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31 12:01:59 來源:青島財經網-青島財經日報
文化名人是一個城市的寶貴的文化資源。充分挖掘豐厚的歷史名人文化資源,對提升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具有重要意義。今年是膠州清代經學家、方志學家、文學理論家、古文家和詩人張謙宜誕辰370周年。為了深入挖掘這位青島本土文化名人留下的豐厚的文化遺產,青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膠州市政府和青島古典文學研究會等單位,於10月26日在膠州市舉辦了「2019張謙宜與青島文化」高峰論壇暨青島古典文學研究會學術年會活動。本次活動也列入了青島市社科聯的年度重點學術活動。市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楊華新,青島市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王春元,膠州市政協副主席王天鴻等領導出席會議並講話。六十多位來自駐青高校和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以及張謙宜的後人出席了本次高峰論壇。
膠州「帝師」著作等身
「張謙宜是我們膠州的『老鄉』,是清代雍正皇帝的老師,也是一位多產的作家。」據膠州市政協副主席王天鴻介紹,膠州市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高氏、法氏、匡氏、柯氏等幾大家族,歷來重視家庭教育、詩書傳家、積學力行,張謙宜、法若真、王無競、劉翼明、法坤宏、冷枚、高鳳翰、趙僎等著名詩人、書畫家,在政治、文學、書畫、史學等領域留下了大量的著述。據學者們統計,膠州地區共有四部文獻 913 部,佔青島地區歷代文獻總數的一半以上。王天鴻介紹說:「今年是張謙宜誕辰370周年,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舉辦『張謙宜與青島文化』高峰論壇,對於宣傳膠州的文化和旅遊資源,弘揚膠州特有的家風、家教、家訓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張謙宜後人啟動「家族書寫」
據張謙宜的後人、膠州市總工會原副主席張炳旭介紹,得益於青島古典文學研究會眾多學者的研究,張謙宜研究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目前,張謙宜的後人也在積極組織「家族書寫」,包括修訂家譜,收集、整理張謙宜的字畫、書稿等資料,並著手編寫張謙宜家族文獻,以留給後世。近期,張謙宜的後人還準備籌建一所張謙宜紀念館,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位學富五車的清代學術大家。
據青島古典文學研究會統計,張謙宜一生著述作品共有32種,其作品涉及經、史、地理、詩文、傳記、方志、評論等諸多領域,留存至今的詩歌有三千餘首。其中,《絸齋詩談》收入清代《四庫全書存目提要》,該書與《絸齋詩文》一起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四書廣注》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膠州文總集《膠州文鈔》現存山東省博物館。
張謙宜研究方興未艾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青島古典文學研究會會長劉懷榮介紹,本次「張謙宜與青島文化」高峰論壇共收到學術論文三十多篇,其中有若干專門研究張謙宜的高品質學術論文,有的以研究張謙宜的家世和交遊為主,有的討論張謙宜詩學的神品價值,還有的討論張謙宜詩歌的題材和風格。除此以外,論壇組委會還收到了有關法若真、高鳳翰、黃公渚等青島地方文化名人研究文章,以及即墨黃氏家族的詩文研究文章。
「在清初詩壇上,張謙宜的詩歌創作和文學理論建樹皆佔有重要一席。」據張謙宜研究專家、青島大學青島地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宮泉久教授介紹,近年來,國內學術界關於張謙宜的研究方興未艾。例如,2016年,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文學院魏學寶、伊強點校出版了《絸齋詩集》,為國內學者研究張謙宜著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另外,本次學術年會還收到了來自駐青高校學者的幾十篇古典文學研究論文,內容涉及《詩經》研究、秦代文書行政制度研究、《太平廣記》研究、歐陽修研究等等。
1、凡本網專稿均屬於中國山東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中國山東網的作者姓名。
2、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山東網)」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後儘快處理。
3、因使用中國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智慧財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中國山東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一切網民在進入中國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網站聲明》並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