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有鬼的電影,而且還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融合了校園怪談和民間傳說,一上映就霸佔寶島電影票房市場多日。它就是近來大熱的鬼片《女鬼橋》。
能夠坐穩票房第一把交椅,《女鬼橋》自然有它的獨特之處。
首先,影片由之前的寶島最賣座恐怖片《紅衣小女孩》同一個團隊製作。《紅衣小女孩》是民間鄉野傳說,而這次的《女鬼橋》則更側重於校園怪談,稍微帶一點鄉野民俗,再加入了一些現代元素,比如直播在線。
其次,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女鬼橋」真的存在,如今它已是東海大學一個另類的著名地標。不少影視製作人,媒體人,先後將此地作為噱頭製作了不少偽紀錄片和傳記片,所以該橋可謂早已出名,這也為影片的上映提供了良好的影迷基礎。
對於女鬼橋的傳說其實有多種說法,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某一屆女學生因為約好和男同學私奔,卻被對方負心爽約。苦悶喪氣的女生在橋上等到了午夜12點,衝動選擇跳河自盡。從此以後,每到午夜零點,這裡原本13層階梯就會多出一層。而在橋上回頭的人就會遭受詛咒,被女鬼「帶走」。
影片也以一個校園故事作為切入點。幾年前,有一個男學生專門凌晨跑到「女鬼橋」做網絡直播,當時他全程未感受到任何異樣,但觀看直播的網友們卻發現了詭異一幕。
直播畫面中國,一直有一個白衣黑髮的「女子」影像在樹林間漂浮遊動,由此引爆網絡,大批人士進行分析討論。電影也由此延伸,建構了一個全新的校園怪談故事。
《女鬼橋》影片一開場就「還原」了那場手機直播,閏年2016年2月28日23:59。幾位大學生到校園內,為迎新直播一場「試膽」大會。
結果在錄製中,出現了意外狀況。前去走橋的男同學走上「女鬼橋」時,開始一步一數,最後果然多了一步臺階。眾人驚愕,男生突然消失在眾人面前,恐懼頓時降臨,眾人做鳥獸散,但危機已經步步逼近。
《女鬼橋》做得最好的地方在於利用時間錯位,埋下伏筆,製造出最後的驚天大反轉。整個故事其實縱橫交錯了2012年,2016年,2020年,三個時間段,但導演一開始就故意模糊了三個時間點,讓觀眾誤以為幾位大學生主角所在的時間點。
其中,女學生芯喬是關鍵人物之一,她串聯起了2012年和2016年兩個關鍵時間段,並在2016年後,將這個詛咒遺承了下去。
芯喬在兩個時空中來回穿梭,迷惑性很大。不過導演也對伏筆進行了區別處理,比如芯喬使用的手機,衣服的顏色,其實在兩個時間節點都有很大的不同,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其中奧妙。
另外,2020年一線,引入了一位紀錄片女記者,她想調查2016年時發生的詭異事件經歷,但隨著調查的深入,她發現自己也漸漸深陷其中。
因為前兩次節點,每次都有5人因為各種意外死去,但從照片上看,卻明顯有6個人,那個「漏網之魚」到底經歷了什麼,又承擔了什麼呢?
不得不說,這個漏網之魚身份的片末揭秘,成功拉高影片的段位,讓《女鬼橋》成為真正意義上令人細思恐極的恐怖片,即恐懼的循環,復仇的延續。
就像很多日本恐怖片,如《咒怨》和《午夜兇鈴》一樣,如果無法消解那股怨氣,「無差別」的復仇就不會停止,一個又一個意外深陷其中的人,都會遭受報復和懲罰。
而《女鬼橋》利用時間的循環往復,打造出結構性的環形故事,把這種無法逃離的宿命演繹得更具說服力。
作為一部恐怖片,《女鬼橋》勝在結構工整。但論及恐怖和驚悚場面,其實就有點乏善可陳。各種鬼魂的肆擾,嚇人的手法都較為老套,沒能擺脫一驚一乍的突然襲擊方式。
這種方式,能夠嚇人,但餘味不夠,看過即忘,很難產生深度的驚恐刺激。
非常遺憾的是,《女鬼橋》中的「直播手法」沒能融入到鏡頭語言中。一開始的直播畫面與人物視角切換很快就消失無蹤,如果能模仿韓國同類恐怖片《昆池巖》的手法,運用大量的偽紀錄片,手機取景鏡頭,相信那些恐怖場面會更具殺傷力。
當然,《女鬼橋》還是有幾個頗為用心的設計處。比如美容教室那段,利用鏡子和擺放的模特人頭道具的移動來嚇人。
還有不斷循環的旋轉樓梯那段,無論怎樣逃都在同一樓層死循環,營造出的壓迫感和絕望感還是會令人冷汗直冒。
其中那個利用監控攝像頭、直播鏡頭做舊的大段偽紀錄片風格也十分有效果。特別是女主角在查看監控時,左右移動視角,突然出現的「鬼影」的確夠嚇人。
這些精心設計的情節,都足見影片的誠意。《女鬼橋》和之前票房口碑雙收的《紅衣小女孩》系列類似,同樣是改編自都市靈異傳說,這次加入一些校園元素,都有真實事件作為基底,編劇藉此重構故事和規則,既能延展,又能收縮,非常靈便。
鄉野奇談、都市傳說、民俗文化,校園怪談,恐怖片的元素大融合,讓其走上了一個新的野路子,打開了編劇的腦洞,也讓觀眾體驗到了全新的刺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