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剖析:為什么女人愛用憤怒表達依戀,而男人愛在關係中沉默

2020-12-26 l鮽沉

逃避型防禦模式

身邊有一些還單身的朋友,自嘲自己是戀愛絕緣體質。

比如我的好友丹丹,她被告白的第一反應,竟然是生氣。

本來玩得很愉快的朋友,告白後丹丹便覺得有點討厭對方。具體是討厭對方什麼呢?她也說不上來,只是被告白後就不願意再和對方接觸;而且她總覺得對方其實不了解自己,不是真的喜歡她。

對此我曾勸丹丹,也不要太在意被告白,繼續和對方像以前一樣相處,增進一些了解才能下結論呀。可丹丹又說不必浪費時間,她不會對那些表白的人感興趣的。

縱觀她喜歡的人,都是一些高冷的人,然後當她的「男神」不高冷了,和她熱絡起來,她又會避而遠之。

其實我也理解丹丹的做法,她是一個喜歡距離感的人。而且仔細想想,我們每個人也都有一些迴避關係的時刻

應該去和某個同事或上級溝通,但遲遲沒有行動;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狀態很糟糕的時候,主動自閉,逃避社交;或是對方真心熱情對待時,我們感到無以回應或是不真實,從而拉開距離……

實際上,這些都只是我們對自己的本能保護:擔心被拒絕、無法袒露脆弱、難以信任親密……

在我們某種反常或習慣行為背後,都有一個被保護的自我。

我們會下意識地避開那些未知的潛在威脅、或是可能引發不良感受的事件,比如被討厭、被拋棄、遭到拒絕等等。這正是【逃避型防禦模式】中的迴避。

迴避會使我們喪失發展的機會。無論是在關係中,或是在職場工作上。

當我們退回自己的殼裡保護自己,我們便無法和外界建立良好的聯繫。這也就是為什麼看起來很優秀的人,還是單身。因為他們並不給人了解自己、親近自己的機會。

包括已經在一起的愛人,也會有不同形式的逃避。

比如你想和對方討論一件事,ta以手上有事推辭了;不一定是ta對這件事毫無興趣,或許是因為ta心裡有太多煩躁、憂傷等複雜情緒,導致ta無從開口…

又比如臨近婚期了,對方忽然好像不情願見你;但不是對方不愛你,不想結婚,或許只是ta心裡在擔心結婚後可能面臨的各種挑戰。

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我們能理解彼此心中的恐懼,耐心等待對方願意開口或接受自己,那便能走進對方內心更深處;

相反如果我們強勢逼近,對方只會更警惕和反抗。

弗洛伊德說,每個人都有心理防禦,它們幫助我們維持自尊和正常生活,也會給我們造成阻礙。

今天就一起來認識認識,還有哪些心理防禦,在無形阻擋我們和他人的距離?

攻擊性防禦

情侶之間,很少有不吵架的。

為什麼我們對著戀人更容易生氣?為什麼我們有話不能好好說,而是大聲吼?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憤怒這種情緒,於外是因為自己的某些領地被侵犯;於內,是因為有個未被滿足的需求。

比如我身邊也有小姐妹不時拉著我說,「我很想好好說,讓他(男友)陪陪我,但一開口就是惡言相向;我心裡也知道他不是故意甩開我,不是有意想指責他的」。

那是因為表達需求意味著承認自己的脆弱,這一點無論從遠古時期的自然競爭,還是近代文明的堅強文化,都是反人性的。所以我們通常會採用「口是心非」去否認內心的需求。

對於男人也是如此,男性角色一向是在親密關係中的照顧者,某一天要他們自己表達需求的時候,他們也會很彆扭。

這就是為什么女人愛用憤怒表達依戀,而男人愛在關係中沉默。

而當憤怒退去,愛才會浮現。

所以說當我們和人吵架的時候,不妨冷靜想一想,「是哪一點觸犯到了自己的安全領地」「我有什麼想要但沒有面對和表達的需求?」

在生氣的時候,給自己一點冷卻時間,然後直接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兩個人之間便能少走許多彎路了。

退行

很多人戀愛以後就會變得不像自己了;但其實你一直是你,只是你變成了很小時候的你。那個很久遠,自己也想不起來的樣子。

戀愛的時候,人們的依戀模式,會回到小時候和親密照顧者的互動模式中;思維行動,也會更多依靠情緒腦,而不是理智腦。

這,屬於心理防禦模式中的退行。

退行是一種反成熟的倒退現象,放棄成熟態度和成人行為模式,讓自己退回兒童狀態。

在親密關係中,這種狀態表現為依賴;在生活工作中,這種狀態可能表現為放棄努力、自認無能等。

不過退行並不是完全不可取的事情。有句話說,如果你能見到一個男人幼稚的一面,表明你走進了他的心。

在親密關係中回歸到孩子的狀態,既是愛情的甜蜜,也是我們藉此認識自己和完善自己的機遇。

好的親密關係,是每個人都會在關係中,充當父母/男人女人/孩子的角色。

比如丹丹,一直是個獨立大女人形象,或許哪天當她遇到一個會讓她變成小女生的男人,她就會接受愛情。

不過呢,當退行超過一定程度,行為化了,那就是對關係的挑戰了。試問誰願意一直照顧另一個無理取鬧的孩子呢。

對於這一點,每一對戀人都應當注意自己是否退行過度,也理解對方表現幼稚的時候,也要充分理解。

不要把想愛的人推開哦~

我是餘沉 ,專注治癒系哲理情感,渴望與你一同溫暖而養心情,也渴望收到你的轉發和收藏。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深度剖析「渣男愛野花」的秘密,防渣必看
    他的回憶錄這樣寫到:再誠實、再貞潔的女人,男人也可以想辦法讓她感激,從而徵服她。這是最穩妥、最便捷的手段之一……用酒灌醉女人或者用暴力,都不是正當的引誘手段。3、卡薩諾瓦們的心理特徵卡薩諾瓦們為什麼會如此迷戀徵服眾多女人的感覺?他們都有著怎樣的心理需求?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他們一般有著下面的特徵。
  • 從羅志祥到渡部建,心理學剖析「渣男愛野花」的秘密,防渣必看
    他的回憶錄這樣寫到:再誠實、再貞潔的女人,男人也可以想辦法讓她感激,從而徵服她。這是最穩妥、最便捷的手段之一……用酒灌醉女人或者用暴力,都不是正當的引誘手段。應當用殷勤、關切、體貼和小恩小惠來軟化女人的心……與女人的言語交流非常重要,若是沒有語言,愛的愉悅就減少了至少三分之二。但絕對不要魯莽地表白,而是旁敲側擊地暗示。看到這不但不感慨:渣男的最高境界。
  • 愛情中的嫉妒到底該如何緩解?心理學深度剖析,帶你走嫉妒出泥潭
    通俗理解,就是一個男人要保證女人所生的孩子是自己的,這是在保護他的基因和後代,不然他撫養的就很可能是別人的孩子。所以,男人更容易對伴侶的不忠行為感到嫉妒,因為這會直接導致親子關係問題。按照這種理論,在競爭激烈的世界中,嫉妒的本質是為了生存。雖然嫉妒普遍存在,但是有些人更容易嫉妒,有些人卻不是,這是為什麼呢?心理學將人的依戀類型分為以下四種:反抗型,矛盾型,迴避型和安全型。
  • 為什麼男人花心 女人愛錢?心理學是這樣解釋的
    說起男人,女人給出最多的評價想必就是花心了;說起女人,男人給出最刻骨銘心的答案便是愛錢。男人花心,女人愛錢似乎成了亙古不變、經久不衰的話題了,常常被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及和討論。究竟男人為什麼花心,女人為什麼愛錢的道理,很少被人們所知,也更讓人煞費苦惱,百思不得其解。
  • 「我值得被愛嗎?」| 如何在親密關係中培養安全型依戀
    當時的小A完全沒能理解男友這句話的意思是等他遊戲中的角色死了再說,而直接解讀為男友在拒絕她的求助,而且是惡狠狠地拒絕。就如同當年的母親一樣,自己一點點的需求就會讓她變得無比憤怒,並且用一種非常傷人的方式來表達對小A這樣做的譴責。而當年在媽媽情緒異常失控的情況下,也曾經向小A大吼:「你是不是想要我的命,要不我們倆一起去(死)」。
  • 實用心理學丨迴避型依戀人格到底是什麼?
    ↓↓↓↓我們先從心理學上剖析一下什麼是「迴避型依戀人格」?迴避型依戀者,在心理學中又被稱為「性單戀(avoidant attachment)」。這個群體還有一個悲傷的稱呼——「永遠無法摘星星的人」。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造成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而一個人的自卑感大部分來源於他童年的經歷。
  • 心理學:為什么女人越麻煩,男人越愛?
    實用心理學:為什么女人越麻煩,男人越愛?答案其實很簡單。1、男人享受被異性需要的感覺許幻山依賴顧佳,但並不意味著他就特別愛顧佳,因為他在顧佳身邊,沒有迫切的存在感。對於這樣的女人,男人只有在迫不得已最需要的時候,才會想起她、依賴她,就像所有的皇帝信任與依賴自己朝中最勇猛的大將一樣,欽佩可能有,但是懼怕與防備也同樣有。除此之外,談到愛,那就可能真的沒有什麼。
  • 夫妻生活中,男人愛上別的女人,回家為什麼不拒絕妻子?
    本文是《夫妻生活那點事》專欄,通過專欄學習,你可以獲得更多夫妻正確相處的知識,解決婚姻和情感發展中遇到的困擾。通過案例的剖析,以及婚姻、情感心理學知識的分享,讓我們更懂對方的真實心理,了解夫妻相處的真諦。改變思考夫妻相處的模式,從而為走向幸福的婚姻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 男人沉默的背後,到底在想什麼?
    最後你開始想要跟他吵架,你害怕那種沉默,想要他開口,哪怕是吵架,你也覺得至少是一種「溝通」。女人們總是無法理解,為什麼男人會這樣?他為什麼會沉默?他是不是不愛我了?這一連串的反問,也是讓男人不敢開口的原因之一。男人不願意開口,女人覺得是他不愛了。其實你只是不知道他背後的真實想法。
  • 為什麼你和戀人總是「相愛相殺」?這項心理學研究,說得很清楚!
    浪漫關係攻擊戀人之間,通過操縱或損害關係以達到傷害伴侶的行為, 心理學上稱為 「 浪漫關係攻擊 」。浪漫關係中常見的攻擊形式,有以下三種:身體攻擊:故意使用武力以傷害對方的攻擊行為, 如:推搡、劃傷對方, 令其窒息、用拳擊打、使用武器攻擊等。心理攻擊:任何能夠對他人造成情感傷害的非身體傷害行為。如:罵人、忽視對方、摔門、摔東西等。
  • 《沉默的病人》:披著懸疑外衣的心理學小說——她為什麼殺了他?
    我們被這個特殊職業所吸引,因為我們自己受到過傷害——我們研究心理學,是為了給自己療傷。有一句話說:即使是最幸福婚姻中的夫妻,一生中也有200次想要離婚的想法和50次掐死對方的衝動。《沉默的病人》這本書裡沒有展示那200次要離婚時候的故事,也沒有講那50次為什麼有掐死對方的衝動,而是直接展示了一個畫面:艾麗西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她站在壁爐旁,身穿白色連衣裙像個幽靈。地板上有一支槍。
  • 心理學:總是憤怒的人,其實是在渴望愛
    但如果我們仔細去想,那些總是憤怒的人,又是可憐的人,因為他們需要有人愛自己。 為什麼這麼說呢?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其中的原因。 1.憤怒的背後,其實是在渴望愛 人會在什麼時候憤怒呢?
  • 遇見愛,表達愛,接受愛,用甜蜜的愛治癒自己
    通過創造新的生活體驗和新的依戀關係,我們可以減少原有家庭的影響。雖然最初的家庭塑造了我們的過去,但是卻不能把我們束縛在我們的現在和未來。就像《法式輕甜》中,鍾青青遇到了溫柔。鍾青青總是買包送包,他缺的不是錢,而是愛和愛的表情。
  •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自我剖析
    雖然親密關係會讓他們感受到壓力,但是依然是有需求的,只是他們處於關係當中的時候,會讓人覺得冷冰冰。也就是說,對於他們來說,建立一段親密關係,也是可以很快速的,但是真正的和另一個人進入親密關係卻很難。二、迴避型依戀人格的形成要追溯到童年時期迴避型依戀者,在心理學中又被稱為「性單戀」。這個群體有著一個悲傷的稱號,叫做「永遠無法摘星星的人」。
  • SP| 女人應有的憤怒,以及它的心理學意義
    克萊茵學派認為人的攻擊性是先天的,是死本能的表達;自體心理學認為自戀暴怒是後天的,是長期不被當人看的產物。這是理論上的分歧;在臨床實操上,兩大門派,卻都接納來訪者的憤怒。說這麼多,我只想表明一點:一個人想要獲得心理上的復健,尤其是修復破損的人-我邊界,或者說從曾經創傷性的親密關係,親子關係中走出來——體驗和表達憤怒,幾乎是逃不過的一環。
  • 心理學:為什麼在愛情中,男人和女人講道理,感情只會越來越淡?
    但卻忍不住開始懷疑:他是真的愛我嗎?如果真的愛我,為什麼不願意借錢給我?要知道,女人天生是感性動物,當年看到這裡,曾經的我也有同樣的困惑。雖說是段子,但卻是生活中的真理:千萬別和女人講道理,否則準沒好日子過。不信你看看周圍的情侶或夫妻,如果一個男人過於理智,總是給女人滔滔不絕地講各種大道理分析利弊,那麼他們之間的感情必然會出問題。因為這一點,在心理學中也同樣成立。
  • 為什麼吵架時,男人總是保持沉默?
    男生不明白這有什麼好生氣的,不想說話,所以選擇沉默。最後的結果是,雙方都覺得你讓我很不爽,更加相互看不順眼,就開始了冷戰。心理學研究中,Christensen 和 Shenk 將這種現象稱為要求 / 迴避型溝通模式。
  • 心理學:經常將「愛你」掛在嘴邊的男人,其實有三個目的
    男性雖然相比較於女性來說,會更喜歡去表達自己的愛意,但是卻因為他們本身的自尊性,不會輕易的將「愛你」掛在嘴邊。反而後期,女性投入到一段感情之後,她更容易去表達自我。那麼為什麼有些男人總是喜歡將「愛你」掛在嘴邊呢?心理學發現:那些經常將「愛你」掛在嘴邊的男人,其實都有三個目的。
  • 男人比女人更理性?未必,可能更需「憤怒管理」
    男人比女人更理性? 「男人比女人理性」這是一個十分常見的性別刻板印象。一言以蔽之:並不能簡單地說男人比女人更理性。「男人理性,女人感性」這句話可謂由來已久,其衍生觀念還有男生擅長理科,女生擅長文科。男女是否天生在感性理性上有差異?初生嬰兒的研究顯示,在嬰幼兒時期互動能力、社交能力、情感體會能力和情商上,都沒有顯示出差異。現實中支持男女在理工上能力無差異的證據更是不勝枚舉。
  • 如何在親密關係中培養安全型依戀
    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屬於除安全型之外的其它三種類型,未必就要給自己加一個「我是不安全依戀」的標籤,或因此對自己的親密關係充滿悲觀的預期。但可能在現實中,其它三種依戀類型確實在關係建立上會遇到一些困難。因為這三種類型的內在工作模式可能存在偏向消極和容易懷疑自我或他人的慣性,從而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更易發生負向循環,甚至造成關係的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