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之前,想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們知道人間煙火是什麼味道嗎?
是一個人深夜加完班後,點了一碗熱騰騰的車仔面,再慢慢吃完。
是通宵聚會後,清晨醒來,自己給自己煮的一碗白粥。
是被燙出無數個水泡後,終於學會的那道男友最愛吃的咕嚕牛肉。
是……
人間煙火,酸甜苦辣。
每個人,都還是自己的那個味道。
今晚的推送,無恐怖圖片,無瘮人文字。
我們想說的,是以下五道蘊藏在電影裡的「人間煙火」。
影片:《南極料理人》
煙火指數:一星
《南極料理人》,又名,雅人叔和7個男人在南極的考(美)察(食)日常。
故事發生在遙遠的南極,富士圓頂基地。零下五十四度的氣溫,不僅見不到一隻企鵝或海豹,就連細菌都無法生存下去。
而在這片廣袤的雪地上,主人公,也就是雅人叔,和其他7名科考員組成了一支精簡的南極科考隊。
他們要一起在這個杳無人煙,只有極晝和極夜的南極基地,度過一年半的考察生活。
因此,在冰天雪地的南極,吃,成了考察隊漫長又無聊的日常生活中的最大樂趣。
作為這8人小隊的唯一廚師,雅人叔既要費心考慮如何維持大家對每一餐的新鮮感,又需要幫助大家在日常考察後極其消耗體力的情況下快速補充營養。
不過無論是傳統的日本料理,還是他特別拿手的海軍料理,又或是法國大餐、中華料理,對於之前是海員廚師的雅人叔來說,全部都手!到!拈!來!
雖然在故事的最後,回到國內的科考隊已經解散了,但他們的生活還在繼續,也更加珍惜能吃到好吃的食物的日子。
影片:《飲食男女》
煙火指數:4星
飲食男女,來來去去。
影片講的就是一個看似普通實際特殊的單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國人,以食為天,也習慣了在飯桌上談感情,講公事,聊生意。所以,家宴就順理成章地在這部電影裡成為了故事的核心。
導演李安把父親老朱的退休生活和三個女兒的感情生活以及父女兩代的家庭關係多頭並進,中間穿插著鄰居錦榮和她女兒的情節片段。
「我一直對人間的聚散很有興趣,片中的食物和飯桌只是個比喻,象徵家庭的解構,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但解構的目的是為了再結構。」
美食在導演精心安排的各種情節和感情的紛爭中,也是影片的一大看點。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改編自1964年羅爾德·達爾的同名小說。
故事講述的是善良的主人公查理和另外4個幸運的孩子抽中了金色的獎券,因此獲得了參觀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神秘的巧克力工廠的機會。於是他們來到了這個據說已經15年沒有人來過的古怪工廠,參加了一場神秘莫測的冒險。
有人說這部電影是蒂姆波頓獻給成年人的禮物。雖然是一群孩子們在巧克力世界中的冒險,卻仍包含了一些對現實意義的諷刺和幽默。
不過對於本片最大的受眾——孩子們來說,最有意思的莫過於電影裡巧克力工廠裡的所有東西都是可食的。
水是巧克力做的巧克力瀑布,草地是糖果做的﹑樹上結的果實也是糖果。包含各種口味的口香糖,吃一塊就相當於三餐。還有像棉花糖一樣粉色的小綿羊,看起來也是很好吃。
影片:《海鷗食堂》
煙火指數:3星
芬蘭,一個離日本最近的歐洲國家。
故事就發生這裡,女主角幸惠在赫爾辛基開了一家日式餐館,名為「海鷗食堂」。而隨著另外兩位女主角正子和小綠的加入,三個女人,在赫爾辛基,和芬蘭人,和這座城市,發生了一些有趣又異常可愛的日常。
芬蘭給人的感覺是冷淡、內向中帶著靦腆,還有一點點拘謹,就和影片裡這家餐館的藍色基調一樣,帶著清新的味道。
而在這個小小的日式食堂裡,人們通過食物互相打開心扉,了解彼此,不僅收穫了自己的那份快樂,對於過去的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不過日本導演的確很擅長拍這類治癒系的電影。本片甚至請來了日本最出名的食物造型師飯島奈美來指導片中的美食擺盤和製作過程。
即便是在寒冷的北歐,做出的食物也照樣可以溫暖心脾。而關於人與食物的故事,恐怕永遠都講不完。
影片:《食神》
煙火指數:5星
《食神》,導演周星馳。星爺很愛在自己的電影裡加入一點美食的因素,而《食神》,則是集大成者。
電影講的是香港「食神」史蒂芬·周因為過分注重食品的包裝和宣傳,忽視了食物本身的味道,後被徒弟唐牛當眾擊敗,淪落廟街。後遇上古惑女「火雞」,兩人共同研發出「賴尿牛丸」,廣受好評。為了增加廚藝,他誤打誤撞進入少林寺的廚房學習,後重新奪回食神之位。
回看《食神》,除了星爺一如既往的搞笑和無釐頭風格,片中90年代的香港美食現在看來,也依舊記憶深刻,且看著食指大動。
《食神》裡出現了大量誇張又豪華的美食,比如開頭的至尊名廚大賽評比,就有皇帝炒飯、錦繡多味魚、金樓佛衣、乾坤燒鵝,還有星爺自己「用心」做的一道「彩虹鮮花拔絲」。
想念家鄉的時候,其實是在想念母親做的家常菜。
即便長大,還是會不自覺饞學校門口開的那家老字號。
失戀了在街上徘徊,聞到香甜的味道還是忍不住會買來解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