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正式宣布停止氫燃料電池汽車開發計劃,會是一場蝴蝶效應嗎?

2020-12-23 騰訊網

奔馳母公司戴勒姆集團日前正式宣布,終止了氫燃料電池的乘用車研發計劃,這項自2013年起與福特和日產公司合作開發的項目被停止了,設計開發的奔馳GLC F-CEL車型也面臨停產。

對新能源的開發而言,這無疑是個不小的打擊,很多朋友會問:什麼是燃料電池?這種燃料電池車跟我們常見的燃氣車型、電動車型有什麼區別嗎?

我們先來說說,這個燃料電池到底是什麼?

我們平常所說的發電技術一般分為三種:動力發電、熱能發電和原子發電。

目前國內應用最多的還是動力發電技術,比如說火力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這些都是動力發電技術,通過輸送動力帶動發電機運轉,使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發電方式,但這種發電技術在運行的過程中會應用大量的機械傳動部件,這些機械在運作時自然會有摩擦的消耗,因此也會降低電能的轉化率,而且還可能產生噪音和汙染物。

熱能發電技術的代表就是太陽能發電,通過收集太陽光的熱量轉化為電能,這種方式雖然汙染較小,但是需要靠天吃飯,而且精密的光伏產品造價不低,維修更是繁瑣,所以一直以來應用的也並不是很多。

原子發電技術不提也罷,代表作就是核能發電,前些年日本的核電站洩漏事件還歷歷在目,不提也罷,想了解核能發電的話還是去玩玩紅警吧。

而燃料電池其實早在50年代就開始出現,但是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限制只被應用在了航天飛行領域,所以知道的人並不多,近些年由於技術逐漸成熟,應用的範圍也開始擴大,這種新型的發電技術是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發電方式,通過輸送燃料和氧化劑,使兩者在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中轉化電能,沒有機械傳動部件和傳導裝置,轉化效率更高,效率穩定,也不會產生噪音,通過化學反應後釋放出的有害物質也很少,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具有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

燃料電池車相比於傳統的電動車存在太多的優勢,首先是動力,燃料電池的結構相比於蓄電池組更加的簡單,因此也會實現更小的車身重量,而且燃料電池電能轉化是即時的,並不像蓄電池一樣,動力輸出更加的直接,同馬力狀況下,動力感受自然不同;其次是續航問題,純電動車的續航裡程大概在400公裡左右,但充一次電卻需要5-8個小時,而以氫燃料電池為例,加滿一次4.4公斤的氫氣大概只需要三分鐘,而續航裡程可以達到600公裡;還有就是維修方面,現在常用的鋰電池組每4萬公裡續航裡程就會衰減15%-25%左右,按照這個速率,正常家用的車每兩年就要對電池組進行一次全面的更換,而燃料電池不存在這個問題,維護成本極低,而且效率穩定可靠。

但是由於對技術性的要求,導致了燃料電池的造價太高,要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實在比較困難。通過一個環保的概念就要消費者負擔超出幾倍的價格,顯然也不太可能,這是就是現實。

而戴姆勒集團本次宣布終止氫燃料電池驅動車的開發計劃也是由於造價的問題,一個燃料電池堆配上兩個碳纖維儲氫罐的成本至少是一般電動車蓄電池組的十幾倍,而且受到技術方面的限制,想要量產這種氫燃料乘用車也絕非易事。另外由於氫燃料儲存和運輸條件的特殊性,所需要配套的加氫站更是一個龐大的工程,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執行一個如此長遠的規劃項目。這也成了氫燃料汽車在推廣過程中的障礙。

戴姆勒集團的這次突然的放棄真的是給熱情高漲的新能源汽車項目潑了一盆冷水,這會不會導致連鎖反應還是個未知數,好在這次終止的只是乘用車項目計劃,戴姆勒集團也表示不會放棄對燃料電池汽車研發項目30多年來的堅持,只是以後會把重心轉移到重型汽車的燃料電池系統,新能源汽車到底還有多長的路要走,我們也拭目以待。

我是歪嘴,一個有溫度、有深度的汽車愛好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幫你買車路上不迷路,用車路上不迷茫!

相關焦點

  • 我國擬4年建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戴姆勒終止燃料電池乘...
    電池網總編室 雄韜股份2020年4月29日【國際】戴姆勒終止燃料電池乘用車計劃 奔馳GLC F-Cell即將停產在追尋零排放汽車的夢想道路上,經過30多年燃料電池汽車研發之後,戴姆勒(奔馳母公司)日前宣布,正式終止氫燃料電池驅動乘用車計劃。
  • 奔馳稱不該全力發展電動車,戴姆勒卻將氫燃料公司外售?
    近日,戴姆勒和福特合資成立的汽車燃料電池公司(AFCC)的部分戰略資產被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Ballard Power Systems)收購。作為德國的汽車巨頭,戴姆勒這家在公眾眼裡大舉進軍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集團,面對當下如火如荼的氫燃料電池項目,竟然選擇對外出售!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選擇放棄呢?
  • 氫燃料電池「狼也來了」
    據報導,現代2021年將在中國廣州建設氫燃料電池工廠,並且其投資計劃已獲得批准。同時,近期現代還推出了一個燃料電池系統專用品牌HTWO,並計劃於2030年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市場售出70萬個氫燃料電池組。
  • 北京機場將迎來氫燃料電池汽車
    達成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合作意向,將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研發、生產、運營及加氫站建設方面深度合作。本次四方合作,把氫燃料電池汽車導入北京機場綠色運輸體系,開創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先河。尤其是大興國際機場,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交通先行、民航率先突破的標誌性工程,是服務國家戰略的新標杆與展示國家形象的新國門。
  • 【杜科新材料•聚焦】2021年中國氫能與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十大...
    ,以示範城市群為單位,實行「以獎代補」,正式確定了未來四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總基調。實際上,受益於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提質降本,除了交通運輸領域,燃料電池在無人機、工程機械、船舶、熱電聯供、分布式發電、儲能等領域均有廣闊應用前景。2020年2月,新研創能聯合首航國翼開發的氫燃料電池無人機,實現長達331分鐘的不間斷室外飛行,其長續航優勢得到充分體現。2020年6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首個國家級無人機用氫燃料電池標準,有助於國內氫燃料電池無人機的商業化應用。
  • 推廣普及氫燃料電池汽車急需解決的問題
    但眾所周知,氫燃料電池車雖然具備綠色環保、加氫時間短、續航裡程長等優點,但氫氣在製造過程中也會產生二氧化碳等加劇環境負荷的物體,所以從整體來說,也不能完全斷定氫氣能源百分之百對環境無害。投資回收難,燃料電池車普及之前,靠賣氫氣很難收回投資,也很難獲利。日本的經濟產業省2014年6月曾經計劃,2015年以4大經濟圈(首都圈、中京圈、關西圈、福岡圈)為中心,建設100處氫氣充氣站。但據日本燃料電池實用化推進協議會(FCCJ)網站公布的數據,2016年1月,日本國內的商用氫氣充氣站只有35處,只達到了2014年計劃的3分之1。
  • 尼古拉汽車:氫燃料電池為王,撼動特斯拉?
    市場評論稱,尼古拉汽車或許會成為首家上市的氫燃料電池車企,並且可能會撼動特斯拉「電動車領軍者」的地位。氫派尼古拉尼古拉·特斯拉一定沒想到自己可以憑名字「上市」兩次。扉旅汽車查閱資料發現,尼古拉汽車公司成立於2014年,創始人特雷弗·米爾頓。與特斯拉一樣,公司名字也是源於想要紀念尼古拉·特斯拉。但與特斯拉不同的是,尼古拉主打氫燃料電池動力,特斯拉主打鋰離子電池動力。尼古拉的核心產品主要為重型卡車,特斯拉目前主推電動轎車。
  • ...氫燃料電池核心配套組件 應用於日本本田clarity新能源汽車的...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12月2日訊,有投資者向貝斯特提問, 公司氫氧燃料電池核心部件目前有那些合作?訂單如何?公司回答表示,公司已成功交付下遊客戶蓋瑞特(原霍尼韋爾)氫燃料電池核心配套組件,應用於日本本田clarity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製造。
  • 盤點國內外氫燃料電池自行車項目 它離我們有多遠?
    正如同液晶面板一開始並不是在核心的大尺寸顯示屏,而是在計算器、手錶等邊緣應用上成功實現產業化,燃料電池應用也不必局限於大功率的車用場景。據氫雲鏈了解,多家燃料電池企業已經通過小功率燃料電池的邊緣應用實現了自我造血。除了燃料電池汽車、軌道車之外,企業們不斷開發氫燃料電池在交通領域的想像力,以拓寬燃料電池的應用場景。
  • 攜手法國液化空氣 鴻達興業站上氫燃料電池汽車C位
    今年初,韓國紡織和化學企業曉星集團宣布,將與林德集團一起投資3000億韓元建造全球最大的液氫工廠,其產能可為1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提供燃料。去年12月,世界上第一艘液氫運輸船也在日本亮相。我國,在鴻達興業的氫液化工廠項目投產前,國內只有應用於航天領域的液氫工廠,總產能僅為4噸/天。
  • 現代「 2025戰略」重建,反映其在燃料電池開發和商業化方面的承諾
    現代汽車的更新戰略旨在實現三個主要目標:通過電氣化增強其汽車業務的競爭力,為成為領先的出行服務奠定基礎並確保建立氫生態系統的計劃。在為客戶提供創新和全面的出行體驗的同時,為整個行業生態系統的發展做出貢獻,本次更新集中於四個主要業務領域:電動汽車,城市空中交通(UAM),自動駕駛技術和氫燃料電池系統。 「 2020 年是實施《2025 年戰略》的第一年。
  • 現代集團推燃料電池汽車新品牌,技術系統將延伸至空中交通等領域
    現代汽車集團本近日對外公布,將推出氫燃料電池車獨立品牌,以提振燃料電池業務的發展。集團旗下的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於本周四的一份聲明表示,全新的燃料電池品牌為「HTWO」,命名代表氫分子「H2」、以及「Hydrogen」和「Humanity」兩個關鍵詞。
  • 本田氫燃料電池車
    構建「生產氫、使用氫、以氫互聯」的可持續發展的美好願景。 在起步或加速等需要較大驅動力時,鋰離子電池和燃料電池堆為電動機提供電能。同時,減速時回收電能。 高壓儲氫罐 鋁襯裡氫氣罐可承受70MPa內部壓力。通過雙儲罐實現高效、大容積存儲。 動力總成小型化介紹
  • 開闢新能源第二戰場 現代推出氫燃料電池品牌HTWO
    (文/張鈺翊)近年來,各大跨國車企爭相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力。據外媒報導,韓國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集團近日宣布,將推出一個專門的氫燃料電池領域品牌,新品牌名為「HTWO」。據悉,「HTWO」的命名包含了氫分子(H2)以及氫」(hydrogen)和「人類」(humanity)的概念。未來,「HTWO」將負責開發下一代氫燃料電池系統,應用集中在空中交通、汽車、輪船、火車等領域,並專注於中、美、歐、韓四大市場。
  • 前有豐田汽車,後有長安汽車,氫燃料電池的推廣,真的能普及
    新能源汽車在國內是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各大車企為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增加自己的話語,對於新能源的研發也是不惜餘力,破釜沉舟的進行,最近豐田發布了第二代氫燃料電池汽車車輛續航850公裡,再一次把新能源汽車當中的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拉回視野,在國內市場當中車內車企也在加速研發和生產,工信部最近披露了一組長安CS75 FCV的申報圖,並且公布了這臺車的綜合續航裡程
  • 50歲現代汽車第三代會長鄭義宣將在廣州首建海外氫燃料電池廠
    韓聯社1月5日消息,現代汽車將在廣州建立首家海外氫燃料電池生產工廠。跨入2021年,疫情下,鄭義宣已升任現代汽車會長,作為第三代接班人,搶攻中國氫燃料電池市場出於何種戰略意圖?現代汽車在廣州首建海外氫燃料電池生產廠氫燃料據韓聯社1月5日報導,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日前召開產業技術保護委員會會議,批准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系統技術出口。報導稱,現代汽車將在廣州設立首家海外氫燃料電池生產工廠。
  • 美錦能源:公司控股子公司飛馳汽車已具備正向開發燃料電池整車的能力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9月9日訊,有投資者向美錦能源(000723)提問, 董秘您好,請介紹一下貴公司在氫能源電池和汽車整車方面的進展!公司回答表示,自2019年9月鴻基創能實現膜電極產品量化以來,已與國內外超過20家燃料電池電堆廠商實現合作,累計籤訂訂單超過5500萬元,其中一家世界頂尖車企對鴻基創能膜電極進行了綜合評測,產品性能指標均滿足該車企要求,部分指標甚至超過該車企要求。鴻基創能已取得兩項發明專利的授權,現正申請9項新增發明專利及2項PCT。
  • 豐田Mirai在美國正式銷售,搭載氫燃料電池系統!
    近日,據外媒報導,豐田全新Mirai在美國已經正式銷售了,新車在外觀方面有很大的提升,並且它和雷克薩斯LS使用一個平臺。另外它還是一款氫燃料電池車,所以這款全新豐田Mirai還是比較有看點的。在動力方面,它搭載氫燃料電池系統,也就是說,它是一款氫燃料電動車,很多朋友對氫燃料電動車還是比較陌生的,其實它有很多的優點。首先它的原理是利用氫燃料進行發電,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從而讓汽車獲得動力。
  • 豐田與多家企業「下注」的氫燃料電池技術要火?
    氫作為最易獲得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燃料電池中有著較高的地位,並且氫燃料電池作為汽車的動力來源,也有著許多優點。而在近些年的研發中,氫燃料汽車的進展速度似乎並不是那麼快速。目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依舊是以動力電池為核心的純電動車型。
  • 戴姆勒聯合沃爾沃開發氫燃料卡車
    在汽車巨頭加速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之際,德國汽車集團戴姆勒21日表示,正在與瑞典的沃爾沃集團合作,為卡車生產氫燃料電池。沃爾沃集團和戴姆勒卡車部門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合作將使雙方分擔成本,並加快將燃料電池推向重型汽車市場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