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財經社 周享玥
編輯|鹿鳴
繼因疫情期間大賣的紫外線殺菌燈「重新翻紅」後不久,*ST雪萊又打算趁熱打鐵,牽手鍾南山做校園防疫。
6月23日晚間,*ST雪萊發布公告稱,其擬與廣州呼研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呼研所醫藥」)籤訂《「未來之光」戰略合作協議書》,聯手做校園防疫工作,著重解決校園感染防控、減少交叉感染、保障師生健康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呼研所醫藥的董事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專家組組長鍾南山。而*ST雪萊此前已經連續兩年虧損,並在近期打出了換帥、甩賣資產、債務重組等諸多動作。
因此,*ST雪萊的此項公告也被不少人質疑存在蹭熱點的行為,深交所也火速下發了關注函,要求*ST雪萊說明是否存在迎合市場熱點、炒作公司股價的情形。
對此,AI財經社曾於6月24日下午致電*ST雪萊董秘,其回應稱,「一切以公司公告為準,關注函裡的問題也將會儘快回復並公告」。
想要抱鍾南山大腿?
公開資料顯示,呼研所醫藥成立於2009年,是鍾南山院士領導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產學研和成果轉化平臺主導發展企業,註冊資本1.38億元,鍾南山為該公司董事長。
呼研所醫藥官方微信公眾號上,記載著一個鍾南山的任職小故事。
據悉,鍾南山曾在2018年5月的廣州醫科大學鍾南山團隊產學研工作匯報交流會上,首次以呼研所醫藥董事長身份亮相。而在此之前,他曾考慮了一年半時間,請教過經濟律師,也跟有關負責人寫信詢問過操作的可行性,得到領導「好好幹」的肯定答覆後,才決定就任。
不過,雖出任董事長一職,鍾南山卻並未持有該公司股份。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呼研所醫藥的前三大股東分別為持股23.31%的廣州安捷投資管理中心、22.54%的佛山金都投資有限公司和15.8%的周榮,鍾南山並不在股東之列。
據*ST雪萊披露的公告顯示,「未來之光」項目體系由照明消殺體系、智能體系、隔離防控體系、策劃宣傳體系、施工布局體系、市場運營體系、售後維護體系構成。
根據協議,*ST雪萊將負責建立各個體系並落實到每個項目,建設「智能消殺校園」系統的控制後臺,生產紅外、照明、消殺的燈具及成套設備,以及教育系統的業務開發,組織宣傳活動、營銷活動等。
而呼研所醫藥主要負責「協助」工作,包括安排下屬感控技術專項公司積極配合項目總體規劃需求、優惠價格提供系統的專業傳染隔離防控器械、對項目進行全程監督,提供科研理論指導,積極開展關於合作項目的宣傳、營銷活動等。
據悉,*ST雪萊計劃於2020年7月底前完善「智能校園及衛生安全防護系統」,相關產品可批量供應,雙方成為戰略合作夥伴,共同運營,並將首以上海地區作為試點,逐步推廣到全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據其公告顯示,該戰略合作協議目前仍屬於雙方合作意願的框架性、意向性約定,不涉及具體交易金額,尚未籤訂。
對此,AI財經社也曾在6月24日下午撥打呼研所醫藥公開聯繫電話,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這個不是很清楚,我們暫時沒有籤約,目前還沒有具體的安排」。
創始人賣燈泡攢下19億身家
實際上,*ST雪萊也曾有過一段高光時期。
公開資料顯示,*ST雪萊成立於1992年,主營照明、汽車照明和環境淨化三大業務,產品廣泛應用於家居照明、公共照明、道路照明、汽車照明、室內外殺菌消毒等領域,創始人為柴國生。
據2010年媒體報導,柴國生於1953年出生於雲南箇舊,父母都是教師。17歲時,他曾進入到雲南當地的一家燈泡廠當工人,憑藉著較強的學習能力,很快就學會了製作燈泡和抽真空的專業技術,並在1975年被推薦到復旦大學光學系電光源專業學習。
剛進大學時,由於基礎太差,柴國生聽課一度如聽天書,但因為「不想浪費時間,不想浪費生命,不想比別人差」,柴國生用3年的時間學完了初中到大學9年的課程,到畢業時,他甚至以56分的考研成績排在了全班第一名,成了全班最優秀的學生。
不過,研究生的入圍分數線卻是60分,柴國生最終考研失敗,重新回到了家鄉的燈泡廠,歷任技術員、工程師、總工程師等職位。
在燈泡廠待了十多年後,柴國生決定下海創業,於1992年創立南海市華星光電實業有限公司(*ST雪萊前身),並在2006年10月25日將雪萊特成功推上資本市場,使其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大的節能燈公司之一。
上市後,*ST雪萊的股價曾經經歷過一段高漲期,一度從剛上市時的十幾元一股漲至了最高42.49元一股,柴國生的個人身家隨之實現了暴漲,以19億元身家排在2007年胡潤百富榜第448名。
不過,2008年開始,*ST雪萊的股價持續走低,業績也表現平平,營收和淨利潤始終處于波動狀態,並時有下滑,營收常年在3億至5億元之間徘徊,淨利潤則多為1000-2000萬元。
為了拉動業績,柴國生在2014年為*ST雪萊挑選了一位「乘龍快婿」——富順光電,以近5億元對價拿下了該公司100%股權。
這次收購讓*ST雪萊的業績實現了暴漲,營收直接從2014年的4.42億元暴漲81.42%到了2015年的8.02億元,歸屬淨利潤則從1726萬元漲到了5680萬元,增長了229.08%,股價也從不到10元/股重新漲到了最高27.5元/股。
嘗到甜頭的*ST雪萊自此在併購之路上越行越遠,在此後幾年的時間裡大肆併購光科技應用、智能消費電子、無人機、鋰電池、教育等熱門行業標的公司。
然而,瘋狂併購雖在短時間內刺激了*ST雪萊的業績,使其2016年和2017年暫時延續了2015年的高營收和高利潤,2017年的營收甚至一度達到10.3億元,但實際上並未能解決其主營業務的增長困境,反而為*ST雪萊埋下了一個個「暗雷」。
紫外線殺菌燈會是救命稻草嗎
2018年開始,此前埋下的一個個「暗雷」開始陸續被引爆,*ST雪萊業績出現「大變臉」。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19年,其分別實現營收5.66億元、3.54億元,歸屬淨利潤虧損8.34億元、6.01億元,虧掉了上市以來所有盈利的4.5倍。而曾經刺激*ST雪萊業績大漲的富順廣電也在2018年出現了虧損,直接虧掉3.65億元。
為了自救,*ST雪萊只好在2019年10月將富順光電100%的股權以1元的價格賤賣給了廈門好來電及漳州金鑫豐。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月,執掌雪萊特二十多年的柴國生還曾試圖為*ST雪萊引入戰略投資者,擬將其持有的雪萊特5000萬股轉讓給廣州啟錄,讓後者成為*ST雪萊戰略投資者,但最終不了了之。
一個月後,柴國生以「個人身體原因」請求辭去*ST雪萊董事、董事長及董事會專門委員會職務。但僅10天之後,*ST雪萊就再次公告稱,收到柴國生遞交的《關於收回辭職報告的通知》。
公告顯示,在柴國生辭職後,*ST雪萊部分債權人不能充分理解其辭職的原因,對公司的債務產生擔憂。考慮到自己的辭職報告尚未正式生效,為增強公司債權人的信心,確保公司經營穩定,柴國生決定向公司及董事會申請收回辭職報告。
不過,柴國生重返崗位後, *ST雪萊的債務危機並未能得到明顯改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30日, *ST雪萊債務逾期本金累計約為3.64億元,相關逾期債務涉及的尚未支付的利息、違約金及罰息合計約為3988.76萬元。
在此背景下,柴國生於2020年5月16日再次請辭,將董事長之位交給了施新華,自己則不再擔任*ST雪萊任何職務。
2020年4月,*ST雪萊還曾公告稱,擬以2.17元/股的價格,向施新華定向發行公司股票不超過2.29億股,募資不超過4.97億元用於償還債務。此次定增完成後,施新華將以23.08%的持股比例成為*ST雪萊的第一大股東及實控人。
不過,截至目前,該非公開發行方案尚未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柴國生依舊為*ST雪萊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為21.68%。
6月5日,*ST雪萊又公告稱,施新華擬自增持計劃披露之日起不超過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不低於2000萬股,不超過3500萬股。但截至目前,施新華尚未實施增持。
值得一提的是,危機重重的*ST雪萊似乎在疫情期間獲得了一定的「喘息機會」。
隨著防疫衛生需求的高漲,紫外線殺菌燈成為了「緊俏貨」,包括*ST雪萊在內的紫外線殺菌燈廠商的股價曾一度水漲船高。
看到機會的*ST雪萊開始頻繁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及公告中表示「目前紫外線殺菌燈訂單充足」,「當前以紫外線殺菌燈為經營重心」,而此次試圖與具有鍾南山這一名人背景的呼研所醫藥展開的合作項目,也正是以紫外線殺菌燈作為基礎重點推進的經營項目。
紫外線殺菌燈確實為*ST雪萊帶來了不錯的效益,據*ST雪萊此前披露,2020年1月1日至3月25日,其紫外線殺菌燈確認銷售發貨金額約為2645萬元(未經審計),約佔2019年全年紫外線殺菌燈所屬的環境淨化系列產品實現的5621.02萬元總營收的47.06%,相當於僅用三個月時間就實現了2019年半年的收入。
不過,這股「防疫需求熱」到底能延續多久,*ST雪萊是否真能吃上「鍾南山」這一名人效應的紅利,紫外線殺菌燈又是否能夠成為*ST雪萊的「救命稻草」,仍然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