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在落日的餘暉中靜靜的坐在山頂,眺望遠方,遠方依然是繁忙勞作中的沂蒙山。
沂蒙山是翠綠的,綠的讓人驚詫,會讓人不知不覺得想起齊魯青未了,連綿起伏的山,那是怎樣的一個青翠,鬱鬱蔥蔥,連綿不息,讓人的思緒不知不覺中,在思考山的那邊是什麼?
(本文4000字,選登作者10年沂蒙鄉村紀實攝影作品68幅。歡迎關注沂蒙山攝影,感謝您的讚賞!)
沂蒙山的天空是湛藍的,像夢幻中的感覺,那一片片,一團團,一簇簇的白雲,如甜蜜的棉花糖,習習微風,略帶涼意的沁入心脾,偶爾絲絲飄落的細雨,輕輕的親吻面頰。
蒙山和沂水是一對戀人,沂河就流淌在它的旁邊,河水纏繞著群山,群山嬌縱著河水,於是有了生生不息的狂放和叢山翠柏的纏綿,從南到北,從古到今,就像深情偎依的戀人,在落日的餘暉裡訴說著喃喃細語,又揮斥方遒的指點著如畫江山,遠處的村子已經升起嫋嫋炊煙,又見炊煙。
這對深情的戀人哺乳養育了多情的人們,讓他們的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雖然艱辛,但卻充滿了無限的希望,正如在那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聲,在沂蒙山小調的纏綿中,縈繞在飄渺的雲端。
沂蒙山的清晨是翠綠色的,在小鳥的啼鳴中,人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勤勞的人們牽著大黃牛,扛著扒犁,或者戴上一包袱煎餅,幾塊鹹菜,揣上一個旱菸袋,一年的勞作就開始。
沂蒙山的上午是金黃色的,田野裡到處都是忙碌的人們和嬉鬧的孩子,揮汗如雨的人們在泥土的芬芳中播種春希望,正當午的大黃牛在奮蹄揚鞭,金色的麥浪在訴說著豐收的喜悅,其實又何須揚鞭?
沂蒙山的下午是七彩的,忙著玩耍的孩子們,早已從樹蔭下探出了頭,早已按耐不住騷動的心和青春,田野裡一下子充滿了歡聲笑語,勞作的大人們和嬉笑的孩子們,在落日的餘暉中越拉越長,就像生活的光影,印在這山山水水之間。
沂蒙山的夜晚是靜謐的,月光溫柔的揮灑下來,輕輕地撫摸著疲憊的人們,遠遠的山村傳來幾聲犬吠,是一路風塵的推門聲?是睡夢人的微酣聲?還是睡夢中孩子的囈語聲?
巍巍的蒙山,靜靜的沂河,這對深情的戀人,自古至今,幾千年來就那麼偎依著,脈脈的守望著,護佑著他們的兒女,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生生不息。
這山下的河,這河邊的人,在緩緩的訴說著曾經的過往,這片多情的土地和這片英雄的土地,就是這麼的不事張揚,多麼的樸實厚重,多麼的簡單潔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一如昨天:純樸,善良,勤勞,勇敢。
沂蒙山的風骨,隱在山戀的縫隙間,隱在松柏的嶙峋枝椏中,隱在勤勞人皴裂的紋路裡。
沂蒙山的故事,藏在爺爺的鬍子裡,藏在奶奶的皺紋裡,藏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裡。
沂蒙山的血脈,流淌在片片的田間地頭上,流淌在孟良崮的山頂上,流淌在共和國的旗幟上。
沂蒙山的柔情,蕩漾在姑娘們的歌聲中,纏綿在希望的田野上,悠揚在沂蒙山的小調裡。
如果說愛是一種聲音,那麼這愛的聲音中有那山,那水,那人和那片濃濃的深情。
如果說文字是直擊靈魂的載體,那麼光影就是這載體上面的明珠。
我願用文字和光影來傳遞這愛的聲音。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
那山,那水,已凝成一滴思念。
攝影作品按創作時間排序
《歸》 沂水縣柴山集市 2012.1.3
《鄉村筵席》 青州井塘古村 2012.2.12
村民蓋房封頂鄉親們都來義務幫工,完工主家要擺酒慶賀,屋裡放不下在院子裡擺了席。
《小學生》 蒙陰縣岱崮鎮茶局峪小學 2012.2.18
《沂蒙煎餅坊》 莒南縣坊前鎮 2012.2.25
運用了慢門技術,讓石磨的轉動軌跡躍然圖上,巧妙利用窗口的陽光與蒸汽的逆光光效,烘託了勞動現場氛圍。
《沂蒙牧羊曲》沂水縣夏蔚鎮 2012.4.21
《盼歸》沂水縣夏蔚鎮 2012.4.21
《年集上》 沂水縣姚店子鎮 2013.2.2
《雪中早點攤》 沂水縣沂水鎮 2013.2.5
臘月二十一,大雪封地的早晨,這對夫妻檔,為生計一大早擺好了早餐攤,炸油條給市民提供早餐服務。作品使用了恰當的快門速度,拍攝出了雪花繼續飄落的瞬間
《貼春聯過大年》 沂水縣龍家圈鎮崮安村 2013.2.9
《小幫手》 沂水縣龍家圈鎮崮安村 2013.2.9
《山鄉正月》 沂水縣崔家峪鎮九山官莊村 2013.2.11
《看孫》 沂水縣諸葛鎮大峪村 2013.2.14
在農村,男人們上了年紀不再外出打工,兒女們長大繼續外出,孩子留在老家,長輩便承擔了給子女照看孩子的工作。早晨起來,看娃的爺爺們到街頭湊堆聊天,奶奶們在家做飯。畫面正中間門上的對聯,「恩愛夫妻龍鳳呈祥」隱約可見,鏽蝕的門鎖看得出新婚後已有年頭沒有回家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當下農村外出務工和留守老少的現狀。
《午後村口》 沂水縣崔家峪鎮凰龍灣村
《運動健康快樂》沂水縣 2013.9.18
《秋收的母親》 沂水泉莊鎮西昌峪 2014.9.6
《牧羊》院東頭鎮許家峪村 2014.10.2
《老姊妹》沂水縣院東頭鎮 2014.10.12
《園林婦女們的午餐》沂水縣泉莊鎮 2014.11.2
《收工》沂水縣院東頭鎮許家峪村 2014.11.8
《富騰的車間》沂水院東頭鎮沂蒙山酒廠 2014.12.28
《年集上的爆米花》沂水縣裕豐集 2015.2.1
《沂蒙年俗請家堂-奠餃子》 沂水縣四十裡堡鎮張家官莊村 2015.2.19
《耕春圖》 沂水縣崔家峪鎮 2015.5.10
《父親崮》 沂水縣夏蔚鎮 2015.10.3
《電影隊在山村》 沂水縣夏蔚鎮大戰地村 2015.10.22
沂水縣夏蔚鎮大戰地村的公益電影放映現場。經濟發展農村也都有了有線電視,一改六七十年代電影是農村唯一影像文化生活的舊貌。近年來廣電局推出的公益放映活動,要求村每年不低於10場電影,這使得電影作為一種老一輩的情懷,依然能活躍在鄉村。
《沂蒙山老母親》 沂水縣夏蔚鎮雙山村 2015.10.22
雖說現在生活條件改善,村裡也能用上液化氣,但是沂蒙地區上年紀的老人,擔心安全問題不敢使用,也有不捨得花錢買煤氣的緣故,依然用著泥坯做的爐子,用木柴燒水做飯。木欞窗子元素交代了時間,逆光打在老奶奶身上,滿頭白髮、裹腳和岣嶁的身軀,讓人憶起自己年邁的母親,心生憐愛之情。
《賣蘿蔔的老者》 沂水柴山集 2015.11.21
《祭路神祈福》 沂水龍家圈 2015.11.29
《看戲》 沂水縣夏蔚鎮葛溝集 開市請戲 2015.12.3
《剃頭》沂水縣夏蔚鎮甄家疃集 2015.12.13
《年集》沂水縣武家窪集 2016.1.16
在沂蒙山區,人們都勤儉節約,生活用具用的很珍惜,都是一年到頭來,到年集上購買一些新用具,都能用上好幾年。背景的對聯,烘託了年集的節日氛圍,幾位人物的服飾各異,表現了這個時代農村的變化。
《跑馬燈》沂水縣院東頭鎮許家峪村 2016.2.12
《龍獅起舞》沂南縣沂蒙影視城 2016.3.12
《收黃煙》沂水縣四十裡堡鎮 2016.8.27
《年集》沂水縣院東頭集 2017.1.21
《沂蒙年俗請家堂》沂水縣四十裡堡鎮張家官莊村 2017.1.28
在沂蒙山區,過年請家堂是一個家族的大事,大年三十,擺好家堂軸子,擺好各色酒菜,焚香燒紙,請列祖列宗回家過年。請家堂共分三個步驟,一是迎家堂,二是守家堂,三是送家堂。請家堂是在除夕開始,到正月初七結束。三十裡請家堂沿用莒地風俗大多在初一結束。
送家堂以前還要吃飯的,也就是下水餃,送的時候就是再把牌位子一個一個給收拾起來,把桌子上面的水餃湯,茶水啦,還有所有的供品等等倒在一個鐵桶裡面,作為飲馬的食物。傳說,老人來的時候是騎馬來的。所以也要把老人騎的馬兒餵好。等這些都收拾停當,每個人都再準備一刀紙,把牌位子和紙一字擺開。這個時候就是每個老人一刀紙,一炷香,一個牌位子,擺在地上燒了。燒完了以後,把鐵桶裡面的那些水,湯、果等等,倒在燒的紙前面,就相當於『飲馬』 。然後就放鞭炮,等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過之後,為首的老人才算舒了一口氣,喜洋洋的帶領著子孫們回家去了。
過年請家堂是對過世老人的一種尊敬,是我們活著人的一種寄託,也有一種教育警示後人對老人要孝順的意思吧。
《沂蒙老鍋屋》沂水縣夏蔚鎮 2017.2.12
《沂蒙老手藝過門箋》沂水縣龍家圈村 2018.1.6
《秋種的老人》 沂水縣崔家峪凌家萬村 2018.5.12
《農村工作之量地風波》 沂水縣四十裡堡鎮 2018.6.15
《年集》 沂水縣諸葛鎮集 2019.1.26
隨著經濟發展,鄉村集市趕集出攤不再使用手推車地排車,都開上了機動車。在沂蒙山區的鄉村,雖說鎮裡村裡也有了連鎖超市、便民超市,但五天「逢集」,依舊是最重要的交易場所,而且趕集賣家也都開上了汽車。臘月的年集更會是年貨專場。在集市鄉親們可以交易牛羊牲畜等,也有糧食果蔬、衣物布料,還有鄉親們自己地裡的產出和筐簍等手工生活生產用具等。也有各式樣的小吃和吃攤,照片中熱氣騰騰的地方是全豬湯,當地稱為「饞老鍋子(茶爐鍋子)」。作品記錄了年集的熱鬧場景,運用了太陽初升的逆光和茶爐鍋子的蒸汽,展現了熱氣騰騰氛圍,描繪了物質豐富的現代鄉村煙火人間氣息。
《對聯攤》 沂水縣裕豐集 2019.1.29
《山村秧歌》 沂水縣諸葛鎮司家溝村 2019.2.9
沂水縣諸葛鎮司家溝村的「送火神」年俗活動現場,每年的正月初五,通往卞山頂古村的唯一上山路上,司家溝村的群眾都舉行「送火神」民間社火活動,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家口平安。一條紅綢子,鑼鼓敲起來,群眾聚起來,村裡的廣場舞秧歌隊也來助興表演,近年來倡導農村開展廣場舞健身活動,豐富了農村夜生活。
《繡鞋墊》 沂水縣泉莊鎮 2019.4.14
《四代同框》 沂水縣城 2019.7.26
由近及遠,石牆、瓦房、多層、高層樓房,分別是建國後幾十年的四代建設。
《留影》 沂水縣諸葛鎮西卞山村 2019.5.23
送文化下鄉活動現場,這個村坐落遍布玄武巖的古火山口的山頂上,進村僅一條5公裡的蜿蜒山路,村裡現常駐人口68人,80歲以上的29人,60歲以下的僅有3個。沂蒙山區的這一代建國前後出生的老人,絕大多數都沒出山進城到北京,縣攝影家協會送文化下鄉,帶來了天安門廣場的背景布,滿足老人們天安門前「留個影」的願望。
《卞山村的秋收》 沂水縣諸葛鎮西卞山村 2019.9.10
《我愛中國》 慶祝建國70周年,沂水二小的同學們在操場擺出造型。
《鄉村作坊的午餐》 青州柿子溝 2019.10.27
《孫子的座駕》 沂水縣許家湖鎮 2020.1.8
《集市吃攤》沂水縣諸葛鎮集 2020.1.15
《白衣英雄歸來》 2020.4.1
《卞山耩谷》 沂水縣西卞山村 2020.4.20
《園林女工》 沂水縣黃山鋪鎮 2020.7.23
《摘花椒》 沂水縣崔家峪鎮大輝泉村 2020.7.26
攝影:柏餘
撰稿:木新 柏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