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曉樣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不久,清華大學在校史館舉行了一次展覽,火上了熱搜榜。
在展覽上,貼出了清華大學學生的筆記、作業和計劃,其中以「清華學霸計劃表」備受關注,網友們發現他們的學習計劃表以後,說:這樣學習,想不當學霸都難!
的確,從學霸的計劃表上可以看出,清晨6點開始到凌晨1點這個時間段,排滿了密密麻麻的學習任務!這樣自律的學習計劃表,引發了眾多網友的側目、點讚、轉發。
可是,雖然現在很多家長和孩子都已經意識到自律對一個人的重要:認為自律的人最容易成功、自律的孩子能夠考上名校。這樣的想法,本無錯,但大部分家長和孩子對「自律」存在誤解。
比如,
有的家長為了快速瘦下來,每天只吃一個蘋果,由於沒有吃東西,人就沒有體力,這人就整天坐著不動,餓得兩眼發黑,直接暈倒在沙發上,最後不得不去醫院急救掛點滴補充營養;有的家長為了節省下開支,不購物,不聚餐,甚至自己在花盆裡種菜滿足日常菜式,導致沒朋友,最後整個人失去了對生活的大部分熱情而不自知;有的孩子為了完成某項學習任務,不休不眠,最後導致身體和精神出現健康問題,不得不住院治療……這些「自律」的家長和孩子,在內心都有一個錯誤的想法,那就是:自律等於吃苦,也等於自虐,還等於對自己狠一點,然後就形成了一個怪異的公式:對自己越狠=越自律!自律的反義詞是放縱,即享受(快樂)=放縱(不自律)。
曾有心理學家對這種現象做過總結:
自律的前期是興奮的,中期是痛苦的,後期是享受的。但有沒有發現,其實大部分人在自律的中期——痛苦期徘徊太久,以至於把痛苦當做是自律。甚至以為,不痛苦的就不是自律。
由此可見,大多數家長和孩子其實並不了解自律這個詞,產生諸多誤解。還以為只要讓自己痛苦,只要自虐,就是自律!其實,那絕不是真正的「自律」,而是「偽自律」!那麼,什麼是真正的自律?人們對誤解存在哪些誤解?到底什麼才是自律正確的模式?
一、什麼是真正的自律。
所謂自律,是指一種在面對自己內在的衝動與誘惑時,能夠取得平衡的一種能力。
自律的好處是可以讓人為了長遠的長遠利益保持克制,穩定情緒,並做出行動,能夠拒絕現有的誘惑和滿足。
比如,在「明天要上學,今天就要早點睡覺」與「今天很想玩遊戲到凌晨」這兩者之間做選擇,如果為了明天上學聽課有效率,放棄了玩遊戲,就是自律的一種表現。
另外,自律並不是為了去迎合某些標準、別人的看法,而壓抑自己的行為。恰恰相反,它首先要承認與接納內心的衝動,也了解與某些標準、某些人的期待存在衝突,然後考慮到自身的利益(目標),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調節和適應。
簡單來說,自律是你意識到了「衝突」,然後自已主動作出決擇,同時沒有自我壓抑,不會自虐,更不是對自己」狠「。
正如那個為了快速瘦身,整天只吃一個蘋果的家長,如果在面對美食的時候,明明食指大動很想吃,卻不斷告訴自己,「我一點都不喜歡吃這些食物。」,這就是自我壓抑了;但是,如果這個人接受了美食對自己存在著誘惑,也明白吃這些食物可能會讓自己失去堅定之心,選擇了少量吃一些,以便自己健康地瘦下來,這,就是真的自律。
因此,相較之下,自律是不會讓人產生焦慮感的!
二、家長和孩子對自律存在哪些方面的誤解?
講真的,家長和孩子對自律的誤解有點大。一旦產生誤解,往往會產生相反的結果,既會引發焦慮,又讓人完不成既定任務。
誤解一:自律等於自虐。
壓抑自己的欲望就是自虐,就是讓自己一直處於痛苦之中。然而,人的欲望是壓抑不住的,人的欲望有正向欲望和負向欲望之分。
自律的人恰恰是為了理應了自己合理的欲望,用正向用正向欲望取代了負向欲望。而不是一味壓抑自已。
誤解二:自律等於不能放縱。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世界都有正有反,在一個人的身上,有多自律,就有多放縱。也就是說,如果你不夠自律,那一定是放縱得不夠。別不相信,這是能量守恆定律,也算得上是一種心靈餵養。
只是,專家強調雖然可以放縱,但放縱要遵循三個原則,即對自己、對他人都無害,且是自己真心熱愛的事情才可以去放縱。而克制也要選擇,也有三個原則,即這個事情要對自己未來有意義和價值。對他人有正面的影響力。還要有取有舍。
誤解三:自律等於每一分鐘都在運轉。
如果我們每一分鐘都在努力運轉,就像個機器,就像一根緊繃的弦,除了把自己拖垮,其他的將會一無所獲,那不是自律,而是自虐。
梭羅說過:
真正有效率的勞動者,不會整天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閒庭信步般輕鬆愉悅地處理事務。
三、到底怎麼做,才能打開自律的正確模式呢?
我們都知道自律可以讓一個孩子的成績實踐飛躍,讓一個人的人生完成逆襲。然而,生活中許多家長和孩子對自律存在太多錯誤的認知,造成他們即便想自律,卻不知從何開始,甚至走向自律相反的方向「偽自律」。而「偽自律」一不小心就變成自虐,讓自己沉陷在自討苦吃之中,也無法順利完成目標任務,那麼,到底怎麼做,才能打開自律的正確模式呢?
(1)首先要認清自我。
為了將自律堅持下來,取得恆久性效果,在做一個計劃之前,首先得認清自已,最好畫一張圖,或者在紙上寫出來,以便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興趣、愛好、目標是什麼?自己還有哪些不足之處?目前需要採取什麼措施和行動,能夠讓價值和自己的目標聯結起來?
比如浙大學霸胡一捷,被眾多同學稱為「男神」。成績好還很會玩,開飛機、會潛水,還自創潮牌!
但是,胡一捷自己卻說:
「我其實不算學霸,從高中到大學,還是受了不少挫折,原來我在初中裡成績也是不錯的,但到了杭二中竟然這麼差,當時感覺有點自卑。我要向父母和周圍人證明自己,所以一直在努力學習。到了大學,我最大感受是刻苦和自律給我帶來很多快樂。自己也一直刻苦努力,非常自律。」
事實上,胡一捷是從高中開始成為學霸的,他實現了是從年級132名升至年級19名的飛躍。然後又以高於浙大錄取分數1分的成績,進入浙大。由於想轉專業,他又付出了比高三還要辛苦的努力,甚至取消了所有業餘活動,一舉成為成績最好的學生,實現了轉學的目標。
因此,只有認清自我,不壓抑,並找到內心需求,發現自我,接納缺點,找到符合自己的方式再出發,才能將自律進行到底。
(2)不怕失敗,行事儘量細緻、清晰。
為了計劃能夠更好的落實和實施,建議在任務完成的時候,儘量細緻、清晰。
比如,在清華學霸展出的這些表格裡,不僅羅列出了學習任務,還反饋了一天中這些計劃的完成情況,有學習的情況,有運動及生活的狀態,甚至還有品德修養方面和總結。
(3)其三,不要不怕失敗,要為成功找方法。
賈伯斯曾說,
做事的人和做夢的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能不能馬上開始行動。可惜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一點,他們怕丟臉,怕失敗。
俗語說,不為失敗找藉口,只為成功找方法。如果你要成功完成自己的任務,還要有不怕失敗的勇氣,要為尋找自己能夠積極和高效行動的方式、方法。
比如可以每天保持寫兩種任務清單,最好在同一張紙上寫,在紙的一邊羅列出特定時間要做什麼事,然後按照你的計劃一步步去做事。比如,清華學生做的課堂筆記,工整、清晰、詳細,每一個知識點都被記錄了。
比如,新聞報導中的浙大學霸,他的作息表精確到了幾點幾分。
總結。
眾所周知,通往學霸和成功的道路都沒有捷徑,都是汗水與勤勞積累的結果,而自律中行動上的刻苦,高效利用時間的方法就是秘訣。
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如果想要自律,但不知如何計劃和行動,最好能夠花些時間,好好讀讀這篇文章,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誤解了自律這個詞,是否把自律變成了自虐?
我是@小曉樣兒,歡迎關注、轉發、留言。