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春季養生正當時,這件事比什麼都重要,抓住黃金14天,健康一整年!

2021-03-04 夕陽紅為老服務管委會

春天來了!

立春後,自然陽氣萌生升發,氣溫、日照、降雨都開始上升或增多,春是溫暖的開始,孕育著生長。

順時養生是中醫養生的一大原則,按四季特點,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除了咬春(吃蘿蔔)吃春餅,立春後養生的重中之重就是:養肝!

如果肝臟代謝不正常,人體所需的養分得不到及時供應,身體各個器官都無法正常工作:本應明亮的眼睛會由於肝血不足而乾澀呆滯,本應光滑堅韌的指甲也會幹枯變形。

如果肝臟無法正常排毒,毒素就會滯留在體內,再美的女人也會變成「黃臉婆」,再強壯的男人也會萎靡不振,中老年人的健康更加無從談起。

那麼我們要如何調理肝膽呢?今天教你做一碗養肝通神湯,效果神奇。

【原料】

黑豆30克、桑寄生15克、當歸3-5克、去核紅棗7-9枚、雞蛋2-3個、生薑5片。

【做法】:

1、將黑豆、桑寄生、制當歸、紅棗切開,加清水浸泡30分鐘,

2、然後把雞蛋、生薑加入,大火燒開後轉小火,

3、水開大約15分鐘後,將雞蛋取出,剝掉雞蛋殼,

4、再把雞蛋放進去煮,再約15分鐘即可。可以加些紅糖調味。

黑豆最補益的是豆衣,可養血驅風、補腎陰,所以不必把黑豆煮成軟爛,吃雞蛋喝湯即可。

【功效】:

●桑寄生吸收了桑樹的精華,不但能補肝腎、強筋骨,還可解春天的風邪,治肝風暈眩、頭疼,輕身通神。

●黑豆、紅棗是益腎養血的,雞蛋輕補氣,所以這個小甜品對女性非常好,體虛又容易上火的人,可以每天煲一碗這個甜品給自己,連續吃上三天養血養肝、讓身體恢復春天的氣象。(桑寄生有安胎之效,孕婦也可以吃的呢)

【需要提醒的是】

真正的桑寄生很少,現在好多藥店用其他植物的寄生充當桑寄生來賣,效果差別很大,所以最好去比較專業的中藥店買。

廣東省中醫院肝病科主任、主任醫師池曉玲說,春季養肝重在「生」,日常宜多吃性溫、具有生發作用、健脾養肝的藥食兩用之品。

太子參陳皮大棗茶

太子參15克,大棗5 枚,陳皮3克,煎煮後代茶飲,可調養肝臟。

山藥扁豆飯

粳米100 克,扁豆20 克,新鮮淮山藥50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然後小火燜熟即可。由於春季容易出現肝氣過盛而影響脾胃,因此春季養肝還強調健脾益胃,這碗飯的精妙之處便在此了。

春天養肝,養身參考給大家總結了一套三字經,立春後照著做,排出一整個冬天積壓的毒素,給一整年的健康開個好頭。

這個溫熱主要是指食物的性質,立春要適當多吃點辛溫發散的食物,酸味食物要少吃,因為不利於肝氣疏洩和陽氣生發。專家尤其推薦六種生發陽氣的食物。

大蔥:早春大蔥冒出嫩芽,清香脆嫩,正好嘗鮮,也有「咬春」的意思。蔥裡含的蘋果酸、磷酸糖等,可興奮神經系統,刺激血液循環,促使發汗,在一定程度上驅除體內寒氣。

大蒜:有很強的殺菌作用,能殺滅想在體內打算活動的細菌,同時降低血脂,減少血液中糖的含量,從而保護肝功能,配合春季養肝。從中醫的角度講,養肝也是護陽。

韭菜:又名起陽草,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起到保養陽氣的作用,對春季保健十分有益。  

白胡椒:白胡椒能溫胃散寒,做韭菜炒雞蛋或韭菜餃子時加些白胡椒,能預防感冒。

伸懶腰後,血液循環加快,全身肢體關節、筋肉得到了活動,睡意皆無,這樣也激發了肝氣,使肝氣機通暢,更好地發揮調暢氣機,調暢情志的作用。人也變得神清氣爽。

伸懶腰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伸懶腰時要使身體儘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時,儘量吸氣;放鬆時,全身肌肉要鬆弛下來,儘量呼氣,這樣鍛鍊的效果會更好。

保持眼睛睜開,用鼻子吸一口長氣,口輕念「噓」字將氣慢慢呼出,如此連續呼吸30遍,此呼吸法可以去肝之邪熱,亦去四肢壯熱,眼睛昏花等症。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夏承志說,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養肝就是養眼。《黃帝內經》指出:「人臥血歸於肝」。從西醫的角度來說,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比站立時多數倍,有利於增強肝細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

中醫認為,凌晨1~3點是肝經「值班」的時間,這個時段是養肝的最佳時間。

養肝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調節情致,讓自己「樂起來」,保持良好的心情。

立春後建議人們多出去走走,換個環境、接觸外界,正好可以重新補充身體的陽氣。出遊、郊遊、釣魚都是不錯的選擇。

1.肝火目赤:症見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咽喉紅腫、暴發火眼、大便燥結、小便赤黃等,這時可服些黃連上清丸。

2.肝火失眠:症見夜臥不寧、容易驚醒、口渴多飲、大便乾燥、脅肋時脹或小腹隱痛,可選用複方蘆薈膠囊,連服2天即可。

3. 肝火耳鳴:肝火上攻耳竅導致耳鳴,常表現為耳如雷鳴聲、轟轟作響、或如潮聲,同時還伴有易怒、面赤、口苦、脅痛、耳竅脹塞等,可用龍膽瀉肝丸。

4. 肝火眩暈:肝經之火而上炎的眩暈,表現為頭暈頭痛、面紅赤、口苦目赤、小便短赤等,可用清肝瀉火的龍膽瀉肝丸。

5. 肝熱自汗:因肝熱迫汗而易出汗,動則尤甚,常兼口乾、口苦等症,治用丹梔逍遙丸。

6. 肝火頭痛:因肝火上擾清竅所致。《類證治裁》:「內風擾巔者筋惕,肝陽上冒,震動髓海。」症見頭角及巔頂掣痛,眩暈煩躁、易怒,睡眠不寧,脈弦等,治宜平肝潛陽為主,可用天麻鉤藤口服液。

小方來源:醫藥養生保健報社 作者:賈佩琰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提醒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相關焦點

  • 立春過後,這件事比什麼都重要,抓住黃金十幾天,健康一整年!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過後,自然陽氣萌生升發,氣溫、日照、降雨都開始上升或增多,春是溫暖的開始,孕育著生長。順時養生是中醫養生的一大原則,按四季特點,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除了咬春(吃蘿蔔)吃春餅,立春後養生的重中之重就是:養肝!
  • 節氣 | 霜降秋色遲,養生正當時
    大家一般都外出登山、欣賞美景。有一年霜降節,餓得兩眼發黑,四肢無力的朱元璋走到一個小村莊時,發現村邊長著一棵柿子樹,上面結滿了紅彤彤的柿子。朱元璋一見,興奮極了,於是,使出渾身力氣爬到樹上,吃了一頓柿子大餐,這才得以從閻王爺那裡撿回了一條小命。而且一整個冬天沒有流鼻涕,也沒有裂嘴唇。
  • 今日驚蟄丨春季養生正當時,做對這幾件事,一年健康有保障!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此後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春回大地,人體的陽氣開始趨向於體表,肌表氣血供應增多而肢體睏倦。睡懶覺並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因此,應當夜臥早起,幫助陽氣升發。冬天人體臟腑的陽氣及運動能力都有所下降,因此入春後應當積極加強鍛鍊。
  • 乍暖還寒,春季養生正當時(一)
    因此,春季養生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所謂「春夏養陽」就是這個意思。因此「養陽」就成為春季養生的原則之一。肝氣為春季的主氣,這個季節肝的功能比較活躍甚至過於亢奮。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本是相剋的關係。
  • 「節氣養生」藏養開啟立冬後,小雪養生正當時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它意味著冬季降雪即將拉開大幕。《群芳譜》云:「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 「地寒未甚」,雪下的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故稱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云:「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小雪反映了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
  • 立秋養生正當時,10道菜教你吃對節氣!
    節氣,是我們順應自然,跟著自然來調節身體的重要時節。了解節氣,吃對節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氣色、健康、美麗,都可以通過在對的時節吃對的東西而加以改善。立秋,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氣之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它。何為立秋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
  • 二十四節氣養生:小雪節氣養生暖身滋補正當時
    小的不能做大的事.」在《群芳譜》中記載:「小雪,氣寒,將會有雪矣,地寒少少,雪不大也。」小雪花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進了這一節氣,天寒地凍,轉到嚴冬,黃河以北地區將出現初雪,是提醒你的家人和朋友注意防寒保暖的時候了。多年生根莖,能儲存能量。
  • 身體發冷,立春節氣排寒養生妙法
    立春,2021年2月3日,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幹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立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順應天時養生,此時就需要注意清除身體堵塞、養護陽氣。護陽氣,少生病
  • 春季養生正當時,過年吃傷的腸胃用它養一養~
    為了陪你們度過這難熬的節後鬱悶期,儘快調整好的狀態,是時候再一次祭出這款營養神器了!話說我們的同事這些天在辦公室就靠它來續命。不藏私商城開年第一推,我們還帶來粉絲福利價,在原來團購的基礎上再減20,絕對是全網最低價!!
  • 2021年24節氣都是哪天?順時養生、平安順遂!
    此後氣溫回升,養生重在護肝。立春養生原則  ●起居上要做到夜臥早起。  ●春氣通於肝氣,春季正養肝。  ●立春切忌憂思惱怒,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愉悅的心境。到了秋分時節,再不去捕,肥美膏黃的螃蟹都快爬上飯桌了,無論是大快朵頤式的吃,還是拿著蟹八件一步步拆解細嚼慢咽,秋分的蟹,把這個季節變得更加美味。
  • 【健康】春季養生六個「不」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春天要注重養生方法。那麼春季養生之道,你知道多少?春季養生,衣食住行都要注意。
  • 春季養生 | 食一芽,吃二果,捂三處,做好四件事,健康一整年!
    正所謂,春分時節,食一芽,吃二果,捂三處,做好四件事,健康一整年。而春捂最重要的是要「捂」對地方,身體下面這三個寒氣入口,務必守住。肚臍和腹部,最怕受寒,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因此,一定要做好腹部保暖工作,不要過早穿露臍裝。
  • 【健康撫州】藏養開啟立冬後,小雪養生正當時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它意味著冬季降雪即將拉開大幕。 《群芳譜》云:「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 「地寒未甚」,雪下的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故稱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云:「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小雪反映了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
  • 大雪節氣養生 冬季進補正當時
    12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之「大雪」。何謂大雪?南京的冬天愈發寒冷,氣溫接近零度,降雪的可能性也比小雪時節更大,故名大雪。大雪時節的到來,預示著正式進入了冬季最冷的時候,人們開始為了過冬儲備糧食,我們的身體也需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基礎上,加強營養,增強機體抗寒能力。
  • 立春節氣的養生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 「立」開始之意,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復甦的春季的開始。
  • 小暑節氣 養生正當時 足力健足部按摩器呵護老人雙腳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二十四節氣凝聚著古人探索自然宇宙的智慧結晶,不僅為農事生產提供科學依據,而且還和人們的生活及身心健康密切相關,所以,人的養生也應該遵循自然規律,與四季的變化相協調。隨著小暑節氣的到來,「三伏天」正式開始,天氣進入炎熱的盛夏時節,為身邊的老人們了解一些養生常識很有必要。
  • 秋分養生正當時 潤燥補水很重要
    預防秋燥,時刻補水很重要。如近年來頗受年輕人青睞的匯源樂鹼天然蘇打水就是一款小分子團活性水,易吸收;此外,樂鹼還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並呈天然弱鹼性,能有效補充人體所流失的微量元素,可謂一舉多得。
  • 春分養生,一湯二茶三件事,疏肝解鬱,神清氣爽!
    無論南方北方,春分節氣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時節。今年的3月21日,即明天,就是24節氣中的春分節氣,意味著春季已經過去一半了,從這一天開始,雨水明顯增多,氣候以溼潤為主,陽氣升發,萬物復甦,市民當順應天時氣候而養生,以擁有健康的體魄。按照慣例,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春分養生那些事!
  • 今天小寒節氣,養生正當時
    1月5日,進入「小寒」節氣。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石妍介紹,常年小寒節氣,主要處於三九期間,全國大部天氣寒冷,冷空氣頻繁影響我國,尤其是北方大部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期,新疆北部和東北大部地區要警惕強風雪的不利影響,華北、黃淮一帶在冷空氣間歇期可能會出現霧和霾。
  • 【中醫養生】二十四節氣養生詳解,全年養生小訣竅都有了!
    《內經》裡說的四季養生裡有一靜一動。靜,是指心神要保持平靜。不管是什麼季節。心神都要靜。神不能亂,志不能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