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沂蒙山(人文篇)

2021-01-22 沂蒙山攝影

我喜歡在落日的餘暉中靜靜的坐在山頂,眺望遠方,遠方依然是繁忙勞作中的沂蒙山。

沂蒙山是翠綠的,綠的讓人驚詫,會讓人不知不覺得想起齊魯青未了,連綿起伏的山,那是怎樣的一個青翠,鬱鬱蔥蔥,連綿不息,讓人的思緒不知不覺中,在思考山的那邊是什麼?

(本文4000字,選登作者10年沂蒙鄉村紀實攝影作品68幅。歡迎關注沂蒙山攝影,感謝您的讚賞!)

沂蒙山的天空是湛藍的,像夢幻中的感覺,那一片片,一團團,一簇簇的白雲,如甜蜜的棉花糖,習習微風,略帶涼意的沁入心脾,偶爾絲絲飄落的細雨,輕輕的親吻面頰。

蒙山和沂水是一對戀人,沂河就流淌在它的旁邊,河水纏繞著群山,群山嬌縱著河水,於是有了生生不息的狂放和叢山翠柏的纏綿,從南到北,從古到今,就像深情偎依的戀人,在落日的餘暉裡訴說著喃喃細語,又揮斥方遒的指點著如畫江山,遠處的村子已經升起嫋嫋炊煙,又見炊煙。

這對深情的戀人哺乳養育了多情的人們,讓他們的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雖然艱辛,但卻充滿了無限的希望,正如在那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聲,在沂蒙山小調的纏綿中,縈繞在飄渺的雲端。

沂蒙山的清晨是翠綠色的,在小鳥的啼鳴中,人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勤勞的人們牽著大黃牛,扛著扒犁,或者戴上一包袱煎餅,幾塊鹹菜,揣上一個旱菸袋,一年的勞作就開始。

沂蒙山的上午是金黃色的,田野裡到處都是忙碌的人們和嬉鬧的孩子,揮汗如雨的人們在泥土的芬芳中播種春希望,正當午的大黃牛在奮蹄揚鞭,金色的麥浪在訴說著豐收的喜悅,其實又何須揚鞭?

沂蒙山的下午是七彩的,忙著玩耍的孩子們,早已從樹蔭下探出了頭,早已按耐不住騷動的心和青春,田野裡一下子充滿了歡聲笑語,勞作的大人們和嬉笑的孩子們,在落日的餘暉中越拉越長,就像生活的光影,印在這山山水水之間。

沂蒙山的夜晚是靜謐的,月光溫柔的揮灑下來,輕輕地撫摸著疲憊的人們,遠遠的山村傳來幾聲犬吠,是一路風塵的推門聲?是睡夢人的微酣聲?還是睡夢中孩子的囈語聲?

巍巍的蒙山,靜靜的沂河,這對深情的戀人,自古至今,幾千年來就那麼偎依著,脈脈的守望著,護佑著他們的兒女,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生生不息。

這山下的河,這河邊的人,在緩緩的訴說著曾經的過往,這片多情的土地和這片英雄的土地,就是這麼的不事張揚,多麼的樸實厚重,多麼的簡單潔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一如昨天:純樸,善良,勤勞,勇敢。

沂蒙山的風骨,隱在山戀的縫隙間,隱在松柏的嶙峋枝椏中,隱在勤勞人皴裂的紋路裡。

沂蒙山的故事,藏在爺爺的鬍子裡,藏在奶奶的皺紋裡,藏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裡。

沂蒙山的血脈,流淌在片片的田間地頭上,流淌在孟良崮的山頂上,流淌在共和國的旗幟上。

沂蒙山的柔情,蕩漾在姑娘們的歌聲中,纏綿在希望的田野上,悠揚在沂蒙山的小調裡。

如果說愛是一種聲音,那麼這愛的聲音中有那山,那水,那人和那片濃濃的深情。

如果說文字是直擊靈魂的載體,那麼光影就是這載體上面的明珠。

我願用文字和光影來傳遞這愛的聲音。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

那山,那水,已凝成一滴思念。

攝影作品按創作時間排序

《歸》 沂水縣柴山集市 2012.1.3

《鄉村筵席》 青州井塘古村 2012.2.12

村民蓋房封頂鄉親們都來義務幫工,完工主家要擺酒慶賀,屋裡放不下在院子裡擺了席。

《小學生》 蒙陰縣岱崮鎮茶局峪小學 2012.2.18

《沂蒙煎餅坊》 莒南縣坊前鎮 2012.2.25

運用了慢門技術,讓石磨的轉動軌跡躍然圖上,巧妙利用窗口的陽光與蒸汽的逆光光效,烘託了勞動現場氛圍。

《沂蒙牧羊曲》沂水縣夏蔚鎮 2012.4.21

《盼歸》沂水縣夏蔚鎮 2012.4.21

《年集上》 沂水縣姚店子鎮 2013.2.2

《雪中早點攤》 沂水縣沂水鎮 2013.2.5

臘月二十一,大雪封地的早晨,這對夫妻檔,為生計一大早擺好了早餐攤,炸油條給市民提供早餐服務。作品使用了恰當的快門速度,拍攝出了雪花繼續飄落的瞬間

《貼春聯過大年》 沂水縣龍家圈鎮崮安村 2013.2.9

《小幫手》 沂水縣龍家圈鎮崮安村 2013.2.9

《山鄉正月》 沂水縣崔家峪鎮九山官莊村 2013.2.11

《看孫》 沂水縣諸葛鎮大峪村 2013.2.14

在農村,男人們上了年紀不再外出打工,兒女們長大繼續外出,孩子留在老家,長輩便承擔了給子女照看孩子的工作。早晨起來,看娃的爺爺們到街頭湊堆聊天,奶奶們在家做飯。畫面正中間門上的對聯,「恩愛夫妻龍鳳呈祥」隱約可見,鏽蝕的門鎖看得出新婚後已有年頭沒有回家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當下農村外出務工和留守老少的現狀。

《午後村口》 沂水縣崔家峪鎮凰龍灣村

《運動健康快樂》沂水縣 2013.9.18

《秋收的母親》 沂水泉莊鎮西昌峪 2014.9.6

《牧羊》院東頭鎮許家峪村 2014.10.2

《老姊妹》沂水縣院東頭鎮 2014.10.12

《園林婦女們的午餐》沂水縣泉莊鎮 2014.11.2

《收工》沂水縣院東頭鎮許家峪村 2014.11.8

《富騰的車間》沂水院東頭鎮沂蒙山酒廠 2014.12.28

《年集上的爆米花》沂水縣裕豐集 2015.2.1

《沂蒙年俗請家堂-奠餃子》 沂水縣四十裡堡鎮張家官莊村 2015.2.19

《耕春圖》 沂水縣崔家峪鎮 2015.5.10

《父親崮》 沂水縣夏蔚鎮 2015.10.3

《電影隊在山村》 沂水縣夏蔚鎮大戰地村 2015.10.22

沂水縣夏蔚鎮大戰地村的公益電影放映現場。經濟發展農村也都有了有線電視,一改六七十年代電影是農村唯一影像文化生活的舊貌。近年來廣電局推出的公益放映活動,要求村每年不低於10場電影,這使得電影作為一種老一輩的情懷,依然能活躍在鄉村。

《沂蒙山老母親》 沂水縣夏蔚鎮雙山村 2015.10.22

雖說現在生活條件改善,村裡也能用上液化氣,但是沂蒙地區上年紀的老人,擔心安全問題不敢使用,也有不捨得花錢買煤氣的緣故,依然用著泥坯做的爐子,用木柴燒水做飯。木欞窗子元素交代了時間,逆光打在老奶奶身上,滿頭白髮、裹腳和岣嶁的身軀,讓人憶起自己年邁的母親,心生憐愛之情。

《賣蘿蔔的老者》 沂水柴山集 2015.11.21

《祭路神祈福》 沂水龍家圈 2015.11.29

《看戲》 沂水縣夏蔚鎮葛溝集 開市請戲 2015.12.3

《剃頭》沂水縣夏蔚鎮甄家疃集 2015.12.13

《年集》沂水縣武家窪集 2016.1.16

在沂蒙山區,人們都勤儉節約,生活用具用的很珍惜,都是一年到頭來,到年集上購買一些新用具,都能用上好幾年。背景的對聯,烘託了年集的節日氛圍,幾位人物的服飾各異,表現了這個時代農村的變化。

《跑馬燈》沂水縣院東頭鎮許家峪村 2016.2.12

《龍獅起舞》沂南縣沂蒙影視城 2016.3.12

《收黃煙》沂水縣四十裡堡鎮 2016.8.27

《年集》沂水縣院東頭集 2017.1.21

《沂蒙年俗請家堂》沂水縣四十裡堡鎮張家官莊村 2017.1.28

在沂蒙山區,過年請家堂是一個家族的大事,大年三十,擺好家堂軸子,擺好各色酒菜,焚香燒紙,請列祖列宗回家過年。請家堂共分三個步驟,一是迎家堂,二是守家堂,三是送家堂。請家堂是在除夕開始,到正月初七結束。三十裡請家堂沿用莒地風俗大多在初一結束。

送家堂以前還要吃飯的,也就是下水餃,送的時候就是再把牌位子一個一個給收拾起來,把桌子上面的水餃湯,茶水啦,還有所有的供品等等倒在一個鐵桶裡面,作為飲馬的食物。傳說,老人來的時候是騎馬來的。所以也要把老人騎的馬兒餵好。等這些都收拾停當,每個人都再準備一刀紙,把牌位子和紙一字擺開。這個時候就是每個老人一刀紙,一炷香,一個牌位子,擺在地上燒了。燒完了以後,把鐵桶裡面的那些水,湯、果等等,倒在燒的紙前面,就相當於『飲馬』 。然後就放鞭炮,等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過之後,為首的老人才算舒了一口氣,喜洋洋的帶領著子孫們回家去了。

過年請家堂是對過世老人的一種尊敬,是我們活著人的一種寄託,也有一種教育警示後人對老人要孝順的意思吧。

《沂蒙老鍋屋》沂水縣夏蔚鎮 2017.2.12

《沂蒙老手藝過門箋》沂水縣龍家圈村 2018.1.6

《秋種的老人》 沂水縣崔家峪凌家萬村 2018.5.12

《農村工作之量地風波》 沂水縣四十裡堡鎮 2018.6.15

《年集》 沂水縣諸葛鎮集 2019.1.26

隨著經濟發展,鄉村集市趕集出攤不再使用手推車地排車,都開上了機動車。在沂蒙山區的鄉村,雖說鎮裡村裡也有了連鎖超市、便民超市,但五天「逢集」,依舊是最重要的交易場所,而且趕集賣家也都開上了汽車。臘月的年集更會是年貨專場。在集市鄉親們可以交易牛羊牲畜等,也有糧食果蔬、衣物布料,還有鄉親們自己地裡的產出和筐簍等手工生活生產用具等。也有各式樣的小吃和吃攤,照片中熱氣騰騰的地方是全豬湯,當地稱為「饞老鍋子(茶爐鍋子)」。作品記錄了年集的熱鬧場景,運用了太陽初升的逆光和茶爐鍋子的蒸汽,展現了熱氣騰騰氛圍,描繪了物質豐富的現代鄉村煙火人間氣息。

《對聯攤》 沂水縣裕豐集 2019.1.29

《山村秧歌》 沂水縣諸葛鎮司家溝村 2019.2.9

沂水縣諸葛鎮司家溝村的「送火神」年俗活動現場,每年的正月初五,通往卞山頂古村的唯一上山路上,司家溝村的群眾都舉行「送火神」民間社火活動,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家口平安。一條紅綢子,鑼鼓敲起來,群眾聚起來,村裡的廣場舞秧歌隊也來助興表演,近年來倡導農村開展廣場舞健身活動,豐富了農村夜生活。

《繡鞋墊》 沂水縣泉莊鎮 2019.4.14

《四代同框》 沂水縣城 2019.7.26

由近及遠,石牆、瓦房、多層、高層樓房,分別是建國後幾十年的四代建設。

《留影》 沂水縣諸葛鎮西卞山村 2019.5.23

送文化下鄉活動現場,這個村坐落遍布玄武巖的古火山口的山頂上,進村僅一條5公裡的蜿蜒山路,村裡現常駐人口68人,80歲以上的29人,60歲以下的僅有3個。沂蒙山區的這一代建國前後出生的老人,絕大多數都沒出山進城到北京,縣攝影家協會送文化下鄉,帶來了天安門廣場的背景布,滿足老人們天安門前「留個影」的願望。

《卞山村的秋收》 沂水縣諸葛鎮西卞山村 2019.9.10

《我愛中國》 慶祝建國70周年,沂水二小的同學們在操場擺出造型。

《鄉村作坊的午餐》 青州柿子溝 2019.10.27

《孫子的座駕》 沂水縣許家湖鎮 2020.1.8

《集市吃攤》沂水縣諸葛鎮集 2020.1.15

《白衣英雄歸來》 2020.4.1

《卞山耩谷》 沂水縣西卞山村 2020.4.20

《園林女工》 沂水縣黃山鋪鎮 2020.7.23

《摘花椒》 沂水縣崔家峪鎮大輝泉村 2020.7.26

攝影:柏餘

撰稿:木新 柏餘

相關焦點

  • 最能代表沂蒙山風情的城市,境內卻沒有沂山,你知道為什麼嗎?
    「人人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每當想起這首沂蒙小調,都會勾起對沂蒙山區的無限嚮往。說起沂蒙山區,不得不說臨沂這個最能代表沂蒙風情的城市。臨沂市,雖然沂蒙山不是臨沂,但是臨沂卻獨屬於沂蒙山,因為沂山不是臨沂的。說起來有些拗口,這是因為很多人不理解沂蒙山是怎麼回事。說臨沂之前,讓我們還是先了解一些沂蒙山吧。
  • 沂蒙山是不是一座山 很多臨沂人都不知道到底指什麼
    咱們臨沂還有個名字叫「沂蒙」,很多人覺得那是因為臨沂也是沂蒙革命根據地,也有人覺得是因為臨沂有座沂蒙山。「沂蒙山」大概是很多臨沂人經常掛在嘴上的、最自然、但其實很多時候理解錯誤的地理詞彙了,很多人以為沂蒙山是一座山,尤其是外地人,很多以為在臨沂真的有一座沂蒙山……可能是由於旅遊區的影響,根據旅遊規劃,沂山景區和蒙山景區組成沂蒙山景區,但只是為了形成旅遊品牌,只是一個旅遊名詞,和很多人理解的一座山完全是兩回事。
  • 《沂蒙山綠茶》《沂蒙山黃茶》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實施!
    為有效推動沂蒙山茶產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和完善,進一步提升「沂蒙山綠茶、沂蒙山黃茶」的品牌影響力,助力沂蒙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12月16日,由臨沂市食品工業協會、山東雪尖茶業有限公司主要起草制定的《沂蒙山綠茶》《沂蒙山黃茶》兩項團體標準,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上正式發布。
  • 沂蒙山老區旅遊「紅綠共舞」帶動美麗鄉村振興
    宋大姐口中的天蒙景區,就是沂蒙山銀座天蒙旅遊區。該景區地處沂蒙山山脈東段,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是沂蒙山旅遊區的核心景區和重要組成部分。  沂蒙山小調活態博物館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 作為沂蒙山小調誕生地,紅色文化、沂蒙精神紮根於此。
  • 山東十大最美的地方之一,中國最大金剛石礦遺址,天然氧吧沂蒙山
    它就是沂蒙山國家地質公園。沂蒙山(Mount Yimeng )又稱「沂蒙山區」,是一個人文地理概念,是指以蒙山山系和沂水流域為地質坐標的地理區域。沂蒙山區地跨山東臨沂、淄博、濰坊等地,主要區域位於臨沂地區。沂蒙山國家地質公園是以蒙山景區為主的範圍區域,是山東境內的第二大名山,與泰山遙遙相對望,被稱為「岱宗之亞」。
  • 範丞丞最新單曲《沂蒙山小調》歌曲評價
    2020年4月28日範丞丞發布最新單曲《沂蒙山小調》,該歌曲由悅晟雷音公司發行。歌曲一出受到很大網友的評價,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範丞丞最新單曲《沂蒙山小調》歌曲評價1、網友:cc的小豬蹄Adam評價:沂蒙山小調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民歌,蜚聲海內外;「沂蒙好風光」也逐步滲入到人們的心靈中,成為沂蒙大地的主題形象。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
  • |美學|光影|視覺|人文_網易訂閱
    光影演繹視頻  陽光、湖水,是「百湖之城」武漢中極為慷慨的自然元素,這裡是一片被水孕育的地帶,深厚璀璨的文化源頭,將我們對自然人文的思考帶入到空間中。    UMA伍瑪設計以追求自然和諧的人文價值為發想,通過當地的自然生活風光,提取出陽光和水的顏色。
  • 網紅民宿水舍消失後,上千元一個小院的沂蒙山舍,依舊很難預訂
    沒錯,在沂蒙山主峰所在地龜蒙景區的東側有個峽谷,裡面是千年古村落李家石屋村,曾經的破舊牛棚,如今的舒適民宿,說的就是沂蒙山舍這家民宿了,它是蒙山腳下最早的一批精品民宿。在此之前,周邊的大多數配套住宿,高檔的有特色小院和星級酒店,平民化的是家庭式農家樂了。藏在沂蒙山深處的網紅民宿,當屬沂蒙山舍了。
  • 隱藏在沂蒙山深處的民宿,價格昂貴卻依舊很難預訂!
    沂蒙山主峰所在的地龜蒙景區東側有一個峽谷,裡面是千年古村李家石屋村,以前是一個破舊的牛棚,如今卻是舒適的民宿,也是蒙山腳下最早的精品民宿之一。隱藏在沂蒙山深處的「網紅一哥」民宿當屬沂蒙山舍,但是在此之前,佔據當地「網紅一哥」民宿的是它的「孿生兄弟」沂蒙水舍,接下來就先談一下「消失」了的沂蒙水舍吧。李家石屋村沂蒙山舍的成功運營,讓老闆看到了沂蒙山民宿的發展機遇,於是再次集資打造了沂蒙水舍。
  • 山東:《沂蒙山》演出70多場,奉獻一部紅色經典
    沂蒙山是一片神聖的土地,沂蒙人民用生命和鮮血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勳。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沂蒙山是最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十萬英烈血灑疆場。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中國抗日第一村」淵子崖村、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擁軍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人物……可謂「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
  • 歌劇電影《沂蒙山》開機 大銀幕上再現沂蒙精神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8日訊1月8日,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影視傳媒集團、臨沂市委宣傳部、濟南市委宣傳部聯合攝製,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歌舞劇院協助拍攝,山東影視製作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歌劇電影《沂蒙山》開機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山東省會大劇院隆重舉行。
  • 《沂蒙山小調》的作者:《反對黃沙會》應為前身
    校文工團的編審股長李林和團員阮若珊受主任袁成隆之命,在費縣白石屋村創作了歌曲《反對黃沙會》(《沂蒙山小調》的前身)。此歌在反頑戰役的政治攻勢階段,出色地發揮了瓦解敵人、教育群眾、鼓舞我軍鬥志的重大作用,受到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稱讚。
  • 《沂蒙山》主題曲變戰疫歌!主創們解讀創作背後的故事
    這首曲子是為歌劇《沂蒙山》而作的,貫穿始終,曲調旋律優美、情深意切,自演出以來就深受觀眾喜愛。去年歌劇《沂蒙山》巡演的過程中,就掀起了熱潮,已經在音樂圈「火」了。不少全國重大的聲樂比賽中,都有它的身影,影響還是比較大的。現在網上可以看到多個版本的《等著我,親愛的人》。究其原因,他認為有兩個方面。
  • 坐落在沂蒙山的這處景區,耗資50億建設,成就「小泰山」之名
    齊魯大地的風景可以說人人皆知,而沂蒙山無疑是山東全境能名列前十的景點。這裡風景秀麗,文化底蘊深厚,是無數土著人心目中的聖地。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沂蒙山內部,有這樣一個後發優勢的景點,沂蒙山銀座天蒙旅遊區。
  • 274件作品入選廣東省第28屆攝影展,「光影北滘」打造人文之美
    他還提出整合北滘產城人文等題材,打造「光影北滘·影無疆界」新IP,用攝影藝術作品傳播城市之美、人文之美。2020年,北滘鎮圍繞本土自然風情、歷史人文底蘊、小城品質生活深度挖掘,積極申報「廣東攝影之鄉」項目,充分運用攝影藝術傳播的強大力量,先後舉辦了百名攝影名家走進北滘採風等活動。
  • 山東一縣,名字很費解,是書法家顏真卿故裡,沂蒙山小調誕生地
    文/史間一壺酒「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哎多好看,風吹那個草低哎見牛羊」,這是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中的前幾句,相信無論是年紀大的還是年齡小的都會哼上這麼幾句。這首誕生於70多年前的歌曲,唱紅了沂蒙山的好風光,也傾訴了沂蒙人民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每當人們唱起這首歌,就會想起沂蒙山的好風光,想起那純樸善良的老區人民。歌曲很熟悉,但它誕生在哪裡呢?
  • 第十二課 人文攝影我們該怎麼拍
    這節課,我們來講人文攝影。人文攝影是指以人類社會活動為主體的攝影。人文攝影可分為紀實攝影和非紀實攝影。對於手機攝影來說,可不分為那麼細,我認為只要主體是人類或者人類活動的攝影都可歸為人文攝影。所以對於我們來說,街頭攝影成為了拍攝人文的重要方式。1.1 街頭攝影一般可分為幾種主題一種以人為主體,主要是表現人,環境作為一種襯託。
  • 魯商沂蒙山銀座天蒙旅遊區品牌價值評估出爐:14.41億!
    近日,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聯合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等機構,通過雲端發布《2020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沂蒙山銀座天蒙旅遊區品牌價值達14.41億!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依據品牌價值評價有關國家標準,經專家評審、技術機構測算、品牌價值發布工作委員會審定,從質量、技術創新、服務和無形資產等緯度,綜合評估品牌未來發展潛力及綜合市場競爭力,同時通過品牌強度綜合財務價值評估模型,最終評估得出,沂蒙山銀座天蒙旅遊區品牌價值達14.41億!品牌強度係數635。
  • 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名單公布,山東《沂蒙山...
    >話劇《平凡的世界》 陝西省委宣傳部話劇《谷文昌》 文化和旅遊部滑稽戲《陳奐生的吃飯問題》江蘇省委宣傳部、農業農村部秦腔《王貴與李香香》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豫劇《重渡溝》 河南省委宣傳部閩劇《生命》 福建省委宣傳部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海市委宣傳部歌劇《沂蒙山
  • 「致敬達文西」光影藝術展對外開放
    華聲在線5月1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唐璐)今天上午,「致敬達文西」全球光影藝術體驗大展在長沙IFS國金中心正式對外開放,展覽自5月1日開幕,持續至7月22日。「致敬達文西」全球光影藝術體驗大展由義大利達文西博物館發起,是紀念達文西逝世500周年全球系列活動之一,也是中國和義大利之間「文化交流、文明互鑑」的重要交流活動。其中,長沙站是在長沙市委宣傳部、長沙市會展辦指導下,由北京大奇觀文化與長沙IFS聯合主辦,由湖南銳智會展承辦,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文藝復興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