世界手錶行業?
  • Swatch,瑞士鐘錶行業的英雄
    我是一力寶,一個修表的。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石英風暴,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事,一場自東方向西方的技術革命。在這場風暴中,寶璣,江詩丹頓都幾乎從鐘錶史上消失,風暴席捲了整個瑞士鐘錶行業,那麼究竟什麼是石英風暴,瑞士鐘錶行業又是怎麼走出石英風暴的呢?
  • Swatch,瑞士鐘錶行業的英雄
    風起1969年,日本精工推出了第一款石英手錶,Astron,在聖誕節當天開始出售。石英表作為一種新的表,比傳統的機械錶精準程度提升百倍,因此在剛剛推出時,價格昂貴,瑞士的制表商也認為石英表是一種高端的產品,不可能量產。因此即便精工在天文臺的比賽中秒殺了一眾品牌,仍然沒有讓瑞士鐘錶行業提起警戒之心。
  • 為什麼瑞士和日本的表這麼牛逼?
    眾所周知,瑞士表是世界上最好的手錶。整個手錶歷史上,唯一威脅過瑞士手錶業的只有日本。那麼,為什麼瑞士和日本做手錶能這麼厲害?答案很複雜,從經濟、政治、文化都能說,但健銘經過了這十幾天閉門不出的「宅男」生活後,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瑞士人和日本人都很「宅」。
  • 男人為什麼要戴瑞士手錶,女人為什麼要鑽石,能給你帶來什麼?
    而且鐘錶價格不菲,既然鐘錶變成突顯男人身份的一種象徵,所以以此類推帶多貴的表就說明這個男人有多麼尊貴。其實男人最重要的裝飾物是手錶,而女人最重要的裝束是什麼呢?毫無疑問是鑽石!手錶也好,鑽石也好,這兩個東西都有一個特點,叫做沒什麼實用價值。
  • 石英表簡史第一部:精工掀起技術革命
    [腕錶之家 鐘錶文化] 石英表的誕生是20世紀制表業最重大的創新,這項技術的發展對時間測量準確性的概念產生了深刻影響,並在全球範圍內引發激烈競爭和行業劇變。第一個推出石英表的品牌,是精工。精工Astron,第一款石英表,196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