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哥老官一杭州門店和紹興八佰伴店,相繼被曝牛蛙中檢出禁用獸藥呋喃西林代謝物。杭州門店的不合格產品已被銷毀,紹興門店的則全部售盡。
哥老官是知名連鎖火鍋店品牌,以牛蛙出名,儘管價格不菲,仍食客眾多。哥老官曾發文稱,採購的美蛙均為無抗牛蛙,成本遠高於市場上其他牛蛙;除供應商出具的檢疫檢測合格證明外,哥老官每月還對各門店使用的牛蛙隨機抽檢。2019年8月至今,累計檢測費用就超過130萬元。這些宣傳,樹立了哥老官高端餐飲品牌的形象,讓其獲得可觀的品牌溢價。
此次翻車,當然還是食品安全問題。呋喃西林是國家明定的食品動物禁用獸藥,長期攝入有致癌、致畸胎等風險。哥老官主打的拳頭產品裡,有如此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實在顛覆公眾認知,尤其讓愛吃牛蛙的消費者心驚。
目前看來,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問題,需要弄清楚。
一是,對於被曝的兩家門店,哥老官均提供了產品合格的進貨檢測報告,但監管部門的檢測至少表明,杭州門店的牛蛙未合格。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問題出在哪?是為哥老官提供檢測報告的第三方檢測公司造假,還是其他?又是誰在牛蛙裡使用了禁藥?不僅要對哥老官來一次徹查,還要順藤摸瓜,對養殖戶、批發市場等所有環節一查到底,找到禁藥來源,對涉事方追責。對於牛蛙已售盡的紹興門店,哥老官應拿出妥善的善後辦法,儘早發布風險提示和啟動對消費者的賠償。
二是,此次並非哥老官首次踩雷,呋喃西林也不是哥老官踩的唯一的雷。早在2018年、2019年,哥老官杭州其他門店銷售的牛蛙中,兩次被測出禁藥氧氟沙星和恩諾沙星。此次被曝的紹興門店,除了呋喃西林代謝物外,還被測出山梨酸及其鉀鹽不合格。這不得不讓人追問:哥老官到底是踩了多少監管明令禁止的雷?每次被曝後,到底有沒有採取得力措施,整頓和防範?為何問題一再出現?
三是,哥老官有誤導和欺騙消費者的嫌疑。比如,2018年和2019年產品被實錘不合格後, 哥老官公布的抽檢報告,仍稱各門店各項指標檢測均合格,對官方通報的不合格產品隻字不提。其口中高價採購的無抗牛蛙,實則是郊區普通批發市場個體戶提供的低價產品。這種報喜不報憂、忽悠消費者的行為,有違商業道德,更涉嫌違法。
目前,鑑於哥老官紹興門店提供了檢測合格報告,自身無法判斷食品不符合安全標準,監管部門對其免予處罰;對於山梨酸及其鉀鹽不合格,監管部門沒收了違法所得159.3元,並罰款5500元。這種處置,有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的支撐,在當前疫情之下,出於保護市場主體的考慮,也可以多一分理解。
但必須強調,食品安全這根弦,必須時刻繃緊。企業必須對法律和公共利益多一分敬畏,堅決不觸犯底線;監管對一些屢犯不改、改完又犯的企業,還需依法從嚴出擊,打到他們的痛處。食品安全大於天,要在全社會形成零容忍態度,讓那些在食品安全上瘋狂試探的企業,付出代價。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