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名師講學習方法原創首發,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全文一共1844字,閱讀大約需11分鐘。
文 | 名師講學習方法
大概在幾個月前,一名清華學霸的「計劃表」突然登上微博熱搜。
點進去看,除了滿滿當當的計劃表,清華大學還展出了許多畢業生和在校生的筆記。看著圖片上工整的字跡和清晰的結構,即使是外行人也能從中學到核心知識點,真讓人不由地感嘆:成功背後總是有跡可循。
正如一條評論所說: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每年,無論是熱搜上的「學霸筆記」,還是對各地高考狀元的採訪,「記好筆記」永遠是一個重要的議題。一份好的筆記,可以幫孩子整理、掌握知識,更有助於孩子的複習。
雖說,我們的孩子也許無法做到「字跡精美,圖片精細」,寫出一份「學霸筆記」。不過,以下提供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做一個好的筆記。
一、何時做筆記?因人而異
做筆記的時間很重要。課上做筆記,能及時整理老師講過的內容,不容易遺忘,但容易跟不上老師的進度,字跡也很潦草;課下做筆記,能更系統綜合地整理學過的知識,但孩子的課業壓力本來就大,很難抽出時間完成。那麼,該如何選擇呢?
答案是因人而異。
如果孩子課上很容易跟上老師的思路,且速記字跡也較為清晰,那麼就可以考慮課上筆記;但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課下筆記更為適合,這樣,孩子在課餘時間也可更為全面地掌握知識。
對於課後筆記,不鼓勵孩子在考前最後時間整理,雖然這也是一種複習方式,但很容易造成知識點的遺漏。所以,推薦學生每天總結學習過的內容,如果時間不允許,至少在一個章節的內容學完後,有一個大的、整個章節的總結。
二、時間不夠用?分類筆記,巧用框架
課業壓力繁重,孩子該如何快速高效地做筆記呢?這裡有兩種方法。
第一,分類筆記。對於文、理不同科目來說,做筆記的方式是不同的。
理科筆記應以錯題及典型題為主,筆記以「解題」為中心;文科筆記應注重背景、概念、作用、影響等文字性內容,筆記以「記憶」為中心。而具體到某一科目時,筆記應分類整理。
例如,物理錯題可按「力學、電學、電磁學、熱力學、運動學、綜合類」等類別整理;而歷史筆記就可按照「時間」或「文化、經濟、政治」等類別進行整理。
第二,是巧用框架,尤其是文科科目。
要知道,筆記不單可以整合知識,更可以為孩子構建知識體系。近年來,題目越來越強調綜合性,這就要求學生學會記「框架圖」類的筆記。
例如,學政治時,可以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國家法制建設部分進行一個大的歸納和總結。框架圖類的筆記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進行橫向比較,幫助學生融會貫通。這一點,其實部分拿到理科也適用,有不少理科好的同學同樣也會採用這樣的記憶學習方法。
(像這樣的知識框圖,在家裡常見的地方貼上,就能非常有效地在做筆記、複習的時候,幫考生梳理知識體系,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準確度)
三、筆記是用來複習的!幾個小技巧,讓複習變輕鬆
筆記是孩子複習階段的好幫手。一份筆記做得再好,考前不看,等於白做。而以下幾個小技巧,可以幫孩子更好地整理出一份「高效筆記」。
一、是字跡清晰。
不是所有孩子都字跡優美,但做到「字字清楚」,是一個學生該有的能力。
筆記不是打草本,字跡沒那麼好的孩子,可以在做筆記時慢一些,字與字間隔大一些。「慢」不僅可以讓孩子思考自己在寫什麼,也可以間接提高孩子的書寫水平。
二、是不要做太多彩色筆記。
很多孩子做筆記,喜歡用各種顏色進行標註,幫助自己記憶。殊不知,太多顏色和標註,閱讀筆記時反而困難。一般來說,做筆記時字不要超過3種顏色,彩色高亮不要超過2種。
以文字為主的筆記,彩色字也不要出現太多。當然,如果從頭到尾用一種顏色的筆做筆記,重點內容要進行特殊標記,如用下劃線、三角符號等。
三、是巧用表格和課本。
比起文字,圖像更加直觀。但不是所有孩子都精於繪畫,此時我們就可以用到表格——這種同樣直觀,但操作簡單的筆記方式。
表格可用在同類不同種事物定義、公式等方面的比較中,也可用在歸納總結中。如果筆記中需要圖片,但又很難臨摹,孩子也可以將圖片從課本上裁剪下來,粘貼在筆記中。
最後總結一下:
筆記想要做好,需要注意記錄的時間;記錄時要學會分類;筆記要注意字跡、顏色、直觀性等方面。
筆記不僅僅是記錄知識的方式,更是學生對知識深度理解的體現。一份好的筆記並非抄寫,更在於用自己的邏輯框架,構建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框圖。
(此商品贈送上文中提到的框圖哦,每本手冊附贈2張)
利用這樣的方式做筆記,條條目目學習的思路清晰了,必然會在知識掌握及在考試成績中體現出來。希望同學對此一定要多去實踐堅持,感受體會。
大家好,我是@名師講學習方法,關注我!大家一起探討孩子的教育學習成長問題!
更多精彩內容,我建議你看看
如果你是家長,應該問問孩子是否有成套學習方法,沒有要馬上學
孩子英語成績總拖後腿,千萬不要放棄,其實就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