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慈悲,滋味是很甘甜,很柔軟又溫暖的,這種慈悲很容易使人感受到,也很容易令人歡喜感恩。但是有另外一種慈悲,是很深遠的,可能要很久以後才能體會到。它的滋味,在初入口的時候,可以說很苦、很硬、纖維又很粗,幾乎叫人吞不下去。但是這種慈悲,可以鍛鍊我們開發出另一種力量—就是讓我們以後吃什麼都覺得很甘甜、柔軟、又容易下咽。爸爸的慈悲,時常是像這一種,也可以說是像注射開刀般的慈悲,它是治病救命用的。有時我也形容它是「菜瓜布的慈悲。」因為我這個鍋子上面有很多煩惱的黑鏽,希望我清淨的人,就拿出菜瓜布來幫我刷,剛剛刷下去的時候可能很痛又很苦,若能接受一番洗刷,也會恢復清淨,說真的,幫我們刷鍋子的人是很辛苦的。
有人聽到這裡,就很認真慈悲提醒我:「現代有很多鍋子是強調絕對不能用菜瓜布去刷的」,使我體會到菜瓜布的慈悲,也是要對堅固耐刷而且質料無毒的鍋子,才能顯出效能來;又像開刀,也要體質堪受的人才能開,否則也只好放棄。為什麼現代很多鍋子不能用菜爪布刷呢?因為那種鍋子是經過表面處理,而有不沾鍋—就好像「不執著」的功能,但是裡面的質料卻是有毒的,如果一旦刷出傷痕,它就開始由那傷痕,大大沾鍋,大大執著起來,而且毒素也會釋放出來,用那鍋子煮食物,吃了容易中毒。我形容它叫「表裡不如一」的鍋子。現代很多人喜歡用那種鍋,也很多人喜歡堅持像那種鍋子的個性,那種鍋表面看起來很高級又不執著,和他在一起又只要用海綿,開始時很輕鬆,但是你要很注意,不能稍微得罪他,一旦颳了一個傷痕,從此以後一切表面良好的特色都會失掉,就開始放出毒素,開始黏鍋了。一旦刮出一個傷痕,那個鍋子就算報銷了。老實說,我很希望自己不要成為那種鍋子,平時好洗不沾鍋當然是美德,但內部有毒就比較危險,如果連不小心刮一痕也不行,那實在太不堅固了。當然最好是無毒又不沾鍋又不生鏽的鍋子,那就可以不必用到「菜瓜布的慈悲」。但是我這口鍋子沒有那麼多美德,所以也只好麻煩菜瓜布辛苦幫忙刷囉。
我學習慢慢去體會接受「菜瓜布的慈悲」,但是自己並不敢去做這種角色,因為我不會分別鍋子的品質,萬一鍋子沒刷乾淨又刷出毒素來,那就麻煩了。
在人生中吃了很多苦以後,才越深深感謝當時這份刷鍋、鍛鍊的過程,如果爸爸讓我做一朵溫室裡的嬌花,那麼風一吹,雨一打我就會散開、爛掉,倒在地上哭了。幸好爸爸一向都會給我一些反面的逆境,給我打一些預防針,在打針的當時,雖然是會痛的,但是可以得到很長久的免疫力和健康。
——摘自道證法師《毛毛蟲變蝴蝶》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印祖故事:借吃肉掩真心,尋機會回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