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咬指甲是行為習慣?錯了,啃指甲吃手這些事沒那麼簡單

2020-12-22 糯豆包媽媽

「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孩子「咬指甲」成癮,父母管教不起作用,這是很多父母比較頭疼的問題,有人認為孩子「咬指甲」是一種不良行為習慣,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心理疾病,甚至與「異食癖」聯繫起來,但孩子「咬指甲」、吃手並沒那麼簡單。

越越上幼兒園時就有咬指甲的習慣,越越媽並沒有重視,只是在看到越越有咬指甲的行為時,會提醒兒子不要咬指甲,告訴兒子指甲裡有細菌,對身體不好。

媽媽並沒有嚴厲批評越越,她不想加大兒子的關注度,只想偶爾提醒一下,但越越上了小學後,媽媽發現他咬指甲的毛病越來越嚴重了,他經常會把手指放在嘴裡啃,每個指甲都凹凸不平。

越越這種咬指甲的習慣,讓媽媽非常頭逐漸焦慮起來,對於兒子愛咬指甲的行為習慣,她開始懷疑是不是病態的表現。

孩子為什麼愛「咬指甲、吃手」?這幾個方面的原因,父母要了解

孩子愛「咬指甲」,這種現象較為普遍,大多數父母最初會當成是孩子的一種不良行為習慣,而長此以往,父母又會將孩子這種特殊的行為習慣與心理疾病、缺乏微量元素等相聯繫。

其實,孩子「咬指甲、吃手」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需要父母多加了解。

1、孩子的口欲期

如果是不到一歲的小寶寶,處於口欲期時,就會有「咬指甲、吃手」的行為,是通過咬手來獲得安全感,可以使寶寶的不安情緒得以安撫。

寶寶在咬手的過程中,也會進入相對安靜的狀態,所以0-1歲的寶寶出現咬手的行為時,是一種正常現象無需擔心。

2、孩子過於緊張或者焦慮

對於1歲以上的孩子,若是缺乏安全感,內心過於焦慮,也會通過「咬指甲」的行為,緩解內心的緊張不適。

而父母並不清楚孩子的內心想法以及情緒波動,看到孩子有「咬指甲」的行為,就會批評和責罵,導致孩子更加緊張,焦慮不斷加深,「咬指甲」的現象也就更加嚴重。

3、模仿父母的行為習慣

若是孩子出現愛「咬指甲」的行為,可能是父母也有「咬指甲」的行為習慣,在孩子面前也會「咬指甲」,孩子可能會覺得比較好玩,就會學習父母「咬指甲」的動作,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咬指甲」的習慣。

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咬指甲」的行為時,不要盲目訓斥或指責孩子,以免加大孩子的內心壓力,導致孩子「咬指甲」的情況更為嚴重。若是孩子「咬指甲」較為頻繁,可能導致孩子的指甲畸形、牙齒不美觀,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腸胃炎。

父母如何正確對待孩子「咬指甲」的行為習慣

1、及時阻止孩子的「咬指甲」行為

對於孩子「咬指甲」的行為習慣,父母應當及時予以制止,一旦看到孩子「咬指甲」,就要提醒孩子不要「咬指甲」,同時,父母要告訴孩子不可以「咬指甲」的原因,進行勸導與安撫。

2、適當轉移孩子的關注方向

當孩子出現「咬指甲」的行為時,父母可以適當轉移孩子的關注方向,可以讓孩子動手做手工或者看書等,使孩子脫離「咬指甲」的情緒暗示,孩子的情緒得以緩解,也就不會再「咬指甲」了。

3、尋找可以緩解緊張情緒的替代物

孩子「咬指甲」主要是為了緩解內心的緊張不安情緒,父母可以尋找替代物,比如孩子喜愛的玩具、零食等等,當孩子有「咬指甲」的衝動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玩玩具或者吃零食,讓孩子的緊張情緒得到安撫。

4、適當給予孩子獎勵

父母不想孩子「咬指甲」,可以適當給孩子制定一些獎勵辦法。短期內可以實現的獎勵,比如,一天不「咬指甲」,可以給孩子喜愛的零食,長期堅持才能實現的獎勵,比如一周或一個月不咬指甲,可以獎勵孩子玩具或者課外讀物等等。孩子有了目標,才會有動力,就會抑制「咬指甲」的欲望,逐漸改掉「咬指甲」的壞習慣。

對於孩子的不良習慣,父母應當及時給予糾正,引導孩子戒除,父母應當多陪伴孩子,及時發現孩子的情緒變化,引導孩子化解不良情緒,父母平時也要多帶孩子出去玩,尤其是參加一些戶外活動,讓孩子回歸自然釋放身心。

留言板話題:你家寶寶會咬指甲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寶寶總啃指甲、吃手、咬嘴唇,如何幹預?
    如果觀察到孩子最近總是流口水,出現各種長牙跡象,這時候把手塞在嘴裡磨磨磨,原因也就破案了。這時牙膠、安撫奶嘴等可以作為很好的替代品,對於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了輔食的寶寶,還可以給他吃磨牙餅乾。 感到無聊 如果孩子感到無聊,沒什麼事可做,或者肚子餓了,身邊也沒有玩具,就可能會愛啃指甲、吃手等等。
  • 孩子這麼大了還吃手,竟然還咬指甲,怎麼改?
    隨著孩子的視覺、聽覺、大運動、精細運動都慢慢發育完善,孩子就學會了運用多種感官來探索世界,而不再依賴於嘴巴了。可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常常會看到,很多孩子好像越大越喜歡吃手,甚至還發展成了咬指甲,甚至還會維持到成年。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溫柔有效地幫助「大孩子」克服這個惱人的小習慣。
  • 「咬指甲」是心理疾病?錯啦,科學家:咬指甲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咬指甲似乎已經成為了一件類似於左撇子一樣的「平常事」。許多名人也是咬指甲的擁躉:詹姆斯,鄭爽,甚至德川家康都是咬指甲的忠實一員。生活中有許多父母也向我抱怨自己的孩子喜歡咬指甲,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就抱著手指啃,直到把手指頭上露出新肉才肯罷休。
  • 咬指甲也遺傳,讓孩子戒掉咬指甲,比打罵效果好的小竅門
    那時候我每次準備給她剪指甲的時候,發現指甲已經很短了,有的都流血了。於是,我就開始到處查找關於孩子為什麼愛咬指甲的原因,最終通過努力,讓孩子成功戒掉這個壞習慣。其實咬指甲只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對健康沒有太大的危害,醫學稱作咬甲癖。國外研究發現,在2到15歲的孩子中間,大概有50%孩子都曾有過咬指甲的習慣。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咬指甲呢?
  • 從小愛「啃指甲」的孩子,10年後會是什麼樣?沒那麼簡單
    孩子在年幼時多多少少會有些壞習慣,只要寶爸寶媽們能及時糾正並引導,那這些壞習慣並不會對孩子產生多大影響。但是如果壞習慣的起源關乎於孩子心理,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結局讓人心疼曾有這麼一件事,甘女士的兒子有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啃指甲,完全就是一個從小愛啃指甲的孩子。兒子小的時候,經常動不動就把手指甲放進嘴巴裡面啃。每次看到他的指甲,甘女士都不忍直視,雖然告誡了兒子很多次不許啃指甲,可對方就是不聽。
  • 孩子為什麼喜歡咬指甲?你家孩子有咬指甲的習慣嗎?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生活條件提高了,孩子都能吃好,所以孩子出現營養不良或者缺少微量元素的情況並不常見。那麼很多孩子出現咬指甲的情況就和心理因素關係比較大了。那麼孩子長期啃咬指甲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嗎?當然是有的。
  • 寶寶總愛「啃指甲」,是因為缺少維生素嗎?原因其實沒那麼簡單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出現「啃手」的行為是很正常的,在保證孩子手乾淨的情況下,父母們不用過多地制止,這是寶寶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但是,等孩子8、9個月時這種吃手的習慣還存在時,爸爸媽媽們就應該適時制止了,要不然家長會驚訝地發現,孩子即使長大了還是會有「啃手指」的習慣。
  •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父母別大意
    每一次見到芳芳家的孩子,首先引人注目的便是孩子的一雙手,每一個手指的指尖都會有鮮明的紅點,仔細一看,都是倒刺而產生的這些情況。芳芳和我說,她的孩子經常喜歡咬指甲,而且對於手指上的皮也特別喜歡,總是想要通過牙齒把它們啃下來。
  • 孩子喜歡啃指甲怎麼辦?
    也就是說,這些孩子沒有將自己緊張的情緒正確的釋放,而是通過啃指甲這樣不正確的方式去宣洩。 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常常和人們自己的精神緊張問題有關,比如說,突然的改變了孩子的生活環境,孩子入託兒所或者是入學的時候,孩子就容易出現緊張的情緒,然後發生咬指甲的行為,誘因也可能是由於小孩子喜歡模仿別人,看到別人這樣做,自己也學著做了。 眾所周知,我們的手在外部會接觸許許多多的東西。在我們每天接觸的這些物品周圍。
  • 咬指甲是小孩的專利?不,很多成年人也有咬指甲的習慣
    咬指甲,相信是不少人都有的童年記憶,有些人甚至在成年以後依然有啃指甲的習慣,例如小皇帝詹姆斯也有愛咬指甲的習慣。總是不由自主地想把指甲啃得禿禿的,塗指甲油、戴手套、打手……似乎也並沒有什麼效果,還是想咬。那麼,為什麼會有人喜歡咬甲呢?咬甲癖是不是病,要不要進行治療呢?
  • 孩子習慣性咬指甲,是這2種性格的象徵,別再讓孩子咬指甲了
    咬指甲這種習慣性小動作,是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有的,也是家長所不能容忍的行為,大部分家長是因為手在生活中用途很多,很難保持乾淨,孩子喜歡咬手指甲,會將細菌的髒東西吃進嘴裡。很少有家長意識到,孩子喜歡咬指甲的行為其實也是孩子性格的一種外顯。
  • 孩子被嘲笑「人肉指甲刀」,愛咬指甲不是缺乏營養,家長們要關注
    人都說手是女人的第二張臉,手部的保養同樣很重要,可是有一些從小就愛啃指甲的孩子,伸出雙手指甲都是鋸齒形狀的。父母們經常會發現有些孩子從小就愛啃指甲,壞習慣總是改不掉。分析很多家長都會認為孩子愛啃指甲是因為缺乏營養元素,所以總是想辦法給孩子食療,要不就直接打掉孩子啃指甲的手。其實這跟缺乏維生素沒什麼關係,小孩子從小就會有愛咬指甲的行為,但是孩子年齡增長後這些行為就會緩解。
  • 咬指甲,咬鉛筆……孩子的小動作背後隱藏著需要警惕的心理問題
    咬東西是每一個小孩子的天性,每一個孩童都經歷了一段「口腔敏感期」,簡單來說,孩童那時候特別喜歡用嘴去探索世界,所以吸手指、咬玩具、啃腳就成了每天的事了。如3歲以前的兒童愛咬人,仍符合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發展,但3歲以後的兒童仍愛咬指甲、手、角、腳等部位,還可能是「口欲期停滯」。此系列咬傷行為障礙,一般在兒童期發病率最高。心理研究表明,這些「啃咬」動作可以給孩子一種心理安慰,屬於一種能夠使孩子抑制焦慮的「行為退化」。
  • 那些咬指甲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有不少媽媽給我留言,說孩子愛啃指甲的事兒:@如茉莉:我家姑娘都上初二了,一直咬指甲,手指頭都變形了,無法可施。@琳兒:我兒子嚴重時手指頭皮都是破的。@清荷:我到現在還啃手指。心理學認為,最初孩子用咬指甲來緩解壓力,經過父母強烈的提醒和制止,咬指甲行為反而會被強化,並保留下來,變成用來釋放情緒的固定行為,甚至愈演愈烈,變本加厲。如果想盡辦法,拼命制止也沒能改變孩子,你白費力氣,孩子還要遭罪,說明思路和方法都有誤。因此,面對孩子咬指甲,父母的處理很關鍵。
  • 孩子愛吃手、咬指甲,是因為「壓力大」?
    雖然吃手、咬指甲和孩子心理層面的拉警報無關,但可不代表和其他發展無關!除了衛生問題外,吃手、咬指甲都可能會影響牙齒的咬合。另外,過度地咬指甲,也會影響指甲的生成。甚至也有學者推測成人時期的吸菸或咀嚼口香糖的習慣,和兒童時期咬指甲是有關係的。不過根據2016年的研究發現指出,有吃手、咬指甲習慣者,在兒童時期,甚至成年時,較不容易有過敏的情況發生,很有趣吧!
  • 孩子習慣「啃指甲」,這兩種影響長大後基本躲不掉,父母得注意
    很多孩子都有吮吸手指,然後慢慢發展成為啃指甲的情況。從生理髮育的角度來看,特定時期內孩子有類似的表現是正常的,因為他們進入了口欲敏感期,吸手指啃指甲是正常的表現。但如果孩子過了口欲敏感期,甚至是到了7、8歲還保留著啃指甲的習慣,那麼影響還是很大的。
  •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那些愛啃指甲的孩子,為什麼屢禁不改?
    1對於養育過孩子的家長來說,其實一點都不陌生孩子啃咬手指的行為,幾乎每個孩子都是咬著手指長大,那仿佛是他們天生的本能,不教也會。雖說咬手指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但也只是其中一段特殊時光。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啃咬」行為其實有不同成因,父母只有清楚孩子的成長法則,才能幫助孩子及時糾正行為。
  • 幼兒咬指甲行為矯正的親子輔導案例
    而這些措施反覆使用非但沒有奏效反而使孩子咬指甲的行為更加嚴重。三、輔導措施咬指甲也稱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覆咬指甲的行為。咬指甲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不良習慣,多見於3~6歲兒童。針對幼兒咬指甲這一不良行為我們查閱了專業書籍,也請教了一些心理專家。關於咬指甲行為的心理分析認為:出現這種現象常與精神緊張有關,部分小兒由於模仿他人而形成。
  • 經常咬指甲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清荷:我到現在還啃手指。 秋遇見:我兒子咬手指和指甲,從上一年級開始,咬得都一層層脫皮了,不忍直視。我用風油精塗了,給他吃牛軋糖,各種辦法好像效果不怎麼樣。 信不信,你周圍咬指甲的人,比左撇子比例高得多。
  • 24歲帥小夥從來不用指甲鉗,對付指甲全靠「啃」!愛咬鉛筆、啃指甲...
    都市快報訊 許多人在思考的時候,便會不自覺地把手指放進嘴裡開始啃咬指甲,仿佛啃咬指甲能帶來靈感。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們,手指頭上有大量的細菌,啃咬指甲十分不衛生。不僅如此,長期的啃咬指甲也會造成手指的不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