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必須有本事
早在煙臺開埠之前,商貿便已頗具規模。商貿活躍,必定催生飲食業的繁榮。有資料可查的煙臺近代最早的飯店,是清鹹豐十一年(1861)由福山人開設的東順館。當時開在秋夜胡同(後改為修業胡同)北端路東,門朝西,門臉為一排平房,有前後院,能擺十幾張八仙桌。沒有雅間,只用屏風相隔。
煙臺開埠後,飯店逐漸多了起來。到了民國十一年(1922)初,煙臺街有點名氣的飯店有將近20家,鄭千裡編撰的《煙臺要覽》中有詳盡記載:在老電報局街有4家:新冠芳樓(專做番菜)、小洞天、松竹亭和永隆飯菜館;小太平街有3家:大羅天、大興樓(日本料理館)、菊水菜館;還有廣東街的鹿鳴園、會英街的大觀樓(專做粵菜)、太平街的東坡樓、老廣仁堂街的會英樓、德源街的悅賓樓、轎子街的公和樓、桃花街的同升樓(專做羊肉)、西域棧(雞素燒)等菜館飯莊。中西兼擅,家家有特色,各有各的招牌菜。
到了民國二十五年(1936),煙臺的大飯店「以鹿鳴園、大羅天、東坡樓、芝罘第一樓、松竹樓、渤海番菜館、群英樓等最為馳名」。除了這些大館子,還有大小飯鋪酒館336家,遍布煙臺各處。此時煙臺的常居人口約16萬。
當年,煙臺餐飲業的經營模式不外3種:一種是有錢的金主聘請能人做掌柜的,自己做東家。東家不管具體經營,掌柜的獨立負責,雙方定有聘期契約,約定月工資,年底利潤東六西四分成。一種是內行人彼此合作,合夥出錢一起幹。這種合作據投資多少,一般是一個任掌柜的,一個任帳房先生,共擔風險。還有一種是廚師或堂頭自立門戶,自己籌本錢,既是東家又當掌柜的。
大飯店的掌柜的,不僅懂管理、會用人,還得有擔當,頭腦靈活,遇事果斷有辦法,絕對是個有本事的當家人。
講個小故事。據說1925年7月,山東督辦張宗昌當上了山東省長,攜母親和家眷回掖縣老家祭祖,途經煙臺。煙埠政要輪番宴請。這天,膠東道尹周仁壽的夫人在大羅天宴請張宗昌的母親張侯氏。請張老太太點菜,她不識字也不會看菜譜,張口點了個「瓜即炒豬肉」,並說「快炒快上」。陪客的都是達官顯貴的夫人,不知老太太點的是啥山珍海味,一時面面相覷。這「瓜即」是啥?難不成是鹹菜?堂頭和廚師難壞了,又不敢問老太太,便心急火燎地報告掌柜的張培訓。張想了想,讓堂頭拿著5塊銀元塞給隨從的副官,求其幫忙。這下搞明白了,「瓜即」果然就是鹹菜缸裡醃的大蘿蔔。馬上到醬園子買回醃蘿蔔,與五花肉急炒,張侯氏老太太吃得非常高興。這事傳出去,傳成「張大帥他媽大羅天吃鹹菜炒肉,一盤5塊大洋」。實際大羅天花這5塊大洋,買的是情報。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櫃二堂三灶房
一個好漢三個幫,當掌柜的必須要選好3個人:一是帳房先生,二是堂頭,三是灶頭,就是當灶第一廚師。那時的行話叫「一櫃二堂三灶房」,說的就是這個。
老帳房救場
帳房先生,是掌柜的最信任的人,精打細算、見多識廣、老成持重自不必說,掌柜的不在時,還要暫替當家坐鎮,是掌柜的重要參謀。
舊時到飯店酒樓吃飯,都是跑堂的夥計先上前招呼。顧客要麼自己點菜,要麼讓跑堂的夥計推薦菜。夥計免不了「看客下菜碟」。但是,如果顧客張口點了一道奇特的菜,只要說出菜名,店家絕不能說沒有或不會做。這是當時的規矩。
老煙臺街曾經流傳這樣一個故事:這事發生在1922年,東順館在秋夜胡同已開了60多年了,飯館不大名氣大,天天顧客盈門。有一天快到中午,進來一老頭兒,穿著打扮一看就是個鄉下人。堂頭讓跑堂的小夥計快去招呼著,小夥計讓座後,問點什麼菜。對方說「等會兒」。過一會兒,再來問,對方問:「都能做什麼樣的菜?」小夥計有點不耐煩,滿臉不屑,心想看你那個樣能吃得起什麼菜,便說:「點什麼,做什麼!」只聽老頭兒笑眯眯地點了:「請客不到。」小夥計有些發蒙,立即報告了堂頭。堂頭大吃一驚,立馬到老頭兒桌前,作揖打拱說:「老人家多有得罪,有話好說。」老頭兒說:「這麼些客人都在看著,我既然點出菜名,你就做吧,我按規矩辦。只要能做出來,和掌柜的說,要多少錢給多少錢!」
那天也湊巧,王掌柜的不在家。堂頭和當灶廚師一說,廚師頭皮發麻:連菜名都沒聽說過,這是要砸飯碗呀。堂頭提醒廚師:快到後院問問老帳房先生。此人姓陳,牟平人,60多歲了,前幾日告老辭工,正準備回老家。聽堂頭和廚師說罷原由,陳老先生說:「我知道了。菜名『請客不到』,主人請客、客人沒來,主人就是『幹(肝)費(肺)心腸』。你把豬肝、肺、心、腸用料煮好,每樣切成細條,用蒜泥拌好,加上香菜末即成。做好後我去送。」
這時,正在店內吃喝的客人,吃完了也不走,都等著看結果呢。陳老先生把菜送到老頭兒桌上,老頭兒笑了:「東順館名不虛傳,真有能人呀。」陳老先生一看這還了得,原來對方是「染料大王」、牟平人張彥山。跑堂的小夥計以貌取人,冒犯了對方,幸虧帳房先生見多識廣,救了場。按規矩,這個菜要加倍給錢的。王掌柜的回來聽說後,堅決不要,說跑堂小夥計對您不恭,是東順館的錯。不過張彥山還是讓人送來10塊大洋,這是一桌8人上等魚翅宴席也用不了的錢。
堂頭也是靈魂人物
管理店面大堂的,叫堂頭,這位也是飯店的靈魂人物之一。
顧客上門,堂頭要親自迎客,掃一眼顧客的衣著打扮、儀態神氣,對方的身份、地位便大致瞭然。堂頭一步上前,幫顧客脫衣掛帽,跑堂的便趕快跟上,送茶上水。熱情禮貌當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對飯、菜、酒等的介紹要到位,尤其是介紹自家招牌菜時,必得是爛熟於心。上菜端湯平穩,端茶斟酒及時利落,上菜有序不亂,菜價口算準確無錯,壓桌撤席迅速安全。客人點好菜,堂頭面向廚房,高聲報菜名,既報給後廚,也報給柜上的帳房先生。後廚按菜名備料,掌灶的按報的菜名下鍋,帳房先生按菜名記帳。當天晚上打烊後,三方對帳,日清日結,這也是開飯店的規矩。
報菜名,首要是清楚,也叫「響堂」。比如,松竹樓堂頭胡發科先生的「響堂」最有講究,合轍、押韻、口清。客人點好菜、酒後,即報:「甲字桌,紅燒乾貝、 大蝦、油爆海螺、燒蠣黃各一中盤(最後一個「黃」字要拖腔)——」「老燒酒一壺四兩,外加五加皮色酒一瓶——」最後的「兩」字、「瓶」字拖腔。一般是先報涼菜,後報熱菜。涼菜做起來較簡單、上得快,客人先喝著酒吃涼菜,兩不耽誤。給客人上菜時,也要報上菜名。
其間,要送上手巾把,還要問是否續茶水、續菜、續酒。燒酒涼了要熱,菜涼了要回勺。就餐後,再次送上手巾把和漱口水,讓顧客擦手、漱口。此時,跑堂的夥計上前口算報帳、收錢,到櫃檯交給帳房先生結帳。那時,顧客是要給小費的,叫小櫃。比如,顧客給了10個銅板的小費,跑堂的便高喊:「甲桌張先生,小櫃15個銅子——」之所以要額外多報5個,玩的是心理戰術,這是喊給別的顧客聽的,意在讓他們比闊氣,多給小費。這一嗓子,前後堂的人都聽見了,齊齊喊一聲「謝謝張先生——」然後,堂頭恭送顧客出門,嘴裡說著「請您再來,再見!」這一桌客人才算服務完。
那時,煙臺街許多飯店酒樓都可以點外賣,飯菜送到家。這項業務也是跑堂的來做。像東順館的跑堂夥計,專門騎著自行車,手提食盒,送菜到家。顧客還可以日吃月結,也可以三大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前三天上門收帳。從來沒聽說不給錢賴帳的。那個年代,沒有個人信譽,很難行走社會。
灶頭是招牌
開飯店一定要有好灶頭,也就是好廚師。舊時大飯店的廚師,根據技術的高低分為頭灶、二灶、三灶,都稱為掌灶廚師。頭灶,在煙臺街也叫灶頭,統管後廚灶上的全部工作。灶頭必須有真才實學,他的拿手菜,一般也是這個飯店酒樓的招牌菜。松竹樓掌柜的王傳秀是個內行,為了選個當灶好廚師,不管是誰推薦的,他絕不見面,定要親自帶幾個懂行的人佯作顧客,到其掌灶的飯店去,點幾個菜親測。有一次他們到一家飯店,先上一道炒蝦仁。大家品嘗過,都說炒蝦仁很新鮮。王傳秀喚過堂頭,說:「新鮮是新鮮,但這顏色不怎麼樣,不夠白。」堂頭一聽,知道今天來了懂行的吃家了,馬上說:「請先生指教。」王掌柜的答道:「這廚師用的是陳的大油,所以蝦仁有點黃。」堂頭馬上問廚師,真是如此。趕快報告給掌柜的。
此時,正好又上了一道拔絲山藥。掌柜的在旁邊客氣地問道:「王先生,您看這個菜怎麼樣?」大家都感到無可挑剔。可王掌柜的回答說:「糖熬得正好,絲拉得長,又不焦,就是山藥炸過了頭,茬嘴。」大家又都嘗了一塊,果然。
松竹樓也真的挑選出一位呱呱叫的當灶廚師,叫郝光榮,後來成為煙臺的著名廚師。
煙臺是魯菜的發源地之一,魯菜講究的是爆、炒、炸、扒、溜、氽、蒸,並且講究調湯。「京劇的腔,當兵的槍,廚師的湯」,名廚師用湯調味兒,講究湯清味醇,一菜一味,百菜不重,變化豐富。更講究的是一種菜不管做多少盤,盤盤色香味一個樣。郝光榮不愧是名廚,關於他的神技,坊間有個傳說。他的名菜是油爆雙脆、湯爆肚仁、扒魚翅、芙蓉雞片、扒三白,尤其是油爆雙脆特別拿手。這道菜主料是豬肚頭(俗稱豬肚仁)和雞胗,主要考驗刀工和火候。這是松竹樓的拿手菜之一,不管一天做多少道油爆雙脆,保證色香味都一樣。據說煙臺街有5個公子哥不服氣,約好了到松竹樓一試究竟。他們分別坐到5張桌子上,在不同的時間都點這道油爆雙脆。5道油爆雙脆上了桌。色澤、香味、口感都一模一樣。此事傳揚出去,松竹樓生意更隆,當灶廚師郝光榮名氣更響了。
學徒大不易
帳房、堂頭、灶頭修煉不易,在大飯店酒樓當學徒,也不易。想當學徒,要找熟人介紹,還要有鋪保,寫契約。學徒3年,3年為奴,只管飯不給工錢,1個月給20個銅板,算是剃頭洗澡錢。所有的學徒小夥計先幹粗活,半夜才睡,五更便起。前堂後廚,掏爐灰、上煤生火、買菜摘洗、刷盤洗碗,樣樣雜活都得幹。幹一段時間後,掌柜的才按照學徒的表現,進行再分配。有點文化的,學帳房,十個八個學徒中才能挑出一個;長相好、頭腦伶俐、口齒清楚的,到前堂跑堂;餘者到後廚,練刀工,打下手。能否有資格上灶顛勺,那得看灶頭大廚喜不喜歡、教不教了。要是灶頭喜歡、願意教,那就是學廚師的天大緣分了。3年出徒後,可以掙工資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出徒後每月有4至8元大洋的收入,還可參與小費(小櫃)分配。
老煙臺街的飯店酒樓一般都是上午八九點鐘掛出幌子,開門營業;晚上是10點或11點摘幌,閉店打烊。所有的飯館酒樓都有店規,內容大體差不多:不準曠工誤工;不準偷拿偷吃店內物品;不準變動規定的飯菜配料標準;不準降低飯菜質量;不準與顧客吵架。如有違反,輕則罰工、罰款、扣工錢,重則開除。很少有違犯者,因到飯店做個學徒不容易,無論受多大的委屈也忍著。
飯店酒樓的夥食一般比較好。平日片片、饅頭、米飯、大鍋菜保證吃飽,但平時不能吃帶餡兒的主食。每月初一、十五晚上打烊後吃包子、餃子,有炒菜可喝酒,但學徒的不能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