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的早期症狀是很容易發現的,這個不需擔心,早期症狀就是腎衰竭的症狀。
腎壞了還能用,這時候叫代償期,是很難發現的;進入失代償期,就是壞透了
腎臟有生成尿液的功能,靠的就是腎單位,人體每個腎含有80萬~100萬個腎單位,而且每個腎單位都有單獨生成尿液的功能。就像煤氣爐灶的火盞,堵了幾個孔,剩餘的也能照樣著火煮飯,這種叫代償功能。
腎單位不能再生,而且在腎臟損傷、疾病或者正常衰老的情況下,腎單位的數量會逐漸減少。據《生理書》上述,40歲後,功能性腎單位的數量每10年大約減少10%。但在正常情況下剩餘的腎單位還是能完成正常的泌尿功能。
由此可見,腎臟的具有強大的代償功能,早期的腎破壞,可能因為這種強大的代償功能所掩蓋,從而可以無臨床症狀表現。
尿毒症的得來,有著一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腎代償→失代償,分4期
第一期,腎儲備功能降低期,也叫代償期
此期,一般無症狀表現,血液生化指標也無異常,跟常人無異。
但在一些外因作用下,如感染和水、鈉、鉀負荷突然增加時,因為儲備功能的下降,可出現功能紊亂。
值得注意的是,當正常腎功能喪失70%以下時,都可處在這種代償期,腎臟功能代償可謂強大。
第二期,腎功能不全期
腎臟功能喪失約70%~75%,則不能維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內環境被破壞,可出現多尿、夜尿,貧血等。
第三期,腎功能衰竭期
此期腎臟功能喪失跟腎功能不全期基本一樣,但是症狀表現明顯,氮質血症、酸中毒、高磷血症、低鈣血症、嚴重貧血、多尿、夜尿等,還可能伴有部分尿毒症中毒的症狀。
第四期,尿毒症期
此時腎功能喪失超過80%,甚至更多,除了腎臟功能喪失表現的症狀外,還出現多系統功能障礙,如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消化系統功能障礙等。
關於尿毒症,「症」字體現出不單指一個疾病,而是一系列自身中毒症狀
單從字面上看尿毒症,體現不出具嚴重性,但其就是腎功能衰竭的終末期,有人形象地將它稱為「集各系統症狀於一身的症候群」。
尿毒症除了自身腎臟功能喪失外,還會出現內源性毒性物質蓄積,從而誘發一系列自身中毒症狀。治療上需靠透析或腎移植來維持生命。
尿毒症毒素及來源
尿毒症期,有研究發現患者血漿中有200多種代謝產物或毒性物質,其中很多可引起尿毒症症狀,叫這種毒性物質為尿毒症毒素。
來源有4方面
一、正常的代謝的產物,因腎衰竭而排不出而蓄積;
如尿素、胍類、多胺等。
尿素,可引起頭痛、厭食、噁心、嘔吐、血糖升高、出血傾向等;
胍類,是體內精氨酸的代謝產物,可引起體重下降、嘔吐、腹瀉、肌肉抽搐、嗜睡、紅細胞壽命縮短及溶血、心率減慢等。
多胺,是胺基酸代謝產物,包括精胺、精脒、屍胺和腐胺,可引起厭食、噁心、嘔吐和蛋白尿,促進紅細胞溶解,還能增加微血管通透性,促進肺水腫、腦水腫的發生。
二、外源性毒物,未經機體解毒、排洩;如鋁的瀦留。
三、毒性物質經代謝後,又產生新的毒性物質;
四、正常生理活性物質濃度持續升高
如甲狀旁腺激素的持續升高,可引起腎性營養不良、皮膚瘙癢、高脂血症、貧血等。
也就是說,尿毒症症狀,集各系統症狀於一身,如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免疫系統、皮膚、代謝等出現障礙的症狀。尿毒症的出現預示預後不良,但尿毒症的發生,是急慢性腎功能衰竭進展的終末期,有一個過程;在進入終末期前保腎、護腎、抑制病程進展,才能起到防止或拖延尿毒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