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在內務府造辦處下設做鍾處,以製造、修繕鐘錶為專職。乾隆時期是做鍾處製造鐘錶的鼎盛時期,它以承造更鐘、自鳴鐘、時樂鍾為主。宮中承做的這些鐘錶,多以優良木材為外殼,上嵌琺瑯或描以金漆等,色調莊嚴凝重。造型以中國傳統的建築形式為主。玩藝系統多選祝頌福壽的題材,機械結構用發條或墜砣帶動齒輪轉動。這些鐘錶既繼承了中國的工藝傳統,又融匯了東西計時之法,形成別具一格的皇家風範。
中國市場的需要促進了英國鐘錶製作的發展,於18世紀通過廣州粵海關大量銷入我國。它們以銅質鍍金為外殼,上嵌色彩繽紛的料石花,富於華麗高貴之感。造型多彩多姿,善用各種動物作底託,置錶盤於其上部,下部飾以彩漆風景畫和琺瑯人物畫,或雕刻山石動物等。表現題材廣泛,或為古希臘神話,或為大自然美景,或為歐洲社會風情,或為我國傳統的祥瑞題材以迎合中國人的心態。這些鐘錶除計時的主要功能外,普遍裝有奏樂、水法、轉花、跑人、禽嬉、鳥鳴等玩藝系統。
鐘錶具有使用、陳設和娛樂等功能,故宮鐘錶館裡展示的是以各式鐘錶組合的景觀,不僅是宮中的計時器,也是取悅於帝後的娛樂用具。如迎手鍾,皇帝可以隨時扶靠,用手輕按即發出悅耳的音樂;紫檀插屏鐘不僅能報時,還能奏樂;冠架鐘是放置皇帝帽子的用具;銅鍍金鏡表箱內有化妝用品等,后妃既可看時間,又可在鏡前梳妝打扮;還有香水瓶表,外殼嵌有小表;鳥音籠鍾和鸚鵡鍾,能給人帶來悅耳的鳥音聲。作為消遣的一種方式,同時也反映了西方工業革命對清代宮廷生活的滲透。
項目名稱|故宮博物院 The Palace Museum
項目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項目攝影|埃克蘇博物館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