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叫做「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們真的無法看透人心嗎?其實不然,古往今來,無數高人都能夠通過「識人術」來辨別是非。
而在現代,我們通常把它稱作「心理學」,在古代,像「識人術」這樣的心理學,其實就藏在《易經》這本書中。
俗話說:「觀人於忽略」,一個人的人品,其實全都暴露在他的舉止行為之間,因為在不經意間,人們就會通過下意識的舉動來表達出真實的內心想法。
《易經》中提到:通過一個人的形體來看人品,多半八九不離十。所以從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形體表現,就能夠推斷出他的人品。
五短多貴,兩大不揚,負重高官,鼠行好利,此為定格。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些人身材五短,看上去不起眼,但卻大多都是富貴之人,而那些外表看上去一表人才的人,有時候命運反而欠佳。
一個人在走路時如果看上去像是背負了重物,那麼他的官運一定不錯;一個人走路像老鼠那樣倉促,而且目光閃爍不定,那必定是貪財好利之人。
曾仕強曾經說過,「最好的走路姿勢是背上如有重物」,這一點與《易經》中的觀點不謀而合,也就是通過形體來判斷內心,用一個詞語概括就是「相由心生」。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說的就是要看一個人是正是邪,主要看眼睛,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鼻子也是一個道理。
而看嘴唇則可以判斷真假,嘴唇薄的人,一般都是薄情之人,這些人往往虛情假意,而嘴唇厚的人,多是忠厚老實的人。
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依然是通過形體來識人,一個人走路時如果神採奕奕,精氣十足,那必定是大富大貴之人。
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這句是說手指細長的人,腦子比較聰明,點子也很多;而手指短粗的人則難成大器。腳筋強健的人走路穩健,說明內心無比強大,反之,抗壓能力就會很差。
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一個人的品行,從他的談吐中也會有所體現,無論是語速還是語氣,都透露著一個人的性格、能力等特點。
不得不說,有些方面確實很有道理,有了《易經》作為指導,我們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古人曾經說過:「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魯迅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易經》不只是一本「奇書」,更是解決人生問題的「智慧之書」
《易經》中一共包含了64卦,分別對應了64種不同的人生決策,其中道盡了宇宙和社會的發展規律,在生活中面臨抉擇時,它可以幫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而每選對一次,也就意味著你離成功又近了一步,所以說要想學習真正的大智慧,《易經》絕對是不二之選。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無論為商,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但是很多人可能覺得原版的《易經》中全是文言文,非常晦澀難懂,所以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其實我一開始也有這樣的困擾,但是後來無意間發現了這本《圖解易經》,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書中把原本的古文全都翻譯成了通俗易懂的大白話。
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領悟到了古人的很多大智慧。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
所以,為了人生多點好運,早點讀懂《易經》,才能更好把握未來。
這本譯文對照版的《易經》才56塊錢,也就是兩包煙錢,就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