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翡翠場地有幾個,但只有位於北緯209-28°,東經96°線左右的緬甸北部,才出值得收藏的翡翠原石。其主要分布在霧露河流域,北起拉班、南至溫朵、東至和平、西至紅木林,縱貫南北。該區域長約250公裡,東西寬約170公裡,多為丘陵地和衝積平地,所以呈帶狀分布。
我們說的翡翠「場口」是開採翡翠原石的具體地名或礦名,由於地質環境對翡翠形成有極大影響,因此形成的各場口的翡翠原石毛料也各有特性,質量大有不同,所以玩翡翠必先了解場口。按種類和開採時間主要有六個場區:老(帕敢)場區、大馬坎場區、小場區、後江產區、雷打(那莫)產區和新場區,當然也有其它叫法。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帕敢場區:
帕敢也有叫怕坎,位於霧露河中遊。以前的老帕敢對面有個地方叫「勒馬拱」,意思是說往下挖一頭就見玉,足以見這個地方盛產翡翠。在勒馬拱的高崗上有座大聖賢廟,塑有中國古代遠徵將軍像,據說是他發掘了玉石場,被當地人奉為守護神,因此此處開採的原石也多了一份靈運之氣。帕敢場區開採時間早,面積最大場口最多,種類也繁多的場區。此場區的翡翠產量多、質量高,目前挖掘最深的坑洞已達第五層30米左右深。帕敢場區的毛料多產於河兩岸的河谷地段,其皮殼較薄,沒什麼砂皮,屬於衝積沉積於近河岸的山坡上形成,有一定滾圓度,是典型的水石。
帕敢場區現已挖至第五層,第一層所出的石料幾乎都是黃沙皮殼;第二層多見紅沙皮殼且帶有蠟皮;第三層為黑沙皮殼;第四層為灰黑皮殼;第五層為白黃皮殼,大多有蠟皮。最早本搬運沉積於河谷階地或坡地的毛料在最深處,處於還原環境,其毛料就多為帶綠泥石、蛇紋石皮殼的黑白殼料。帕敢水石的表面有臘肉、山藥皮殼等,一般料均較好,但因為開採的早,也基本被開採完了。
帕敢場區的場口最對,主要的場口有:老帕敢、擺上橋、大谷地、赤通卡、麻木灣、會卡、格拉莫、木那、結崩窮、勐毛、東郭、莫老埂、南英、育馬、仙桐、橋烏、香公、窮瓢、帕丙、資波、格銀窮、東磨、格拉莫窪、陷典、三決、哼定、描畢、莫地、帕扁、老寨棚子、嗆叭、三岔河、莫敢等等。這裡多數開採的已差不多了,只有零星開採或在老礦區翻採前人拋棄的低檔料。麻木灣一帶產的含有豔綠料的黑烏砂玉料,個頭不大、砂細又硬,切開往往有色料,而大多數黑烏砂料切開只有漆黑一團的角閃石,好色的不過萬之一二,所以不能見到黑烏砂就下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