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木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認知越來越重視,大多數人的身體已經呈現出亞健康狀態。如今,為了改善亞健康狀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鍛鍊的方式來增強體質。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體育愛好者已達6億人。如果按照目前的發展程度,到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30億,從事體育的人數將超過600萬人。
隨著熱愛體育的人越來越多,體育產業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此前,在中國運用體育的產品幾乎都是崇尚國外品牌的,比如耐克、阿迪達斯等,但現在國內體育品牌的崛起,讓更多的人不約而同地看到了國內體育品牌的實力,安踏、李寧、特步等也開始在國際舞臺上大舉進攻,讓原本佔據主導地位的國際品牌感受到危機感。首先威脅到耐克、阿迪達斯地位的就是國產品牌安踏。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我國體育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湧現出一大批國內知名體育用品品牌,如李寧、安踏、鴻星爾克等等。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到2017年,中國體育產業規模已達2.2萬億元。然而,經過多年的發展,這些民族品牌的發展逐漸趨於兩極分化。一些民族品牌做得並不好,比如2018年宣布破產的德爾惠。而一些民族品牌發展得很好,甚至走上了國際化道路,比如說以李寧和安踏為代表。
事實上,早在2012年,安踏就超越李寧成為中國最大的體育品牌。經過多年的發展,安踏更是將李寧遠遠地甩在了身後,其業績甚至超過了李寧、特步和361°的總和,成了當之無愧的「中國鞋王」。安踏發布的2019年年報顯示,2019年安踏全年收入339.3億元,同比增長40.8%;實現淨利潤186.6億元,同比增長2.4%。事實上,安踏已連續5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市值2243.5億港元,成功超越安德瑪,成為全球第三大體育品牌。
安踏董事長丁世忠表示,與國內體育用品企業相比,安踏沒有競爭對手,因此安踏將競爭對手確定為耐克和阿迪達斯這兩大體育巨頭。說到這裡,不得不提的是,10年前,李寧曾經紅極四方。李寧的創始人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點火,讓這個品牌頓時聲名鵲起。因此,李寧當年的銷售額達到67億元。到2009年,李寧的銷售額已經超過阿迪達斯,與耐克接近。
但2008年之後,李寧在中國拿下了義大利品牌樂途在中國的經營權之後,非但沒有幫助到李寧,反而還成了李寧的累贅。不僅如此,因為在奧運會後短暫的成功中,李寧的高層逐漸迷失方向,其決策也屢屢出錯,導致每年虧損19.8億元,面對安踏13.59億元的利潤,毫無疑問讓李寧在業內的體育品牌老大易主給了安踏。
安踏創始人丁世忠出生在素有「中國鞋都」之稱的晉江。1972年丁世忠出生於福建晉江一個普通家庭。丁世忠的家庭並不富裕,甚至連一輛摩託車都買不起。丁世忠小時候最大的願望就是買一輛摩託車,為了實現這一願望,丁世忠17歲時就輟學,告訴父親自己想北上經商。但當時丁世忠的父親剛從親戚朋友那裡借了5萬元,和晉江的很多人一樣,開了一家鞋廠。丁世忠最終說服父親借給他1萬元,在晉江買了600雙鞋,踏上了商旅。
剛到北京時,丁世忠由於人生地不熟,又年紀輕輕,沒人願意和他做生意。丁世忠在市內各大商場走來走去,終於用自己的毅力給商場的一位租戶留下了深刻印象,並同意讓他把鞋子放在櫃檯上。來自晉江的鞋子質量自然沒什麼問題,丁世忠的600雙很快就賣完了。鞋子賣完後,丁世忠回到晉江,重新進貨在北京銷售。就這樣,丁世忠在短短4年時間裡賺了20萬元。帶著這筆錢,丁世忠回到家鄉晉江,創辦了自己的製鞋廠,取名安踏。
經過多年的發展,2007年安踏成功地在香港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福建體育品牌。但公司創始人丁世忠似乎並不滿足於安踏的現狀。丁世忠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的夢想不是成為中國的耐克,而是成為世界上的安踏。丁世忠沒有食言的,正帶領安踏對耐克和阿迪達斯發起了一場強有力的攻擊。
除了通過提升品牌影響力之外,丁世忠也深知產品開發的重要性。於是,丁世忠專門成立了研發部,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據摩根史坦利稱,過去5年,耐克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約17億美元。在研發期間,安踏將不定期收集上萬種中國人足型的數據。基於這些大數據,做出更加適合中國人腳型的運動鞋,可以說安踏在產品創新上下了很大功夫。
做好本土品牌穩定國內市場,收購國際品牌進入國外市場,在成為「世界安踏」的道路上,安踏公司精心布局,大膽進取,才取得今天的成績。我相信安踏的未來會不斷成長,期待其未來的表現。對此,大家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