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瞧不起日本精工,它的機械錶曾打敗瑞士表

2021-02-27 金屬加工



  近日,日本精工(Seiko)放出了一段演示手錶製造工藝的視頻(特別唯美),1200個單獨的機械部件(甚至有小至0.7mm的)如何組成一塊手錶,複雜程度超乎很多人的想像。讓我們屏住呼吸,仔細欣賞一下這段視頻,然後金屬加工小編再給大家分享一段日本精工機械錶「打敗」瑞士表的故事。

  日本表也就吃虧在奢侈品認底蘊。瑞士機械錶,其實也就是90年代末靠一股熱潮才鹹魚大翻身,之前被日本石英打殘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瑞士名牌,只是殘留下來的一小部分而已。日本精工的機械錶,就素質而言,同樣可以打敗瑞士表。

  關於精工參加天文臺比賽的前前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歷史,最完整的記載: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勝利者,成績只是代表過去,明天對我們是平等的。

  提起瑞士,人們很快會聯想到歐米茄、勞力士等馳名世界的名貴鐘錶,事實上,很多人也正是通過瑞士鐘錶才了解瑞士這個國家的。

  瑞士的鐘表工業是從家庭手工業開始的,鐘錶製造技術世代相傳,這使得瑞士的鐘表工業能夠得到保持和發展。

  1618-1648年,歐洲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國際戰爭——三十年的戰爭爆發了,在這個戰爭過程中,瑞士人逐步發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中立政策。

  鐘錶業也面臨著千載難逢的好時機,那時日內瓦鐘錶已經非常有名氣了,德意志的鐘表製造業衰落了,這就為瑞士鐘錶開始獨步世界提供了可能。在這個時期,瑞士鐘錶業得到政府的扶持和鼓勵,鐘錶業成為僅次於紡織業的第二大工業。在這段時期中,瑞士工場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已有相當高程度的發展,鐘錶業在當時歐洲乃至世界都居於領先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對中立國瑞士並沒有造成大的影響,相反,鐘錶業的業主在戰爭中獲利甚豐。許多鐘錶製造商在戰爭期間得到國內外的許多軍事訂貨,因而生意興隆。第二次世界大戰同樣沒給瑞士鐘錶業帶來什麼危害,二戰結束以後,瑞士手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銷售市場。瑞士鐘錶逐步取得世界市場壟斷。從五十年代開始,瑞士出口手錶連續十幾年居世界出口總量的50%以上。

  技術的不斷革新也必然帶來市場的開拓,到本世紀六十年代,瑞士鐘錶業進入鼎盛時期,擁有1000多家鐘錶企業,十幾萬鐘錶工人,年產各類鐘表1億隻左右,產值40多億瑞士法郎,行銷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市場的佔有率也多在50%—80%之間,個別年份竟高達90%,七十年代前期也保持著40%以上。鐘錶業的成就給瑞士帶來了極大的榮譽,也是瑞士工人最值得引以為豪的成就。

  機械手錶自20世紀初誕生以來,到今天已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有人說「手錶徵服了世界」,不無道理。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機械手錶雖然有了許多重大的改進,例如20世紀二十年代發明了自動手錶,六十年代高頻表,超薄型表,微型戒指手錶的出現,以及以後日曆、周曆、月曆、鬧時和秒表等式功能手錶的發明。但是它的基本原理和結構並未有重大的改革,並沒有擺脫精密機械的範疇。由於手錶的機械結構本身和裝配過程中的不可消除和誤差,再加上氣壓、溫度、地球引力場等因素的影響,即使是高級機械手錶的日差也在3-5秒左右,象機械錶之王,瑞士的勞力士表每日誤差也在3-4秒之間。

  對於傳統機械手錶結構進行革命的嘗試,是從1952年美國發明電動手錶開始的。

  美國電動手錶的思路啟發了瑞士人,瑞士鐘錶公司都在這方面投入了人力財力進行研究開發。1953年瑞士人發明音叉電子表,這是電子技術和精密機械加工結合的初步嘗試。

  1959年,瑞士一位名赫泰爾·馬克斯的鐘表工程師發表文章,指出轟動理論界的觀點:石英鐘錶將是未來鐘錶業的主流。文章全面地闡述了石英的特性以及其應用於鐘錶工業的可能,引起各方面的注意。事實上,早在1930年世界上就有第一臺石英鐘問世了,但由於該篇文章繼而指出,石英表還將成為手錶業的主流,這就讓鐘錶業廠商大為吃驚。

  瑞士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場威脅鐘錶王國地位的科技挑戰正在日本的諏訪精工舍秘密地進行了,其突破口就是石英電子表。

  雖然諏訪精工舍只是一家剛成立不久的小公司,但是它麾下的技術人員都把目光瞄向了未來。主宰未來才能取得勝利,這是他們的經營哲學。很快地,一項旨在開發未來鐘錶的研究計劃形成了,他們將這次研究革新命名為「59A計劃」。這一年正是1959年。59A計劃的核心就是進行石英鐘錶的研究。

  痛苦的日子終於挨到了盡頭,諏訪製造出了和機械錶一樣大小的石英表,1973年又製造出數字式石英鐘錶,1974年又推出達到小型化、薄型化目標的精緻石英表06—CA。同時,由於諏訪精工舍的石英表實現了低耗能、小型化,低成本化也就順理成章了。日本石英表開始走向世界

  瑞士鐘錶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瑞士鐘錶每況愈下,在世界市場佔有率每年以兩個百分點的速度下降。1972年瑞士表佔世界鐘錶總出口量的41.2%,1975年只佔30.7%,以後逐年下降。由於出口減少,鐘錶業人員也相應在不斷減少,鐘錶業開工率只達70%。當時世界最大的鐘表部件生產企業埃勃什公司,在兩年之內把它的工人從11000人削減為7500人。傳統的家庭作業更是受到致命的打擊。與此相反的是,日本精工石英表在世界市場上勢如破竹,節節推進。

  瑞士在石英電子表上的遲鈍,不僅使日本奪去它的市場,美國和香港的電子表也同樣給瑞士以沉重的打擊。六十年代末,美國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十年內電子表將代替機械錶。然而同期瑞士的鐘表界卻認為,到1980年3億隻世界鐘錶總產量中,各種電子表只能佔10—15%。這種對市場趨勢看法的不同極大地影響瑞士鐘錶業的走向。1978年瑞士《新畫報》的大字標題道出了瑞士鐘錶業的不安:「傳統的瑞士鐘錶業就要消亡了,美國和日本電子表侵入海爾維第,意味著這個行業的消失和滴答滴答的告終。」

  瑞士在石英電子表上吃了大虧,促使它急起直追,但畢竟落後日本、美國以及香港幾年,在世界電子表市場上總是處於不利的位置。這種出口市場不利局面興許能夠改變。但不幸的是;這個時候瑞士的王牌——機械錶的優勢也喪失了。

  日本諏訪精工舍在成立後不久就成功地設計出男用機械手錶——馬貝爾表。這種手錶的精確度比日本同類廠商生產的機械錶高出一大截,因此諏訪精工舍將這種表投入大批量生產的軌道,在市場上非常暢銷,受到國內消費者的廣泛好評。後來這種手錶在日本國內的鐘表競賽中連續幾年取得優勝。最後諏訪的人決定向瑞士挑戰,中村對科技人員講:「這樣下去沒有多大意思,還是向瑞士的國際比賽挑戰吧。」

  1960年,德國慕尼黑召開國際奧委會會議,決定1964年的奧運會由東京來主辦。聽到這個消息,諏訪精工舍的第一個反應是把瑞士鐘錶趕出奧運會。中村說:「無論如何東京奧運會要以國貨來計時。」

  瑞士著名的歐米茄公司是過去奧運會正式記錄計時方面的絕對權威。國際奧委會對於歐米茄有著絕對的依賴,幾乎各類項目都是在歐米茄的指針下決出勝負。

  但瑞士卻沒有想到,準備在東京奧運會和歐米茄決戰的諏訪精工舍在機械錶方面進步相當神速。諏訪精工舍除了開發出馬貝爾表之外,1962年推出了皇冠表,這比馬貝爾表又前進了一步。1963年他們又開發出了具有超常精確度的豪華精工表,這種表一經推出就受到國內及國際的廣泛矚目和好評。瑞士也注意到這種表,雖然他們認為這種表還不具備和先進的歐米茄表抗衡的實力,但是,他們在私底下卻隱隱地感受到了某種威脅。歐米茄公司有點擔心東京奧運會的計時是否會讓日本搶走。為此他們提交報告給政府,要求政府在爭取奧運計時權方面提供協助,並同時也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要求繼續提供在東京奧運會的計時裝置。

  但東京傳來的消息讓瑞士歐米茄公司大失所望,1963年在東京召開的國際奧委會會議上,奧委會同意了日本精工集團的申請,據說是具有超常精確度的豪華精工表給奧委會官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東京奧運會前幾個月,諏訪精工舍成功地開發出了數字式跑表,它與機構計時錶不同,能將每分每秒的記錄反映在鐘錶上。當數字式跑表測定出著名馬拉松選手阿貝貝創造出的世界記錄是2小時12分11秒2時,全場歡聲雷動。數字式跑表很快名揚天下。

  1964年,中村向瑞士方面提出,參加機械錶計時大賽。瑞士欣然同意了,因為去年諏訪的石英表951在紐紗幕爾天文臺比賽中排名在瑞士表之後,他們也相信自己的機械錶能保持不敗。瑞士也希望借這次機械錶來打擊風頭正勁的諏訪精工舍,以報東京奧運會上的一箭之仇。

  比賽結果出來了,令瑞士人非常滿意。日本送來的機械錶排名第144位,前幾名都是瑞士歐米茄獲得。瑞士似乎擺脫了東京奧運會以來的陰影,新聞媒體對這次瑞士的勝利大加讚賞。瑞士人也似乎相信了,他們的機械錶具有絕對的優勢,是不可戰勝的,東京奧運會的陰影只是偶然。報紙的大幅標題赫然寫道「歐米茄風光依舊」。在一片讚揚聲中,瑞士忘記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日本機械錶正在進步。更重要的是,瑞士也忘記了自己在家門口比賽有天然優勢,那就是歐米茄在調表上的地利,這對遠道而來的日本表則顯然不公平。更何況人家是初次參加大賽。

  日本諏訪精工舍對這次比賽結果並不滿意,儘管他們認為在同等條件下精工表決不是這麼糟的成績,但目前要做的就是解決運輸路途中的鐘表調試難題。牢騷是沒有用的。當時只有瑞士才有資格舉辦鐘錶計時大賽。

  日本諏訪決定在三年之後再一決高低,目標已定,大家就分頭準備了。這是瑞士意料不到的,他們曾認為取得這麼糟糕成績的日本機械錶至少在幾年內是不會再找上門了。

  1967年的一天,諏訪精工的技術人員騰田乘飛機從日本的羽田機場出發。他攜帶了一支特製的皮箱,裡面裝著15個機械錶。這是參加今年瑞士紐氏天文臺比賽的比賽用表。

  他提著那隻特製的皮箱,走進紐氏天文臺,將這些鐘錶交給比賽的組織者,騰田如釋重負。接下來的就是等待歷時四十五天比賽的成績公布。

  比賽組織者告訴瑞士人一個驚人的消息:日本機械錶名列第四、五、七、八名。他們個個都驚呆了,從三年前的第144名一躍到第4名,簡直讓人不可思議。那就為國家利益,也為國內鐘錶廠商利益考慮吧!所以紐氏天文臺決定不公布比賽名次,並且決定中斷以後的比賽。

  然而日本卻是乘勝追擊了。當他們收到紐氏天文臺後來送來的測定資料時,為機械手錶的成績驚喜不已。但是這樣的成績他們不是會罷手的,「走在別人前面」是諏訪的經營哲學和企業精神。但是目前瑞士已決定停辦紐氏天文臺了,怎麼辦呢?日本想到了日內瓦天文臺,他們決定在日內瓦再次點燃戰火。

  瑞士日內瓦天文臺國際比賽的主辦者收到日本的申請之後,立即開會商討對策,他們已經知道日本表在紐氏天文臺有不俗的表現,這次瑞士表是否會敗走麥城呢?主辦者對此沒有把握,他們向所有參賽的瑞士著名手錶廠商提出疑問。這次,歐米茄公司的人表示了某種擔憂:「日本的調表水平進展非常神速,也許這一年他們又進步不少了,我們得小心為是。」既然頭號廠商都沒有太大的把握取勝,其他廠商更是如此了,怎麼辦?日本已經提出申請了,拒絕別人的申請或者現在宣布停止比賽,那是愚蠢的可笑做法。討論了一段時間,大家傾向於改變比賽規則。以前的比賽都是分類式比賽,因為石英表的精確度幾乎是機械錶的十倍,所以通常的做法是石英表和機械錶分開。為了使瑞士機械錶免遭意外的打擊,他們決定變分類式比賽為混合式比賽。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萬無一失。他們要保住最後的一張王牌——機械錶。

  正如賽前人們的擔心,這次比賽的結果出來之後,瑞士廠商驚得目瞪口呆,除了前3名是由瑞士歐米茄公司的石英表所得外,第4—10名全是諏訪精工舍的機械錶。「要是我們的機械錶參加,也許將會產生一場毀滅性的悲劇」,歐米茄公司的負責人自我解嘲道,「現在該是我們反思的時候了。」

  令瑞士難堪的是,日本人還在日內瓦天文臺比賽中創造了一些令人注目的記錄,三個日本調表師都獲了獎。

  瑞士鐘錶廠商緊急研究對策,石英表已經慘敗,如果機械錶也是同樣厄運,那將對瑞士鐘錶業以致命的打擊。瑞士報紙對鐘錶商的盲目自大、驕傲自滿提出了尖銳的批評:「驕傲和固執毀了鐘錶業。多少年來,我們曾為權威和自信而陶醉,並且深深地迷戀,現在卻發現,這種權威和自信已變成不可思議的執迷不悟。外面的戰火已經點燃了,並且燃燒到了我們的國境,可是我們只是隔岸觀火,現在火已燒身了,誰來負責撲滅這無情的烈火?」

  瑞士鐘錶廠商拿出對策:在天文臺比賽方面,他們部署了精密的研究,確保下一年的比賽中擊敗日本的機械錶。在國際鐘錶市場上,既然日本機械錶的精確度已和瑞士相差無幾,當務之急就是增加機械錶的附加值,使其更加精緻,更加精確,集中這個新興對手所無法獲得的鐘表技術的結晶,來擊倒這個挑戰者,因為這時保護機械錶這塊傳統市場已是非常迫切了。

  瑞士的這個戰略對策初見成效,在1969年日內瓦天文臺國際比賽,歐米茄取得了勝利,在團體總分和個別成績上獲得了全勝,團體分為56.00分,個別最高分是56.42分。這個結果使瑞士廠商感到滿意,他們開始認為只要克服了自大和驕傲,瑞士機械錶終是不可戰勝的。

  然而日本人是不達目的決不罷休。1970年,瑞士機械錶不可戰勝的神話就被打破了,日本的諏訪精工同樣獲得了團體總分和個別成績的勝利。團體總分還比上次比賽冠軍歐米茄的最高分數多1.66分,其個別最高分也高出1.77分,並且打破了9項記錄。

  瑞士終於真正地被擊倒了,這次比賽的失利給瑞士鐘錶業帶來了揮之不去的陰影。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大幅標題赫然寫著:「王朝的交替——瑞士王朝的崩潰」,《商業周刑》則撰文評論認為:這次比賽將是一個分水嶺。

  瑞士在幾百年的鐘表史上享有盛名,並且獨步天下,就是憑著它精湛的機械錶,這是瑞士鐘錶的最穩定也最傳統的市場。如今這塊傳統市場將受到日本的猛烈進攻,而在新的石英電子市場,又不敵美國、日本、香港的「組合拳」,接下來的後果將是非常可怕的。

  瑞士鐘錶業在電子表方面急起直追,1976年瑞士出口265萬隻電子表與電子表機芯,比1975年增加了108%,現在雖在這個新興市場上起步太晚,但畢竟已有了可喜的進步。只要還能維持住傳統市場——機械錶的優勢,經過若干年,還是能重振旗鼓的。然而當機械錶市場一失守,瑞士整個鐘錶業就黯然無光了。1982年,瑞士手錶產量下降到5300多萬塊;出口量從8200萬塊跌落到3100萬塊,銷售總額退居日本、香港之後而屈居第三位。競爭失勢,苦不堪言:兩家最大的鐘表集團—ASUAG和SSIH,1982年和1983年累計虧損5.4億瑞士法郎,有1/3的鐘表工廠倒閉,數以千計的小鐘錶公司宣布停業,有一半以上的鐘表工人痛苦地加入了失業隊伍,這時美國資金大量湧入,收買吞併瑞士鐘錶廠,並且在瑞士建立鐘錶廠……

  這樣衰落的局面在瑞士鐘錶史上前所未有的,它極大地挫傷了瑞士國民的自尊心,紛紛呼籲政府和企業界採取聯合一致的有效行動,挽救正在衰敗的傳統優勢產業,因為如果失去了鐘錶,就意味著國家的衰落,那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

  瑞士聯邦內閣召開緊急會議,與企業界、金融界一起研究對策,在會議上瑞士政府宣布:政府將採取一切可能措施來挽救鐘錶業,而不管付出多高代價。在瑞士政府的協調組織下,以瑞士銀行公司和瑞士聯合銀行為首的7家銀行,聯合投資10億瑞士法郎,買下了兩家最大的鐘表企業—ASUSG和SSIH公司的98%的股票,並將兩大公司合併,於1983年5月組建為阿斯鐘錶康採恩,委任歐內斯特·湯姆克擔任總經理。

  湯姆克可謂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他採取有效措施來遏制鐘錶業仍在蔓延的滑坡趨勢。經過研製,湯姆克推出一批被譽為重振瑞士鐘錶業「旗手」的新式石英表——薄型斯沃奇表,該表問世後,大受歡迎,首批出口美國400萬隻,很快脫銷。在日本的銷路也不錯,這使瑞士人挽回了面子,也看到了瑞士鐘錶業復甦的希望。湯姆克說:只要能在目前最大的鐘表生產國日本取得好成績,瑞士鐘錶重新確立世界王牌地位就指日可待。然而,鐘錶王國的地位卻是「黃鶴一去不復返」了。在過去的十幾年間,瑞士鐘錶事實上也是進步,只是相比日本、香港的跳躍式發展而言,顯得老態龍鍾,力不從心而已。瑞士鐘錶的興衰確實給人以深深的啟迪。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在日新月異的世界潮流中,不進則退。

  瑞士鐘錶商沉湎於昔日的輝煌,夢想自己獨步世界鐘錶業的時代成為永恆,這是一廂情願的單純臆想,在滾滾向前的市場大潮中,身處其中的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容許自我陶醉,要想成為弄潮兒,搏浪者,時刻要銘記的是:成績僅僅說明了過去,未來的挑戰在恭候著你。

  創業難,守業更難。因為今天功成名就的你就成為眾矢之的。無數雙眼睛盯著你,以趕超為最高目標。這時更需要敏銳的市場眼光,超前的市場戰略,以保證這些競爭者和自己保持一定的距離。瑞士鐘錶商沒有注意到鐘錶市場的大趨勢——石英鐘錶將成為鐘錶市場的主流,因此自然地將市場領導者的地位拱手相讓。

  日本精工集團挑戰瑞士的成功也從另一側面說明了在市場競爭中必須要有一種長遠的眼光。誰掌握了未來市場的大趨勢,誰就成為未來的勝利者。

  要預測市場的未來的趨勢,當然需要時刻把握市場的脈搏,潛心研究市場的每一細微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裡。

  瑞士鐘錶業的興衰告誡我們:變幻莫測的市場是競爭廠商平等的競技場,深刻細緻的市場調查將有助於使你獲得走向勝利的市場機會,及時地抓住了這個機遇,你就將青雲直上。

  好了,看完了這麼勵志的一個故事,想問問做機械的金粉們,機械錶的工作原理你知道嗎?不知道的趕緊來掃掃盲,視頻詳解:



  機械手錶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機械手錶是由外觀組件和機心組成。外觀部件,錶盤、指針等能直接看到的部件:主傳動輪系.擒縱調速系,指針傳動輪系和上發條撥針機構等。這些機件是靠上、中,下、三層夾板把它們組合起來的。下層夾板是主夾板,是基礎件。土層夾板包括條夾板、擺板,交板。中層必板是山中夾板,叉夾板組成的。

  機械錶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機械手錶是一種精密複雜的計時儀器,它的工作原理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即原動系、主傳動輪系、擒縱調速系、指針傳動輪系和上條撥針機構。

  它們相互間的結構關係,要先從原動系說起。當我們用手旋轉柄頭,上緊發條後,手錶便產生了原動力。這種動力促使輪系轉動,並通過齒輪使轉動侍到擒縱調速部份,然後由這個部位控制轉速,最後再帶動走時指針,指示出時間。這就是它們相互間的工作關係。其中,上發條的把柄不但可以起上發條的作用,而且還能撥動指針,以便對時。

  手動機械錶是靠手動上緊發條來驅動的手錶。手動機械錶通常經由轉動錶冠,來上緊表內的發條,藉發條系統釋放出動能來啟動手錶的計時功能,所有的這些過程都由機械原理和構造來完成。

  自動機械錶是手動機械錶的一種改良,在表裡加入了一個擺陀;當在配戴時,表內的擺陀可因手腕的活動而旋轉,而達到「上發條」的效果。一般的自動機械錶仍保留手動上發條的功能,換言之仍可以轉動錶冠來上發條,只有一些較為便宜的自動機械機芯才會省略此功能。

來源:金屬加工根據愛表族、萬表網等資料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但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版權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刪除內容!本文內容為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焦點

  • 【精密機械】精工:它的機械錶曾打敗瑞士表!
    讓我們屏住呼吸,仔細欣賞一下這段視頻,然後再給大家分享一段日本精工機械錶「打敗」瑞士表的故事。日本表也就吃虧在奢侈品認底蘊。瑞士機械錶,其實也就是90年代末靠一股熱潮才鹹魚大翻身,之前被日本石英打殘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瑞士名牌,只是殘留下來的一小部分而已。日本精工的機械錶,就素質而言,同樣可以打敗瑞士表。
  • 曾被日本精工狂虐,聊一聊瑞士表怎樣在「石英危機」中強勢逆襲?| 腕錶知識
    聯繫與合作 | kol@autotravelshow.club新浪微博 | @尙前線 @腕錶奢談國產表檔次不夠,日本表逼格不夠,德國表名氣不夠,買表要買瑞士表現如今似乎成了不少人的共識!一開始,參賽選手清一色來自瑞士,後來精工也想摻乎天文表比賽。那時候瑞士表在走時精度等方面的確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且瑞士人對於鐘錶十分自信,根本沒把來自東方的日本看在眼裡,於是敞開大門對精工說:瑞士歡迎你。就這樣,精工在1960年代開始參加瑞士納沙泰爾的天文臺比賽。
  • 精工手錶,完全不輸瑞士入門表天梭!
    世界上兩大制表地區,一個是瑞士,另一個就是日本了。瑞士表是全國最高檔的手錶,而日本,則造出以實用和耐久的手錶聞名,今天,要說的,就是日本著名手錶品牌精工與瑞士入門手錶天梭之間的比較。看以下三個方面。檔次怎麼說哪?
  • 4000元的預算,是選日本表還是瑞士表?
    日本從70年代之初到70年代末大力發展石英表,憑藉可靠的性能、完美的精準度以及低廉的售價迅速把瑞士制表業打的人仰馬翻,英納格、綺年華、西馬等等一批品牌隕落,歐米茄、浪琴也是被整合到swatch集團。在石英表以及一些功能表上,日本表還是有一些優勢的。
  • 賈伯斯手上的seiko,當年差點就把瑞士表幹掉了~
    一隻日本石英表為啥能入賈伯斯法眼?告訴你一件更令人吃驚的事:當年的精工,差點就幹掉了瑞士的機械錶。看到日本選手表現這麼渣渣,瑞士人輕敵也很正常。但到了 1968 年那年,比賽卻一下子發生大逆轉。精工一舉包攬比賽的第 2、第 4,第 8名,而且參賽用的還是機械錶。
  • 日本石英表與瑞士表纏鬥半世紀
    與價格高昂的機械錶相比,相對平價的石英表滿足了普通民眾的生活需求,而這一切與日本「石英革命」密不可分,說起來,不過是半個世紀前的事。  精工舍在瑞士天文臺比賽中一舉成名  《華盛頓郵報》稱,20世紀60年代以前,世界上手錶的生產商主要集中在瑞士和美國,瑞士產高檔表,美國產中低檔表。
  • 國產表和瑞士表之間差了十個精工?
    單從鐘錶方面來談,國產表工藝的確一直在進步,但我們距離瑞士表究竟還有多遠?就國產表的精準度而言,與那些高檔瑞士表、德國表相差無幾;就品牌及用戶的定位而言,國產萬元表也在慢慢普及;就機械錶機芯工藝而言,自主研發之餘都能對外出口了……那麼國產表到底差了些什麼?怎麼做才能超越老牌的日本精工之流,追上德國、瑞士?
  • 瑞士表VS日系表,哪個更強?
    在表圈經常會有表友爭論瑞士手錶和日系手錶哪個更好,哪個更值得入手,哪個更值得佩戴珍藏!在小編看來瑞士手錶VS日系手錶,沒有絕對,只有相對,兩者各有千秋,不能因為品牌戰略而各自貶低打壓對方。日本手錶屬於科技產品,精準實用,價格親民,石英和光能無疑是日本手錶的強項。
  • 2000元買日本表還是瑞士表還是國產表?哪個好?
    、日本表和中國表之間不停糾結。,卡西歐和精工都挺不錯,但是一想到日本產的心裡就不舒服。  兩千多的瑞士表,能勉強買到天梭的石英表,小編覺得如果是女生的話,戴戴還是不錯的,簡潔方便,秀雅迷人。但是對男生來說就有點可惜了,小編覺得男生還是戴機械錶好。
  • 為什麼瑞士表這麼「壕無人性」?是石英革命的鍋嗎?
    為什麼瑞士表這麼「壕無人性」?是石英革命的鍋嗎?俗話說得好:窮玩車,富玩表。提起手錶,瑞士機械錶是家喻戶曉的存在。好像手錶+瑞士,就等於功能保障、款式保障、品質保障。瑞士手錶更是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徵。但是,包括制表大國瑞士,當時都認為機械錶才是正統,放棄了石英表的產業化。而日本,把石英技術微縮至小小的手錶殼中,製成了石英手錶,並進行了產業化的生產和銷售。由此,讓稱霸鐘錶製造業百來年的瑞士,承受了一次巨大衝擊。在1969年,日本精工Seiko以領先全球的技術,推出世界上第一隻可供量產的石英腕錶,命名為「Quartz Astron」。
  • 精工高端機械錶比得過勞力士嗎?還是差點火候
    常聽別人說勞力士是手錶界較為頂級的手錶品牌之一,所以它的性能和精準度是普通手錶沒辦法比較的。那麼問題來了,你知道日本較為出門的精工高端機械錶能比得過勞力士嗎?下面萬表小老弟為大家分析。一、精工高端機械比得過勞力士嗎?
  • 為什麼瑞士手錶打敗了全世界
    瑞士手錶是世界奢侈品的代表。它們高貴典雅,但並不浮華。儘管它們並不特別準確,但它們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大多數富人戴瑞士手錶來顯示他們的身份。幾百年前,瑞士的鐘表業並不發達,在工業時代完全落後。面對新技術,它也進展緩慢。但為什麼瑞士最終主宰了世界手錶行業?
  • 時尚更百搭—精工領航雞尾酒機械錶簡單體驗
    ,DW肯定要排除,爛大街了,毫無性價比可言,結合自己的預算,先定了精工這個牌子,精工作為日本表廠三巨頭之一,精工在國內的存在感雖然不算高,但在日本本土的市場佔有率確實相當牛逼,是當之無愧的TOP。而且了解得越多越能發現,精工真的是一個寶藏品牌,擁有各種風格,同時產品線覆蓋了高中低檔,經典款式也有很多,能滿足各種消費者的不同喜好。提到精工,很多人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那場重塑了世界制表行業的「石英革命」,但其實,精工在機械錶領域的成就也不容小覷,不僅掌握著很多獨家的先進技術,還有經典獨特的設計風格,是目前唯一可以和瑞士表抗衡的亞洲品牌。
  • 它們是你不曾聽說過的日本表,高昂售價甚至遠超瑞士製造!
    比如說我們心裡總是會認為,瑞士表要比日本表好一些。雖然有時候我們不會刻意提起,但這就是我們對於腕錶的隱藏觀念,或者說隱藏定位。但是事實上日本表並不是落後於瑞士表,而是許多人都被它走量的策略、親民的定位給忽悠了。除去一些常見的走量款式,有些定位高端的日本表其實定位會遠超出我們的認知範圍,這才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題。
  • 卡西歐西鐵城精工哪個性價比更高?西鐵城屈居第二
    日本手錶在整個亞洲地區的排名最高。無論是無線電手錶,GPS手錶還是電子手錶,西鐵城和卡西歐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沒有人願意落後。在功能和材料上都沒有區別。但是,如果它比機械錶更好,那麼西鐵城的機械錶可能會更好。精工迷們不要打敗我,我是客觀的分析對象?
  • 號稱「日本勞力士」的精工表到底怎麼樣?
    這裡不想去談那些複雜的瑞士表,也不想說實用的德國表,要推薦給大家的是人人都用得起的牌子——號稱「日本勞力士」的精工表。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到精工,還是早年去日本旅遊的時候,當時導遊在大巴上說得天花亂墜,說精工是亞洲最準的機械錶,不輸勞力士。當時雖然沒從事鐘錶行業,但勞力士的實力與名氣是知道的,心裡還想著這牛皮吹得可以。後來才知道,或許是我自己太替精工「自卑」了。
  • 西鐵城卡西歐精工哪個性價比更高?西鐵城屈居第二
    日本手錶在整個亞洲地區的排名最高。無論是無線電手錶,GPS手錶還是電子手錶,西鐵城和卡西歐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沒有人願意落後。在功能和材料上都沒有區別。但是,如果它比機械錶更好,那麼西鐵城的機械錶可能會更好。精工迷們不要打敗我,我是客觀的分析對象?
  • 八大機械錶入門品牌
    西鐵城日本三大腕錶品牌:精工、卡西歐、西鐵城,除了卡西歐不做機械錶,西鐵城和精工一樣是石英機械通吃,西鐵城的機械錶價格也非常親民天梭說完日本表,就該來說說瑞士表了,雖然現在的「Swiss Made」含金量可能不如以前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大多數人心目中
  • 入門機械錶的首選,精工5號又推出2020年全新款式
    在職場,幾乎每位男士都喜歡佩戴一塊手錶,尤其是機械錶,更能給人一種沉穩可靠的感覺,在無形中提升自己的氣質。如果是忠實的手錶愛好者,一定對日本精工並不陌生。它有著相當豐富的產品線,其中的精工5號系列憑藉穩定實用、價格親民的特點成為了眾多年輕人入門機械錶的首選。
  • 入門機械錶的首選,精工5號又推出2020年全新款式
    如果是忠實的手錶愛好者,一定對日本精工並不陌生。它有著相當豐富的產品線,其中的精工5號系列憑藉穩定實用、價格親民的特點成為了眾多年輕人入門機械錶的首選。第一隻精工5號機械錶誕生於1963年,擁有自動上鏈、雙歷顯示、防水功能、4點位置錶冠、堅固表殼這五個對當時來說十分具有獨創性的設計,同時也是它名字的由來。而到了1966年,日本出口的精工5號手錶數量就已經超過了瑞士生產的全部自動上鏈手錶的總量,可見精工5號的火爆程度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