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急轉彎」 安踏、李寧、特步等本土運動品牌打響「突圍戰」

2020-12-23 經濟導報網

2020-07-20 09:58:00 來源:國際金融報

「作為全球市值第三大運動服裝公司安踏的創始人,丁世忠拒絕讓疫情影響銷售。二月初,他給三萬名員工分配了一項新任務:把安踏產品推銷給自己的微信聯繫人。這一策略收效不俗。今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僅下降了不到25%,而同期阿迪達斯在中國的銷售額下降了58%。」6月底,《經濟學人》在其一篇關於安踏的報導中這樣寫道。

距離上述報導半個月後的7月中旬,作為本土運動品牌的排頭兵,安踏率先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最新營運表現並發布盈利預警。公告顯示,若按綜合基準,不計分佔合營公司虧損,該公司預計2020年上半年公司股東應佔淨利潤同比下滑不超過25%。若計及分佔合營公司虧損,股東應佔溢利將減少不超過35%。

儘管當前僅安踏披露了上半年的業績預告,但多位分析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在第一季度營收普跌的情況下,結合當前情況,2020年上半場大部分本土運動品牌業績下滑或是定局。那麼,隨之而來的疑問便是:本土運動品牌何時才能走出業績「陰霾」,重拾強勁的增長勢頭?

遭受疫情重創

原本,作為「體育大年」,2020年被諸多運動品牌視為延續強勁業績的新引擎。財報顯示,2019年本土運動品牌業績普遍向好。3月中旬,特步國際披露的2019年年報顯示,這一年其營收、淨利均呈兩位數增長,前者更是突破80億元大關。安踏更是收穫一份業績大漲的年度成績單,其2019全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0.8%至339.3億元,淨利潤增長30.3%至53.4億元。361度亦是如此,2019年其營業收入雖同增8.6%至人民幣56.3億元,但淨利潤則大漲42.4%至4.3億元,增速創近五年來最高。

然而,在疫情的影響下,「體育大年」已然「改道」,據記者此前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年初至3月底,延期或取消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已超40項。

畫風突變的還有諸多運動品牌的業績。根據李寧、特步、361度等企業公布的第一季度營運狀況,營收下跌成為已普遍現象。以2019年淨利潤同增110%的李寧為例,截至2020年3月底,其線下渠道(包括零售及批發)的降幅為20%-30%。其中,零售渠道呈現30%-40%的大幅度降幅;361度財報亦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其主品牌零售額較上年同期下跌25%-30%,獨立營運的361度童裝品牌同比跌幅也在25%-30%區間內。

在北京關鍵之道體育諮詢公司創始人、總裁張慶看來,上半年大的消費行業整體業績均受到較大衝擊,運動品牌亦是如此。一方面,線下渠道是運動品牌營收的主要來源,但疫情爆發後線下門店長期關閉,加之各大體育賽事的取消,使得運動品牌賽事營銷的計劃隨之落空,品牌曝光度及流量紅利驟減,最終造成體育用品終端需求的下降。

「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疫情的逐步緩解,中國市場則被同樣業績承壓的國際運動品牌視為救命稻草,紛紛降價促銷,而這種普遍的價格折讓也對於本土運動品牌構成了巨大的壓力。」張慶進一步補充道。

記者注意到,疫情發生後,為進一步緩解日益嚴重的庫存壓力,本土運動品牌亦不斷以折扣來吸引客戶。翻開361度、特步等天貓旗艦店,半數以上的商品參與打折活動,「全場300減120」、「折上6折起」的廣告語隨處可見。

這一做法雖立竿見影,但利潤也將進一步被侵蝕。7月13日,瑞信將李寧的目標評級由「跑贏大市」下調至「中性」,其在研報中指出,李寧線上服裝價格在公共衛生事件後出現了大幅度下降,均價已從1月最後一周的351元,下降到6月第一周的232元,下降了34%。預計今年上半年內,銷售將會同比下降8.7%。該機構表示,雖然目前認同公司品牌復甦和長期利潤增長的預測,但短期仍看到因大幅折扣造成的業績阻力。

李寧並非孤例。安踏方面在業績預告中解釋業績下滑的原因時亦提及,報告期內產品的毛利率有所下降,「安踏品牌針對2020年第一季度產品進行了銷售退貨及存貨回購,而該等產品後續的再次銷售的毛利率較低。另外FILA品牌也因為促銷清貨活動導致零售折扣增加」。

下半場能否好轉

「目前,通過折扣去庫存是本土運動品牌不得不進行的一種促銷手段。在這方面,線上渠道的重要性已經凸顯。」CIC灼識諮詢總監姜驍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時下,直播帶貨已經成為許多品牌進行線上銷售突破的發力點。

匹克體育公眾號上至今仍掛著CEO許志華直播帶貨首秀的「戰績」。作為中國運動品牌首個開啟直播帶貨的CEO,4月24日晚間11時30分,許志華開啟個人天貓直播首秀。「捷報」顯示,在開播後短短的27分鐘內就賣出了5000雙吊牌價為569元的全新態極2.0,最高時有6.7萬人在線觀看,在1小時的直播時間內銷售額超過500萬元。

同樣沒有閒著的還有安踏。4月中旬,安踏全新推出的氫跑鞋2.0與空氣風衣走進李佳琪直播間。根據該公司披露的數據,在線觀看人數達400多萬,安踏氫跑鞋2.0線上月銷量排名升到行業第二,天貓指數當天達到6727。

「疫情以來,安踏在數位化轉型這條道路上儼然開啟了加速奔跑模式,營銷上頻現實現渠道與內容、人群和商品的超級匹配;產品上以消費者為導向,持續推出極具競爭力的科技新品。直觀表現為,安踏的電商業務呈現出越來越快的發展趨勢。」7月16日下午,當問及線上渠道的相關布局時,安踏方面在提供給《國際金融報》記者的一份資料中如是表示。

根據該公司提供的相關數據,其在「618」期間累計成交14.3億元,同比增長78%,創下新紀錄,「第二季度安踏和FILA流水較第一季度有明顯復甦,下半年或有望繼續改善,按照安踏對下半年流水增長的指引,安踏流水將增5%-10%,FILA流水將增20%-30%。」

「從國內市場來看,二季度起,隨著疫情的全面控制,整體消費以及經濟水平已經開始有了明顯的恢復跡象。包括體育類場館有序開放,健身房的恢復營業等都將會促進國產運動品牌更早實現業績增長。」姜驍瀟稱,目前來看,預計三季度會有較大復甦,同時冬季運動服裝等品類在四季度預計也會擺脫疫情影響。

「整體來看,2020年下半年的業績環比上半年將會有較大提高,有望恢復業績的正增長。」姜驍瀟進一步表示。

不過,在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看來,疫情常態化沒有根本改變,對任何以實體端門店為主導本土運動品牌而言,在相當長時間穩打穩紮依然非常重要。「相比較其他品類來說,運動品類的功能性反而在疫情衝擊下讓用戶更加體會清晰,在疫情期間運動品類細分場景做的比較好的品牌,通過社群營銷的方式,對業績反而有推動,逆勢增長的運動單品類還是存在的,居家鍛鍊也成為新常態」。

相關焦點

  • 安踏、李寧、特步及361度相繼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數據
    近日,安踏、李寧、特步及361度相繼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數據,受疫情影響,國內四大運動品牌的零售額同比下降均達到20%。但業內認為,未來隨著疫情對本土影響減弱,預計國內居民運動需求將出現較強烈反彈,看好本土運動龍頭品牌的發展。
  • 安踏、李寧業績剎車線上狂促 你會支持國產品牌嗎
    新冠肺炎疫情不只影響了國外運動品牌阿迪達斯、耐克,也影響到了國產運動品牌。據悉,安踏、李寧等運動品牌在今年一季度庫存增加,業績下滑。近日,這些品牌開啟了線上促銷活動,部分服飾價格低至50元左右。隨著五一小長假的到來,品牌門店客流量或將加大,你會購買運動服飾支持國產品牌嗎?
  • 安踏/李寧/特步/361度/匹克,國產5大運動鞋品牌哪家強?
    國產運動鞋品牌不論按國民度和市場份額,都逃不過這5家:安踏/李寧/特步/361度/匹克,那麼它們各家到底有什麼長處和需要避的坑呢?曾經的中國運動品牌老大,在潮流、球鞋圈的討論之中,李寧的討論熱度似乎一直高於安踏,但在資本市場上,這兩大國內運動巨頭之間的格局早已產生了變化
  • 我們來到鞋都晉江,瞧了瞧安踏、李寧和喬丹等運動品牌的工廠店!
    穿過繁華的購物中心萬業匯,沿著欣鑫路一路向東,就可看到位於道路兩旁的李寧、特步、安踏、諾奇、喬丹等知名本土運動品牌的工廠店,記者在這些體育運動品牌的折扣店裡走上一圈,發現一些產品雖然不是最新款,但其價格很有吸引力,甚至比網上打折的還便宜,與此同時,這些品牌的工廠店在年底這個時候,也都會舉辦各種特賣會,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 看安踏、李寧們如何出圈?
    2010-2014年:本土運動服飾遭遇危機 2010-2014年,體育服飾行業庫存危機集體爆發,本土運動品牌陷入增長瓶頸。這背後的原因是,一方面自北京奧運後,國際體育品牌改變對華銷售戰略,使得國產體育用品低價優勢逐漸消失,本土運動服飾的市場份額不斷被國外運動品牌所擠壓。
  • 又一運動品牌落寞了?曾與安踏特步齊名,是眾多90後的青春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牌AJ、阿迪、耐克等眾多品牌成為潮流的今天,昔日曾與國貨安踏特步齊名,是眾多90後的青春的鴻星爾克,卻逐漸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被市場所拋棄,十分落寞。90年代中期,晉江開始轉型做自主的品牌。這個時期,晉江製造出了安踏、361、特步等眾多十分風靡的品牌。安踏、特步這些品牌出現以後,迅速席捲了我國的運動品牌,成為了90後孩子和當時家長的心頭好。2000年,新世紀伊始,晉江本地人吳榮光在創建了許多運動品牌後,又做出了鴻星爾克。25歲的吳榮光,帶著新出爐的鴻星爾克走向了市場。
  • 2018年業績出爐 安踏體育(02020)等四大國產運動品牌誰過得最好?
    公司 2018年業績出爐 安踏體育(02020)等四大國產運動品牌誰過得最好?截至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四大國產體育品牌安踏體育(02020)、特步國際(01368)、361°(01361)、李寧(02331)已相繼披露2018年年報。整體來看,「三家歡喜一家愁」,安踏、李寧、特步營收、淨利潤都實現大幅增長,而361°收入幾乎零增長,淨利潤大跌三成,回到五年前的水平。
  • 品牌資訊:阿迪、安踏、斯凱奇、李寧、安德瑪、特步、匹克、喬丹體育
    業績,00:30超20億……從11月1日「2020雙11購物節」拉開帷幕,截至11月11日24:00,安踏集團電商「雙11」成交額28.4億元,較去年增長53%。截至今天,安踏集團電商本年度流水突破100億元。據天貓平臺數據顯示,安踏集團旗下多個品牌位列其所在類目的前列。
  • 國產品牌怎麼樣,安踏斐樂是一家?穿特步的人怎麼少了?
    國產品牌怎麼樣,安踏斐樂是一家?穿特步的人怎麼少了?說一說我們國產品牌到底怎麼樣!安踏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港交所:2020),簡稱安踏體育、安踏,是中國領先的體育用品企業,主要從事設計、開發、製造和行銷安踏品牌的體育用品,包括運動鞋、服裝及配飾。
  • 特步銷量破百萬!即將取代李寧鞋王稱號?
    特步一躍成為了中國「新鞋王」,兩月銷量破百萬,打敗李寧和安踏,可以說是特步在成年禮中取得的最佳成績。而面對特步的驚人逆襲,同為國產運動品牌的李寧和安踏真的會欲哭無淚嗎?
  • 中國第一運動品牌,不是阿迪耐克李寧特步,而是市價超千億的它!
    此前,在中國運用體育的產品幾乎都是崇尚國外品牌的,比如耐克、阿迪達斯等,但現在國內體育品牌的崛起,讓更多的人不約而同地看到了國內體育品牌的實力,安踏、李寧、特步等也開始在國際舞臺上大舉進攻,讓原本佔據主導地位的國際品牌感受到危機感。首先威脅到耐克、阿迪達斯地位的就是國產品牌安踏。
  • 品牌資訊:耐克、安踏、Puma、李寧、斯凱奇、亞瑟士、特步、三夫戶外
    安踏大數據跑鞋 是怎麼煉成的? 12月15日,中國領先體育用品品牌安踏在北京星影製作中心舉辦了一場別出心裁的科技風跑步戰略發布會。此次發布活動中,安踏跑步響應全民運動的號召,正式揭幕「創中國跑力」品牌長期發展計劃,全面啟動了安踏在專業跑步領域內的科技革新舉措。
  • 特步野心初顯!要做下一個安踏?
    安踏的市值一度突破2000億港元,比李寧、特步、匹克、361°加起來還要多,如今,雖然安踏的市值跌到了1200多億元,但依然是李寧的三倍。在晉江陳埭鎮有一條小河叫烏河,河的東岸住著丁世忠一家,西岸則住著特步創始人丁水波一家。
  • 品牌資訊:阿迪達斯、安踏、耐克、李寧、斯凱奇、特步、探拓戶外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團旗下兩大主品牌中,安踏品牌收益67.77億元,下跌10.7%;FILA品牌收益71.52億元,增長9.4%。此外,以DESCENTE(迪桑特)為首的其他品牌增長達8.3%,集團電商業務流水同比增長超過50%。目前,安踏集團帳面擁有的資金總值達到215億元。在線上發布會安踏集團宣布,將啟動數位化轉型戰略,將由「批發分銷的零售模式」向「直面消費者的直營零售模式」轉型。
  • 「特步們」的「近火」與「遠憂」
    越刮越盛的「國潮風」或許真的能在李寧、安踏之後,再次拯救特步,但顯然這股風還不足以讓品牌長青。於特步而言,李寧、安踏的威脅還只能算「近火」,常年位居運動品牌榜首的「耐克阿迪們」才是「遠憂」。面對「近火」、「遠憂」的雙重威脅,特步應該如何實現突圍?其未來又該走向何方呢?
  • 品牌資訊:安踏、李寧、耐克、PUMA、Kappa、斯凱奇、特步、探路者...
    2019年安踏集團成功完成收購亞瑪芬體育(AMER SPORTS)、構建三大品牌群和三大共享平臺、成為國際奧委會官方體育服裝供應商、全球零售總部上海安踏中心順利奠基等多項重大舉措,也創下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2020年,安踏集團全球化戰略將全面開啟,整合全球資源打造讓全球消費者喜愛的多品牌集群,以重構的思維謀求集團更長遠的可持續發展。
  • 創始人被限制消費,為什麼安踏、特步成功轉型,貴人鳥卻日漸沒落
    當然,行業寒冬也讓國內本土的運動服裝品牌開始尋找出路。上市後貴人鳥選擇了全方位的發展戰略——從「傳統運動鞋服行業經營」向體育多元化轉型,打開了瘋狂的企業併購、擴大和全產業鏈融合之途。短短幾年時間,貴人鳥就從單一的運動品牌擴張為涉及保險、遊戲、健身等多個行業的「雜牌」。反觀同為一線品牌的安踏和李寧以及二線品牌的特步,卻選擇了穩紮穩打,回歸主業,保持品牌本身的核心定位。
  • 稱霸馬拉松市場,18億收購國際品牌,特步能否成為第二個安踏?
    特步的發展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創立品牌之前,它只是一家默默無聞的名為三興公司的代工廠,為國際知名品牌貼牌生產各種款式的運動鞋,從中賺取微薄的利潤。 從製鞋廠到運動品牌的轉變,和李寧的崛起有關。
  • 德爾惠危局背後:本土運動品牌兩極分化 高庫存轉型難重壓尾部鞋企
    時至今日,較於「晉江三雄」——安踏、特步、361°,同始於中國鞋都的德爾惠則落下遺憾,其命運殊途難免讓人唏噓。  在國內運動鞋服行業,前有匹克的私有化「歸家」,後有喜得龍宣告破產,「門店關閉」、「業績下滑」、「虧損」等詞彙成為了行業的常態。但安踏卻仍能躋身於全球體育用品公司前四榜單,與耐克、阿迪達斯、安德瑪等國際大品牌一較高下,似乎也遵循了「強者愈強」的行業邏輯。
  • 一年狂賣千萬雙,比李寧安踏還牛
    但如果要說國產跑鞋品牌,大部分人都會想到李寧、安踏和多威,其實有一個國產運動品牌一直都很低調,其大大小小贊助過幾十場馬拉松賽事,而且每年還能賣出千萬雙跑鞋,那就是非一般的感覺——特步!還記得在讀高中的時候,特步、鴻星爾克、貴人鳥和德爾惠等,都是非常受歡迎的運動品牌,在當時,李寧安踏的知名度和業績都比不上特步和貴人鳥,但在激烈的競爭下,由於決策性的失誤,貴人鳥和德爾惠都相繼倒下,特步也在轉型期不慍不火,李寧和安踏則憑著高性價比和技術脫穎而出,成為了如今國內運動品牌的兩大巨頭!但要說到第三個巨頭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