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
立春後,自然陽氣萌生升發,氣溫、日照、降雨都開始上升或增多,春是溫暖的開始,孕育著生長。
順時養生是中醫養生的一大原則,按四季特點,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除了咬春(吃蘿蔔)吃春餅,立春後養生的重中之重就是:養肝!
如果肝臟代謝不正常,人體所需的養分得不到及時供應,身體各個器官都無法正常工作:本應明亮的眼睛會由於肝血不足而乾澀呆滯,本應光滑堅韌的指甲也會幹枯變形。
如果肝臟無法正常排毒,毒素就會滯留在體內,再美的女人也會變成「黃臉婆」,再強壯的男人也會萎靡不振,中老年人的健康更加無從談起。
那麼我們要如何調理肝膽呢?今天教你做一碗養肝通神湯,效果神奇。
【原料】
黑豆30克、桑寄生15克、當歸3-5克、去核紅棗7-9枚、雞蛋2-3個、生薑5片。
【做法】:
1、將黑豆、桑寄生、制當歸、紅棗切開,加清水浸泡30分鐘,
2、然後把雞蛋、生薑加入,大火燒開後轉小火,
3、水開大約15分鐘後,將雞蛋取出,剝掉雞蛋殼,
4、再把雞蛋放進去煮,再約15分鐘即可。可以加些紅糖調味。
黑豆最補益的是豆衣,可養血驅風、補腎陰,所以不必把黑豆煮成軟爛,吃雞蛋喝湯即可。
【功效】:
●桑寄生吸收了桑樹的精華,不但能補肝腎、強筋骨,還可解春天的風邪,治肝風暈眩、頭疼,輕身通神。
●黑豆、紅棗是益腎養血的,雞蛋輕補氣,所以這個小甜品對女性非常好,體虛又容易上火的人,可以每天煲一碗這個甜品給自己,連續吃上三天養血養肝、讓身體恢復春天的氣象。(桑寄生有安胎之效,孕婦也可以吃的呢)
【需要提醒的是】
真正的桑寄生很少,現在好多藥店用其他植物的寄生充當桑寄生來賣,效果差別很大,所以最好去比較專業的中藥店買。
廣東省中醫院肝病科主任、主任醫師池曉玲說,春季養肝重在「生」,日常宜多吃性溫、具有生發作用、健脾養肝的藥食兩用之品。
太子參陳皮大棗茶
太子參15克,大棗5 枚,陳皮3克,煎煮後代茶飲,可調養肝臟。
山藥扁豆飯
粳米100 克,扁豆20 克,新鮮淮山藥50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然後小火燜熟即可。由於春季容易出現肝氣過盛而影響脾胃,因此春季養肝還強調健脾益胃,這碗飯的精妙之處便在此了。
春天養肝,養身參考給大家總結了一套三字經,立春後照著做,排出一整個冬天積壓的毒素,給一整年的健康開個好頭。
這個溫熱主要是指食物的性質,立春要適當多吃點辛溫發散的食物,酸味食物要少吃,因為不利於肝氣疏洩和陽氣生發。專家尤其推薦六種生發陽氣的食物。
大蔥:早春大蔥冒出嫩芽,清香脆嫩,正好嘗鮮,也有「咬春」的意思。蔥裡含的蘋果酸、磷酸糖等,可興奮神經系統,刺激血液循環,促使發汗,在一定程度上驅除體內寒氣。
大蒜:有很強的殺菌作用,能殺滅想在體內打算活動的細菌,同時降低血脂,減少血液中糖的含量,從而保護肝功能,配合春季養肝。從中醫的角度講,養肝也是護陽。
韭菜:又名起陽草,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起到保養陽氣的作用,對春季保健十分有益。
白胡椒:白胡椒能溫胃散寒,做韭菜炒雞蛋或韭菜餃子時加些白胡椒,能預防感冒。
伸懶腰後,血液循環加快,全身肢體關節、筋肉得到了活動,睡意皆無,這樣也激發了肝氣,使肝氣機通暢,更好地發揮調暢氣機,調暢情志的作用。人也變得神清氣爽。
伸懶腰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伸懶腰時要使身體儘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時,儘量吸氣;放鬆時,全身肌肉要鬆弛下來,儘量呼氣,這樣鍛鍊的效果會更好。
保持眼睛睜開,用鼻子吸一口長氣,口輕念「噓」字將氣慢慢呼出,如此連續呼吸30遍,此呼吸法可以去肝之邪熱,亦去四肢壯熱,眼睛昏花等症。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夏承志說,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養肝就是養眼。《黃帝內經》指出:「人臥血歸於肝」。從西醫的角度來說,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比站立時多數倍,有利於增強肝細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
中醫認為,凌晨1~3點是肝經「值班」的時間,這個時段是養肝的最佳時間。
養肝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調節情致,讓自己「樂起來」,保持良好的心情。
立春後建議人們多出去走走,換個環境、接觸外界,正好可以重新補充身體的陽氣。出遊、郊遊、釣魚都是不錯的選擇。
1.肝火目赤:症見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咽喉紅腫、暴發火眼、大便燥結、小便赤黃等,這時可服些黃連上清丸。
2.肝火失眠:症見夜臥不寧、容易驚醒、口渴多飲、大便乾燥、脅肋時脹或小腹隱痛,可選用複方蘆薈膠囊,連服2天即可。
3. 肝火耳鳴:肝火上攻耳竅導致耳鳴,常表現為耳如雷鳴聲、轟轟作響、或如潮聲,同時還伴有易怒、面赤、口苦、脅痛、耳竅脹塞等,可用龍膽瀉肝丸。
4. 肝火眩暈:肝經之火而上炎的眩暈,表現為頭暈頭痛、面紅赤、口苦目赤、小便短赤等,可用清肝瀉火的龍膽瀉肝丸。
5. 肝熱自汗:因肝熱迫汗而易出汗,動則尤甚,常兼口乾、口苦等症,治用丹梔逍遙丸。
6. 肝火頭痛:因肝火上擾清竅所致。《類證治裁》:「內風擾巔者筋惕,肝陽上冒,震動髓海。」症見頭角及巔頂掣痛,眩暈煩躁、易怒,睡眠不寧,脈弦等,治宜平肝潛陽為主,可用天麻鉤藤口服液。
小方來源:醫藥養生保健報社 作者:賈佩琰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提醒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